13~17周龄雄性雉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研究

2022-08-23 02:39陈丽红赵梦迪刘可园宁浩然李光玉孙伟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代谢率饲粮表观

陈丽红,赵梦迪,刘可园,宁浩然,崔 凯,李光玉,孙伟丽

(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112;2.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 266109)

雉鸡又称为野鸡、山鸡、环颈雉,是鸟纲鸡形目雉科的重要鸟类。雉鸡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狩猎禽和经济禽类之一[1],在中国分布广泛,其作为16种特种畜禽之一,于2020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和爱拔益加(AA)肉仔鸡相比,雉鸡肉具有高蛋白、高必需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2-3],因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公雉的尾羽还可制成多种工艺品,全身带羽的皮张可作为装饰品[4]。此外,雉鸡还具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雉鸡脑治“冻疮”,嘴治“蚁瘘”,屎治“久疟”[5]。

能量对机体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禽类生长所需的能量主要由饲粮提供。能量饲料至少占禽类饲料总成本的60%[6],适宜的能量水平有助于发挥禽类的生产潜力,可使养殖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饲料资源的匮乏和饲料原料成本的上涨,明确雉鸡饲粮能量需要量,对指导生产和节约养殖成本意义重大。自雉鸡驯养以来,学者们便对雉鸡饲粮代谢能(ME)水平进行了研究,但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Beer[7]总结发现,不同生长阶段雉鸡饲粮ME水平在9.62~13.39 MJ/kg之间变动。中国尚未建立雉鸡饲养标准,家禽营养需要(NRC 1994)仅给出了环颈雉的饲粮ME推荐值,但没有区分不同的品种类型和性别。周长海等[1]总结国内外雉鸡能量需要量的研究发现,国内许多养殖场配制饲粮时多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根据生产实际提出的饲养标准作参考。但这些研究多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进行的,由于动物品种和饲养环境存在差异,这些数据已不能有效指导中国当前雉鸡的养殖。

宋琼莉等[8]研究发现,饲粮ME水平能显著改善宁都黄鸡生长性能,并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蒋守群等[9]发现饲粮ME水平能显著提高黄羽肉鸡ME摄入量和平均日增重(ADG)。研究还表明,饲粮ME水平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表观代谢率[10-11]。方书宝等[12]发现,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饲粮能量的升高而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饲粮能量的升高而升高。

本试验以13~17周龄雄性雉鸡为试验对象,研究饲粮ME水平对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能量利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饲粮ME水平的设定参考家禽营养需要(NRC 1994)中相应生长阶段饲粮适宜ME推荐值(11.30 MJ/kg)和中国生产实际中通常采用的ME推荐值(12.56 MJ/kg),旨在明确该时期雉鸡饲粮适宜的ME水平,为中国雉鸡饲养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12周龄、体重相近(734.63 g±18.03 g)的健康雄性雉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饲粮的ME水平分别设定为11.30(Ⅰ组)、11.72(Ⅱ组)、12.14(Ⅲ组)和12.56 MJ/kg(Ⅳ组),其实测值分别为11.66、12.30、12.64和12.94 MJ/kg。预试期7 d(12周龄),正试期35 d(13~17周龄)。

1.2 试验饲粮

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饲养管理

试验鸡笼养,试验前对鸡舍、鸡笼、料槽、水槽进行清洗、消毒。试验期间每天16 h光照,光照强度为10~15 lx,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常规饲养管理和免疫程序。

1.4 代谢试验

代谢试验于15周龄进行,本试验所使用的240只雉鸡均参与代谢试验,以重复为单位,采用全收粪法连续3 d收集各组排泄物(即99~101日龄的雉鸡排泄物),小心清理混入其中的羽毛、皮屑和饲料,并对饲料进行称重以矫正耗料量。每天收集排泄物并加入10%硫酸溶液固氮,于-20 ℃储存。将3 d的排泄物混合均匀、称重,每个重复取200 g排泄物于85 ℃烘干2 h,后于65 ℃烘干至恒重,粉碎过40目筛,待测营养成分。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1 生长性能 分别于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时以重复为单位对雉鸡称重,计算平均体重和ADG。正试期内,准确记录每天的喂料量和剩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根据ADFI和ADG计算料重比(F/G)。

1.5.2 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 将饲料和排泄物制成风干样品后,测定其化学成分。分别测定饲料和排泄物样品中干物质(DM)(直接干燥法,GB/T 6435—2014)、粗蛋白质(CP)(凯氏定氮法,GB/T 6432—2018)和粗脂肪(EE)(索式抽提法,GB/T 6433—2006)含量。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计算公式为:

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营养物质摄入量-营养物质排出量)/营养物质摄入量×100%

1.5.3 能量 参考ISO 9831—1998,使用氧弹测热仪(C3000,IKA Works Inc)测定饲料和排泄物能值。能量代谢指标计算公式为:

代谢能摄入量(MEI,kJ/d)=饲粮ME(kJ/g)×采食量(g/d)

总能表观代谢率(%)=(MEI/摄入总能)×100%

1.5.4 血清生化指标 试验结束后,从每组随机选取12只雉鸡(每个重复2只),空腹翅静脉采血5 mL,静置2 h后,3 500 r/min、4 ℃离心15 min,收集血清分装于EP管中,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ELECTAR-E)测定血清中TG、CHO、LDL-C、HDL-C、葡萄糖(GLU)、TP和ALB含量,上述测定所用试剂盒均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 数据统计和分析

采用SAS 9.4统计软件的ANOVA过程对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探究饲粮ME水平对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能量利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显著时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2 结 果

2.1 饲粮ME水平对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组雉鸡终末体重和ADG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这两个指标均以Ⅱ组最高;饲粮ME水平极显著影响ADFI,Ⅳ组ADFI极显著低于Ⅰ和Ⅱ组(P<0.01);F/G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Ⅱ组最低。

表2 各组雉鸡生长性能

2.2 饲粮ME水平对雉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饲粮ME水平对雉鸡DM表观代谢率和EE表观代谢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Ⅰ组DM表观代谢率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Ⅲ组和Ⅳ组EE表观代谢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CP表观代谢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Ⅱ组最高。

表3 各组雉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

2.3 饲粮ME水平对雉鸡能量利用的影响

由表4可知,各组摄入总能、排泄物总能和ME无显著差异(P>0.05)。Ⅱ、Ⅲ和Ⅳ组总能表观代谢率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Ⅲ和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以Ⅱ组为最高。

表4 各组雉鸡能量利用情况

2.4 饲粮ME水平对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各组血清CHO、LDL-C和GLU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TG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Ⅱ组血清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和Ⅲ组TP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ALB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

表5 各组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3 讨 论

3.1 饲粮ME水平对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粮ME水平是影响禽类生长性能的重要营养指标之一,适宜的ME水平是禽类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家禽具有较强的“为能而食”的本能,即能根据饲粮能量浓度高低相应地降低或提高采食量以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许多研究表明,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雉鸡的ADFI降低[13-16]。但也有研究表明,随着饲粮ME水平的升高,ADFI呈线性增加趋势[17]。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后者低ME组小麦麸含量较高,适口性差,从而导致其采食量也低。本研究中,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ADFI逐渐降低,符合禽类“为能而食”的本能。本试验中,饲粮ME水平未显著影响各组雉鸡终末体重,与王馨悦等[18]研究结果一致。张蒙等[19]、霍学婷等[20]和石天虹等[21]研究表明,随着饲粮ME水平的升高,禽类的ADG升高,F/G降低。但也有研究发现,随着饲粮ME水平的提高,ADG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F/G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22-23]。本试验中,随着饲粮ME水平的提高,雉鸡ADG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F/G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这一结果与袁英良等[23]研究中饲粮ME水平对灰雁ADG和F/G的影响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灰雁和雉鸡都处于人工驯养的初级阶段,都具有一定野性,不能像普通家禽一样适应笼养饲喂模式,因此和普通家禽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Cain等[24]研究表明,随着饲粮ME水平的升高,雉鸡的ADG升高,F/G降低,与本试验结果不一致。Cain等[24]的试验是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的,近几十年来气候环境的变化和饲养环境的改善,使得本试验所用雉鸡的品种、环境条件等与该试验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二者结果存在差异。

3.2 饲粮ME水平对雉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是衡量饲粮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DM和EE的表观代谢率随着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陈莹等[25]和曹赞等[2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推测可能是因为本试验主要是通过提高饲粮中大豆油的含量来提高饲粮ME水平的,而油脂可以促进其他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27]。王珊等[28]研究发现,0~6周龄太行育肥公鸡CP表观代谢率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CP表观代谢率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在一定范围内,CP表观代谢率随着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饲粮ME水平升高,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从而使得CP的表观代谢率降低。

3.3 饲粮ME水平对雉鸡能量利用的影响

陈莹等[25]报道,饲粮ME水平对0~6周龄茶花鸡2号总能摄入量无显著影响。Maliwan等[13]和Xia等[29]报道,饲粮ME水平对MEI无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与本试验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禽类具有较强的“为能而食”的本能。影响粪能的主要因素是动物种类和饲料类型;影响尿能的主要因素是饲料结构,尤其是饲料蛋白质水平。本试验所用试验饲粮类型、蛋白质水平均相同,因此各组通过粪尿排出的能量无显著差异。吴亮等[30]报道,8~11周龄东兰乌鸡总能表观代谢率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张晓怡等[31]报道,“京粉1号”蛋鸡总能表观代谢率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发现,随着饲粮ME水平的升高,总能表观代谢率呈升高趋势,但ME稍高的Ⅱ、Ⅲ和Ⅳ组组间结果差异不显著,与上述报道不尽相同。可能是由于试验动物品种、性别和日龄等差异造成的。

3.4 饲粮ME水平对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代谢情况和健康状况。CHO是动物机体重要的储能物质,TG是动物体内的主要脂类,CHO和TG可以反映机体脂类代谢情况。LDL-C和HDL-C起到转运机体内CHO的作用[32]。冯焯等[33]报道,饲粮ME水平对血清CHO含量无显著影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血清TG和LDL-C含量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34-36]。还有研究发现,血清TG含量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DL-C含量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下降[37-38]。本研究发现,血清TG含量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DL-C含量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这些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说明血清生化指标可能也受品种、试验阶段等因素的影响。

血清GLU含量与动物能量摄入有关,能间接影响动物的采食量。柳迪等[39]报道,育成期坝上长尾鸡GLU浓度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冯焯等[40]发现育雏期太行鸡GLU浓度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均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血清胰岛素含量随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41],而冷静等[42]研究发现GLU与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耿爱莲等[43]报道,血清TP含量有随着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叶保国等[44]和司倩倩等[45]报道,血清TP含量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饲粮ME水平满足雉鸡能量需要的同时,多余的能量可能作为蛋白合成的能量来源,促进机体的蛋白合成代谢。

4 结 论

不同ME水平对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及能量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基于本试验结果,推荐13~17周龄雄性雉鸡饲粮适宜ME水平为12.30 MJ/kg。

猜你喜欢
代谢率饲粮表观
人要活得“凉爽”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对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万一不幸中年发福了,真的别怪代谢率
蜂鸟可以降低体温减缓代谢
后喷涂微生态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家兔对蛋白质和能量类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利用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技术要点
越懒,越不易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