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内生逻辑、结构层次与实践理路

2022-08-23 13:53曾土花王可卿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

曾土花 王可卿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精神自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结构,需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以革命先驱建党斗争实践为“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脉”中加以深化,强调坚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遵循“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为民目标,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优秀特质,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行为。新时代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要完善初心使命的内外转化机制、红色基因传承机制、群众工作能力提升机制,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由知到行的耦合聚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容结构;初心使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6-0038-08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之际,明确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达到了精神成长与发展的新高度[2]。伟大建党精神一经提出,就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诸多学者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入研究,短时间内取得了数量可观的成果。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宏观层面的整体概括,其科学内涵是它的精髓与核心,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包含的四层意蕴,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3]因此,本文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内生逻辑、结构层次为切入点,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理路。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生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内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建党实践中形成的建党观念和行为规范。[4]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以革命先驱建党斗争实践为“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脉”。伟大建党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功能,以强归属感增进共识,对外以高辨识度体现阶级属性和政党优势,为推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提供不竭动力。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本”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属性

没有理论根基的精神是难以立足的,科学的精神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和前提。以马克思主义为“本”,即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建党精神的理论生长点,是伟大建党精神得以现实出场的理论根基。结构严密、内容科学、逻辑清晰、层次明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其内含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为民精神和斗争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得以诞生的精神源泉,赋予伟大建党精神深刻的内涵和属性。

1.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科学指导作用。“我们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5]599正是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先进性的特质,就站到了思想的最高峰。实践表明,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够始终在革命运动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带领无产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

2.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政策是无产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前提要件。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政治纲领的制定上,体现在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上。具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明确的政治任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优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411马克思、恩格斯以纲领和宣言的形式向全世界宣告,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以此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自觉把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视为自己的使命,将实现共产主义视为行动纲领。

3.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斗争精神、忠诚品质等,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厚重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尤为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和犧牲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6]434,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看到,有斗争的地方,牺牲是难以避免的,要敢于斗争就必须具有牺牲精神。列宁也强调,“每个人都要有极大的耐心,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7]158。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继承了无产阶级的敢于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也正是革命先驱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厚重的底色。

(二)以革命先驱建党的斗争实践为“例”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来源

任何精神,都是以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客观背景,在精神主体的主观努力下锻造形成的。伟大实践淬炼伟大建党精神,建党的革命实践与建党精神两者相伴相生,革命先驱的建党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模版,如果没有建党的革命实践也自然不会有建党精神,正是革命先驱建党的斗争实践使得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其特殊的精神样态。

1.革命先驱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特别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先驱,通过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利用北大图书馆等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革命先驱建党的历史实践。五四运动后,早期的知识分子开始注重向工人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迈出了“中国先进分子筹办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步”[8]57。最早筹备建党工作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在北京和上海分头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后来各党小组也相继成立,中国与共产国际建立起联系。1921年7月,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推选出自己的代表,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党的成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无数追求进步的社会青年和人民群众投身革命事业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

3.革命先驱敢于斗争的历史实践。伟大建党精神的诞生,源于革命先驱在救国救民道路上敢于斗争的实践。鸦片战争后,为实现救国救民的目标,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良方,诸如平均主义、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最终都由于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难逃失败厄运,“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一页”[9]399。在“新文化与旧文化”的辩论中,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正是早期革命家经过反复甄别,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此外,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极端的白色恐怖环境,时刻面对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党的早期组织是在非常态下成立并开展工作的。以李大钊、蔡和森、夏明翰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坚持斗争,面对敌人的屠刀仍然坚守理想,以革命还有后来人的坚强信念,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脉”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导向

伟大建党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脉”,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考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生逻辑,要关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特质所带来的影响,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导向。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离不开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之所以能够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注意,除了其理论的科学性之外,还因为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伟大建党精神所涵盖的32个字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息息相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息息相通,民本思想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我国古代的领导哲学,始终强调“民心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孔子创立了“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要实行仁治,要爱民、重民,并在此提出对待人民要富而爱之的主张。如他认为“养民以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0]16。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1]375孟子的“民贵君轻”论将人民的地位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荀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将君民关系比喻成舟水关系,对我国古代政治影响深远,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警世名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也是充分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传递了为国为民的优秀品德。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结构层次

伟大建党精神由四个层面汇聚而成,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属于信仰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属于目标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属于特质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属于行为层。四个层次层层递进、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与时俱进地创造了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伟大建党精神。可以把伟大建党精神系统近似地看作一个涟漪状的圆,由作为内核的党的指导思想和深层次因素的党的奋斗目标同向发力,一环一环向外层逐步扩散,最终影响到党员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特质,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行为作风。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属于信仰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支撑点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政治信仰作为整体性的精神状态,在党员的精神活动中居于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党员的所有价值取向和行为活动的调节中枢。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深層次、更为持久的情感根基和精神支撑。政治信仰在建党精神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政治信仰是政党之魂,是政党团结奋进的精神之源,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12]19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经过反复比较和求证的基础上,最终作出的正确选择。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迸发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信仰,正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撑,使得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远站位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属于目标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动力源

政党的组织目标一般是政党对未来发展的宏伟设想和宏伟目标,是党员从事政治活动的根本标准,能为党员的行为提供直接的行为准绳和方向指引。“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建党精神的结构层次中位于中间层,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价值底色映射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组织目标中,就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依据不同历史时期主题任务接续制定一个又一个目标。可见,这一初心使命既是信仰层在组织目标或者是组织使命中的体现,同时组织目标和组织使命能为组织行为导向提供目标指引和动力支撑。然后,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纲领中明确写道:“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13]15这表明,在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此后,“共产主义”一词多次出现在党的文件中,并且在党的纲领制定中,明确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都是指向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更多侧重于特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可见,政治信仰和组织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实上,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中,体现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追求上。建党初期,正是早期的革命先驱始终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下,将革命的重点放在为工人阶级谋利益,为困苦的中国人民谋独立、谋幸福上,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获得群众最广泛的支持。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属于特质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底色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属于组织特质层面的内容,体现的是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品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优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结构层次中,特质层作为外在层,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组织形象,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价值观。伟大建党精神所激励形成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品格,充分体现出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崇高和可贵。不怕牺牲,意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正义事业,甘愿牺牲、敢于赴死的献身精神。[14]不怕牺牲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集中体现了真理力量与中国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完美统一。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精神支撑,共产党人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支撑着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价值取向和鲜明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昭示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价值导向,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组织特质和政党标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革命形势鼓舞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压迫,始终冲在革命运动的最前线,为革命事业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不惧“为他所信仰的主义而死”,真正实现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交相辉映,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性的根本体现。在伟大建党精神内容结构中,真理靠人格力量增其光辉,人格靠真理力量把其航向,二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是在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反过来推动斗争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属于行为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落脚点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行为表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落脚点。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结构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坚守组织信仰和组织目标的外在行为表现,当应然的政党信仰、政党目标与实然的具体行动达成一致时,不仅要看到理想信念和群众史观的强大的指导意义,更要看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组织行为的强回应,不断使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使得被证实的真理变得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简而言之,正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行为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得到强化,使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能够得到更高程度的弘扬。可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实践行动不断使得政治承诺和政治要求进入被证实的状态,这就关系到党员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也关系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再生产(如通过选树模范典型发挥榜样效应)。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目标使命,本质地规约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行动中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将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初心使命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之中。邓小平曾深刻指明工人阶级的政党所具有的人民性,这种人民性归根到底体现为,“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15]218。由于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定位成“人民群众的工具”,这就要求党的一切工作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要求党员的实际行为处处对标人民至上的标准。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四个层面的内容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形成的是立体化的严密的逻辑结构。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精神内核,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起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精神中间层次,在组织信仰与组织行为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指明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动力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属于实践状态,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底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属于表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落脚点。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理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伟大建党精神所释放的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伟大建党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践行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根据特定具体历史条件的变化,最终实现由知到行的耦合聚变,释放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力量。

(一)完善理论创新机制,強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党的理论创新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正当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为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厚重的理论基石和法理依据。新时代,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加快,西方势力也加紧了对中国进行分化、西化的图谋,企图让我们丢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共产党人需完善理论创新机制,筑牢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由于理论创新的主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理论创新的效果,因此,推动理论创新,应着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引导,以理论强化认同。

1.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筑牢理论创新的根基。如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本本主义、望文生义的现象。因此,理论创新机制的完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认真学习党史、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体系等,不断加强党员对于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路线、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方法、党的优良传统、党的法规纪律等基本政治常识的学习。真正学懂弄通,真正悟“道”才能传“道”,才能授业解惑。

2.问题导向,推动理论创新发展。理论创新的动力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找准问题是关键,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好人民立场,胸怀“两个大局”,科学研判和全面把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找准理论生长点,并通过对问题的及时有效回应和科学解答促进理论发展。

3.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为推动理论创新的有力工具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以及新时代主要矛盾分析方法、“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群众史观,无不蕴含了理论创新的原则和智慧。因此,推动理论创新,需要做到结合实际、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掌握科学的理论创新方法。

(二)完善内外转化机制,提高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内外转化机制的内在机理在于“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16]。在具体的实践中,只有把初心使命的长远目标与践行初心使命的规范要求有机结合,并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内在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干部积极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真正将初心使命付诸实践,实现由“要我践行”到“我要践行”的内外转化。

1.检视初心使命,实现初心使命的长远目标与践行的规范有机结合。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认真检视反思、直击问题、刮骨疗毒、守正创新。一方面,要勇于直击问题,解决在前进中遇到的方针路线问题,始终立足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立足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制定调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党始终行稳致远。另一方面,要以“四个对照”为主要参照标准,制定检视问题清单,剖析问题的根源,勇于自我批评,明确整改方向,使得党员干部能够克服风险、经受考验,确保党始终保持青春活力。

2.涵养初心使命,把践行初心使命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党员的内在信念。初心使命的内涵除了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外,所贯穿的主线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因此,在伟大建党精神内外转化机制的构建中,要将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党员的内在信念,有意识地通过教育手段,逐步实现党员在态度和情感以及价值观层面的认同,找到党员与群众的情感依附点,促进初心使命的精神内化。

3.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通过完善凸显实绩的选拔任用制度、宽容合理的容错纠错制度、激励保障制度、轮岗交流制度等,激发党员干部争做担当作为的表率,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敢于站出来、豁出去,切实在实践中加强政治历练,练就过硬本领。

(三)完善红色基因传承制度,增强共产党人优秀特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关键在于处理好精神源与流的关系,在于通过重视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精神谱系”传承,促使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和形式得以扩展丰富,实现代际传承。

1.完善思维引导机制。传承红色基因,要树立系统思维,处理好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关系。从精神源流上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尽管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内涵多样,但从本质上看,都彰显和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传承着红色基因。可见,红色基因凝结着共产党人砥砺奋斗的初心使命,积聚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已经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命脉,构成了其长期执政的深厚根基和精神资源。因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须把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讲好伟大的建党故事。

2.完善科学传播机制。红色基因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播,尤其通过创新传播内容、转变传播话语、创新传播手段,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得红色基因内化为党员的内在品质,进而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就此而言,在内容创新方面,要立足新的国情,在深度和广度上将红色基因作为主导的传播内容,在话语创新方面,要坚持理论灌输与情景渲染相结合,变“单调生硬”为“丰富生动”,在传播方式方面,要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新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立体化、形象化的传播。

3.完善典型推动机制。红色基因传承的主体主要是人,需要榜样引领推动。先进典型是时代风尚、道德高地和精神坐标的象征,也是一个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缩影。基于此,应积极培养、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产生典型辈出的群体效应,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四)完善群众工作能力提升机制,增强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效果和水平

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而言,在伟大建党精神内在结构体系运行机制中,能回应群众、获得群众认同是关键,是落脚点。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要使得全党在新的奋斗目标中凝聚统一行动的合力,就要将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转化为实践之用,在行动上积极践行初心使命。进而言之,在于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增强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效果和水平。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可以看作由内到外的三个层次组成的整体,即价值观念层、思维方法层与工作方法层。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要抓好价值引领,加强学习实践,完善群众工作制度。

1.抓好价值引领。良好的价值观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内在动力。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感情上亲近群众,走进群众,关心群众,树立正确的群众史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标准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义利观,将其内化为党员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

2.加强学习实践。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转化在于践行要义、践行群众路线,不断根据时代变化对党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和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领导干部要在熟悉业务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群众实践,加强政治历练,在实践中增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能力。

3.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发挥制度约束,提高和增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能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好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完善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既需要我们解决“坚持”和“不坚持”的矛盾,也需要我们解决“走好”和“没走好”的矛盾。因此,需要加强做群众工作、完善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用制度手段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执行。

伟大建党精神重大命题的提出,既意味着熔铸在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百年历程中的精神得到总体性的把握,也意味着这一精神本身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66个百年政党之一[17],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在实践的发展中奋勇前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形成了稳固持久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源,必须将其置于原初语境理解,理解文本、历史、情感语境下的伟大建党精神,同时要结合新的时代环境,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与实践的会通机制,实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改革开放实践助力,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7-2(2).

[2]白显良.基于四重逻辑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3):9-14.

[3]齐卫平.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蕴[J].前线,2021(8):22-26.

[4]李斌雄,魏心凝.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质、形成机理与实践理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7-17.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列宁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9]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0]论语·大学·中庸[M].陈晓芬,徐儒,译注.上海:中华书局,2011.

[1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M].上海:中华书局,2012.

[1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谷安林.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蒲清平,范海群,何丽玲.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2-22.

[1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17]周淑真.当代世界百年政党现状与百年大党标准[J].人民论坛,2021(19):15-20.

责任编辑  宫秀芬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