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主持人的业务能力探析
——以“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为例

2022-08-24 02:23广西广播电视台沈鹏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东盟国家开幕式

广西广播电视台:沈鹏鸣

1.传播背景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海相连,血脉相亲,文化相通,是睦邻友好、携手发展的好邻居、好伙伴,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厚的交流基础和良好的合作前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的贺信中提出“希望双方媒体做友好交往的传播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和谐共处的守望者,讲好共促和平、共谋发展的故事,为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2019年,首届中国-东盟电视周成功举办,也成为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唯一保留下来的常设性重大国际活动。

由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电视周”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媒体领域进行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重要平台。2021年,“中国—东盟电视周”被评为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未来,广西也将积极打造“中国-东盟电视周”国际交流合作品牌,一是构建媒体合作“命运共同体”,二是打造媒体交流“青年智库”,三是创新媒体发展“融合体系”。

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晚会是中国-东盟电视周的系列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国际交流领域的一项高规格国际性文化活动,每年在中国广西举办,通过不同的主题来呈现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媒体合作交往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文艺演出、成果展示、人物访谈、主题互动等多个内容。参与开幕式晚会的领导嘉宾和演员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交流和艺术呈现的多元化十分凸显。截至目前,该项活动的主持人均为中方主持人,不仅需要对开幕式的展演内容进行基础性的串联,还需要对中国以及东盟各国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特别是访谈和互动的内容,对主持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开幕式晚会的主持人必须深谙跨文化传播要义,才能更好地完成国际交流活动中的主持工作。本文将结合“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来探析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主持人所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2.主持人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主持人是文化传播序列中特殊的传播符号,其自身属于传播本体,既有人际传播的特质,也拥有组织传播和社会传播的功能。除此之外,对于外界的信息输入,还需要进行一次符合逻辑与二度创作的内里传播,通过消化与整理之后再进行信息输出,形成了完整的传播过程。

2.1 综合业务素养

坚定的政治立场。作为传播者,特别是代表国家形象参与国际事务进行文化外交,在政治立场层面,对本国的政治体系和外交原则要有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态度。“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外交层面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成果展示活动,主持人作为中方代表参与其中,只有明确坚定的政治站位,才能有效把握传播路径。因此,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是主持人在国际舞台上进行跨文化传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良好的语言能力。中文主持人,作为一名合格的汉语言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标准的汉语表达能力,在汉语传播范畴内拥有一定的流畅度和艺术性。在重大国际性活动当中,主持人往往代表的是中国形象,传递的是中国声音,汉语内容的传播必须准确、清晰。跨文化传播,特别是在国际媒体交流活动中,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尤为重要,拥有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外语使用能力,是主持人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条件。其次,主持人应拥有自觉的语言规范能力。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中,主持人常常处于“一对众”的情境当中,来自不同地域的受众本身拥有文化差异。尤其是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在日常表达中较为含蓄委婉。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主持人若不具备较强的语言转化能力、自觉的语言规范能力,则容易将文化折扣直接演变成文化疏离。因此作为大型国际交流活动的主持人,既有呈现节目本体的义务,又肩负着文化交融的责任。作为职业化较高的专业人员,需使用流畅的语言、恰当的言辞、明晰的表达以更好地引导受众产生文化适应。

以“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为例,参与该项国际活动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各个国家的官方语言都极具本国特点,对于主持人来说,拥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是进行跨文化传播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英语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同时还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在全球许多地区和专业领域都占有主导地位,在类似中国-东盟电视周这样的国际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国际交流活动中,除了东盟国家的朋友积极学习汉语外,中国的东盟小语种主持人队伍也在快速成长,以泰语、越南语、马来语等语言为主的跨文化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不断增多,拥有多种语言传播能力的主持人将具备更强的跨文化传播竞争力。

稳定的心理素养。主持人作为传播链条的终端环节,其传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传播效果,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主持人的心理素养是传播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稳定的心理素养可以理解为2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拥有健全的人格,这对于主持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相对应的考量,跨文化传播的复杂性决定了主持人在处理各项交流事务时需要具备强大的耐力和辨别能力,在文化外交的范畴内,还需要主持人具备开阔的包容度以及自我道德约束力。另一方面是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主持人是一个传播者,在场域内的引领作用是十分凸显的,健康的心态决定了主持人的传播品味和传播高度,也保证了传播内容的安全性;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任何传播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面对随机性、临时性的突发状况,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处突能力,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保障和完成传播任务,这也是主持人参与跨文化传播的基本能力。

2.2 文化积淀

跨文化传播范式的掌握。作为传播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跨文化传播在传播的大框架内形成了特有的人文关怀。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首次提出跨文化传播的概念,1959年,他在发表的《无声的语言》中提出:“跨文化传播指的是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交流。”

国际交流的多样性赋予了跨文化传播在文化交流领域衍生了多元化的传播路径和传播范式,“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跨文化传播活动的文化集合,跨文化传播的概念尤为凸显,作为该项活动的主持人,对于跨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和传播理论理应拥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韩国心理学者金(Kim)对跨文化传播的适应性(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heory)进行了广泛研究,从动态的角度,对个体在陌生文化环境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强调文化适应的重要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霍华德·吉利斯教授提出的“传播适应理论”(Communication Accommodation Theory),着眼于研究不同传播环境中人们彼此交流、彼此改变间的互动现象,进而探索人们在合作中互相影响的方式。这些理论和相关内容都可以有效地运用到中国-东盟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当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必然存在着沟通和交流的差异。在国际交流中,提升和丰富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并将理论结合实践,可以有效地赋能主持人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人文历史知识的储备。无论是年轻主持人还是资历较深的主持人,拥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必然能够增强和丰富其对传播场域的把控能力与引导能力,阅历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大众传播的范围内,阅历的体现更多表现为职场情商和职场智商。职场情商是待人接物与个人素养的体现,而职场智商则分为先天智慧与涵养储备,涵养储备的范围十分广泛,文章分析的是人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赋予了中华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血脉,传播者的社会功能之一是传递价值,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文化传递。在“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这样的跨文化传播场域内,国际性的传播符号十分显著,这就对传播者提出了更为基础性的知识储备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文化传播者,务必对中国的人文历史文化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电视周开幕式活动既是一场友谊的盛会,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在文艺节目展现中华文明并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传递中国人民友好情谊的同时,也将通过对话和访谈的形式来进行内容的阐释与互动,充分的人文历史知识储备和积极的工作状态,将决定着这一部分的传播效果以及传播价值。

中国多数持证上岗的主持人都经过专业的主持训练,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和传播能力。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特别是“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此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需要主持人对世界人文历史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人文历史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世界人文历史为我们人类梳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在这样的框架之下,主持人拥有了国际交流的基础概念。文化是友谊的桥梁,在进行面向东盟国家的跨文化传播时,文化,这座友谊桥梁的地基,同样需要主持人主动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主持人参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只有对东盟各国家的人文历史拥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识储备,才能在传播过程中完成良性的互动和有效的内容输出,通过主持人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知识储备积极地促进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2.3 国际视野

明晰跨文化传播要义。文化交流是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往来的文明方式,不仅有效地传递了情谊,也加深了彼此在其他领域开展合作的互敬互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展现大国担当,履行大国义务,在国际舞台上加深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与政治互信。全球化的发展现状日渐清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意识也逐步深刻,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是传播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就要求传播者在充分了解跨文化传播内容和国际交往原则的基础之上,摆正态度,展示风度,怀有气度,传递热度。

“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作为一项国际性媒体盛会,与会的领导嘉宾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规模和规格都达到了国际水准。中国是开幕式晚会的主办国,中方主持人必然会成为开幕式晚会的重要符号,具备跨文化传播的交往能力尤为关键,主持人在电视周开幕式晚会中所担任的角色既是艺术展示的串联者,也是国际交往的礼仪使者,这两个角色的重要性决定了主持人需在民族风俗方面对待每一位东盟国家的朋友都要一视同仁,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必须将尊重摆在第一位。主持人的语言、姿态、表情以及展现国际礼仪的细节,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都会上升为国与国之间的评价高度,正确的传播态度不仅代表了个人的道德修养,更代表了国家的友好形象。

把握国际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发展合作日益密切,特别是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近,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广西是中国与东盟进行友好交往的核心区域。广西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区位优势,在国际交流领域,特别是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跨文化传播层面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每年在中国广西举办的中国-东盟电视周就是广西积极参与跨文化传播的优秀案例,电视周是各国媒体的国际交流活动,更是各国民众的文化盛宴,互动合作与融合创新促进了媒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也让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文化架桥的基础上增进了友谊、增强了互信。

“中国-东盟电视周开幕式”从2019年起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从影视金曲盛典、优秀传播案例发布到中国-东盟青年主播创造营,每一届的晚会主题都在更新变化,这也对晚会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东盟的国际关系发展现状,知晓中国广西在面向东盟国家进行国际传播的特殊位置,特别是清晰地掌握中国-东盟媒体合作的新亮点、新方向,只有密切关注并且积极融入,才能在该项国际交流活动中具备主持人应有的传播优势,这也是主持人在进行跨文化传播过程当中提升个人传播能力、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课题。

3.结语

随着国家定位的战略转型,中国正从“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发展,21世纪的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需要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在202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三十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建友好家园。要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用好地区多元文化特色和优势。要积极考虑疫后有序恢复人员往来,继续推进文化、旅游、智库、媒体、妇女等领域交流,使双方民众更加相知、相亲、相融”。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交往方面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相亲相近的文化传播基础将促进各国在未来开展更加紧密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新时代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同频共振、共创未来的国际交流也打开了各国之间进行友好往来的大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不断走深走实,主持人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将担负着更为多元的角色。作为新时代的传播者,主持人应当努力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国际传播的能力,拓宽视野和眼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成长为优秀的跨文化传播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东盟国家开幕式
本期导读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二方案
那些年,我们参加的运动会开幕式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运动会开幕式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