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臁疮中医外治法用药规律研究

2022-08-24 03:22曲剑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1期
关键词:血竭外治紫草

张 鹏 曲剑华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10

臁疮好发于小腿下1/3 处,为西医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1]。本病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严重并发症,反复难愈,可进展成胫骨骨髓炎,甚至癌变,临床十分棘手[2]。中医外治法简、便、廉、效,自汉代以来积累了雄厚的经验[3]。近年来研究发现,外用中药有强大的抗炎、镇痛、抑菌作用,临床疗效确切[4-8]。更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医外治药物[5,9-10],但由于其药物种类、剂型多而散,难以进一步开展。本研究搜集近10 年中药外治臁疮的临床方剂,探索规律,以期为临床选药、研发新药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1 年7 月,检索词为“下肢静脉曲张溃疡”“臁疮”“中医”“中西医”“外用”“外治”。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为臁疮患者;②干预措施为中药外用,包括软膏、湿敷、洗涤等(或联合手术、口服中药);③中药组合完整。

1.3 文献排除标准

①组合重复的文献;②组成为单药的文献。

1.4 中药名称规范

检索202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1]、《中华本草》[12]将中药名称及其性、味、归经统一标准,检索《中药学》[13]对中药的功效分类。

1.5 数据处理方法

用Excel 表格整理数据,囊括编号、方剂组成、性、味、归经、功效等数据,建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 和IBM SPSS Modeler18 软件实现聚类分析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共得到文献104 篇,搜集外治方剂123 首,涉及182 味中药。所有中药的总频数为808,对出现频次≥7 的28 味高频中药进一步分析。

2.1 中医外治臁疮剂型分析

中医外治臁疮剂型中,软膏剂、水剂、粉剂占比最高,分别为42.27%、34.87%、17.83%。见表1。

表1 臁疮常见中药外治法

2.2 中医外治臁疮高频药物及性味归经分析

黄柏、冰片、当归、大黄、血竭是前五位高频中药(表2)。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最为关键,分别为20.40%、13.49%、8.79%(表3)。寒、温、平性最多,分别为56.42%、25.68%,17.90%,无热、凉性药;辛、甘、苦味居前三,分别为31.26%、29.93%、23.26%;归经前三位为心、肝、脾,分别为21.03%、20.63%、17.34%。见图1。

图1 高频药物药味、药性、归经雷达图

表2 中医外治臁疮高频药物

表3 中医外治臁疮高频中药功效类别

2.3 中医外治臁疮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支持度为10%,置信度设为50%,最大前项数设为2。可见21 条关联规则,共19 个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前高的前三位为紫草→当归、冰片→血竭、当归→紫草。见表4。

表4 中医外治臁疮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2.4 中医外治臁疮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当度为25,结果显示:第Ⅰ类为乳香、没药、黄芪、红花、丹参、大黄、金银花、蒲公英、黄柏、苦参、黄连、黄芩、川芎、蜈蚣;第Ⅱ类为白矾、铅丹、苍术;第Ⅲ类为血竭、轻粉、珍珠、当归、紫草、白芷、甘草、炉甘石、煅石膏、冰片、朱砂。见图2。

图2 中医外治臁疮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3 讨论

《疡科选粹》记载臁疮的病机为:“湿热下注,瘀血凝滞……气多不堕,”可归纳为“湿、热、虚、瘀。”[14]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腔内热消融术等,存在副作用大、易反复的缺点[15]。华佗首创“臁疮方”外敷治疗本病,自此国内中医学者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外治经验[16-18]。

通过分析近10 年中医外治臁疮的临床方剂得出:①外治药物功效以清热、活血化瘀、补虚为主,符合临床“虚、热、瘀”的复杂病机。②最常用药为黄柏、冰片。黄柏泻下焦湿热,能抗溃疡[19],其水煎液抗炎、抑菌作用强大[20]。冰片泻火解毒,能促进其他药物经皮肤、黏膜吸收,从而“引经”[21]。为外用药研发提供思路。③药味以辛、甘、苦为主,药性以寒、温、平性为主,归经以心经为主。心经药物具有清心、安神功效,对臁疮有治疗作用。④软膏、水剂、粉剂应用最为广泛。⑤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紫草、当归支持度最高。当归补血活血,其挥发油有镇痛消炎的作用[22]。紫草清热凉血,其成分紫草素能抗炎、抗血栓[23]。紫草油治疗臁疮效果确切[24-25]。紫草、当归合用能增强疗效。⑥高频药物经聚类分析结果提示,第Ⅰ类为具有清热燥湿活血的功效,适用于臁疮急性期。研究表明,复方黄柏液(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蜈蚣、连翘)对大鼠疮疡模型具有抗疮疡作用[26]。第Ⅱ类能收湿敛疮止痒。第Ⅲ类为具有敛疮生肌止痒的作用,适合臁疮慢性期。研究证实,玉红膏(当归、紫草、白芷、甘草、血竭、轻粉)能够促进下肢溃疡愈合[27]。

数据挖掘技术能从海量中药中探索和发现其复杂的组合规律[28]。本研究获得了臁疮外用中药的关键功效、性味归经及复方组合规律,为临床提供借鉴,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证实。

猜你喜欢
血竭外治紫草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中医外治杂志
小儿红屁股涂紫草油
血竭三七接骨膏超微粉碎工艺的优化及其粉体学性质
正交试验优化麒麟血竭中血竭素的超声提取工艺
不同市场紫草相关质量的比较研究
HPLC测定滇紫草及其两个近缘种中乙酰紫草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