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名海淀区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8-24 04:01王雪梅申跃峰张轶群苗立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安全套商业性同性

王雪梅,申跃峰,张轶群,苗立波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北京 100094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2021 年5 月全国法定传染病艾滋病感染者的病死人数仍排在第一位[1],中国目前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2],年龄集中在15~35 岁。 2017 年全国艾滋病信息监测系统显示,全国高校学生新增感染艾滋病达到3 077 例。截至2017 年6月底,北京市已报告学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1 244 例,其中在校高校大学生HIV 感染者及病人总数为722 例[3]。2019 年职业为“学生”的群体排在HIV/AIDS 感染的第3 位。 2019年6 月《科学》杂志指出:在过去几年中,国内新诊断的感染HIV 的大学生人数年增长率30%~50%不等[4]。 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好奇心重,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因此青年学生群体成为了艾滋病影响的新型重点人群。对于有性行为的青年人,除了减少性伴数,正确使用安全套应是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最佳措施,目前国内其他地区已做了一些相关研究。海淀区是高校大区,了解掌握本地区大学生群体安全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对于海淀区艾滋病防控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本研究选取2016 年1—12 月363 名有性行为的大学生资料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海淀区7 所高校3 500 名大学生中调查获得363名有过性行为的调查资料。

1.2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2016 年海淀区3 500 名大学生完整调查资料,将有过性行为的363 名大学生相关资料纳入研究, 对其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安全性行为和宣教服务利用4 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性行为类型包括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同性性伴4 类,配偶/固定性伴含恋爱的男/女朋友,发生时间按照首次、最近1 年、最近1 次进行分析。

资料收集方法:使用国家CDC 青年学生哨点监测问卷作为本次统一的调查问卷,采用匿名自填方式,完成的问卷经过调查员、审核员的双重审核。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2.0 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录入。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基本特征

363 名大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 占全部调查的10.37%,其中男267 名,女96 名;首次性行为年龄10~28 岁;未婚239 名、已婚96 名、同居28 名;本地户籍49名,外省户籍310 名,外籍4 名,外地户籍占多数;汉族336 名,其他民族23 名,外籍4 名;本科一年级39 名,二年级55 名,三年级19 名,四年级5 名,五年级16 名,研究生及博士生229 名;专业为理工农医类69 名,文科类43 名,艺术类95 名,外语类10 名,其他专业146 名。

2.2 首次性行为发生和使用安全套情况

363 名大学生中,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79 名拒绝回答,284 名做出回答,其中16~24 岁252 名,占88.73%,其他年龄占11.27%,最大值为28 岁,最小值是10 岁(外籍)。首次性行为对象为配偶/固定性伴(含恋爱的男/女朋友)308 名(84.85%),商业性伴6 名(1.65%),临时性伴12 名(3.31%),同性性伴7 名(1.93%),拒答性伴类型30 名(8.26%)。 除拒绝回答外,安全套使用不同类型性伴占比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商业性伴(50.00%)、配偶/固定性伴(44.48%)、临时性伴(16.67%)、同性性伴(14.29%)。 见表1。

表1 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名)

2.3 最近1 年性行为发生和使用安全套情况

最近1 年发生性行为, 对象为配偶/固定性伴214名,临时性伴105 名,商业性伴44 名(平均性伴数5.7名),同性性伴26 名(平均性伴数4 名);不同类型性伴安全套使用构成不同,每次安全套都用从高到低依次为商业性伴(43.18%)、临时性伴(32.38%)、固定性伴(28.97%)、同性性伴(11.54%)。 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最近1 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名)

2.4 最近1 次性行为发生和使用安全套情况分析

最近1 次发生性行为,配偶/固定性伴205 名,临时性伴105 名,商业性伴44 名,同性性伴26 名。不同类型性伴安全套使用构成不同,安全套使用从高到低依次固定性伴 (60.98%)、 临时性伴 (56.19%)、 商业性伴(43.18%)、同性性伴(11.54%);未使用安全套常见原因回答有146 名,性伴类型不同情况不同:配偶/固定性伴“没有必要使用”(27.14%) 和 “本人不愿意使用”(22.86%);临时性伴“本人不愿意使用”(30.95%)和“已采用其他避孕方式”(23.81%);商业性行为“本人不愿意使用”(50.00%), 同性性伴 “本人不愿意使用”(31.25%)。 见表3、表4。

表3 最近1 次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名)

表4 最近1 次发生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主要原因统计(名)

2.5 最近1 年安全套使用与宣教之间的关系

最近1 年发生性行为总数358 人次,存在多类型性伴同时存在现象。 不同类型性伴安全套从未使用、有时使用和每次使用与是否接受过宣教情况不同, 固定性伴、临时性伴使用安全套不同情况中接受宣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2、10.905,P<0.05),可认为宣教对固定性伴、 临时性伴发生关系时安全套使用有影响;商业性伴和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与是否接受过宣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57、1.620,P>0.05),尚不能认为与商业性伴或同性性伴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与接受宣教有关系。 见表5。

3 讨论

363 名大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 占全部调查的10.4%,低于浙江省2006 年调查结果[5]。男性占73.55%,女性占26.45%,男女比例3∶1,大学生总体性行为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这与成都市有关研究相同[6]。 数据表明, 海淀区大学生性行为以男性 (73.55%)、 未婚(65.84%),外省户籍(85.40%),汉族(92.56%)为主,研究生及博士生(63.09%)发生率最高。

首次性行为性伴存在多元化, 包括配偶/固定、商业、临时、同性等,以配偶/固定性伴(含恋爱的男/女朋友)为主,占84.85%。363 名被调查者中284 名回答了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16~24 岁占88.73%, 其他年龄占11.27%,最大值为28 岁,最小值是10 岁(外籍),高于2017 年北京某高校平均17.85 岁[7]和2019 年的上海高校平均年龄(16.4±4.0)岁的调查结果[8],这说明首次性行为有逐年低龄化的趋势。

不同性伴类型安全套使用率不同,其中商业性行为最高为50.00%, 其次为配偶安全套使用率为44.48%,总体安全套使用率低于2021 年上海松江区和2017 年北京某高校的调查[9-10],但同性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占71.43%,高于2011 年北京市大学生同性调查[11],提示除同性性行为外, 其他性伴安全套使用率有增高的趋势,同性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依然严重。

最近1 年和最近1 次性行为,不同于首次性行为以固定性伴为主,增加了性伴类型,部分大学生存在配偶、临时、商业等多类型性伴并存现象。 最近1 年与配偶或固定性伙伴、 临时性伙伴和商业性伙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小于50.00%, 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最低(11.54%),还存在从未使用问题。 安全套每次都用比例最高为商业性伴(43.18%)、最近1 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最高是固定性伴(60.98%)。无论哪种类型性伴,不使用安全套原因以本人意愿为主。 2016 年大学生自我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能力欠缺,安全套使用率不高, 多性伴等同时增加了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风险,这与国内的某些研究有相似之处[12-13]。

国内研究表明,不管是专题讲座、自主学习,还是同伴教育,健康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认知是有效的[14-16],警示型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艾滋病传播[17-19]。但本研究中发现,最近1 年安全套使用率与是否接受过宣教,不同类型性伴相关性呈现不同(P<0.05)。固定性伴、临时性伴与宣教具有相关性,可通过加强宣教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但宣教对于商业性伴和同性性伴安全套使用影响不显著,需要通过加强检测、暴露后预防等其他途径加强干预和影响,对于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安全套商业性同性
麋鹿同性爬跨的行为研究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美国六成地区同性能结婚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
安全使用“安全套”
揭穿男人的7个性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