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探索

2022-08-25 11:35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罗艳波
华夏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素养能力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 罗艳波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立德树人理念已经贯穿整个教育阶段,在高中阶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们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分析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处理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新课改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充分结合生活,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进行知识传授,这样才会使学生们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地理知识,以凸显出地理学的价值。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实例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地理之美,进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一、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含义以及益处

(一)含义

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主要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利用地理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阐述抽象的地理知识,借助这种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更明确地理解地理知识。首先,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通过生活实例开展教学,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另外,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现实生活学习地理知识,实践生活丰富自身学识,扩宽眼界,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与“做”的融会贯通,培养自身地理核心素养。

(二)益处

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核心素养,那么就会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稳步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当在学习中遇到麻烦,学生的第一反应也会是想办法自行解决,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课堂中讲解的重点以及思路,促进地理课堂氛围的进一步提升,为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一些高中地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比较深,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目的过于实际,只为了学生能够拿到高分,顺利迈进理想大学的门槛,因此在课堂中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所提升,不注重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类教师只一味地通过灌输式的方法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知识点,并没有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没有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进而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师课堂上无法找准自身定位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高中也是学生各方面发展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再加上高中时期课程本就紧张,一些同学在遇到问题后不会主动请教,教师也无法及时发现,就会导致学生地理课程跟不上,逐渐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学情绪,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变弱。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引导与帮助,只是一味进行指责甚至打压,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很难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教学也逐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中多媒体教学更是广泛用于名学科课堂教学中。这也造成了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甚至一些教师会直接使用现有课件或摘录地理大纲的内容作为课件,这些都不利于地理教学。因为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会导致学生课堂体验感不足,无法充分理解课堂知识,进而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在已有多媒体课件的框架下,教师无法结合自己的地理理念开展地理课堂教学,也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成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地理知识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加大生活化教学的融入程度,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成为地理学科的探索者。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地理学科与生活之间关系,教师还可以提前构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出相关引导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一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工具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在课上播放一些自然灾害的视频或者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都包含哪些,由此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特征以及类型,并在课上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自然灾害实例,通过学生列举的实例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主要成因以及预防对策,并在学生总结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感受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特定的情境教学,还可以不断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提升。

(二)通过生活实践进行实地考察,提升学生感知能力

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日常教学中学生很难通过字面意思完全理解地理知识。虽然高中地理教材中按照“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区分地理知识,但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把握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地理思维也很难进一步强化。但是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使用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高度结合,并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巩固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学生自身的地理思维、地理能力,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实地考察还能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力度,使生活化教学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乡村与城镇”这一单元时,教师在单元讲解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乡村,具体感受乡村与城镇的内部空间结构,通过亲身的感受体验,让学生理解乡村与城镇、城市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总结不同地区之间地域文化的差异与成因。

(三)结合实际提出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下,想要实现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不断增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应的地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对地理知识体系进行补充优化。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引导作用,精心整理每节课的重点知识,并进行合理的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课堂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获取知识,以培养自身地理思维以及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地层以及化石的图片,并根据图片提出什么是地层、地层可以反映出哪些现象、举例说明考古学家进行化石研究有哪些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而学生则可以通过查找课本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解答问题,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自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提出合理化问题等方式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强化地理思维,完善地理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生活化素养能力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