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设途径

2022-08-25 11:3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实验幼儿园
华夏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环节材料评价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实验幼儿园 邹 琴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大势所趋,在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教师主动参与到课程游戏化建设,需要从更多方面展开实践探索。游戏材料准备、游戏角色设定、游戏活动组织、游戏评价升级,都需要教师的创意参与,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建立直感认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参与游戏课程构建时,还要做好对应调查,以提升游戏课程的适合性。

一、游戏材料准备,指引幼儿学习方向

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中,教师要对游戏材料做整合处理,让幼儿在现有条件下顺利进入游戏环节,在充分游戏体验中成长学习认知。幼儿园有多种游戏材料,而且大多划分了较为明确的游戏专区,游戏材料也比较齐全,教师要对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操作等多种因素做出梳理,形成完善的游戏操作方案。特别是对游戏材料的匹配设计,这是确保游戏顺利展开的基本保障。如果游戏材料不能满足游戏需要,教师要做延伸收集和替代处理,借助生活材料展开幼儿游戏,确保游戏的顺利展开。

教师参与游戏材料准备时,可以借助更多手段,如为让幼儿认识生活,教师推出一个“说夏天”的游戏,要求幼儿说说夏天有什么样的景色,也可以说说夏天人们的穿戴情况,甚至是食品的特点。幼儿开始思考和展示自己的见闻。教师此时打开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夏天的景色,有茂盛的草木、人们的穿戴、解暑的食品等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后,其说辞更丰富了。再如积木搭建游戏,幼儿园积木储备不是很充分,教师将一些运动器材、学习用具、生活物品等都搬过来,让幼儿借助更多生活材料做积木搭建操作。幼儿将积木与其他材料混合运用,搭建出更多不一样的图案,其思维得到了有效历练。教师对幼儿搭建表现做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意设计。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更为强烈,其游戏探索热情更为高涨,在游戏操作中获得的学习体验自然更为丰富。

从幼儿表现能够看出,教师游戏材料准备是比较成功的,给幼儿带来更多创意设计的启迪。幼儿面对搭建游戏时,其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因为有更多材料可以选择,无疑对幼儿心理形成冲击,其激发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二、游戏角色设定,强化幼儿学习体验

幼儿一般都喜欢角色游戏,教师要对游戏内容和环节做具体分析,结合幼儿兴趣展开设计,让更多幼儿能够在角色体验中建立健康认识。设计角色游戏时,教师还要做出创新改进,赋予这些角色更多内容,幼儿有一些生活认知和体验,教师需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幼儿顺利进入角色之中,在模拟操作实践中建立思想认知。幼儿对角色最为喜欢,如果有需要,教师不妨以角色身份出现,与幼儿展开游戏操作,在具体对话交流中传递更多正面教育,以提升游戏设计的适配性。角色游戏需要场地和材料的支持,教师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探索。

教师组织幼儿参与角色游戏时,需要对游戏内容做筛选,还要对游戏形式做创新设计,让幼儿顺利进入游戏环节之中。如医院看病游戏,幼儿对这个游戏内容比较熟悉,教师要求幼儿主动选择游戏角色,并模仿角色做交流。幼儿行动起来,有当医生的,有当护士的,有当院长的,就是没有人愿意做患者,教师自告奋勇饰演患者。游戏正式展开环节,教师与幼儿做对话交流,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对教师参与游戏有更强的认同感,自然有更高的互动热情。再如超市角色游戏,教师将幼儿园诸多运动材料、游戏材料、生活材料都用上,布设了超市背景场地。让幼儿选择角色展开游戏活动,幼儿对这个游戏有更强烈的参与热情,角色游戏顺利推进,教师跟进指导,确保角色游戏自然展开。超市角色有售货员、收银员、顾客等,教师对角色做介绍,提出一些要求,幼儿进入角色之中,游戏打开更为自然。

教师推出角色游戏程序,给幼儿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因为幼儿对这些活动都比较熟悉,自然会快速进入情境之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角色,给幼儿带来一定心理冲击。教师参与到角色游戏之中,与幼儿一起互动,这是比较科学的设计。教师对游戏的把控,需要充分介入,与幼儿饰演不同角色,自然有了对话交流的机会,这样可以确保游戏顺利展开。

三、游戏过程组织,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幼儿进入游戏环节后,教师需要跟进观察指导,确保游戏顺利展开。幼儿年龄较小,安全意识不足,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的游戏安全。幼儿自制力较差,在游戏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秩序问题,教师需要做出必要反应,及时做出游戏引导和组织,让幼儿自觉展开游戏操作,在不断接受新信息的过程中建立游戏认知。幼儿兴趣持续性较差,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及时做出游戏调整,对幼儿多种感官带来更多冲击,这样能够带来更多的游戏调度力,让幼儿保持更高的参与热情。

游戏由不同环节组成,教师在具体组织时,需要做好观察和信息处理,确保幼儿建立有形感知体验。如“传话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排成一行,从前向后传递一句话,声音不能太大,只能两个人听见,看最后哪一个小组传话最为准确。这个游戏并没有太多新意,但能够锻炼幼儿表达能力。在游戏执行过程中,幼儿需要认真聆听,还要做准确表达,这对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对整个游戏过程做监控,随时做出干预,经过多轮次操作,幼儿从传话过程中获得不少心理体验。再如“运输”游戏,教师准备一些皮球、积木等材料,要求幼儿将这些东西搬运到另一个地方,在搬运过程中,可以使用身体多个部位,但不能用手,这无疑增加了运输难度。教师先做示范操作,幼儿开始模仿操作,游戏正式展开,课堂运动气氛逐渐火爆起来。

教师设计一些互动性游戏,幼儿多种能力得到锻炼,体现教师设计意图。幼儿参与游戏有主动性,教师在具体组织时,需要确保游戏环节的正常运行。特别是运动性游戏,幼儿需要配合,自然会出现一些混乱现象,教师及时做出组织,能够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幼儿对游戏有特殊嗜好,这是难得的教育契机,教师合理推出游戏内容,让幼儿进入游戏环节,能够形成更多教育起点。

四、游戏评价升级,培养幼儿学习习惯

幼儿参与游戏时,教师不仅要做出组织管理,还要对幼儿表现做出对应评价,为游戏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幼儿对教师的认同评价最有感觉,教师要适时做出评价设计,借助评价机会展开教育,让幼儿产生更多内化力量。幼儿喜欢教师的正面鼓励,教师要对评价语言做创新设计,以提升评价的激发作用。教师评价包含诸多内容,在对游戏内容选择、游戏形式设计、游戏组织过程、游戏助学效果等多种元素做评价时,需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为课程游戏化建设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幼儿进入游戏后,教师不仅要跟进指导,还要推出一些评价活动,对幼儿游戏表现做归结,这样可以让幼儿产生行动责任感。如“篮球传递”游戏,教师将幼儿排成一排,让幼儿传递篮球,看谁能够准确完成传递操作,接住对方传递过来的篮球,还要准确送到下一个小朋友。因为有很多篮球需要传递,这个传递过程是连续发生的,中间如果出现失误,很可能会破坏整个传递链条。在传递过程中,教师跟进观察,对每一个幼儿的表现都做评价,幼儿都非常受用。教师在评价时运用了肢体和手势语言,幼儿大多能够看懂教师的动作,自然有更强的运动热情。再如手工制作游戏,教师准备了粘贴画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材料做粘贴操作,形成个性化图案。因为材料来自幼儿生活,自然能够引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在成品展示环节,教师集中做点评,幼儿表现更为主动。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展开评价活动,让幼儿产生更多参与动力,这是游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大多对教师的评价有特殊感觉,教师针对幼儿游戏表现做出评价,不仅给幼儿带来更多心理触动,还能够确保游戏程序顺利展开。幼儿进入游戏环节后,希望获得更多游戏体验,教师评价带有针对性,其激发效果更为突出。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符合幼教发展趋势,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积极准备游戏材料、设定游戏角色、优化游戏组织、升级游戏评价,为幼儿创造适合的游戏环境,无疑能够给幼儿带来更多直观感知体验,满足幼儿学习诉求。幼儿对游戏有不同追求,教师在参与课程游戏化建设时,要做好教育研究,推出更多游戏改进方案,对幼儿形成多点启动,满足不同群体幼儿的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环节材料评价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可爱的小瓢虫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材料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