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2022-08-25 12:08王永生
中关村 2022年8期
关键词:旷视量子机器

通州园为药企创新产品进医院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让新技术新产品广泛应用,推动企业上市产品进医院,解决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州园药企创新产品进医院第一站——甘李药业与潞河医院对接会在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中关村通州园党组书记杜伟、副主任赵正胜、潞河医院党委书记杜会山、院长吴英峰、甘李药业副总经理宋维强参加会议。

对接会上,宋维强就甘李药业的研发优势、特色产品等进行介绍,并提出了业务合作、项目研究、交流学习等方面的合作需求。宋维强还表示,感谢通州园一直以来在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伴随企业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临床和上市,企业迫切渴望与医院建立联系,从而让更多的优质创新药进入医院,造福患者。

潞河医院代表队成员在座谈会上与甘李药业就双方合作需求进行了对接,双方表示可以在推进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探索实践药物研发合作的新模式等方面形成合力,并有望就产学研等方面的发展达成合作。

生物医药作为通州园五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快速进步和长足发展。园区生物医药在产业和人才方面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此次对接旨在搭建平台,让园区生物医药企业与医院“零距离”展开更多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机会,推动相关创新产品率先进入潞河医院实现双方合作共赢,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服务于民。

加速AIoT落地,旷视发布自研算法生产平台

7月15日,在京举行的2022旷视技术开放日上,旷视发布自研算法生产平台AIS(AI Service),20项技术DEMO(技术原型)也在开放日上亮相。

旷视联合创始人、CEO印奇介绍,旷视目前建立了以“基础算法科研”和“规模算法量产”为两大核心的AI技术体系,以“计算摄影学”为核心的“算法定义硬件”IoT(物联网)技术体系,这套AIoT核心技术科研体系,将成为支撑旷视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商业化的重要基石。

车辆行驶在道路上,行人、车辆、路障等等均被实时识别出来,而这些计算过程竟然只用一个充电宝的功率就能实现。在技术开放日现场展示的这一低功耗嵌入式L2自动驾驶感知方案,令不少参观者驻足。

技术人员介绍,车载感知模型对算力需求很高,比如进行大分辨率输入下的行人、车辆3D感知时,计算量巨大。旷视研究院提出模型超级压缩算法,通过软硬协同设计进行算法和硬件联合优化,整套系统的AI计算部分功耗保持在3瓦左右,因而仅用充电宝就能供嵌入式芯片正常工作,成功实现了低功耗的L2级别自动驾驶感知方案。

除此之外,VR裸手交互、手绘人物转动画、用充电宝能跑起来的AI模型训练等20项技术DEMO当天亮相。

在这些技术的背后,研发人员的“双手”正逐渐被解放。当天,旷视正式发布了自研的算法生产平台AIS(AI Service)。AIS基于旷视Brain++体系,构建了一套覆盖数据处理、模型训练、性能分析调优、推理部署测试等算法生产全链路的零代码、自动化的生产力工具平台,让算法量产真正成为可能。

拓课云助力产业实现实时互动场景

随着5G时代的到来,需求侧应用形态的不断深入和延展对通讯和传输提出更快、更高、更强的要求,这既是产业应用5G化的真实需求,也是影响产业数字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诸多产业领域,场景应用的虚拟化和数字化已经在推进和落地,它的实现往往需要多项技术的集成和整合,其中,音视频和实时通讯技术将成为连接和重构场景的重要纽带。

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内,有一家专注于音视频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专业RTC厂商——北京拓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高实时性、高互动性、高沉浸感、无处不在”等需求特性已经在逐渐取代“清晰、流畅”的体验描述,用户对于更低时延、更加高清、更为沉浸的需求更加明显。在此类需求不断深入扩大的同时,对实时互动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北京拓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将自身的专业技术积累和产品项目经验高效地赋能于产业场景,从通讯技术、应用方案、平台架构、服务体系等多个维度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易用、可靠、创新的解决方案。自2016年创立以来,拓课云已先后为政企、教育、医疗、电商等多个行业的用户提供了针对实时互动场景及音视频通讯领域的PaaS、aPaaS、SaaS等全链条多层次的产品技术服务和应用方案。

北京拓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实时通讯领域,构建了系统架构上包括云资源基础层、能力层、场景层和服务层的产品能力矩阵,形成了为不同规模、需求的客户提供最匹配支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把自身在实时通讯领域的技术和经验沉淀和输出到产业的多个应用环节,为生态赋能。

空气电池研发驶入快车道

用空气制造的终极蓄电池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现。这种电池不需要传统的电极,重量是现有锂电池的1/5。《日本经济新闻》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多家企业正积极推进空气电池研发,期待能借此实现尽快脱碳的目标。这种电池目前主要用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储电,随着研发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其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空气电池是新一代蓄电池,其正极材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负极使用金属(如锂)等材料。放电时,金属离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与从空气中吸收的氧发生反应而产生电;在充电过程中,金属离子与氧分离并从正极移动到负极。

由于负极使用的材料主要是便宜的铁(锈)和锌,所以制造成本低,而正极几乎不需要容积,这就使得电池不仅重量轻,而且锂含量高,可以增加蓄电容量。

由于不能做得很小,空气电池大多用在容易确保较大安装空间的地方,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储电,以推进脱碳。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表示,为了能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大约到2030年太阳能和风能的存量需要增加1倍,因此,非常需要一种能更长期、更大量存储清洁能源的技术,空气电池被寄予厚望。

此外,空气电池的电极材料价格便宜,制造成本有可能降到锂离子电池的1/10以下。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马克·雅各布森指出,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为每千瓦时100—200美元。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斯特凡·雷切尔斯坦则表示:“如果铁可以替代钴、镍和锂等昂贵的贵金属,那么空气电池有明显的经济潜力。”

新型物质相可使信息存储时间更长

美国物理学家受斐波纳契数列的启发,将这种序列的激光脉冲照射到量子计算机内的原子上,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时间物质相。研究人员在20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尽管只有一种单一的时间流,但该时段具有两个时间维度的好处,存储在该时段的信息比目前在量子计算机中使用的其他设置更能防止出错。因此,这些信息可在不被篡改的情况下存在很长时间,这是量子计算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纽约熨斗研究所计算量子物理中心研究员菲利普·杜米特雷斯库表示,这种方法使用了“额外”的时间维度,“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考物质相的方式”。

该团队的量子计算机的主力是镱元素的10个原子离子。每个离子都由离子阱产生的电场单独保持和控制,并且可使用激光脉冲进行操作或测量。这些原子离子中的每一个都可作为量子比特。

物理学家使用“对称性”让量子比特变得更强大,对称性本质上是一种可抵抗变化的性质。一种方法是通过有节奏的激光脉冲轰击原子来增加时间对称性。研究团队的目标不是只有一次对称性,而是通过有序但不重复的激光脉冲来增加两次对称性。

研究人员周期性地使用基于斐波纳契数列的序列向计算机的量子比特发出激光脉冲。重点放在10个原子阵容两端的量子比特上,这就是研究人员希望看到的物质的新阶段同时经历两个时间对称性的地方。在周期性测试中,边缘量子比特保持量子状态约1.5秒。在准周期模式下,量子比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量子状态,大约5.5秒。

利用学习算法优化虚拟脊髓,机器狗一小时学会走路

近日,据《自然·机器智能》杂志报道,为了解动物如何学会走路和从绊倒中学习,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MPIIS)研究人员建造了一个四足机器狗“莫蒂”,它仅仅用了一小时就学会了走路。

莫蒂充分利用了复杂的腿部力学,通过贝叶斯优化算法指导学习:其足部传感器信息与机器狗中运行的建模虚拟脊髓的目标数据相匹配。机器狗通过不断比较发送的和预期的传感器信息、运行反射循环以及调整其电机控制模式来学习行走。

在人类和动物中,中央模式发生器(CPG)是脊髓中的神经元网络,可在没有大脑输入的情况下产生周期性的肌肉收缩。其有助于生成有节奏的任务,例如步行、眨眼或消化。机器狗莫蒂在大约一小时内比动物更快地优化其运动模式。

在机器狗平稳行走期间,来自其脚部的传感器数据不断与机器狗CPG预测的预期着陆进行比较。如果机器狗绊倒,学习算法会改变腿来回摆动的距离、腿摆动的速度以及腿在地面上的长度。调整后的运动也会影响机器狗利用其腿部力学的能力。

论文第一作者、MPI-IS动态运动研究小组的前博士生菲利克斯·鲁珀特表示:“我们的机器狗实际上是‘天生’的,CPG类似于大自然提供的内置自动行走智能,我们已将其转移给机器狗。当数据从传感器流回虚拟脊髓,与CPG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传感器数据与预期数据不匹配,则学习算法会改变行走方式,直到机器狗行走良好且不会绊倒。”

猜你喜欢
旷视量子机器
机器狗
旷视打造智能四向穿梭车系统,推出新一代托盘柔性物流解决方案
机器狗
旷视开源深度学习框架降低AI开发门槛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旷视科技 完成7.5亿美元D轮融资
旷视科技完成7.5亿美元D轮融资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未来机器城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