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中续写新的历史篇章

2022-08-25 09:02张晓峰
奋斗 2022年16期
关键词:赶考永葆现代化

■ 张晓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一、以大历史观看新征程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进而提出了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就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走向未来的参考依据。任何阶级和社会制度在政治统治方面都存在“赶考”问题,都被盛极而衰的周期性循环所困扰。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百年奋斗的历史思考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得出“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的深刻启示和警示,体现出深沉的历史意识和鲜明的政治品格,展示了百年大党的忧患意识。

一是立足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鸦片战争后屡遭劫难,历经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多次拯救,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均告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夯实了新征程中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的根基和底气。

二是蕴含着高度的历史自信。党百年恢宏壮丽的奋斗历程,党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都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坚信新征程我们将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三是彰显着强烈的历史主动。历史主动是指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在尊重历史规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基础上体现出来的洞察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气质和实践品格。掌握历史主动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形成的独特优势,从1945 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到1981 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再到2021 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三个决议都是党在重大历史关头运用唯物史观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重要决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新的“赶考”路上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向未来,就要做到成就面前不自满、问题面前更清醒,不断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确保党的肌体永远健康。

四是印证着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源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此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优异的答卷。现在我们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对新时代“赶考”人来说,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弥足珍贵,要树立大历史观,学会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看清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如此才会有更大成功。

二、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正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才以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优秀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新征程,我们要学习好、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三、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要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深度把握

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才能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他又进一步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新的“赶考”过程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过程,是在扬弃中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继续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过程。

唯物史观从分析物质资料生产入手,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科学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中国改革成功就在于符合历史规律,才能在不断“赶考”的探索中认识到世界上既无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无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把国家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和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现代化。这种认识源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中国改革规律以指导改革实践的历史主动,可贵品质是勇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通过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关键在民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新的“赶考”路上,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尤其当前要围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每个国家历史传统不同,“赶考”之路也不同。中国式“赶考”之路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植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潮流,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创造。党的百年奋斗也是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拒腐防变的历史。在延安“窑洞对”和西柏坡“赶考对”中,毛泽东同志的答案是人民监督和“两个务必”,警惕“糖衣炮弹”。新“赶考对”中,习近平总书记的答案是党的自我革命,核心要义都是要以“赶考”心态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守护好人民的江山,党也是以此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答卷。坚持人民至上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创造了百年辉煌,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就面前不自满、问题面前更清醒,不断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确保党的肌体永远健康。

猜你喜欢
赶考永葆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永葆朝气,迈步“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六
不忘初心,永葆革命本色
——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脸蛋永葆年轻的秘密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青春永葆乐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