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的效果

2022-08-25 08:50赖燕云戴少彬黄瑞瑜曾丽萍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2年15期
关键词:足踝例数发生率

赖燕云,戴少彬,黄瑞瑜,曾丽萍(通信作者)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 (福建泉州 410002)

跟骨是最大的附着骨和最重要的承重骨,在后足和踝关节的负重和行走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复杂骨折类型,主要是由于从高处坠落造成跟骨高能量损伤[1]。粉碎性跟骨骨折可对下肢造成严重伤害,易引发畸形愈合、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引起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劳动能力损失,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3]。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跟骨成形术、切开复位内外固定等,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仍需克服如切口裂开、切口坏死、切口感染、骨折后足跟横径恢复困难等问题[4]。鉴于此,本研究应用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分析其在粉碎性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短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104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文件编号427),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跟骨正位、侧位、轴位X 线和CT 扫描诊断为粉碎性跟骨骨折;年龄30~50岁;基本情况可,且无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合并肾性骨病、变形性骨炎及遗传性骨病等代谢性骨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全身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1.2 方法

两组基本治疗方法(骨折内固定术)一致,由同一医护团队负责手术及术后护理,且普遍适用两种足踝固定方式。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足踝固定装置固定:术后7 d内,使用树脂固定;术后7 d 后,改用夹板进行外固定。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固定。(1)设计要点:脚部固定板(设有足跟软垫体)与腿部固定板(内衬软垫体,设有若干个安装位)通过转动连接件(固定卡槽、卡槽杆体、转动连接轴)连接,紧固带体(可拆卸、设置有用于粘贴固定的魔术贴层)装设在脚部固定板和腿部固定板上,分别用于对脚部、腿部的紧束固定,辅助连接杆的一端与安装在腿部固定板上的紧固带体连接,另一端与脚部固定板连接,见图1~2。(2)使用方法:根据患者跟骨骨折手术切口位置来明确紧固带体安装位置,将患者足部放置在脚部固定板上,腿部靠在腿部固定板上,调整好转动连接轴的角度,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或舒适度来调整和安装辅助连接杆,最终将卡槽杆体穿入固定卡槽中进行固定。

图1 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设计结构示意图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恢复情况、骨折恢复参数、骨代谢指标和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1)恢复情况:记录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2)骨折恢复参数:记录两组干预前、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密度。(3)骨代谢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参照试剂盒说明测定两组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ecollagen,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5]。(4)炎症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参照试剂盒说明测定两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6]。(5)临床疗效:分为优(干预后痊愈,足部能自由活动)、良(干预后基本愈合,足部总体能自由活动)、中(干预后未愈合,足部仅能轻微活动)、差(干预后未愈合甚至变差,足部因疼痛感加强而不能活动);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6)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切口感染或坏死、肌腱腱鞘炎、骨折移位、畸形愈合及软组织损伤发生情况。

图2 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使用结构示意图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7 d AOFAS 踝-后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情况的比较(±s)

表2 两组恢复情况的比较(±s)

注:AOFAS 为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术后7 d AOFAS 踝-后足评分对照组 52 8.14±1.76 10.39±1.67 18.63±2.37 78.96±5.41观察组 52 6.39±1.14 8.33±1.20 15.02±1.86 85.30±6.29 t 6.017 7.223 8.640 5.510 P<0.01 <0.01 <0.01 <0.01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下床活动时间(周)骨折愈合时间(周)

2.2 两组骨折恢复参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Bohler 角、Gissane 角、跟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ohler 角、Gissane 角均及跟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折恢复参数比较(±s)

表3 两组骨折恢复参数比较(±s)

注:Bohler 角为跟骨结节关节角,Gissane 角为跟骨交叉角

组别 例数 Bohler 角(°)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11.52±2.03 23.67±3.52观察组 52 11.44±1.96 27.85±3.95 t 0.204 5.697 P 0.838 <0.010组别 例数 Gissane 角(°)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86.71±4.39 127.46±6.33观察组 52 87.09±4.57 135.02±6.81 t 0.432 5.863 P 0.666 <0.010组别 例数 跟骨密度(g/cm3)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1.06±0.29 1.13±0.04观察组 52 1.08±0.30 1.26±0.09 t 0.346 9.518 P 0.730 <0.010

2.3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干预前、后,两组BALP、PINP、CTX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s)

注:BALP 为骨碱性磷酸酶,PINP 为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CTX 为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组别 例数 BALP(U/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52.36±4.17 65.94±5.81观察组 52 52.91±4.33 65.37±5.60 t 0.659 0.509 P 0.511 0.611组别 例数 PINP(μg/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76.02±6.92 85.47±7.63观察组 52 76.80±6.59 84.95±7.26 t 0.588 0.356 P 0.557 0.772组别 例数 CTX(μg/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8.24±1.61 6.32±1.13观察组 52 8.06±1.52 6.25±1.07 t 0.586 0.324 P 0.559 0.746

2.4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IL-1β、IL-6及IL-2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L-1β、IL-6及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注:IL-1β 为白细胞介素-1β,IL-6 为白细胞介素-6,IL-22 为白细胞介素-22

组别 例数 IL-1β(ng/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0.56±0.10 0.26±0.07观察组 52 0.59±0.13 0.14±0.03 t 1.319 11.362 P 0.190 <0.010组别 例数 IL-6(mg/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39.41±3.69 21.54±2.77观察组 52 40.20±3.80 15.09±2.13 t 1.075 13.310 P 0.284 <0.010组别 例数 IL-22(mg/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7.41±1.26 5.03±0.85观察组 52 7.30±1.15 3.26±0.77 t 0.471 11.128 P 0.638 <0.010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良好的复位固定是保证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基础,同时术后康复训练亦依赖于优异的外固定装置,因此,大量学者[7-9]对足踝固定装置进行了创新设计和局部优化,旨在保障术后骨折制动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加速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 d AOFAS踝-后足评分、干预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护理优良率、跟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IL-1β、IL-6及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粉碎性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能够促进康复。分析其原因为,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具体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病情特征,通过设置转动连接件更灵活地调整脚部固定板与腿部固定板之间的角度,还可对调整好的角度进行更紧固的限位固定,促使固定高度和角度设置情况尽可能满足患者对舒适度的要求[10-11];同时,装置细节方面,紧固带体上设置有用于粘贴固定的魔术贴层,这将有益于贴附患者手术切口外部纱布,避免发生位移;脚部固定板上设置的足跟软垫体、腿部固定板内衬软垫体也可起到缓冲作用[12];综合上述优点可知,患者在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保护下敢于进行早期康复运动,从而获得更好的规范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粉碎性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分析原因,主要与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在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时可以根据不同运动角度或强度对应不同固定卡位,避免因患者用力过度或角度错误而引发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粉碎性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便调式足踝固定装置能够促进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足踝例数发生率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崴脚”
贴墙训练护足踝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