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阳大调曲子韵辙的使用特征

2022-08-26 06:45刘一播佟萌
黄河之声 2022年6期
关键词:音韵大调唱词

刘一播 / 佟萌

从我国语音系统看,汉字一般都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组成,字词之间相互组合,都要求依声归韵,最为典型是唐诗宋词的“合辙压韵”。南阳大调曲子继承了“韵文体”鼓词的语言归韵风格,唱词韵辙的使用主要体现为词尾的落音,在字词组织上,用韵宽泛,平仄不严,南阳大调曲子这种行声步韵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一、南阳大调曲子音韵基础——《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为元曲用韵所著的一部韵书。《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是中原官话,一方面,它反映了以洛阳音为主体中原官话区的北方方言面貌,另一方面,它作为一部戏曲韵书,规范着中州说唱音乐语音系统,同时,它影响着南阳大调曲子的行声作韵。

邓州市宋光生老先生曾说,大调曲子的音韵是以《中原音韵》为宗,唱词发声是以中原音的发声方法进行组织的。南阳大调曲子音韵体系来源于《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是“汴京音”。南阳方言所在的中原音系,是以河洛语音、“中原雅言”,也叫“通语”、为主线的北方方言——北方中原官话,也被当地称为“中原音”音系,它是南阳方言的语音基础。

南阳大调曲子韵辙的使用特征主要体现在唱词字音的韵脚上,唱念自始至终地沿用着《中原音韵》韵辙,在韵文曲词唱念中,以中原音韵规范说唱语言,以压韵、上口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平仄声变化,使这种念诵化和口语化相结合的地域方言语言,更具有韵律和节奏。

二、南阳大调曲子韵辙使用

南阳大调曲子唱词作为诗歌体系的“韵文体”,从体裁到句型,既有着我国古汉语文言的语句形态,又有着现代词汇的组合形式。其词汇和语法极具当地语言特色:其一,从唱词书面语语汇上看,其语义与普通话相同,尤其是单字意义和读音与标准普通话并无差别,但是当字与字相连组合成词组时,语音便产生差异,音调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一些保留着古语词语汇和口语语汇,其差别较为明显;其二,南阳大调曲子唱词语法和句式结构,它不同于古诗词格律,句式有长有短。从总体来看,以短句子居多,长句子少;单句多,复句少,即使出现复句,也多用意合法,或以形象,或以意会,皆不失语句之原义。而且,字与字之间或句与句之间,省略成分较多,如:省略关联词语。总之,它是以一种口语化韵文体结构呈现,短小明快,简练易懂,耐人寻味。

在南阳大调曲子唱词语言上,韵辙的使用主要体现为词尾的落音,这也许是它继承了“韵文体”鼓词的语言归韵风格,在字词组织上,用韵宽泛,平仄不严,南阳大调曲子这种行声步韵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从我国语音系统看,汉字一般都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组成,字词之间相互组合,都要求依声归韵,最为典型是唐诗宋词的“合辙压韵”。在南阳大调曲子唱词当中,主要体现在唱词字音的韵脚上,它常被曲艺界称之为“辙”或“韵”。从实际情况来看,南阳大调曲子唱念自始至终地沿用着《中原音韵》韵辙,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它与戏曲通用的十三道大辙,两道小辙基本一致,在韵文曲词唱念中,以中原音韵规范说唱语言,以压韵、上口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平仄声变化,使这种念诵化和口语化相结合的地域方言语言,更具有韵律和节奏。

三、十三道大辙及两道小辙

南阳大调曲子的唱词的念诵,均沿用《中原音韵》的韵辙,这与我国北方戏曲、曲艺界通行的十三道大辙和两道小辙基本一致。这十三道大辙是:发花辙(韵母为a、ia、ua)、坡梭辙(韵母为o、uo)、乜(mie)斜辙(韵母为ie、ue)、姑苏辙(韵母为u)、一七辙(韵母为i、ü、r、er)、怀来辙(韵母为ai、uai)灰堆辙(韵母为ui、uai)遥条辙(韵母为ao、iao)由求辙(韵母为ou、iou)言前辙(韵母为an、ian、uan、üan)人辰辙(韵母为en、in、un、ün)江洋辙(韵母为ang、iang、uang)中东辙(韵母为eng、ing、ong、iong);两道小辙有:由原“发花”“怀来”“言前”等辙的韵母经过“儿化”小言前儿辙;由原“一七”“乜斜”“灰堆”“人辰”等辙的韵母经过“儿化”后合并而成的小人辰辙。

四、南阳大调曲子比较常用韵辙分析

南阳大调曲子近现代曲目唱词韵辙的选择,基本是按照叙事情节内容需要,根据曲词作者的创作用词习惯而定,比较常用的韵辙有:中东、人辰、遥条、波梭、江洋、发花、一七、姑苏等。传统曲目中,选择和使用韵辙比较多的,主要是中东、言前、江洋、人辰等,显得比较庄重、严肃、深沉。如《三国》、《西厢》、《水浒》中的部分曲目。并且,从中还发现,南阳大调曲子韵辙混用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情况下,每首曲目的唱词,基本上都是“选曲择韵”,而且都“一韵到底”,即使中间换曲牌,也不能调换韵辙。本文以《大调曲存》[1]中的《三国》、《水浒》、《西厢》、《红楼》等大调曲子部分曲目所用韵辙情况,加以说明。

列表如下:

大调曲曲名所查曲目数所用韵辙情况中东 江洋 发花 言前 人辰 一七 波梭 姑苏 灰堆 由求 遥条 怀来 乜斜三国 20 10 3 5 1 1水浒 10 4 2 1 2 1红楼 10 1 2 1 1 1 1 1 2西厢 10 5 2 1 1 1合计 50 20 7 1 10 3 2 2 1 3 1

上表显示,《红楼》使用韵辙是比较多的。夜宴、葬花、悲秋、赏雪、焚稿、仙逝、哭黛、探晴雯、鸳鸯剑等十首曲目用了八道韵辙,分别是:中东、江洋、言前、人辰、灰堆、由求、遥条、怀来等,在韵辙运用方面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红楼》曲目所选择的韵辙,在词曲叙事情节中起到了渲染色彩的作用,本文仅选取和列举南阳大调曲子《红楼》十个曲目,做以简要的韵辙分析。

1、《夜宴》:曲目内容是林黛玉在潇湘馆秋夜设宴赋诗斗酒群芳会的一段情景。曲词使用了“由求”辙,曲体结构是曲牌连缀体,选用的曲牌依次是:[鼓子头]→[慢阴阳]→[飞板阴阳]→[坡而下]→[打枣杆]→[罗江怨]→[太湖]→[满舟]→[诗篇]→[鼓子尾],计10个曲牌。

从[鼓子头]开始:“时至重九,序属三秋,采罢新菊酿美酒,酒熟菊花肥,一醉解千愁,人生如幻梦,转眼便罢休,光阴如过客,荏苒不停留。常言道今日有酒今日醉,莫叫白了少年头,好美景应追求,莫负天地造化周。柳林垂线金,白云闲悠悠。雁阵布得齐,隐约天尽头。三秋景不常有,及时欣赏莫让丢。林黛玉不负三秋趣,潇湘馆设宴约会良友”。一直到[鼓子尾]“潇湘妃相送在月台上,握手话别情意周,众姐妹谢过了东道主,互道珍重分了手。林黛玉抬起头来看,一轮明月照当头,寒潭印月月在水,宜人的秋水明月夜,令人难舍又难丢。风情月明良宵景,最宜小酌会知友。林黛玉痴心依恋月夜趣,忽听的笼翠庵里钟声幽。信步转回潇湘馆,余兴欣欣现眉头,这本是潇湘馆夜宴群英会,到天明水晶馆内又把诗留”结束。全篇合辙押韵,且一韵到底。

值得说明的是其中几个特殊的韵脚,如“漏”、“露”、“路”等,因为河南方言发音与标准普通话有所区别,按河南方言语音[ǫu]、[u]皆发音为[o],所以韵脚并未改变。由此看来,“由求”辙适宜表现比较温和、缠绵的叙事情节,音域含蓄,不至张扬。

2、《葬花》:曲目表现了林黛玉“洒泪葬花”一段。全曲也是由鼓子头、尾相接,中间插入若干个曲牌而成。

开始句[鼓子头]:“珠草神瑛,天地钟灵,警幻曲演红楼梦,大观园生出无限情”;中间句如[飞板打枣杆]:“恨春光,惜软红,花如烟,柳絮轻,落花成阵好伤情”。采用“中东”辙。全曲曲风凝重、悲伤、凄切。可见“中东”韵既能表现庄重、严肃的情调,也可用于忧愁、伤感的曲目。

3、《悲秋》:“江洋”韵辙,全曲也是鼓子头、尾结构,描写了林黛玉深秋时节,触景生悲的心境。

4、《赏雪》:“言前”韵辙,也是有鼓子头、尾的曲牌连缀体结构。

5、《焚稿》:“江洋”韵辙,在曲子的中间有林黛玉与奴仆紫鹃的插白。如:“(白)紫鹃言道:姑娘身得重病,服药无效,今日潇湘无人,何不将你那得病原因对奴婢讲,咱主仆也好做一商量”。

[太湖]:“黛玉闻听开言讲,紫鹃姐姐挺端详,姑娘心中如丝绪,有演实难把口张”。其中的韵白也是押韵的。

6、《仙逝》:“怀来”韵辙。黛玉仙逝,紫鹃悲“哀”,哀伤情绪正好与韵辙相吻合。

7、《哭黛》:也是“怀来”韵辙。全曲段皆用“怀来”作韵,只是在[鼓子尾]宝玉哭黛玉的诉说中:“哭一声妹妹今何在?寻找你我情愿踏破铁鞋”。以及“借风云捧日月闯进仙界,问问那散花仙姑可见妹妹来”。其中“鞋”、“界”两个字的读音是比较特殊的,是与标准普通话读音有区别,与河南方言读音有关。所以,这里将“鞋”变读为[xɛi],而把“界”变读为[kɛi],使之归于“怀来”韵辙。

8、《探晴雯》:是“灰堆”韵辙与“一七”韵辙混用的一首曲目。全曲曲牌有[鼓子头]→[慢阴阳]→[坡而下]→[罗江怨]→[银纽丝]→[太平年]→[满舟]→[叠落]→[诗篇]→[鼓子尾]等10个曲牌,其中一、三、四这三个曲牌用的是“灰堆”韵辙,而二、五、六、七、八、九、十这七个曲牌用的“一七”韵辙,这种两道韵辙或更多韵辙混用的现象,在南阳大调曲子的传统曲目中比较少见,即使是在现代曲目中这种混用形式也不见。

9、《祭晴雯》:是比较典型的“遥条”韵法,曲词中有几处皆用了“了”字,如[坡而下]句“那料想噩耗传来她病故了”,[鼓子尾]句“辞别黛玉往上房去了”。这里的“了”在曲词中应读为[lio]。

10、《鸳鸯剑》:“人辰”韵辙。可供探讨和说明的主要是[鼓子头]的四句曲词:“惊幻案情累世人,严惩孽果正人伦,尤氏三姐留遗恨,敢将热血染红尘”。上述四句唱词,出现了句句押韵的现象,这在南阳大调曲子唱词中比较常见,而且“人”、“伦”、“恨”、“尘”四个句尾字为平、平、仄、平,它不仅符合一般诗词句尾的仄平韵律,而且,念诵起来更具有韵味。

从以上大调曲子《红楼》若干曲目所用韵辙分析中,可以看出南阳大调曲子“选曲择韵”的一般规律及其特征,它的遣词造句,它的依词择调,都与《中原音韵》戏曲音韵,及北方戏曲通用的十三道大辙和两道小辙有关。

结 语

我国地域性曲艺音韵,大部分是以本地语音为基础的,在其中语言所占比重很大。尤其在曲牌类韵文体民间曲艺里,语言的所有唱念叙述,发声步韵,使用语言的含量成分,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是其他因素所无法比拟的。

南阳大调曲子沿用的语言,是以具有传统历史意义北方中原官话为语音体系,沿用《中原音韵》以南阳方言行声来演绎说唱音乐艺术。字词句式、遣词造句以合辙押韵为基本要求,尤其在韵脚字上,更需符合古诗词用韵规律。而它的唱念语音系统,皆根据南阳方言字音调值高低升降不同,来进行组织行声。依字行声所形成的各种声腔,更加展现了地域性色彩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征。■

猜你喜欢
音韵大调唱词
唱词(外一首)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