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竞争力评价

2022-08-27 06:40韦鸿钟素云
关键词:科教子系统经济带

韦鸿 钟素云

(1.长江大学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湖北 荆州 434023;2.长江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长江经济带政策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已实施多年,示范区的竞争力发展如何?影响因素是什么?对其他地区有何经验?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究。

目前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效率[1,2]、工业化[3]、产业结构[4]、土地空间协调[5]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评价[6]等方面,对示范区的资源瓶颈[7,8]和环境污染[9]问题也有探讨,而对示范区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尚在探索阶段,研究重点是示范区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来构建,着重关注资本、技术、资源和经济效应等因素[10~15],也有学者将产业、经济、成本和技术的势差[16]作为评价依据。在研究方法上,示范区的竞争力研究多为SWOT式战略分析[17~19],而关于示范区竞争力的量化研究主要采用AHP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因子分析、熵权法和熵权TOPSIS法[20~23]。

学者们在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上已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许多经验。但总体来看,当前研究偏向对单个示范区竞争力的静态评价研究,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单一,尚未考虑到承接地的开放程度、生态等要素。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本文拟以长江经济带的6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开放、科教、潜在和环境等6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表现在:第一,将竞争力与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测算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竞争力,丰富了现有研究。第二,基于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面板数据展开动态分析,增加了研究样本,扩充了样本容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量误差的可能性。

二、竞争力效应的理论分析

根据波特菱形理论,竞争力由四大要素共同决定,即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和相关辅助产业,以这四大要素构成波特菱形,同时,政府与机会是游离于波特菱形外的两大变数,这六大要素共同对区域的竞争力产生作用。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表示区域对于提升竞争力的投入和市场动力;企业战略和相关辅助产业表示区域对于竞争力的生产关系布置;政府和机会可对四大决定要素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不仅为增强示范区竞争力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会,也对示范区的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和相关支持产业等波特菱形要素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示范区的竞争力。具体机理如下。

(一)示范区通过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而提升竞争力

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对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对示范区而言,示范区的经济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代表资本、土地和劳动等初级生产要素,科教竞争力代表示范区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初级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提升了示范区的生产效率,有利于增强示范区的潜在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同时,伴随着转出地的技术溢出和扩散,承接地将接收更多高级生产要素,进一步提升示范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示范区的生产发展。

(二)示范区通过激发市场需求而提升竞争力

竞争力菱形理论提出,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高质量的市场需求会激发承接地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其更新生产设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示范区的开放竞争力集中表现为示范区与外部市场的联通程度,代表了示范区所能接收到的市场需求。承接产业转移不仅为示范区带来了新的产业和设施,还带来了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大量优质订单,给示范区的产品生产提出高要求,推动示范区内的企业积极参与生产和技术革新,激发了示范区的市场竞争活力。同样地,承接地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又会反哺市场需求,增加示范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总体上增强示范区的市场竞争力。

(三)示范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战略而提升竞争力

根据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理论可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相互作用,而市场结构通过影响市场行为来决定市场绩效,因此通过产业政策来影响产业结构是提升市场绩效的有效方式。示范区政策以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改变了示范区的产业结构,使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同时,本地企业不得不调整生产布局和经营战略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经营绩效。

(四)示范区通过强化辅助产业的支持作用而提升竞争力

由产业集群理论可知,产业集群是指相关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共享集群的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随着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地会产生较强的整体竞争力。在政策支持下,各示范区分别划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新园区,相继强化交通、邮电通信和医疗等硬环境设施建设,同时展开绿化、节能减排和循环化生态改造等软环境建设,完善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吸引众多相关产业在此集聚。同时产业集聚效应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地区在相关辅助产业上的竞争力。

三、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波特菱形理论可知,长江经济带内各个示范区先后落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具有同等的政策发展机会,且发展战略对各示范区竞争力的作用效果是同等的,因此不纳入示范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但各示范区在其他波特钻石菱形要素上存在不同的禀赋,所以示范区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围绕生产要素、需求、辅助性产业等要素展开。在生产要素的指标选取上,本文从资本、劳动和技术等基本生产要素出发,分别以经济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科教竞争力表示示范区所拥有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在市场需求的指标选取上,以开放竞争力表示示范区所能接触到的市场需求量。在辅助性产业的指标选取上,以社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表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对竞争力的外部作用。因此,本文选取经济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社会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科教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作为一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的选择上,参考苏华[15]、陈晓亮[21]等所构建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遵循指标可得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的多层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方法

关于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学者常采用熵权法、AHP层次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引力模型、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来研究区域之间竞争力的相互作用。由于本文选取的指标量较多,无法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因此本文选择熵权TOPSIS法计算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竞争力。

(1)

(2)

四、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竞争力的评价

(一)数据说明

为计算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竞争力,本文搜集了长江经济带内17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2015~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可得性和真实性,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研究数据的时间跨度较长,个别指标出现缺失,考虑到最终研究结果的科学性,采用插值法或以其增长率计算填补空缺,并以发明专利授权指数(源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替代R&D人员和R&D经费数据缺失(2005~2008)。在二级指标中,除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外,其余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二)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

基于上述步骤对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做熵权TOPSIS,可得2005~2019年各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由表2可知,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综合竞争力发展不平衡,且各区之间的竞争力差距较大。从竞争力的排名上看,竞争力从大到小依次是:安徽皖江示范区、重庆沿江示范区、湖南湘南示范区、湖北荆州示范区、江西赣州示范区和四川广安示范区。从竞争力的得分来看,重庆和安徽示范区是强竞争力示范区,湖南示范区是中等竞争力示范区,而湖北、四川和江西示范区是弱竞争力示范区。

表2 综合竞争力平均得分

从发展趋势上看,长江经济带内各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重庆和四川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较2005年分别上升77%和23%。而江西示范区、安徽示范区、湖北示范区和湖南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较2005年分别下降45%、8%、34%和13%。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增幅总体较低,这说明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综合竞争力的构成来看,在2005~2019年间,开放竞争力在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综合竞争力中占比最高,平均为22.14%,这说明开放竞争力子系统对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综合竞争力的贡献最大。科教竞争力的占比从2005年的14.26%增加到2019年的22.28%,说明科教竞争力子系统对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的强化作用逐渐显著。经济竞争力的占比在2005~2019年未出现大幅变动,平均占比为14%,即经济竞争力对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综合竞争力的影响效果比较稳定,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求稳有关。社会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的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较2005年分别下降20%和11%,即对综合竞争力的影响较低。可能的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等设施建设周期较长,且目前配套的基础建设尚不全面,难以对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产生较大助力。环境竞争力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占比最低,仅为11.16%,可能的原因在于: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但承接产业多为来自东部地区的落后产业,可能产生高污染、高耗能,从而削弱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环境竞争力。综上所述,开放竞争力、社会竞争力、科教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是增强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环境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不足是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竞争力提升缓慢的重要因素。

图1 2005~2019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综合竞争力指数和构成要素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长江经济带内的六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竞争力发展不一致呢?为探究这些示范区竞争力的变动原因,有必要对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六大子系统竞争力作对比分析。

(三)子系统评价结果

本文将综合竞争力分解为6个子系统,并利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各子系统的得分,从各子系统竞争力的平均得分和发展趋势两方面展开分析。

表3 竞争力子系统平均得分

由表3可知:在经济子竞争力上,安徽示范区的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一,得分值平均为94.15,贴近正理想值1,具有显著优势。其次为重庆和湖南示范区,分别为54.81和12.57,而湖北、四川和江西示范区的经济子竞争力得分较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在社会子竞争力上,重庆示范区排名第一,即基础竞争力是重庆示范区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推力,其次为安徽示范区,基础竞争力值为78.98,与重庆示范区组间差距较小。而湖北、湖南、四川和江西等示范区的社会子竞争力得分较低,说明这四个示范区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开放子竞争力上,重庆示范区的竞争力排名第一,为77.87,这说明重庆示范区开放程度较高,开放竞争力强,其次为安徽示范区。而湖北和四川示范区的开放竞争力得分不足10,即其开放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在潜在子竞争力上,安徽示范区的潜在竞争力排名第一,为83.29,在潜在竞争力上具有绝对优势。其他五个示范区的潜在竞争力得分较低,有必要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在科教子竞争力上,安徽和重庆示范区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得分97.25和69.31,说明安徽和重庆示范区的科教竞争力处于优良水平,而湖北、四川和江西示范区的得分都较为偏低,这说明这三个示范区的科学和教育水平较低,有必要实施人才引进以推动创新发展。在环境子竞争力上,长江经济带示范区可划分为三个梯队:安徽示范区排名第一,为第一梯队,其次是四川和重庆示范区,环境子竞争力值接近30,处于中等水平,最后是湖南、湖北和江西示范区,得分值贴近18,环境竞争力相对较弱。值得注意的是,重庆示范区虽在经济、开放、基础等竞争力子系统中排名靠前,但是其环境竞争力得分较低,可能成为重庆示范区综合竞争力发展的短板。

1.经济子竞争力

由图2可知,在2005~2019年,安徽示范区的经济子竞争力得分始终在90以上,而其他示范区的经济竞争力得分相对较低,总体呈现阶梯式分布,组间差距较大。但是,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经济子竞争力多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江西、湖北、安徽、和重庆示范区2019年的经济子竞争力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58%、19%、12%和5%,其中江西示范区的增长幅度最大,而对比2005~2019年的原始数据发现,政策和金融支持是增强江西示范区经济子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重庆示范区的经济竞争力增幅较低,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子竞争力成为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抑制因素,因此重庆示范区有必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金融创新和资产投资以增强经济子竞争力。

图2 2005~2019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经济子竞争力比较

2.社会子竞争力

由图3可知,在2005~2019年间,重庆示范区社会子竞争力的波动幅度最大,整体上呈现出“下降—上升—平稳”的波动式发展。为找出重庆示范区社会子竞争力的变化原因,本文结合重庆示范区2013年的原始数据分析,发现其公路客运量于2013年大幅下降,较2011年下降60%,说明公路客运量是影响重庆示范区社会竞争力变化的重要要素。安徽示范区的社会竞争力呈现先增后降的波动,是指标数据增幅减小的结果,且这种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因此安徽示范区应采取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来阻止这种下降趋势。其他四个示范区的社会子竞争力相对较低,但总体处于逐年增长的状态,尤其以四川示范区增幅最大,年均增长11%,有力地推动了其综合竞争力的发展。

3.开放子竞争力

由图4可知,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2005~2019年的开放子竞争力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安徽示范区的开放竞争力在2011年前呈大幅下降趋势,而2011年后其下降幅度分阶段减弱,可能的原因在于:2011年我国在安徽设立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安徽皖江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交流联系,提升了安徽示范区的对外开放水平。重庆示范区的开放子竞争力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自2009年超过安徽示范区后,一直处于长江经济带示范区开放竞争力排名的第一名,这说明开放子竞争力是推动重庆示范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湖南、四川、江西和湖北示范区的开放子竞争力较2005年分别下降20%、39%、61%和67%,可能是影响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消极要素。

图3 2005~2019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社会子竞争力比较

图4 2005~2019长江经济带示范区开放子竞争力比较

4.潜在子竞争力

由图5可知,各示范区在潜在竞争力上存在显著的差距,排名第一的安徽示范区接近正理想值,在潜在子竞争力上具有绝对优势,但从发展趋势上看,安徽示范区的潜在竞争力存在下降的趋势。江西、重庆和湖南示范区的潜在子竞争力发展比较平稳,增长幅度分别为31%、10%和5%。湖北示范区的潜在子竞争力较2005年下降42%,即潜在子竞争力的逐年下降可能抑制湖北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

5.科教子竞争力

由图6可总结出:在2005~2019年间,安徽示范区科教竞争力始终排名第一,且靠近正理想值1,优势显著。而从发展趋势上看,安徽示范区的科教子竞争力在2010年存在显著的下降,结合原始数据分析发现,2010年安徽示范区的科研经费减少50%,即科研经费是影响安徽示范区科教子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重庆示范区的科教子竞争力呈稳步增长的趋势,这说明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创新有利于重庆示范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江西、湖南和湖北示范区的科教子竞争力均较2005年下降30%左右,说明三者的科教水平处于下降趋势,可能导致综合竞争力发展受限。另外,四川示范区的科教竞争力得分趋于0,这说明四川示范区在科教竞争力上存在显著的发展劣势。

图5 2005~2019长江经济带示范区潜在子竞争力比较

图6 2005~2019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科教子竞争力比较

图7 2005~2019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环境子竞争力比较

6.环境子竞争力

由图7可知,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环境竞争力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示范区的环境子竞争力值差距较小。其中,安徽示范区的环境竞争力大部分时间排名第一,即环境子竞争力是安徽示范区发展综合竞争力的相对竞争优势。四川、重庆和湖南示范区的环境竞争力值较2005年分别增加126%、51%和31%,即环境子竞争力是推动四川、重庆和湖南示范区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有效因素,而江西和湖北示范区的环境竞争力相对下降43%和11%,抑制了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在以上六大竞争力子系统中,多数指标的权重均大于0.1,即本文对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六大子系统竞争力的评价是较为合理的。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竞争力进行评价测算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差异较大,从大到小排名依次是:安徽皖江示范区、重庆沿江示范区、湖南湘南示范区、湖北荆州示范区、江西赣州示范区和四川广安示范区。

第二,综合竞争力受到经济子系统、开放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潜在子系统、科教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影响,其中开放、社会、科教和经济等四个子系统的贡献最大。

第三,各示范区综合竞争力发展的主要优势不同,如安徽皖江示范区主要靠开放子系统和潜在子系统竞争力,而四川广安和湖南湘南示范区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动力主要是社会子竞争力。因此,不同的示范区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发展优势选择发展策略。

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跨区域合作,推动高水平开放。重庆沿江和湖北荆州等开放竞争力持续下降的示范区,可以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招商引资以吸引外贸外资,强化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第二,强化人力资本建设,提升发展效率。安徽皖江、四川广安等科教、潜在子系统竞争力不足的示范区,可加快人才引进,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教水平。

第三,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江西赣州示范区和湖南湘西示范区等环境竞争力较强的地区,可制定生态发展战略,鼓励生态创新,落实减排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科教子系统经济带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习近平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五个关系”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团队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