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翻译研究状况可视化分析(1985-2021)

2022-08-27 06:24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口译发文论文

于 蔷

两会翻译研究状况可视化分析(1985-2021)

于 蔷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第六研究部)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两会翻译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因而较早地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过去三十多年,相关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学者们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借助Excel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从发表年度趋势、语种分布、翻译类别、基金来源、文献来源、关键词分布、作者和机构分布七个方面,文章全面分析了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章,以期直观形象地呈现两会翻译研究的发展变化、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两会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

一、引言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统称。这一说法较早见于1978年和1984年《人民日报》刊发的两篇关于会议报道的文章(王泽阳,2020:29)。此后,媒体逐渐广泛使用两会或全国两会的说法,并约定俗成地将地方人大会议和地方政协会议称为地方两会。下面所探讨的两会翻译研究,在没有专门区分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的情况下,通常二者都被包含在内。由于全国两会翻译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此将其翻译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全国两会翻译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大、政协、“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①。另一类是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从受众角度看,全国两会翻译又可以分为面向外国受众的多语种外文翻译和面向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语文翻译。其中,多语种外文翻译的笔译工作主要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承担,多语种外文口译主要由外交部负责,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承担民族语文的口笔译。

接下来文章将借助Excel 2016版的统计功能和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 5.8.R1版本,从发表年度趋势、语种分布、翻译类别、基金来源、文献来源、关键词分布、作者和机构分布七个方面,全面分析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章,以期直观形象地呈现两会翻译研究的发展变化、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二、两会翻译研究状况可视化分析

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文章尝试检索出中国知网收录的与两会翻译研究相关的全部论文。围绕“两会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两会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翻译”“两会民族语文翻译”,输入多个关键词,通过筛选,一共选出包含期(辑)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在内的1 102篇文章。最早的一篇文章出现于1985年,数据更新的最后时间为2021年7月1日,因此,研究的时间范围设置在1985-2021年之间(见表1)。选择的标准是文章内容与两会翻译相关,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论文规范,包含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

表1 数据收集情况

文章类型文章数量(篇)发表时间备注 期(辑)刊论文3761985-2021.7.1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698篇 学位论文7022002-2021.7.1 会议论文242010-2020 合计1 102

运用中国知网的“导出文献”功能,分别将1 102篇文献的数据以“自定义”格式(包括来源库、题名、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关键词、摘要、发表时间、第一责任人、基金、年)和Refworks格式导出。自定义格式的信息保存为Excel文档,用于在Excel中进行发表年度趋势、语种分布、翻译类别、基金来源、文献来源的分析。Refworks格式的信息保存为txt文档,在CiteSpace软件中完成格式转换后,通过该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关键词分布及作者和机构分布。

2 数据分析

2.1 论文发表年度趋势

通过分析筛选出的1 102篇文章,可以看出两会翻译研究论文发表年度趋势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见图1)。

第一阶段为肇始期(1985-2007),总发文量为12篇。每年发表的文章不超过3篇,其中,1986至1999年14年间发文数量为0。最早发表的期(辑)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分别出现在1985年、2002年和2010年。

第二阶段为快速增长期(2008-2016),发文量从2008年的7篇增长至2016年的131篇。2016年是整个年度发文量统计范围的峰值,包括81篇学位论文、48篇期(辑)刊论文、2篇会议论文。第二阶段总发文量为684篇,是第一阶段的57倍。

第三阶段为稳定发展期(2017-2021.7.1),总发文量为406篇,虽然每年的数量比峰值时期有所下降,但年度发文量日趋稳定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每年 90 篇左‍右。

图1 论文发表年度趋势

两会翻译研究发文量年度变化与我国翻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息息相关。1992年翻译学仅被列为语言学(一级学科)中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的三级学科(庄智象,2007:14),从顶层设计层面确立翻译学的独立地位,在2006年之后有了较大的突破。两会翻译研究的发文量也正是在2006年、2007年以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2 语种分布

在全部统计的1 102篇文章中,有1 098篇是结合具体语种的翻译展开分析的。从语种分布来看,发文量相差悬殊(见图2)。英语翻译研究发文量为1 031篇,占所有语种分布统计文章的93.4%;其次为日语和俄语翻译研究,占比分别为2.9%(32篇)和1.2%(13篇);法语、西班牙语、德语、韩语等小语种翻译研究,以及藏语、维吾尔语和彝语等民族语文翻译研究的发文量均不到0.5%,各语种均不超过5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篇硕士论文关注了复语翻译,对英法译本和英西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均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刘静苏,2015;罗晓晴,2017;邹乐,2019)。从笔译和口译的角度来看,一个语种的笔译研究的发文量通常明显高于口译研究的发文量(个别语种的口、笔译研究的发文量相同,有的语种则只有笔译研究,没有口译研究),笔译的总发文量为601篇,口译的总发文量为342篇,前者约为后者的1.8倍。

图2 语种分布

2.3 翻译类别

两会翻译研究论文考察的翻译类别主要分为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四者的发文量占比分别为52.99%,36.57%,9.89%,0.54%(见图3)。数据显示,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是两会翻译研究最重要的关注对象,对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及人大、政协、两院工作报告的翻译鲜有研究。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研究中,关注对象则更为多样,最引人注目的是总理记者招待会,其次为外长答中外记者问,也不乏对各部委负责人出席的记者招待会等的口译研究。

地方两会的翻译研究主要表现为分析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相关论文共有109篇,其中103篇(3篇期刊和辑刊论文,100篇学位论文)为翻译实践报告,所有文章的发表时间均在2012-2021年之间,涵盖了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3篇),39个地级市(50篇)以及15个市辖区和县(15篇)②。

有6篇文章被归为其他类别。其中2篇探讨了两会提案的英文翻译,另外4篇与民族语文翻译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两会民族语文翻译的论文数量虽然少于研究两会多语种外文翻译的文章,但是前者的研究视阈更为广泛。这4篇文章中,一篇从微观的角度,探究了两会文件翻译中的文献需求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提供资料支撑(马多尚、王翠兰,2000),一篇从宏观站位的角度分析了新时代彝语文翻译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余华,2009),一篇从翻译史的角度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两会民族语文翻译的发展轨迹(王福美,2011),还有一篇全面梳理了两会民族语文同声传译的类型、特点和对口译人员的能力要求(阿不力孜·艾海提,2012)。

图3 翻译类别

2.4 基金来源

在全部统计的1 102篇文章当中,学位论文均没有社科基金的支持,因此,以下统计结果是期(辑)刊和会议论文获得社科基金支持的情况(见图4)。两类论文的总数为400篇,有95篇论文获得资助,占比约为24%。社科基金总数为111项,最主要的来源分别是省级(72项)和国家级(34项)。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天津市给予的省部级社科基金数量在各自类别排行中均名列前茅,来自天津市的11项社科基金有6项由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教师获得。近年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在党和国家重要政治文献翻译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便是设立党和国家重要政治文献翻译研究专项课题,充分发挥社科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产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

图4 基金来源

2.5 文献来源

文献来源是指期(辑)刊论文发表的期刊或辑刊,学位论文作者的毕业院校以及会议论文发表的会议或文集。

376篇期(辑)刊论文共计刊登在203种刊物上,包括199种中文期刊和4种外文期刊(见表2)。收录两会翻译研究论文较多的刊物有《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9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篇)、《民族翻译》(8篇)等。发表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等22种北大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上的文章有31篇,仅占期(辑)刊论文统计总数的8.2%。

表2 期(辑)刊论文的文献来源(载文数量在5篇以上的中文期(辑)刊及全部外文期刊)

序号期(辑)刊名称载文数量期(辑)刊类别 1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9 2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 3民族翻译8 4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5译苑新谭5 6中国翻译5 7Modern Linguistics2外文期刊 8Frontier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1 9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Management1 10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

702篇学位论文的作者来自151所高等院校,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高校共18所,占比约为11.9%。发文较多的高校有内蒙古大学(50篇)、黑龙江大学(37篇)、北京外国语大学(32篇)等。

24篇会议论文来自9种不同的会议。总体而言,研讨会论文的数量较少,关于两会翻译的讨论仅仅是设在翻译或者外语这些广泛议题之下的子内容。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知网会议论文数据库收集的信息并未涵盖国内所有相关会议的情况。例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共同创办的“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自201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是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的专业性研讨会。此外,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也经常将政治文献翻译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题加以研讨。

2.6 关键词分布

2.6.1 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

关键词通常是对文献核心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是分析某一学科领域研究热点的重要指标。在CiteSpace软件中,中心度高的关键词(Centrality≥0.1)容易被看作是关键词词频知识图谱的拐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李杰等,2017:91)。

通过CiteSpace软件的统计功能,文章得出两会翻译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见表3)和高中心度关键词(见表4)。图5和6是CiteSpace软件生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谱制作的相关参数如下:期(辑)刊和会议论文数据的时间范围设置为1985-2021年,学位论文数据的时间范围设置在2002-2021年,时间切片均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连线强度选择Cosine,采用寻径网络精简算法(Pathfinder),对时间切片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及合并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进行剪裁。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该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成正比。节点由多个年轮构成,每个年轮(时间切片,此处为1年)对应该关键词的出现时间,由内到外,表示年轮对应的时间由远及近。年轮越宽说明该年份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间的连线反映了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关键词之间共现次数的多少,连线的深浅代表关键词之间首次共现的时间。另外,CiteSpace软件以凸显外环的形式来展示节点是否具有中介中心度。

从数据显示来看,有三类关键词较为突出。首先,与翻译实践相关的关键词数量最多,在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的排行中多位于前三名,如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中国特色词汇和表达的翻译,如文化负载词、古诗词。另外,期(辑)刊和会议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学位论文不仅研究《政府工作报告》,对两会记者招待会的关注度也要高于期(辑)刊和会议论文,因此,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多与口译相关,如口译策略、交替传译、记者招待会口译、会议口译等。

其次,与翻译理论相关的关键词占比次之。期(辑)刊和会议论文关键词中提到最多的理论是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该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从最初将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到发展为目的论,再到后来的“功能加忠诚”原则,打破了过去以原文为中心的对等论,开创了目的语转向。相关的关键词有目的论(频次为30,中心度为0.11)、功能对等理论(频次为12)、功能翻译理论(中心度为0.12)。学位论文引用最多的理论是释意理论(频次为77,中心度为0.13),这是由于上面提到的学位论文对两会口译的关注度较高。该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创立的一套专注于口译教学的翻译理论(刘和平,2006:25)。学位论文引用较多的理论还有目的论、顺应论、关联理论、三维转换(属于生态翻译学)。

第三类关键词与外宣翻译相关,如外宣翻译、外事口译、外交口译、交际翻译。通过在CiteSpace软件中查阅直接提到“外宣翻译”一词的22篇文章,可以发现,研究者多从中国特色用语翻译、译者主体性、翻译准确性、受众意识、译文可读性、跨文化交际和国家形象构建的角度进行论述,旨在为提升对外翻译的传播效果建言献策(许峰、陈丹、殷甘霖,2012;贺国俊,2019;司炳月、李悦莹,2020;孙乃玲、王钰培,2020)。

表3 高频关键词

频次(≥10)期(辑)刊和会议论文关键词序号学位论文关键词频次(≥20)③ 188政府工作报告1政府工作报告211 53翻译策略2记者招待会106 30目的论3翻译策略81 22外宣翻译4释意理论77 15生态翻译学、中国特色词汇5口译策略76 14政治文献、记者招待会6目的论73 13政论文7交替传译48 12语料库、功能对等理论8功能对等理论34 10翻译技巧、英译本9文化负载词、记者招待会口译27 10顺应论24 11汉英交替传译23 12功能翻译理论、会议口译、功能对等22 13翻译方法、汉译英、关联理论21

表4 高中心度关键词

中心度(≥0.1)期(辑)刊和会议论文关键词序号学位论文关键词中心度(≥0.1) 0.46政府工作报告1翻译原则0.68 0.39翻译策略2政府工作报告0.44 0.36外宣翻译3翻译策略、交替传译、翻译技巧0.27 0.26翻译技巧4外交口译0.24 0.23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5口译策略0.21 0.21英译本6记者招待会0.2 0.2政论文7文化负载词0.18 0.19《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8翻译方法、文本类型0.17 0.15古诗词9功能翻译理论、三维转换0.16 0.12文化负载词、功能翻译理论10功能对等理论0.15 0.11目的论11汉译英、交际翻译0.14 0.1外事口译12释意理论、原文和译文、制约因素、中国特色表达0.13 132012政府工作报告0.12 14目的论、中式英语0.11 15顺应论、同声传译0.1

图5 期(辑)刊和会议论文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6 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2.6.2 突现关键词

接下来将通过突现关键词分布探究两会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所谓突变术语(burst terms)是指使用频次突然明显增多或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术语。根据词频的时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从大量的文献主题词中提炼出突变术语,有助于较清晰地分析和了解某一学科的研究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李红满,2014:25)。图7显示了两会翻译研究突现关键词的分布情况。下面将以期(辑)刊和会议论文为例说明图中各项指标的含义。Year全部显示为1985,表示期(辑)刊和会议论文的这组数据中最早的文章出现在1985年,是该组数据的起始年份。Strength表示各突现词的突现强度,Begin和End分别代表关键词开始突现和结束突现的时间。1985-2021年代表整组数据涵盖的时间范围,用蓝线表示;红线代表突现持续的时间。

从图中可以看到突现时间持续到2021年的关键词在期(辑)刊和会议论文中有4个,分别是功能对等理论、中国特色词汇、语料库、生态翻译学;在学位论文中有5个,分别是总理记者招待会、生态翻译学、外交口译、外宣翻译、翻译方法。这些关键词极有可能代表了未来两会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翻译学这一关键词在学位论文中的突现强度高达4.15,排行第二,作为一种本土的翻译理论,在众多西方翻译理论中异军突起,反映了研究者越来越注重构建和运用中国翻译理论。另外,外宣翻译和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也将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这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步调一致。语料库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更是一种研究范式,未来也将更多地应用于两会翻译研究当中。

图7 前21个突现关键词时间和强度分布

2.7 作者和机构分布

经过统计,期(辑)刊和会议论文的作者共有481位(含第一作者和非第一作者),发文量在1篇至6篇不等,表5列出了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共11人,占比为2.29%。需要说明的是作者的工作单位来自论文显示的信息,并非作者的最新情况。图8是两会翻译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具体参数如下:时间范围设置为1985-2021年,时间切片均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连线强度选择Cosine,不进行数据裁剪。图中的线条表示作者之间首次合作撰稿的时间,姓名的大小与发文量成正比。网格大小、线条长短不具有参数意义。

整体来看,作者聚团现象并不明显,相互连接少,以点、线段为主,也有网格和一个节点连接多条线段的情况,但无论是线段还是网格,均以单色呈现居多。通过进一步查看CiteSpace软件提供的作者、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可以发现单色呈现是因为多位作者仅在某一年共同发表过一篇或多篇文章。加之所有作者的中心度均为零,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较为薄弱。

在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类团,一个类团以胡开宝为中心,共有谢丽欣等4位作者与之合作撰文。从论文中显示的信息来看,胡开宝是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与之合作的作者中有3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博士生。另一个类团以司炳月为核心,她是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之合作的4位作者均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的硕士生。

表5 作者发文情况(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

作者发文量中心度首次发文时间工作(或学习)单位 胡开宝602012上海交通大学 刘淑珍402016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武光军402010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崔亚妮402010天津科技大学 金美玉302011淮海工学院 蒋芳婧302014天津外国语大学 徐宁302015河北大学 谢丽欣302014宁夏大学 刘晓晨302015河北工程大学 司炳月302019大连外国语大学 陈建生302010天津科技大学

图8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发文量≥2篇)

通过对期(辑)刊和会议论文的作者单位进行数据处理,仅保留最高一级单位,得到表6。一共有243家机构④,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机构共12家,占比为4.93%。发文较多的机构依次是天津外国语大学(17篇)、上海理工大学(10篇)、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9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大连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这几个机构发文量相当,均为7篇。

表6 机构发文情况(发文量≥5篇)

序号机构发文量 1天津外国语大学17 2上海理工大学10 3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9 4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7 5大连外国语大学7 6上海交通大学7 7天津科技大学7 8西安外国语大学6 9浙江工商大学6 10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 11成都理工大学5 12宁波大学5

三、关于两会翻译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借助Excel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对中国知网两会翻译研究领域的文章作了七个方面的分析,大致勾勒出近三十多年来两会翻译研究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主要结论如下:

从时间分布来看,虽然对两会翻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1985年,但是在2008年之后才开始爆发式增长,也就是说,该领域在近十多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者最关注的翻译类别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口笔译和记者招待会(特别是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口译。从语种的角度来看,英文无疑是研究最多的外语,其他小语种的研究较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还存在少量复语研究。论文获得社科基金支持的比例约占统计总量的四分之一,仅有少数机构有意识地设置面向政治文献翻译领域的专项社科基金。在全部统计的文章中只有8.2%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上,论文质量还有待提升。

从研究内容来看,当前两会翻译研究主要以研究翻译实践为主,同时注重运用多种翻译理论为指导,其中,引用最多的理论是功能学派的理论及释意理论,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仍是结合具体翻译实例作出的定性研究和经验性分析。需要指出的是上文仅列出了出现较多的几项理论,实际上整理所有与理论相关的关键词,可以发现研究者运用的理论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功能学派、语篇语言学派、阐释学派、文化学派、交际学派、操纵学派等各大国外翻译学派的理论,还引用了跨学科的理论,如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理论。所用理论的广泛性和集中性的明显差异现象也发生在翻译实践研究的层面,这一方面说明两会翻译研究探索之广,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复性研究不在少数。另外,生态翻译学、外宣翻译、语料库极有可能代表了未来两会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这表明研究将更加注重运用本土的翻译理论,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提升客观性并紧密结合国家外宣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对外翻译、增强传播效果。

从作者合作情况来看,没有形成明显的作者合作网络,以研究者独自撰文、研究者两两合作、师生合作为主。研究机构方面,从综合发文量、基金设置、会议召开等情况来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是目前两会多语种外文翻译研究领域较为突出的机构。

过去三十多年,两会翻译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研究者们在多个维度上都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未来应当将这项研究置于党和国家重要政治文献翻译研究框架下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加强人才培养、拓展研究视域。

第一,加大对两会翻译等政治文献翻译研究的支持,形成研究、研讨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令世界瞩目。政治文献译文作为阐释当代中国的权威性文献,其关注度也随之升温。建议适当增加针对政治文献翻译研究的专项社科基金,响应实践领域的最新变化,充分发挥社科基金的导向作用,助力我国外宣事业的研究与发展。要更多地举办针对政治文献翻译的专门性研讨会,为业界和学界人士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第二,开设政治文献翻译课程和硕士、博士研究方向,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政治文献翻译研究离不开对这类翻译本身的学习与实践。将两会文件等政治文献翻译纳入外语教学体系,编写相关教材,开设相关课程,打通政治理论课与翻译课之间的联系,提高外语专业学生对我国政治话语的理解和转化能力,特别要重视小语种人才的培养,鼓励专业翻译部门参与高校翻译的学科建设,支持条件成熟的高校设立政治文献翻译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点。

第三,进一步拓宽政治文献翻译的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质量。从翻译实践向翻译史、人员组织、翻译流程、数据库建设、译介效果、人才培养、宏观政策等多个层面延伸,对政治文献翻译全链条运作过程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究,逐渐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献翻译理论,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外宣事业的需求。同时增强研究主体的多样性,加入政治文献翻译研究队伍的不仅可以是高校师生、翻译一线的从业者,也可以是其他学科领域的人员。

① 所谓计划报告,以2021年为例,是指《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相应地,预算报告就是《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② 有1篇文章未说明是关于哪个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

③ 由于学位论文的总数比期(辑)刊和会议论文的总数多了近300篇,因此,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的数量较多,在此取频次大于等于20的词汇;期(辑)刊和会议论文关键词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取频次大于等于10的词汇。

④ 含第一作者和非第一作者的单位。如果一位作者拥有两家单位信息,两家单位均纳入统计范‍围。

[1] 阿不力孜·艾海提. 2012. 浅谈全国“两会”民族语文同声传译[J]. 民族翻译, (1): 78-81.

[2] 贺国俊. 2019. 外宣翻译理论指导下政论文翻译研究——以李克强总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 (4): 44-47.

[3] 李红满. 2014. 国际翻译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翻译, (2): 21-26.

[4] 李杰等. 2017.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17): 90-92.

[5] 刘和平. 2006. 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J]. 中国翻译, (4): 20-26.

[6] 刘静苏. 2015. 对在线翻译软件英法翻译质量的研究[D]. 北京外国语大学.

[7] 罗晓晴. 2017. 基于语料库的中文政治文本英西译本的语言特征差异研究——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D]. 北京外国语大学.

[8] 马多尚, 王翠兰. 2000. “两会”文件翻译中的文献需求特点及服务[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 60-61.

[9] 司炳月, 李悦莹. 2020. 互文性视角下的外宣英译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 东北亚外语研究, (3): 71-77.

[10] 孙乃玲, 王钰培. 2020. 外宣翻译视野下的译者主体性表现及其合理性——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J]. 新乡学院学报, (11): 52-56.

[11] 王福美. 20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两会”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概述[J]. 民族翻译, (1): 15-19.

[12] 王泽阳. 2020. 两会会议制度那些事——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阚珂[J]. 秘书工作, (5): 28-31.

[13] 许峰, 陈丹, 殷甘霖. 2012. 外宣翻译的传播模式与古诗词翻译策略——以温家宝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为例[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81-85.

[14] 余华. 2009. 论全国“两会”文件的汉彝翻译[J]. 民族翻译, (4): 24-27.

[15] 庄智象. 2007. 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 外语界, (3): 14-23.

[16] 邹乐. 2019.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政治术语的英西翻译对比——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D]. 北京外国语大学.

A Visual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wo Sessions (1985-2021)

YU Qiang

The Two Sessions are a big event in China’s political life and a window for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China.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wo Sessions is authoritative, stable and continuous, so it has entered the vision of researchers.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related research has grown more, and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pioneering explora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 data processing functions of Excel and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se the relevant articles included in CNKI from seven aspects, i.e. annual publication trend, language distribution, translation category, fund source, literature source, keyword distribution, author and institution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present visually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 issu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of the Two Sessions.

translation study of the Two Sessions;visual analysis; research hotspots

H059

A

1008-665X(2022)4-0048-14

于蔷,二级翻译,研究方向:中央文献翻译

(责任编辑:王冠珠)

猜你喜欢
口译发文论文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