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仁强 从农艺师到农业数字化技术员 农业数字职业化 让种植变得轻松智慧

2022-08-29 06:46撰文潘丽娅
求贤 2022年8期
关键词:农艺师技术员田间

撰文/潘丽娅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被运用到农业生产各环节,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应运而生。在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对大量农业数字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激增。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18个新职业,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便是其中之一。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指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广和服务活动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收集农业生产案例、分析数字化需求、组织实施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等。

在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中化现代农业MAP 天津示范农场,有这样一群依靠科技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科技新农人”,他们将农田开垦、良种选择、土壤墒情、播种时间、所用肥料、病虫害记录、生长记录等农事信息储存在电脑上,通过农田数据采集分析,利用无人机、田间物联网、田间气象站、卫星遥感技术等“黑科技”为农田科学管理和农业丰收提供决策依据。代仁强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智慧种粮

盛夏时节,中化现代农业MAP 天津示范农场的2 万亩水稻基地一片绿意,夏日的风轻轻吹过宽阔平整的田野,绿油油的稻浪向远处翻滚,飘来阵阵禾苗的清香。

眼下正值禾苗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而偌大的稻田里却不见农民忙碌的身影。稻田管理的人员在哪里?在田埂,记者找到了答案——几个手拿遥控装置的农艺师正操控着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 万亩稻田只需要六七个人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中化现代农场生产部负责人代仁强介绍,农场全程采用遥感监测、智能灌溉、变量施肥等新的种植技术,全程机械化及无人机插秧、施肥,同时应用田间气象站、虫情监测仪等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一个10 余人的团队就能实现对2 万亩稻田的全程管理。得益于智慧农业的新技术,农场从整地、打浆、上水到施肥、插秧、植保、收割……这里的水稻生产,已实现全流程机械化和数字化管理。无人机、无人插秧机、智能灌溉系统、卫星遥感技术等“黑科技”齐上阵,完全实现了智慧种粮。

“不用每日奔波于田间地头,我们只要点开手机里的APP,通过卫星遥感发回的图像,就可以随时查看田里每个地块的作物长势,合理调整作业情况,也可以把作物生长情况及时上传到智慧平台的系统中,通过农业大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代仁强也是中化现代农场服务当地种植户的一名农艺师。作为中化现代农场为数不多的“人工终端”,像他一样的农业技术人员只有9 名,在智慧平台“大脑”的指挥下,成功管理着近2 万亩的农田,实现了从种到收每一个环节的数字化管理。

精准种粮

2018年5月,中化现代农场与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加入小站稻振兴行动。如今,中化现代农场通过开发盐碱地,变芦苇荡为肥沃田,建成2 万亩MAP beSide 全程品控溯源小站稻示范农场,并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思路,推广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模式,不断创新与迭代绿色生产技术方案,打造高标准优质小站稻种植示范基地。围绕标准化种植生产管理的业务流程,中化现代农场依托自主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搭建了一体化智慧农场管理服务平台,综合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工具,实现线上巡田、田间气象预警、病虫害精准防治等功能。

“现代农业的发展,早已脱离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我们已经抛弃原始的粗犷型耕作方式,转为精细化管理。”代仁强说,通过中化智慧农业平台,农艺师们可以实现“精准种植”。代仁强说,“以农田施肥用药为例,以往农民在给田地施肥的时候,为了保证产量,常常会加大施肥的用量。由于缺乏数据支持,施肥操作只能依靠经验,因此很容易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而现在,农艺师会在种植季开始前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并对测定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不同的土壤含有微量元素比例不同,因地制宜,才能配比出属于自己地块的肥料,不仅节省成本,对土壤还起到了保护作用。”

此外,通过田间物联网与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相联,代仁强在手机APP上就能够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农业大数据和信息系统,实现远程农场管理、卫星遥感巡田、2 小时精准气象播报、病虫害预警、关键农事提醒等。他解释说,“比方说最近快进入二化螟繁殖周期,我们就会在田间放置诱芯装置,同时记录飞进来飞虫的数量,根据虫害数量结合智慧农业病虫害暴发概率预警,可以有助于农艺师作出更精准的判断。”

进入数字化时代,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人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田间地头收集资料,再根据这些资料,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向农民讲解、示范数字化的智慧农业平台、农业生产机具和设施,指导和帮助农民科学育种、示范种植、防治病虫害、规模推广等,他们既是数字科技进乡村的领路员,也是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

数字化转型

伴随着农业生产中的耕、种、管、收等环节与物联网、无人机遥感、无人驾驶等技术的结合,田间管理也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全新模式。中国的传统农耕劳作模式已逐渐被现代数字化农业管理所取代,而越来越多的农业人才将通过数字化转型,成为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

进入数字化时代,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人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田间地头收集资料,再根据这些资料,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向农民讲解、示范数字化的智慧农业平台、农业生产机具和设施,指导和帮助农民科学育种、示范种植、防治病虫害、规模推广等,他们既是数字科技进乡村的领路员,也是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

为得知自己的职业将被定义为“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后,代仁强表示,现代数字农业技术已贯穿于农作物耕、种、管、收的各项农事环节中,从生产资料管理中的种子、化肥、农药,到生产工具管理中的播种机、植保机、收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以及农作物生产进度和生产人员的管理等。正是因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让农田作业有迹可循,让农作物长势和收成可预知预判,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将是未来趋势,数字农业技术将会应用于每一个农业生产环节。”代仁强说,正是基于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应运而生。新职业会改变人们传统观念里对农业生产的认知,从而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

猜你喜欢
农艺师技术员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探讨农艺师工作的创新路径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探讨农艺师工作的创新路径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农作物雨后迎高温 病虫害防治需警惕——访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高级农艺师郝丽萍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不许撵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