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麦收的脉搏”做报道

2022-08-30 09:30宋国刚李月锋甄永健
中国记者 2022年7期
关键词:麦收燕赵跨区

□ 宋国刚 李月锋 甄永健

“麦收”是媒体每年都要关注的常规新闻选题。因2021年的秋涝、今年春天的疫情防控等诸多因素,河北省今年的麦收备受关注。《燕赵农村报》编辑部提前部署,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打破传统的选题角度,另辟蹊径,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真实心声,摸着麦收的脉搏采访,与农民同喜同忧,把“麦收”这个常规的新闻选题打造成一条“新闻活鱼”,细烹慢蒸,为读者奉上了一桌色香味俱佳的“阅读大餐。”

6月15日,远在江苏盐城的老订户邹应权给《燕赵农村报》编辑部打来电话,操着浓重的苏南方言称赞说:“‘关注麦收’这几篇报道好!看了报道就像河北的麦收在我身边一样,文章不俗套、有嚼头、很劲道!”

“关注麦收”系列报道总计8篇,文图视、报网微多形式展现、多平台分发,以关注夏粮丰产丰收、农民所喜所盼为切入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分别从机手跨区作业、麦农心声、粮食颗粒归仓、科研新成果、夏管新技术等角度,把“麦收”这个传统的新闻选题打造成一条“新闻活鱼”,细烹慢蒸,在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同时,烘托了河北省夏粮丰产丰收的喜庆氛围,产生了“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的心理共鸣,引导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粮食安全的舆论导向。

一、为什么要关注麦收?

关注麦收就是关注民心

5月初,网络上流传的“小麦割青做饲料”的视频动摇了一些种粮农民的信念,“割青”1亩地卖1500元比正常收获小麦划算,有的还宣扬早“割青”早播玉米,玉米能高产,进一步“煽风点火”。面对各种各样的“割青”流言,《燕赵农村报》编辑部分析认为,“小麦割青”可能是一些人博眼球、赚流量的恶作剧,但大量传播会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必须予以“截流”。为此,《燕赵农村报》头版头条及时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决不能让“割青”炒作乱民心》,摆事实,讲道理,旗帜鲜明地驳斥了“割青”比收麦挣钱之说。

“小麦割青”一事尘埃落定后,“麦收”的选题便被《燕赵农村报》编委会提上了日程。河北省受2021年秋涝影响,小麦大面积晚播,春季苗情较往年偏弱;因疫情防控导致部分地区小麦春管不及时;受国际局势影响,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综合以上因素,今年的“麦收”备受各界关注。

天气不给力,小麦能否丰产丰收?种小麦到底合算不合算?农民麦收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担忧和期盼?夏收之后的夏种、夏管如何进行?在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之后,《燕赵农村报》编委会认为,“一定把‘关注麦收’系列报道当成一条新闻活鱼烹制。”让记者走下去、沉到底,到夏收一线听一听农民的心声,让读者跟随记者的文字和镜头,感受真实的麦收,同时真正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既是民心所向,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的总要求。

二、从哪个角度关注麦收?

摸着麦收的脉搏采访

对于常年做“三农”新闻的《燕赵农村报》记者来说,麦收是老生常谈的“四季歌”。但特殊背景下如何让麦收的报道出新、出奇、出真,考验着采编人员的智慧。最终,编委会明确“摸着麦收的脉搏”进行采访的报道思路,摒弃大、空、长,打造小、精、美,以事感人,以理服人,用情动人。

麦收的脉搏是什么?主要是收割、售粮两大环节。麦收前想什么(准备)→麦收开始看变化→麦收进行时遇到啥困难→出售小麦出现啥动向→夏种、夏管新动向,围绕这条主线,采编人员开始搜集素材,《燕赵农村报》“关注麦收”系列报道也悄然拉开了序幕。

5月下旬,河北南部小麦一片金黄,即将迎来开镰收割。当大多数媒体仍在集中报道抓好小麦后期管理时,5月28日,《燕赵农村报》“关注麦收”系列报道正式开篇,以《一样的麦收,不一样的风景》报道了粮农麦收前的期盼。紧接着,跨区作业的收割机来了,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跨区而来的收割机能否正常作业?《魏县建22座“驿站”为跨区作业农机手安家》消除了收割机手们的担忧,也给翘首等待机手的农民们吃了“定心丸”。河北省知名小麦育种专家郭进考培育的新品种“马兰一号”是今年麦收的网红品种,《燕赵农村报》独辟蹊径,没有追着“高产纪录”跑,而是以《老育种专家郭进考的“四新”探索》为题,挖出了专家的新思维,让读者感受到了“高产纪录”之外的郭进考。河北省沧州市历史上以盐碱地多而闻名,今年盐碱地上的小麦产量怎么样?《黄骅50万亩旱碱麦喜获丰收》让不少人的心踏实了。

还有,今年各地都提出了“机收减损、颗粒归仓”,媒体都以开展“减损”比赛、收割机改造升级等为选题进行报道。《燕赵农村报》以《拾麦老人“下岗”了》为题报道了“增收减损”这个大选题,两位老人麦收时捡拾了20多年的麦子,而今年因为麦地越割越净、小麦遗漏越来越少而“下岗”了。此文刊登后,得到了很多业内同行的认可,河北电台驻邯郸记者站原站长赵金海留言说:“多年没见过这样的‘活鱼’了。”

三、“关注麦收”的效果如何?

与农民同喜同忧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传播经验、解疑释惑、督促解决问题。选题确定伊始,“关注麦收”报道小组就考虑到了每篇报道的落地性、实用性,尽量让读者读之有趣、学之有用、问之有果。

《魏县建22座“驿站”为跨区作业农机手“安家”》,文章抢在河北省小麦全面开镰收获之前刊发,当时正值联合收割机从河南等地陆续进入河北省。魏县的做法简单、有效,同时兼顾了疫情防控、农机跨区作业的要求,各地纷纷仿效魏县的经验。

记者在采写《看机收 摸新粮 问粮价 听心声》一文时,听到不少农户反映“卖粮期望公平秤”。对此问题,《燕赵农村报》记者同卖粮农户一道拉着一车小麦,辗转2个县3个乡镇8个村的11个收粮点“卖小麦”。真卖粮、实过磅,一遭暗访下来发现了多处“黑心秤”。记者随即将此问题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反映,引起了各地市场监管局的高度重视。如成安县、邯郸市肥乡区等地连夜行动,对辖区内所有的收粮点的磅秤进行拉网式检查、校验,及时斩断了坑农黑手,保护了卖粮农民的利益。

小麦收割之后,麦秸如何处理更加科学?虫害防治如何更加有效?《又到二点委夜蛾防控季,权威专家现场支招》一文,邀请省内知名虫害防控专家,为读者支招“生态调控,不用再喷农药”,重点在小麦秸秆处理、夏玉米播种技术等方面下功夫。

……

“关注麦收”报道小组的记者行程上千公里,顶烈日,冒酷暑,采访了上百位农民;编辑部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上下联动,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除在报纸上刊登之外,《燕赵农村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即时分发,全媒体阅读量超到了500多万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随着河北省小麦收获季节的结束,“关注麦收”系列报道也告一段落,总结这组报道的成功之处:一是部署早,从5月初编辑部就开始关注麦收一事,收集线索、确定选题、寻找报道对象;二是行动实,记者们顶着六月骄阳走到田间地头,来到农民身边,摸到的是鲜活的信息,听到的是真实的心声,接地气、入民心;三是合力强,选题确定后,立即成立了报道小组,各司其职,记者不是单枪匹马地战斗,而是编辑部、记者、美编等一道上演“大合唱”,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共同打磨。

猜你喜欢
麦收燕赵跨区
难忘儿时麦收那些事儿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泥砖筑叠(中国画)
刘麦收 国画作品
跨区取件的困扰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石家庄市提前做好跨区作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