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四字格“V着V着”

2022-08-30 00:56聂志平
关键词:四世同堂谓语老舍

聂志平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四字形式是汉语很突出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中以成语为代表的固定四字语数量极其庞大,还有很多四字短语固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习惯用语,如“一穷二白”“多快好省”等等,而在言语活动中临时出现的四字短语形式数量则更为庞大。沈家煊先生认为,四字短语对言互文,完形明义,“是汉语骈偶性的体现”,“对汉语四言格的研究也就具有一般语法理论、语言类型和语言演化研究的价值”。(1)沈家煊:《说四言格》,《世界汉语教学》2019年第3期。在汉语中,四字短语大量存在、大量使用,某些四字短语搭配成分固定使用,形成习用格式。这些格式以某种句法结构或加上一些固定的词语标志,形成固定的框架,可以自由地根据需要填进合适表意的词语构成四字短语,使语言表达格律整齐、形式统一。“四字格”提法来自语言学家陆志韦先生,其在1956年发表《汉语的并立四字格》(2)陆志韦:《汉语的并立四字格》,《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一文,引起学界的关注,对此现象的分析也融入其汉语语法学名著《汉语构词法》中。现在语言学界多将这种“四字格”称为“构式”。一般所谓的“四字格”,也就是某种构式;具有某种固定标志的格式,周荐先生称之为“待嵌格式”(3)周荐:《〈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待嵌格式》,《中国语文》2001年第6期。,邵敬敏先生称之为“框式结构”(4)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考虑到汉语语法学的继承性问题,我们还是把本文所讨论的对象称为“四字格”。

众所周知,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中,一般认为“着”是体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称之为“持续体”,与表示完成体的“了”、经历体的“过”相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它的解释是:

马希文先生把它看作“状态助词”(6)马希文:《北京方言里的“着”》,《方言》1987年第1期。,费春元先生把它看作“情状助词”(7)费春元:《说“着”》,《语文研究》1992年第2期。,石毓智先生认为“着”表示实现点与终结点之间的状况,具有时段持续的特征。(8)石毓智:《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通过对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作品语言的研读,我们还可以发现,“着”还有分别放在两个单音节动词后连在一起使用构成四字短语的功能,例如:

1)她哭着喊着要去寻死,不能再受这个折磨。(《骆驼祥子》十九)

2)这样捧着哄着的,大家把老人送到他的屋中去。(《四世同堂》七十四)

3)说着说着,眼皮像小金鱼的嘴,慢慢的一张一闭,心中有些发迷糊。(《小坡的生日》十二 )

4)走着走着,一看,前面有个洋人。(《正红旗下》第八)

这样构成的四字短语,或者产生了单独的“V着”所没有的综合义,或者产生出潜在的衍生义。这种情况有着较强的规律性,一般限于两个有语义关联的单音节动词加“着”连用,前后两段之间是联合关系。这样构成的四字短语,可以看作一种“四字格”。本文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V着V着”式四字格。但并不是所有由“动单+着”构成的形式都是四字格短语,例如老舍《正红旗下》:“那个管家,无论冬夏,老穿着护着脚面的长袍,走路没有一点声音,像个两条腿的大猫似的!”前边的“穿着”与紧接后边的“护着”不成结构,不能构成四字格短语。另外,尽管在书面文学语言中有双音节动词加“着”重叠的形式,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但在老舍250万字中文小说中从未出现过这种形式。不仅如此,在老舍中文小说中,也从未出现过本文所讨论的前后两段之间是联合关系、整个短语表示产生出单独的“V着”所没有的综合义或潜在衍生义的“动双+着+动单+着”,例如老舍《蜕》:“全城里日夜没有人声,每个人都颤抖着等着狼嗥。”其中“颤抖着”与“等着”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与述宾短语“等着狼嚎”构成连谓关系。“V着V着”式四字格短语与“动双+着”的不协调性或不一致性,从以下例5中前后小句对比也可以看得出:

5)我一辈子只看见了这么一回大热闹:男女老幼喊着叫着,狂跑着,拥挤着,争吵着,砸门的砸门,喊叫的喊叫,……(《火车集·我这一辈子》第七)

这种“V着V着”式四字格,姜德梧先生的《汉语四字格词典》(9)姜德梧:《汉语四字格词典》,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没有收录。

本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老舍全集》修订本小说部分(即第1卷至第8卷)为语料来源,考虑语料的纯粹性和系统性,排除马小弥从英文回译的《四世同堂》第八十八至一百章(收入《老舍全集》第5卷)和《鼓书艺人》(收入《老舍全集》第6卷),也不取赵武平根据新发现的、经老舍定稿的英文本翻译的《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最后部分(二十一至三十六章)(10)老舍:《四世同堂·饥荒(第二十一至三十六章)》,赵武平译,《收获》2017年第1期。,自制成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料库。文中例句列明长篇小说以及未完成作品标小说篇名和章数,中、短篇小说标所收录的文集名和小说篇名。义位放到{ }中;所列被分析的四字语后边的数字为该四字语出现的例次,只出现一例次者不单独标出。此外,在句法成分的判定上,本文重视句中停顿的作用,把两个逗号(或分号或逗号与分号)之间的谓词性成分看作小句;如果停顿前的谓词性成分前边有主语,则该谓词性成分看作独立谓语;带有被支配成分或补充成分的谓词性成分是述语,与之相对的是宾语和补语;如果某成分具有表述性可以与前边成分构成主谓关系,并可以停顿,尽管该成分后边也是动词性成分,则认定两部分之间不是状中关系,而是连谓关系,前边的“V着V着”是“连谓前项”,例如:

6)经他好说歹说,她才哭了一阵,哭着哭着就笑了。(《文博士》十四)

7)到了新年,大家全笑着唱着过年,好象天下真是一家了。(《小坡的生日》第三)

本文分析被誉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11)张清常:《北京话化入普通话的轨迹——老舍作品语言研究的新途径之一》,《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4期。的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的“V着V着”式四字格,并根据“着”前边的动词是否相同而将其分作 “V1着V2着” 和“V1着V1着”两个小类。

一、“V1着V2着”

在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中,四字格“V1着V2着”构成的四字语共有19个,出现35例次:

抱着扯着,背着抱着2,慌着忙着6,

哭着喊着2,喊着叫着,渴着饿着,

挤着搂着,敲着撩着4,敲着吹着,

瞟着瞭着,笑着唱着,说着笑着3,

捎着撩着,听着看着5,吻着玩着,

捧着哄着,踢着打着,坐着立着,

横着竖着

从中可以看出,能够出现在“V1着V2着”中V1、V2位置的词语,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都是单音节动词。

第二,具有体的对立,即该词后边可以出现不同的体助词,从而表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不同状态。其中,作为复合词的“慌忙”(形容词),因其构成语素“慌”“忙”有独立成词的用法,受格式表义的类推作用,也构成相应的四字语“慌着忙着”;“横”“竖”都是动词义,因此后边可以加“着”构成“V1着V2着”四字格。

第三,都是表示主观意志能够控制的动作行为的自主动词。从表面上看,19个“V1着V2着”好像只有“渴着饿着”和“慌着忙着”2个例外,前者在本语料库中仅出现1例次:

8)要喝茶,她便只给自己斟上半碗;要吃饭,她便走出去吃饭;他好像活该在那里渴着饿着。(《火葬》十二)

但从整个句子来看,“渴”和“饿”不是自然状态,而是由于梦莲(她)的行为使二狗(他)处于的一种状态,是“[使]二狗处于渴和饿的状态”,因此这里的“渴着饿着”是一种非自主动词的自主用法(12)关于“非自主动词的自主用法”这一说法,是受马庆株先生启发。尽管马庆株先生在《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把形容词划归非自主动词,但他也说:“动词的体对自主义位有重大影响”,“未完成体有时使非自主动词带上自主义,临时转为自主动词如‘死’等于‘去死去’,和‘鸡死了’的‘死’很不一样”。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见《中国语言学报》第3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66页。,亦即由于外在的施事者梦莲的施为性行为而使感受者主体二狗处于“渴”和“饿”的状态。作为形容词的“慌忙”不能被“不”否定,但作为四字格短语中的“慌”“忙”前边却可以出现“不”,单用时前边也可以受“不”“没”“别”的否定:

慌忙~~*不慌忙~~不慌不忙

慌~~不慌~~没慌~~别慌

忙~~不忙~~没忙~~别忙

从中可以看出在四字格短语中以及单独使用的“慌”“忙”,实际上也有表示主观意识可以控制的行为的用法,因此例9‘也是成立的。

9)马威站在客厅门口看着她,她从厨房把小皮夹找着,跑上来,慌着忙着把帽子扣上。(《二马》第二段)

9‘) 她从厨房把小皮夹找着,跑上来,不慌不忙把帽子扣上。

因此“渴着饿着”和“慌着忙着”2个形式并不是我们观点的反例。

第四,从词的语义类别角度来看,“着”前边的两个动词表示同一类动作行为。

抱着扯着、挤着搂着:抱、扯、挤、搂——手的动作

背着抱着:背、抱——身体承重动作

敲着撩着:敲1、撩——言语讥讽

敲着吹着:敲2、吹——操作乐器的动作

听着看着:听、看——感官行为

笑着唱着、说着笑着:笑、说、唱——发声动作

慌着忙着:慌、忙——可构成近义合成词

捧着哄着:捧、哄——表宠爱的动作行为

瞟着瞭着:瞟——斜眼看;瞭——远望

坐着立着:坐、立——身体的两种姿势

在语义上,整个“V1着V2着”{表示同时进行或相伴随的同类动作行为或状态}。

由于四字格形成整体的综合意义,在结构上更具有凝固性,应该看作一种格式或构式,所以不像某些句法现象具有形式上的变换性。尽管由于行为主体以及所由构成的动词的词义因素,个别“V1着V2着”形式四字短语具有某种变换性,如“捧着哄着——又捧又哄”“听着看着——边听边看”。但这种变换不具有普遍性,不能类推,同时该形式有些四字短语根本不能变换,如“敲着撩着、慌着忙着、瞟着瞭着”等。这也是四字格语法属性的一种表现。

“V1着V2着”是谓词性短语,在句中可以做谓语、述语、状语、定语和小句。

10)一片退不完,走不尽的黑影,抱着扯着一列灯明气暖的车,似永不撒手,快去过 年,还不到家……(《火车集·“火”车》)[述语]

11)瑞宣听着看着,心中难过,而不敢躲开。(《四世同堂》三十九)[谓语]

12)欧阳天风辞别了武端,慌着忙着回公寓。(《赵子曰》第二十)[状语]

13)到了新年,大家全笑着唱着过年,好象天下真是一家了。(《小坡的生日》第三)[连谓前项]

14)我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挤着搂着,充分自由的讲究那些我们并不十分明白而愿意明白的事。(《樱海集·阳光》) [小句]

15)说着笑着,她连乳名——毛桃儿——也告诉了大赤包。(《四世同堂》十六)[小句]

16)(文博士的牌打得很规矩。)可是他打不出劲头来:上家是玉红,下家是银香,对门是杨老太太;六只瞟着瞭着的眼睛,使他安不下心去。(《文博士》十二)[定语]

“V1着V2着”功能分布见表1。

表1 “V1着V2着”功能分布

“V1着V2着”是以同类动词加状态助词“着”构成动词性四字格,主要功能是做谓语、状语,也可以做定语、小句,一般不做主语、宾语和补语。这种特点是由“V1着V2着”动词性决定的。这种格式构成的短语以四个字为常见形式,但并不是强制性的,也偶有增加同类近义动词,构成6个字或超过6个字的短语:

17)有的想起上学去的孩子,有的去寻上街买菜的老太太,哭着闹着喊着,还夹着不 少声的蠢笑。(《蜕》第五)

18)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四世同堂》十四)

在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中,这种情况仅有以上两例次,占比5.4%(2:37)。

在句法功能上,“V1着V2着”与另一种类型的“V1着V1着”形成对比。

二、“V1着V1着”

关于“动词+着”重叠使用,汉语语法学者早有关注。

刘月华、潘文娱、故韡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认为:“连用两次带‘着’的同一动词,后面接用其他动词,表示一个动作正在持续时,另一个动作发生了,原来的动作也因此而停止,有不知不觉的意味。”(13)刘月华、潘文娱、故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97页。周一民先生在《北京口语语法·词法卷》中认为:“‘动+着’重复后接谓语,表示动作进行当中出现了另一个动作或情况。”(14)周一民:《北京方言口语语法·词法卷》,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年,第253页。刘一之先生在《北京话中的“着(.zhe)”字新探》中认为,含有“V1着V1着”的复句有三类:在一种行为动作进行中,(1)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2)外界发生了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又对进行中的这种行为产生了某种影响;(3)施事本身发生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又对进行中的行为动作产生了某种影响。(15)刘一之:《北京话中的“着(.zhe)”字新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7-158页。

上述学者的研究都是从语法角度着眼的。在此,本文依据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的全部中文小说语料库,从词汇角度把这种形式看作一种“四字格”来进行描写分析。

四字格“V1着V1着”构成的四字语共有34个,出现101例次:

背着背着,颤着颤着,擦着擦着,

唱着唱着2,吵着吵着,打着打着2,

低着低着,翻着翻着,飞着飞着,

喝着喝着,干着干着,看着看着10,

磕着磕着,哭着哭着2,讲着讲着2,

楞着楞着2,抡着抡着,骂着骂着,

摸着摸着2,闹着闹着,掀着掀着,

想着想着9,笑着笑着,谈着谈着4,

跳着跳着2,听着听着,说着说着22,

睡着睡着2,跑着跑着3,玩着玩着3,

抓着抓着,转着转着,坐着坐着2,

走着走着14

能出现在“V1着V1着”中V位置上的词语,必须具有以下3个特征。

第一,都是单音节动作动词。

第二,都是表示主观意志可以控制的动作行为的自主动词。

第三,都具有体的对立,该动词后边可以出现体助词,从而表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不同状态。

背:背了——背着——背过

唱:唱了——唱着——唱过

低:低了——低着——低过

走:走了——走着——走过

尽管在“V着V着”中有些V是及物动词,V以及“V着”都可以带宾语,但是“V1着V1着”一般却不带宾语。在101例次“V1着V1着”用法中,只有2例次带宾语,仅占总量的1.98%。

19)对那个花布帘,他越发注意了;说着说着话,他能忽然立起来,走过去,掀一掀它。(《樱海集·牺牲》)

20)定大爷的话没头没脑,说着说着金鱼,忽然转到:“你看,赶明儿个我约那个洋人吃饭,是让他进大门呢?还是走后门?”(《正红旗下》十)

甚至在同一个句子里,单用V或“V着”都可以带宾语,但构成的“V1着V1着”却很少带宾语。

21)(小妞子笑得哏哏的,也忙着跪下给哥哥磕头。)磕着磕着,两个头顶在一处,改为顶老羊。(《四世同堂》十五)

22)(他不便太不随群,也就跟着喝了两盅。)喝着喝着,大家的眼睛红起来,嘴不再受管辖。(《骆驼祥子》十四)

这种极少带宾语的现象,可能是“V1着V1着”增加了持续的状态性所致。尽管“V1着V1着”是由动词加“着”重叠构成的动词性短语,但“V1着V1着”却很少单独做谓语,在101例次“V1着V1着”中,单独做谓语仅有2例次,仅占总例次的1.98%。

23)嘴唇儿颤着颤着,忽然不颤了;心中的委屈破口而出,颇有点碎嘴子。(《二马》第三段)

24)有一个跳着跳着,没留神,踩上一块香蕉皮,大爬虎似的倒在地上,把鬼脸的鼻子摔下一块去。(《小坡的生日》第八)

它后边往往还有其他动词性成分,构成连谓短语后整体做谓语。

25)阵阵的热风,吹来城内的喧闹,困的睡了,不睡的听着听着哭了。(《老张的哲学》第七)

26)哪知道,老头子说着说着绕到她身上来。(《骆驼祥子》十四)

27)经他好说歹说,她才哭了一阵,哭着哭着就笑了。(《文博士》十四)

更多的是单独使用(或构成状中短语中心语),做小句。

28)转着转着,小坡有点腻烦了,立住了问:“你不认识路呀?”(《小坡的生日》十三)

29)这样,走着走着,他便忘了敲打手中的唤头,忘了方向,只机械地往前缓缓的移动脚步。(《四世同堂》七十八)

30)车夫的眼向上紧翻,翻着翻着,落下泪来;一低头,往前一扑,跪在金先生的脚前。(《蛤藻集·哀启》)

31)所以常常玩着玩着,人家就说了:“没天赐玩了!”(《牛天赐传》十二)

在句法功能上,“V1着V1着”只做谓语(含做述语、单独做谓语和连谓短语前项)和小句,不能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V1着V1着”功能分布

在101个例次用法中,“V1着V1着”做谓语、述语和连谓短语前项的用法共有33例次,做小句的用法有69例次,做小句的用法是做谓语以及谓语中心语用法的2倍多。这说明“V1着V1着”格式短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主要语法功能是做小句,其次是谓语,这一点与前边分析的“V1着V2着”大不相同。

从在句中的表意功能来看,与“V着”相比,“V1着V1着”表示一个相对较长时间量的持续的动作行为,而这个持续的动作行为在表义上不是自足的,它后边的小句或谓语性成分与之相勾连,表示它所引导的另外一个的动作行为或结果,或者外界情况发生了变化,对“V1着V1着”所表示的持续的动作行为产生影响。“V1着V1着”不能处于句子的末尾,后边必须有表示“V1着V1着”引导的后出现动作行为或结果,或表示外界变化的动词性短语。

前者例如:

32)(我小崔可是在这儿,赤手空拳,收拾个日本兵!我心里能够不痛快吗?)打着打着,出了奇事。(他说了中国话,东北人!)(《四世同堂》二十六)

33)走着走着,心中一动!(《小坡的生日》第八)

34)李太太当时决定,把东屋的野老婆除名,不能再算国联的会员国,而且想着想着出了声。(《离婚》第二)

35)她的嗓子不错,只是底气不足,往往唱着唱着便声嘶力竭。(《四世同堂》第九)

例32中由“打着打着”产生了“出了奇事”这种意外的结果,同时使“说”这种持续的行为不能进行下去了;例33中“走”是一种动作行为,“心动”是另外一种动作行为;例34中“想着想着”这一心理活动引起另一个动作“出声”;例35中“唱着唱着”这种持续的动作行为产生了“声嘶力竭”这种结果。

后者例如:

36)小坡呢,抡着抡着,手中的木棍碎了!(《小坡的生日》十五)

37)(母亲一张嘴便是讲材料的好坏,女儿一张嘴便是巴黎出了什么新样子。)说着说着,母女又说僵了。(《二马》第二段)

38)(冷天,他把小顺儿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袖口里,面对面的给讲古说今。)讲着讲着,小顺儿打了盹。(《四世同堂》七十三)

39)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的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骆驼祥子》第十)

例36至例39反映了“V1着V1着”在持续过程中导致或伴随产生的事件,反过来影响了“V1着V1着”的持续进行:例36“手中的木棍碎了”是“抡”的结果,同时也导致“抡”这种动作行为不能进行下去;例37“说”这种动作行为导致“僵了”这种结果,使“说”这种行为不能正常持续下去;例38“讲”使“小顺儿打了盹”,影响“讲古说今”正常进行,甚至使其中断;例39中“低着低着”这种持续行为,因导致“全身都出溜下去”这一结果而中止。

三、结 语

“V着V着”因进入“着”前的动词是否相同而可以分作“V1着V2着”和“V1着V1着”两个小类,两种格式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共同点在于,能够进入这种格式的动词有如下特点:

第一,必须同是单音节动词。

第二,具有体的对立。

第三,是表示主观意志能够控制的行为的自主动词。

第四,属于同一类动作行为。

不同点在于,因进入“着”前的是否为同一个动词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构式,句法功能有较大的差异:

第一,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构式意义或整体意义:“V1着V2着”表示同时进行或相伴随的同类动作行为或状态;而与“V着”相比,“V1着V1着”表示一个相对较长时间量的持续的动作行为,这个持续的动作行为在表义上不是自足的,它后边的小句或谓语性成分与之相勾连,表示它所引导的另外一个的动作行为或结果,或者外界情况发生了变化,对“V1着V1着”所表示的持续的动作行为产生影响。

第二,从句法功能上来看,“V1着V1着”只有做谓语和做小句两种功能,而主要是做小句,做小句的用法是做谓语用法的两倍多;“V1着V2着”除了做谓语、小句之外,还可以做状语和定语,而主要功能是做谓语和状语。

此外,“V1着V2着”偶尔还可以再增加词语形式变成“V1着V2着V3着”。

综合而言,“V1着V1着”和“V1着V2着”两个小类的差异,来自动词的相同与否,动词相同,也可以理解为V1和V2的重合,使“V着V”具有比“V1着V2着”更强的独立性,以做小句为主,而“V1着V2着”以做谓语和状语为主,同时定型性弱于“V1着V1着”,因此有极小比例的三项拓展式“V1着V2着V3着”。

猜你喜欢
四世同堂谓语老舍
非谓语动词
解人之难的老舍
Twilight Love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短句—副词+谓语
你好,请接收“笑到抽风”系列
老舍的求婚
《四世同堂》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
非谓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