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淀粉样蛋白A联合检测 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脓毒症的预警价值分析

2022-08-30 03:18高颖斐许钟艺张佳玉
大医生 2022年15期
关键词:脓毒症入院重度

高颖斐,张 强,何 薇,薛 琦,许钟艺,张佳玉

(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106;2.云南省肿瘤医院体检中心,云南昆明 650118)

脓毒症属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重度烧伤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感染性休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早期脓毒症风险进行判断、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血清标记物检测具有重复性好、检测方便的特点,因而长期以来备受临床关注。降钙素原(PCT)是临床用于评估细菌感染的血清标记物,既往已有报道将其用于早期脓毒症的诊断[2],白细胞介素-6(IL-6)主要由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分泌,不仅参与炎症反应,还可促进其他炎症因子分泌,加快病理进程[3]。淀粉样蛋白A(SAA)是由肝脏分泌的急性期蛋白,既往多用于评估类风湿关节炎[4],近年来有研究显示,SAA与脓毒症病情和预后相关[5],推测SAA可能有助于早期脓毒症风险的判断。本研究分析血清PCT、IL-6及SAA判断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脓毒症的价值,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7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发早期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发生早期脓毒症)和对照组(83例,未发生早期脓毒症)。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6.59±12.93)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5~23分,平均APACHEⅡ评分(17.84±2.68)分;烧伤面积28%~50%,平均烧伤面积(42.94±5.85)%。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7.21±11.50)岁;APACHEⅡ评分14~22分,平均APACHEⅡ评分(18.01±2.72)分;烧伤面积25%~52%,平均烧伤面积(41.76±6.07)%。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及烧伤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烧伤康复治疗指南(2013版)》[6]中重度烧伤的诊断标准,患者均在烧伤3 d内入院;②患者年龄≥18岁,且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肺基础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有血液系统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合并类风湿关节炎者;⑤入院3 d内死亡者。

1.2 研究方法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治疗次数,记录患者死亡率。②检测方法。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入院3 d时抽取其肘静脉血3 mL,采用离心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湘长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1410093号,型号:CTK80]对血液标本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送检。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罗氏诊断公司,国械注进20173405170号,型号:Cobas E601),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6和PCT水平,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深圳普门公司,粤械注准:20172400784,型号:PA-990pro),以散射比浊法检测SAA水平。③记录早期脓毒症发生率。符合脓毒症的诊断标准[7],且体温>38 ℃,心率>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白细胞计数>12×109/L。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和预后情况。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次数及死亡率。②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PCT、IL-6及SAA水平。③分析血清PCT、IL-6、SAA判断早期脓毒症的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以曲线下面积(AUC)表示,以AUC>0.75为准确性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和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和预后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清标记物水平比较入院3 d时两组患者血清PCT、IL-6及SAA水平均显著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标记物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标记物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入院时比较,*P<0.05。PCT:降钙素原;IL-6:白细胞介素-6;SAA:淀粉样蛋白A。

组别 例数 PCT(ng/mL) IL-6(pg/mL) SAA(mg/L)入院时 入院3 d时 入院时 入院3d时 入院时 入院3 d时观察组 24 3.18±0.57 7.60±1.35* 27.56±5.90 82.44±10.31* 74.54±11.63 159.54±20.14*对照组 83 2.32±0.67 5.65±0.92* 24.21±6.32 67.52±11.78* 58.01±13.28 138.96±16.50*t值 5.714 8.171 2.320 5.611 5.513 5.1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PCT、IL-6及SAA判断早期脓毒症价值分析分别以血清PCT、IL-6、SAA及联合预测概率为检验变量,以是否发生早期脓毒症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PCT、IL-6及SAA判断脓毒症的价值较低(AUC<0.75,P>0.05),见表3、图1。入院3 d时血清PCT、IL-6及SAA的联合预测概率对判断脓毒症的发生具有较高准确性(AUC=0.812,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3和0.717,见表4、图2。

表3 入院时血清PCT、IL-6及SAA判断早期脓毒症的价值分析

表4 入院3 d时血清PCT、IL-6及SAA判断早期脓毒症的价值分析

图1 入院时血清指标判断脓毒症的ROC曲线

图2 入院3 d血清指标判断脓毒症的ROC曲线

3 讨论

重度烧伤患者创面较大,机体应激反应强烈,使肠道屏障功能降低,感染期易发生细菌入侵,诱发脓毒症。脓毒症的发生将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成为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证实上述结论。PCT是临床常用的炎性感染标记物,对严重感染较为敏感。重度烧伤患者肠道细菌和内毒素可经淋巴和血流途径迁移至全身,引起炎症反应,使PCT水平异常升高,且PCT水平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性[8]。另外,PCT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IL-1间也呈正向调节关系[9],提示PCT可通过调节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参与烧伤后早期脓毒症病理进展。赵色玲等[10]还认为动态监测PCT可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也说明PCT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IL-6也是重要炎症因子,研究显示,IL-6可诱导血管内皮发生内吞现象,进而在血管内皮屏障中形成缺口,降低屏障功能,损害人体组织的氧合作用,导致脓毒症的发生、发展[11]。另外,IL-6与可溶性IL-6受体的复合物可经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使血管内皮-钙黏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最终引起细胞单层破裂和血管渗漏,加重病情进展[12]。因而,监测血清IL-6可有助于判断烧伤后局部病情进展状况,为早期筛查脓毒症风险提供依据。

SAA是一种由肝细胞产生后被分泌到血清中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SAA对烧伤发生后的轻度感染即具有较高敏感度,康秀文等[13]的研究发现SAA可在感染发生后5~6 h迅速升高,本研究也显示,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 d时观察组患者SAA均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结果一致。巴正等[14]也认为血清SAA水平可反映脓毒症严重程度或病情走势。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3 d时血清PCT、IL-6及SAA水平差异显著,提示PCT、IL-6及SAA可能参与重度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但进一步ROC分析显示,入院时各指标判断脓毒症风险的效能有限。而在入院3 d时各指标判断效能较入院时均显著升高,且各指标对判断早期脓毒症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而联合预测概率的AUC值达0.812,不仅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也有所提高,提示入院后血清IL-6、PCT及SAA的变化可能与脓毒症有关,血清因子水平可用于评估早期脓毒症发生风险。对于重度烧伤患者而言,治疗期间动态监测IL-6、PCT及SAA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脓毒症发生,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IL-6、PCT及SAA有助于判断重度烧伤患者脓毒症的发生率,进而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脓毒症入院重度
清热解毒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miR-206及miR-45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宫斗剧重度中毒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