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反镜头群大盘点(2)

2022-08-31 13:37图文
照相机 2022年7期
关键词:卡口单反相机尼康

图文|魔 笛

二、佳能RF卡口

尼康和佳能,这两大厂家在中国拥有最多的粉丝,堪称相机领域的“绝代双骄”。两家一直是老对手,粉丝之间的骂战也一直是摄影论坛上的热门话题。

殊不知,早在1935年,两家公司有过一段“蜜月期”。1935年,佳能公司的前身精机光学研究所推出了35mm旁轴照相机Hansa Canon,而尼康公司的前身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Nippon Kogaku K.K)则推出了Nikkor 50mm F3.5插刀式镜头与之配合。此后,两家公司进行了十多年的合作,直到1947年前,佳能的镜头全部都是由尼康生产的。二战结束后,双方分道扬镳,尼康开始设计生产自己品牌的相机,佳能也开始自己设计生产镜头。

1959年是日本照相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尼康发布了其首款单反相机Nikon F,佳能也不甘落后,同样发布了其首款单反相机Canonflex,采用R卡口。从一开始,佳能就有意卡口的大口径化,把之前135旁轴照相机的39mm内径直接扩大到48mm,之后佳能在技术换代过程中一直注重增加单反相机卡口的内径口径,这种极具前瞻性的做法成为50年来佳能大口径镜头屡屡创造历史记录的重要源脉。之后,佳能镜头卡口经历了R→FL→FD(NEW-FD)的沿革。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AF自动对焦技术引发了单反相机的重大技术革命,美能达于1985年2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机身一体化的自动对焦单反相机α7000,并迅速风靡全球。从此,相机正式从手动对焦时代迈入自动对焦时代。

除了美能达,佳能、尼康、宾得等厂家也积极拥抱AF技术,推出了各自的AF单反相机。与尼康、宾得在原有卡口上修修补补实现自动对焦不同,佳能采用了与美能达一样的方式,彻底放弃了沿用已久并已拥有完善系统和庞大用户群的FD卡口,于1987年推出了采用全新EF卡口的第一代EOS单反相机EOS 650和EOS 620。由于EF卡口与FD卡口不能直接兼容,引发了佳能FD系统用户的强烈不满,也受到业界许多质疑。然而时间很快证明了佳能的远见卓识,EF卡口的应用变革使单反相机真正进化到了完全电子化控制,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为相机产品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单反相机技术性能的飞跃开辟了无限未来。

EF是一种没有任何机械式信号传递和联动机构的完全电子化的卡口,只依靠相机机身卡口内的8个电子触点和EF镜头卡口上的7个电子触点对接,就可完成所有自动曝光、对焦信号传递,并为镜头内置AF驱动马达提供电力。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机身与镜头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和灵敏度,也因此确立了佳能EF镜头采用镜头内置驱动马达技术的领先地位。同时,佳能还将EF卡口内径增大至以往135单反相机产品从未有过的最大有效内径54mm,为后续镜头开发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018年,佳能发布了其首款全画幅无反相机EOS R,采用了全新的RF卡口,RF卡口将取代至今已生产了1.2亿多只镜头的EF卡口,继续书写新的辉煌。

RF卡口的内径为54mm,法兰焦距20mm,并采用了多达12个电子触点,数据传输能力数倍于只有8个电子触点的EF卡口。与EF镜头相比,所有RF镜头都具备控制环的装置,可以通过机身的设定来分配控制环控制某个参数,诸如ISO、光圈、快门等,非常方便。

图1 红圈后带花纹的环,即为控制环

另外,通过配合RF卡口镜头,相机可以记录物体的对焦距离,从而达到更为精确的控制。而数据通讯带宽的大幅传输,有利于镜头防抖能力的实现,且未来可通过图像处理器综合镜头防抖与机身防抖数据。目前,多款RF防抖镜头配合EOS R5等机身的防抖系统可以实现多达8档的防抖效果,这一数据也是目前全画幅无反相机阵营中最佳的。

虽然RF卡口的参数没有尼康Z卡口那么惊人,但是凭借佳能在EF镜头领域多年的浸淫,具有很多项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使得多款R F卡口镜头一发布就惊艳全场。譬如具有F2恒定光圈的RF28~70mm F2 L USM、体积控制惊人的RF 70~200mm F2.8 L IS USM等等。

图2 RF镜头群

截止2022年5月,佳能已发布了27款RF镜头。佳能官方宣称将以每年8款的速度发布RF镜头,按照这一速度,到2025年佳能将拥有50余款镜头,RF镜头群将初具规模。与尼康一样,佳能至今尚未开放RF卡口协议,所以目前见不到腾龙、适马等副厂推出的RF卡口自动对焦镜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RF卡口的镜头标识,以对RF镜头有初步的了解:

RF:表明它是佳能RF卡口的全画幅无反镜头;

RF-S:佳能RF卡口的APS-C画幅无反镜头;

L:英文luxury的缩写,佳能镜头名称后带有L说明这是支高端镜头,镜筒前口上有醒目的红圈;

IS:Image stabilizer的缩写,佳能的光学防抖功能;

USM:Ultrasonic Motor,环形超声波马达,多用在中高端镜头上;

STM:步进马达,主要特点是安静、价格便宜;

Macro:镜头标识中带有Macro的表明它有较强的微距功能;

DS:Defocus Smoothing(平滑散焦),平滑散焦镀膜是为了镜头的风格化而开发的镀膜,其镜片中心透光率高,边缘透光率低,可以实现平滑的焦外效果,目前仅在RF 85mm F1.2 L DS上使用。

下面,对佳能的RF卡口镜头做一简单的梳理,仅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定焦

目前RF定焦系列中视角最广的镜头,它的体积小巧,重量极轻,外出携带毫无压力。全画幅16mm超广角,还拥有F2.8大光圈,0.13米的最近对焦距离,这些都是它的亮点。虽然在锐度、畸变和色散控制等方面,这款镜头存在一定的瑕疵,但考虑到它2000元出头的价格以及亮眼的参数,性价比还是极高的。

佳能最早发布的RF卡口镜头之一,它轻便小巧、且搭载了IS防抖系统,35mm焦段也是十分经典的焦段,可以兼顾人像、纪实等摄影主题,且这款镜头是一款微距镜头,其最近对焦距离为0.17m,最大放大倍率约0.5×,进一步扩展了镜头的使用范围。

不过,虽然它采用了STM马达,但对焦时仍然有明显的杂音。另外,相比3499元的发售价,目前的价格涨了1000元左右,如果能回到3500左右,那么它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款镜头。

和2006年发布的EF50mm F1.2 L USM相比,RF50mm F1.2 L USM从内到外都是全新的:新的光学结构、ASC纳米镀膜、防水滴防尘+氟涂层(并且是前后镜片都有)、控制环、对焦限位器……当然,尺寸、重量和价格也都“超越”以往。

该镜头采用9组15片的光学结构,其中包含了1片UD镜片、2片研磨非球面镜片、1片GMo非球面镜片,复杂的光学结构远超常规50mm标头,因此也带来了更极致的画质和虚化表现。

这是一款顶级的标头,是追求画质的用户的选择。当然,18500元的价格也是相当地“感人”,对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只能望而兴叹。

相比售价18000多元的RF50mm F1.2 L USM,RF50mm F1.8 STM又是一个极端,极端地“便宜”。

EF50m m F1.8 STM被佳能用户戏称为“小痰盂”,RF50mm F1.8 STM可以说是它的RF版本,升级了非球面镜片+控制环,做工也有所提升。1000元的价格,也是追求性价比用户的绝佳选择。

人像摄影题材可以说是佳能的主场,无论是婚纱影楼,还是各种人像旅拍,佳能+红圈,永远是人像摄影师绕不开的选择。凭借多年来的色彩科学,佳能在人像题材、肤色表现上确实有独到的优势。而85mm大光圈镜头作为人像题材最为通用的武器,佳能也一直在这一规格的镜头上具有着统治级的优势,历代的85mm F1.2镜头可以说个个都是经典。

进入到全画幅无反时代,佳能推出了全新的RF85mm F1.2 L USM DS和RF85mm F1.2 L USM两款镜头。这两款镜头的唯一区别是前者采用了DS镀膜,通过使镜头透射率从中央部向周边逐渐降低,从而让点光源虚化后的轮廓更柔和,达到更完美的焦外虚化效果。但它也会降低镜头的整体通光量,和普通版相比,RF85mm F1.2 L USM DS在全开光圈时的通光量下降了约级,大概相当于F2.0的实际通光量。另外,如果使用F3.2或更小光圈拍摄,DS镀膜的效果将会消失。

RF85mm F1.2 L USM DS镜头的价格仅比RF85mm F1.2 L USM镜头贵1000多元,如果你更倾向于获得虚化的柔美以及平滑的光斑过渡,那么这支佳能RF85mm F1.2 L USM DS镜头定将让你获得独特的画面效果。

这款人像镜头体积轻巧,它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35m(最大放大倍率为0.5×),具有相当不错的微距能力,且还带有防抖功能。以它目前3900元的价格来说,性价比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它的对焦行程较长,对焦声音也较大,且只有F2的最大光圈,是一款相对中庸的镜头。如果追求画质的话,那么在笔者看来,稍微加点钱买适马85mm F1.4单反镜头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佳能EF100mm F2.8 L IS USM就是一款口碑不错的百微镜头,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相比EF卡口百微,无需增倍镜实现1.4×放大倍率只是RF卡口百微的其中一项改进,它还抑制了呼吸效应并加入了SA(球面像差)控制环,用户可以通过旋转SA控制环改变镜头的球面像差,营造出不同的焦外虚化效果——可以是奶油般化开,也可以产生肥皂般的焦外光斑。不过要注意的是,在0.26m的最近对焦距离下,SA控制会失去作用,镜头球面像差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光圈大小会影响球面像差)。

无论是拍摄人像还是拍摄微距,这都是一款相当棒的镜头。

摄影界一直以来有“长焦用佳能,广角用尼康”这样的说法,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大赛场边也都是佳能“白炮”独领风骚,从侧面反映了佳能长焦镜头的技术实力。

不过,RF400mm F2.8 L IS USM虽然是RF卡口的首款大炮,但是与RF600mm F4 L IS USM一样,两款镜头分别采用了和EF400mm F2.8 L IS Ⅲ USM、EF600mm F4 L IS Ⅲ USM相同的光学结构设计。可以说,两款RF版本镜头只是在EF版本基础上“焊接”了新的银色卡口。不过,它们的价格与EF版本相比并没有贵不少,所以不能就此将佳能评为“奸商”。

另外,佳能还有RF800mm F5.6 L IS USM和RF1200mm F8 L IS USM两款大炮,都是为不差钱的“鸟友”或体育记者量身定制的,在此就略过不提了。

相比价格动辄8万、10万的“白炮”,RF800mm F11 IS STM、RF600mm F11 IS STM在笔者看来是很适合囊中羞涩的摄影爱好者购买的超长焦镜头。

RF600mm F11 IS STM和RF800mm F11 IS STM这两支镜头在推出时,的确会让人有些困惑,这是前所未有的镜头规格。因为采用了DO镜片、伸缩镜筒和F11的固定光圈设计,大幅缩减了镜头的尺寸和重量,带来了手持拍摄的灵活机动性,DO镜片则保证了镜头的画质。对于风光而言,远距离的雪山、太阳、月亮,在600mm、800mm的长焦之下,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对于鸟类和动物摄影,虽然虚化效果难以跟重炮匹敌,但是轻便灵活和便宜的价格,让更多人能够实现超长焦梦想。很多习以为常的场景,在超长焦之下,无论是细节表现还是空间压缩,都会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惊喜。

相比较而言,笔者更推荐RF800mm F11 IS STM,毕竟,200mm的焦距差距是实实在在的。

更何况,5000元的售价相当的“白菜”,仅比RF600mm F11 IS STM贵出1000元左右。

变焦

RF14~35mm F4 L IS USM在经典的佳能EF16~35mm F4 L IS USM基础上将焦距提升到了14mm,口径不变,重量反而轻了不少。除此之外,这支镜头还拥有0.38×的最大放大倍率,是目前放大倍率最大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对于长期进行视频创作的用户更加地友好。

画质方面,RF14~35mm F4 L IS USM也没有落下,全开光圈画质就相当地出色,可以说得上是一支非常全能的超广角变焦镜头了。唯一遗憾的是售价不那么友好,1万多元的价格,实在谈不上性价比。毕竟,EF16~35mm F4 L IS USM的价格才6000多元。

RF15~35mm F2.8 L IS USM相比于EF16~35mm F2.8 LⅢ USM镜头,不仅广角端焦距提升了1mm,而且加入了光学防抖,是一枚非常具有实用性的超广角镜头。镜头采用防尘防水滴结构、实施防污氟镀膜,可靠性强,可应对严苛的拍摄环境。适用于风光、建筑和街拍等拍摄领域。

RF15~35mm F2.8 L IS USM镜头在各个焦段都有非常好的锐度表现。新镜头采用了光学防抖技术,进一步提升了镜头的拍摄性能。更为难得的是,这枚镜头还采用了圆形滤镜设计,而不是灯泡头,因此在风光拍摄时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滤镜,这让风光拍摄变得更加简单。它的价格也比E F 16~35mm F2.8 L Ⅲ USM贵了没多少,是专业风光、人文摄影师的极佳选择。不过,相比EF11~24mm F4L USM,它的广角端要短不少,不知道什么时候佳能会推出它的RF卡口版本。

作为大三元中使用场合及拍摄题材最为广泛的焦段,24~70mm F2.8镜头历来是各大厂家的重点。RF24~70mm F2.8 L IS USM不仅采用了3片UD镜片和3片非球面镜片,而且加入了IS光学防抖,镜头重量也控制在了900g以内。便携的体积、超高的解析力、迅捷的对焦速度以及奶油般的虚化效果,使它能够胜任风光、扫街、人像、美食、夜景等各种题材的拍摄,是追求画质的用户必入的挂机镜头。

与尼康Z 58mm F0.95 S Noct一样,作为和佳能首款全画幅无反相机EOS R一同首发的镜头,RF28~70mm F2 L USM可以说是佳能“秀肌肉”的产品,以彰显佳能RF无反系统的光学实力。

它是全世界第一支恒定F2.0光圈的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涵盖日常最多使用的焦段,在全程保持大光圈的情况下,还能提供极高的画面质量。能够提供强大的虚化能力和大通光量,并且能够在全焦段媲美定焦的高画质。

虽然售价高达24000元,但RF28~70mm F2 L USM确实是一支“一旦拥有再无所求”的镜头。

作为EOS R上市时同步推出的第一批RF镜头中的一员,不论是做工还是成像质量,都给RF系列镜头制造了良好的口碑。它采用14组18片的光学结构,其中包括1片UD(超低色散)镜片,3片非球面镜片,还采用了ASC镀膜和SSC镀膜,以抑制耀斑和鬼影。它使用了新开发的NANO USM(薄型)马达,可平滑对焦,所以用来拍视频也能胜任。

要说它有什么不足,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高了一点,性价比不是那么友好。

相比R F24~105m m F4L IS USM,R F24~105m m F4~7.1 IS STM镜头的价格要低得多,是为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推出的。

这款镜头主打低价和轻便,存在边缘画质差、暗角严重等瑕疵,考虑到它2000多元的价格,不能要求更多,作为旅游头还是能够胜任的。如果追求画质,并且不介意相对笨重的体积的话,笔者觉得佳能EF24~105mm F4L IS USM单反镜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喜欢旅行的人来说,RF24~240mm F4~6.3 IS USM镜头有着极强的实用性,焦段涵盖广角至长焦,无论是广角风光还是长焦特写都可以拍摄,外出旅行带这一枚就够了。对于一枚十倍光学变焦镜头,750g的重量以及122.5mm的长度也已经算是非常小巧了。

它在画质表现上也是可圈可点,光圈全开的情况下细节表现优秀。抗眩光和色散能力也比较强,这点对于旅行摄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镜头具备光学防抖功能,手持拍摄就可以获得清晰稳定的画面。

同样地,它8000多元的售价是一大糟点,显然没啥性价比可言!

在很多人看来,RF70~200mm F2.8 L IS USM无疑是最值得购买的RF镜头,没有之一!

70~200mm F2.8镜头做到这个体积重量,能改变你很多的使用习惯。大口径RF卡口与短后对焦距离带来的光学设计灵活性,以及UD非球面镜片、双NANO USM超声波马达的电子浮动对焦机构等多项技术的导入,实现了这枚镜头长度的大幅缩减,具有非常好的机动性与便携性。

除了便携外,它比备受好评的EF70~200mm F2.8L IS ⅢUSM拥有更好的画质表现。它是佳能首款采用电子浮动对焦机构的镜头,通过2个NANO USM超声波马达分别独立驱动2组镜片进行对焦,实现了整个变焦区域内,对焦距离从最近到无限远都具有极佳的成像表现。

体积重量减轻了1/3,画质有增无减,提升了近摄能力,加入了全新的防抖模式,都是这款全新的RF卡口“小白”所带来的优点。在数码影像产品趋于成熟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产品能这么直接打动用户了,RF70~200mm F2.8 L IS USM毫无疑问是这其中的最佳代表!要说最吸引笔者的佳能镜头,非它莫属!

如果不追求F2.8大光圈,那么RF70~200mm F4 L IS USM是不错的选择。它继承了RF70~200mm F2.8 L IS USM的绝大部分先进特性,包括小巧紧凑的镜身、极高的画质表现、虚化和近摄能力,以及强悍的防抖,带来了更多随心拍摄的创意空间。

它83.5mm×119mm的体积和695g的重量,便携性一流。并且,它的价格也只有RF70~200mm F2.8 L IS USM的一半,对于旅行和风光摄影师来说,这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RF100~400mm F5.6~8 IS USM镜头长焦端达到了400mm,却保持了轻便的体积和重量,0.41×的最大放大倍率也是100~400mm规格镜头中近摄能力最强的产品。再加上相对低廉的售价和镜头防抖的加持,对于一些囊中羞涩的RF卡口用户而言无疑是非常好的一款镜头,特别适合作为旅游头。

RF100~500mm F4.5~7.1 L IS USM是佳能RF镜头中首款超长焦变焦镜头,相较于备受好评的E F100~400m m F4.5~5.6L I S Ⅱ U S M来说,长焦端从400m m扩展到了500mm,而口径和镜身整体长度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作为一款L红圈系列的镜头,它的用料也非常扎实,其中包括1片超级UD超低色散镜片、6片UD超低色散镜片以及可以减少眩光和鬼影产生的ASC镀膜。这支镜头采用了2个小型NANO USM超声波马达,在助力镜头小型化的同时,实现了非常静音的效果,即使在变焦过程中也能实现精确的对焦。

作为一支变焦范围达到5倍的超远摄变焦镜头,自然备受摄影爱好者的关注,也导致这款镜头的价格从官方定价的19000多元一路上涨到将近3万元。不过,即便是如今的2万元左右的价格,也显得性价比不那么突出。

APS-C画幅镜头

佳能无反相机一直存在EF-M和RF两套卡口,前者主要是APS-C画幅的EOS M系列无反相机。

而在2022年5月24日,佳能正式发布RF卡口的EOS R7和EOS R10以后,可以预见EF-M卡口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佳能不可能同时生产两套不同卡口的APS-C画幅无反相机。因为EF-M和RF卡口无法通用,所以老的镜头无法转接到最新的EOS R7和EOS R10上。对于EOS M系列的用户来说,显得有些残酷,但这也没有办法,毕竟RF卡口才是佳能的未来。

与EOS R7和EOS R10一同发布的,有两支RF-S镜头新品RF-S 18~45mm F4.5~6.3 IS STM 和RF-S 18~150mm F3.5~6.3 IS STM。由于目前还没正式上市,所以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评价。

小结

佳能在营销方面显然要比尼康成功很多,推出了多款极具卖点的镜头,如RF28~70mm F2L USM、RF70~200mm F2.8 L IS USM,保留了标志性的“红圈”(而尼康大部分专业镜头都取消了“金圈”标识,虽然显得低调,但是也缺少了一些卖点),这也使得佳能镜头在摄影爱好者中的口碑和知名度显著高于尼康,镜头涨价炒作的新闻层出不穷并且涨价的幅度非常大,如RF100~500mm F4.5~7.1 L IS USM镜头一度涨到将近3万。

不过,到目前为止,佳能推出的RF镜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特征:要么很“牛”,当然价格也很贵;要么很“狗”,价格很便宜但是素质也差了一些。接下去,佳能的重点不是继续推出多少款L红圈镜头来彰显实力,而应该着力推出一些高素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一如尼康的F1.8 S系列军团和Z 24~70mm F4 S之类的镜头。

猜你喜欢
卡口单反相机尼康
柳堡防疫卡口党旗飘
尼康与ASML、蔡司达成12亿元赔偿协议 以解决专利诉讼
最广的变焦镜头
L卡口“马拉松”联盟的前世今生
尼康新款全画幅微单相机
摄影信箱
尼康Df相机专用快门按钮AR—11
尼康发布正式版“捕影工匠”
闲话酒吧间(二)
单反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