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导向的建筑遗产修复要点
——美丰银行的保护利用评说

2022-08-31 02:08陈荣华
中国勘察设计 2022年8期
关键词:钟楼文物价值

■ 陈荣华

栏目主持人

金 磊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总编辑

美丰银行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74号,是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的组成部分,为渝中区留存的重要抗战遗址、金融遗址,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建筑价值。目前,其修缮工程基本完成,活化利用作为金融博物馆的展陈工作也即将就绪。此时此刻,再次复盘总结相关事项,吸取经验教训,对尚在进行中的同属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重庆抗战金融旧址群”的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川康平民银行以及其他尚未进行的文物建筑修缮利用,无疑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文物建筑和建成遗产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四个方面:一是纪念价值,由历史价值和年代价值构成;二是当代价值,由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构成。文物建筑之所以被国家法定必须进行保护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文物本身具有不同程度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其中最高等级者。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得以保护和传承,并以恰当的方式参与到城乡发展进程中来,不但要保存其“纪念价值”,而且要使其“当代价值”最优最大化。因此,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的一切措施都必须以对文物价值的评估、凝练、保存、修复、展示、阐释为决策依据与最终归宿。美丰银行是“打造绿色金融大道,助力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点和先行示范项目,政府主管部门和评审专家都非常重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所作修缮方案设计总体而言比较规范全面,作为评审专家之一和文保志愿者,笔者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卫钟楼,终获胜利

方案设计在“状态评估”中明确标示钟楼部分“被不当改变”。美丰银行建成于1935年,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时首都”,遭到日机无差别地狂轰滥炸,美丰银行亦未能幸免,钟楼遭到局部毁损,随即进行抢修,以恢复其基本功能。在当时战火纷飞的情况下,自然顾不上建筑风格的整体延续和“细节缺失”的弥补,因此,从文物修复的视角在“状态评估”中定性为“被不当改变”是确当的。既然如此,就应该严格按照“修缮原则”“纠正改变原貌的部分和工程上的错误做法”。方案设计方在口头介绍时也希望这样做,但方案文本中呈现的修复立面图和效果却未能完全做到位,可能是受到某些方面的影响(图1)。

图1 由a 到d:钟楼局部修缮方案设计效果图(选自中国建研院美丰银行旧址修缮方案设计文本)

有专家提出,美丰银行既然作为“抗战金融遗址”,钟楼就该维持抗战时期的现状。笔者对此不能苟同。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一般因年代久远,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过数次修缮、改建等改变。只有在有充足理由证明这种改变是合理的,对于文物价值是加分而不是减分,采取“现状整饰”式的“整旧如旧”才是被允许的。如前所述,美丰银行的钟楼现状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钟楼经过那次抢修后,在1954年、上世纪90年代和2010年的数次维修都基本维持了那时的现状,所以钟楼只能采用“原貌再现式”的“修旧如故”的策略和方法。

那么“如故”的“原貌”是怎样的呢?幸运的是重庆市档案馆中存有由基泰工程司美丰银行的原始设计施工图,这就为本次包括钟楼在内的历史原貌修缮恢复提供了最为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上世纪30年代,已执掌美丰银行的爱国金融家、实业家康心如决定修建一座具有永久意义的银行大厦,以“彰显美丰雄厚资金,膨胀美丰信用实力”,遂聘请当时中国顶尖的设计机构和“中国建筑第一人”基泰工程司杨廷宝先生担纲设计。杨廷宝先生在与业主进行充分沟通之后,摒弃了当时盛行的殖民式建筑风格和古典复兴建筑风格,转而采用现代主义装饰艺术派Art Deco建筑风格,以显示其放眼世界标新立异的雄心。

Art Deco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是中轴对称,其层次丰富的垂直线线条直冲天际,并在顶部作台阶式收分;对于突出建筑主体的钟楼更是作了精致入微的处理,使之成为整个建筑的焦点和亮点。建筑主立面呈“布币形”,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意味。只有按原形式、原材料、原工艺恢复历史原貌,才能彰显其高超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自开埠直至19世纪30年代,重庆曾是中国内陆最摩登的城市,有“沪汉之风”的美称,现在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当前的城市更新中,注重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理应有一批高水准、高品质、原汁原味的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作为重庆的历史见证和形象代表,而“颜值”在城市文化价值链中,又是重要的一环。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在“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颁奖大会上曾指出:那些获奖作品堪称“国家之面孔,城市之表情”。美丰银行是中国建筑设计泰斗杨廷宝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足以担当此任,成为“城市文化的视觉标识”,因此必须忠实修复钟楼的历史原貌(图2)。

图2 从左到右:杨廷宝美丰银行正立面原始设计图、重庆市设计院钟楼立面复原图、重庆市设计院钟楼复原效果图(重庆市设计院提供)

所幸以上的意见得到了多数专家的赞同,最后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让美丰银行修缮工程总承包单位重庆市设计院按杨廷宝先生的设计图为依据,尽最大可能恢复1935年的历史原貌。这也是对杨廷宝先生诞生120周年最好的纪念和致敬。重庆市设计院不负重托,严格按照原始设计图进行了深化设计,并制作了计算机模型和实体模型反复推敲,再结合施工现场进一步的“建筑考古”研究,确认所有细节尺寸、材料、色彩、质感等才付诸实施,最终呈现的效果受到专家和公众的认可与好评(图3)。

图3 美丰银行修缮前后实景对比(文保志愿者谢箭提供)

价值要素,遗憾痛失

杨廷宝先生不仅创造了气势非凡的外观形态,而且在室内空间的营造上亦颇具匠心。整个建筑由当时久负盛名、颇具实力,曾经建造过上海饭店、上海大厦的陶馥记营造厂负责施工,代表了当时中国的顶尖设计和建造技术。

外来的顾客须经过三道门,依次从进厅、过厅才能进入通高两层、极具特色的营业大厅。通过这种仪式感极强的空间序列,以及大小、高低、明暗、简繁强烈的对比,将人们的生命情绪调动起来,不仅表现了对顾客的欢迎与尊重,也彰显出银行的气魄与信用。三厅的地面采用铜条分格的彩色水磨石,还有方圆相套精美细腻的拼花图案。营业厅的柜台用黑色抛光大理石饰面,光可鉴人。两侧的经理室和办公室采用菲律宾木地板、六尺高木护墙,与营业厅之间用活动格扇上装花片玻璃,隔而不断,便于随时处理柜员与顾客相关的事宜。营业厅两层通高的天棚为铁架吊玻璃顶,里面暗藏照明灯具,再往上是天井下面的铁丝玻璃脊顶,既可透光又很安全。玻璃脊顶与玻璃吊顶之间的侧立面是可以开启的气楼式天窗,以便利用空气热压差进行自然通风。同时,又在靠外墙处设有采光通风井,将阳光与空气引入地下一层。这些措施都显示了建筑师对重庆湿热气候与大型空间的地域性把握与应对,再加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德国造电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美丰银行特有的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当时的重庆首屈一指。可惜的是,在后来的使用单位“中国货币学会”重新装修中这些特色被一一抹去,虽然豪华,却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历史信息与价值。作为评审专家之一与方案设计方,笔者强烈呼吁业主方“忍痛割爱”,按原设计“恢复原貌”,使整个建筑成为“金融博物馆”最大、最佳、最为真实、最具价值的“展品”,可惜我们的主张没有得到响应。其他专家和主管部门、平台公司则碍于“时间紧、任务重、资金有限”,采取了“对于各个时期的历史都应予以尊重”的妥协态度,从而使这一不可或缺的价值要素没能得到保护与传承,更无法进行有效的展示与阐释,成为此次修缮利用的一大痛点(图4)。

图4 杨廷宝设计的美丰银行一层平面图、一层过厅地面铺装大样图、营业厅剖面图及现在金融博物馆保留的美丰银行最后使用单位中国货币学会装修的过厅、营业厅现状照,已失去原有的历史信息与价值

文化传承,重视不足

谈到美丰银行的抗战价值和红色记忆,就不得不提到两位重要人物:一位是美丰银行总经理康心如,一位是共产党员余瑶玉。

康心如(1890—1969),名宝恕,著名金融家、实业家。早年跟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从事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革命斗争,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国后参与筹设中华民国联合会四川分会,创办《公论日报》《国民公报》,从事反袁护法活动,先后任上海民生图书公司、进步书局经理。1922年,任四川美丰银行协理,后任总经理。在他的主持下,银行获得迅速发展,为重庆、四川乃至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大量投资工矿企业,成为出色的民族实业家。1937年,被推为重庆银行业公会主席,后任重庆临时参议会议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委员、重庆市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重庆投资公司经理等职。

康心如进入商界后,因对国民党政府政策有所不满,故意避谈政治,但因其强固的经济实力与巨大的社会威望,仍然受到蒋介石的礼遇,且在促成重庆作为抗战首都起过关键作用。在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迁驻重庆初期,提供美丰银行大楼部分楼层作为两个总行的临时办公地点。而美丰银行也成为除中央银行之外唯一具有货币发行权限的机构,为抗战金融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如此,在遭到日机频繁轰炸的情况下,重庆并没有完全停水停电,康心如旗下的水厂、电厂居功至伟。更值得肯定的是,康心如虽然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礼遇,却对国民党限共、反共的行为大为不满,多次利用其执掌的银行和众多企业作掩护向八路军输送急需的物资,受到共产党的高度认可和称赞,并与周恩来同志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已百岁高龄的中共党员余瑶玉,从实用商业学校毕业之后进入美丰银行工作,利用职务之便,从事中共中央西南局联络站地下工作长达10年。坚守岗位、传递情报、募集善款、掩护战友转移,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显而易见,美丰银行的经理室、办公室正是康心如、余瑶玉等仁人志士在此从事抗战事业、革命活动的工作场所、战斗阵地,其间发生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承载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历史信息,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据此,复原他们工作、战斗的历史场景,加以展示与阐释,这才是对美丰银行抗战价值和红色记忆的最好纪念和最佳方式。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康心如的经理室、余瑶玉的办公室,均不在此次修复展陈之内。

共识协力,至关重要

文物建筑在社会发展各个时期的修缮改造中,其历史信息是不断叠加的,有正面也有负面,比如“被不当改变”者。主事者必须充分挖掘和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叠加的价值内涵变化,梳理、凝练出核心价值和一般价值,以及与之对应的价值载体的物质要素和文化内涵,并将其作为保护修复的主要对象和制定保护修复措施的主要依据。在活化利用中,要以文物价值展示和阐释相结合,反过来对保护修复提出更高、更加具体的要求,尽可能多地保留可供展示的价值要素和历史痕迹,并通过“点状”的价值点展示,最终形成价值展示、阐释的线路和体系。在这个层面上,往往主事的设计师做得比较好。因为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本质上是一个研究型的课题,研究工作步步深入、贯彻始终,因而主事设计师比较容易发现文物建筑的价值所在和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美丰银行的主事设计师就是这样。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少文物建筑或建成遗产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中,在多角色参与连续决策的过程中,设计师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决定性的话语权不在他们的手里。此外,参与各方各有各的利益诉求,无法形成正确的共识和强大的合力,使修复利用留下遗憾。去年,笔者曾在《建筑》杂志发文,呼吁尽快建立文物建筑或建成遗产保护设计机制,现在看光有设计机制远远不够,必须让参与各方,除了设计单位外,还必须包括政府管理部门、评审专家、代表业主和政府的实施平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思想观念、学理认知、价值认定、技术措施、人财投入、时间保证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方能成事,少留遗憾。

这需要在整个社会层面普及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知识,强化对文物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和保护理念,强化相关各方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首先在政治站位和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中给予主事设计师以更多的话语权,以便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从重庆的实践看,注重社会力量特别是文保志愿者的参与和监督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他们对文物建筑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认识、执着的情怀,并且掌握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影像资料,常常超过主管部门甚至主事设计师。同时,他们乐于提供帮助,在文物保护修复实际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经验值得汲取和推广。

猜你喜欢
钟楼文物价值
德国钟楼“世界最斜”
文物的栖息之地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文物的逝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钟楼
文物失窃
钟楼的燕群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