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苏州为何这么热?

2022-09-01 07:12实习生蒋雪阳吴瑜娜
现代苏州 2022年16期
关键词:体感风速气温

实习生 蒋雪阳 吴瑜娜

近期,高温热浪话题引发关注,“40℃高温在全国都排不上号”更是冲上热搜。苏州一样如此,在经过七月份的煎熬之后,不但没有送走高温,反而迎来了41℃的秋天。

正午时分,当我们把温度计放在苏州市区的柏油路上,甚至能够看到70℃的夸张数据,以至于江苏省气象台还专门发布了高温爆胎预警。车都受不了,更何况是人呢?

苏州为什么会这么热?

每当走出凉爽的房间,扑面而来的就是高温热浪,恐怕所有人都会忍不住骂一句这个鬼天气,同时也会发出疑问:苏州怎么会这么热?为此,小编采访了苏州市气象台副台长曹舒娅,她分析说:“在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是今夏大范围异常高温的直接原因。今年6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异常偏大、强度异常偏强,与此同时,伊朗高压东伸北上,由此形成大范围较稳定的暖高压带。受其影响,我市长时间盛行下沉气流、空气较为干燥,下沉增温及太阳辐射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出现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

众所周知,温度并不是决定热不热的唯一因素。曹舒娅介绍说:“我们有时候觉得气温与体感的温度差别特别大,主要是体感温度除了是与大气的温度相关以外,还与湿度、风速、气压、太阳辐射这些有关。”

因此当湿度很大的时候,只要气温超过24℃,那么体感温度就会明显高于这个气温。苏州处在这种高湿的天气下,自然对于天热的这个感受会更加明显。同时风速对体感温度也是有影响的,风速越大越有利于带走体表的一些热量,那么在同样的气温情况下,可能风速大一些就不会感觉到那么热。

“苏州处在长三角地区,本身湿度就很大,加上近期也没什么风,所以体感自然感觉会更热一些。”曹舒娅总结道。

被误解的高温天气

有的时候明明已经热了好久了,结果天气预报却说今天才是苏州的第一个高温日,听起来似乎有些不能相信?“这个预报的温度是不是搞错了?”“怎么和我自己测得差别这么大?”“天气预报的温度怎么都到不了40℃?”……难道气象部门真的“高温低报”了?

为了解真相,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高温天气?据曹舒娅介绍,在中国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才可称为“高温天气”,也只有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气象局才会发出高温黄色预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而温度计量的太阳直射下的地表温度,和气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一下真相大白了,尽管气象预报没办法做到100%正确,但预报员一定会将真实的气象数据提供给社会,故意“高温低报”是不会的,还是希望大家不要以主观感受替代客观事实,要尊重气象工作的独立性和科学精神。

热岛效应真的存在吗?

“哎呀,这城里就是热,夏天的话还是我们郊区凉快啊。”“可不是,这都是因为城市热岛效应!”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过这个说法。

热岛效应主要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而城市热岛效应就是指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相较于郊区的土壤、植被吸热更快,从而导致同一时间市区的温度普遍要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就像是大海中的岛屿一般。

因此,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存在热岛效应,在我国则以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为代表。

那么,问题来了,苏州是这样吗?曹舒娅向我们解释道:“从2013年到2017年,根据当时的研究数据表明,苏州市区温度明显要高于郊区,城市热岛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数据显示今年的最高气温出现在较为偏远的东山站,这说明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没有前期那么显著了。”

也就是说,由于苏州的多核心发展模式,加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整个地区都在开发建设,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差异逐渐在减小,城市热岛效应也随之减弱,但相对应的整个苏州地区的平均温度反而是有所上升。

这么一来,如果想要真正的避暑,恐怕就不得不驱车前往更偏僻的乡村了。

夏天更热,冬天更冷?

“温室效应”,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对这个名词有所了解,也一定听过“地球气温正在逐年升高,冰川融化将会导致整个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科学小知识。于是很多人就由此判断到:我们以后的夏天只会越来越热,冬天也只会越来越冷。

但事实是这样吗?“虽然说气候变暖是一个总体的趋势,但是,苏州去年和前年也没有出现这么大范围的高温热浪,所以并不是说每一年都会比上一年热,我们必须要根据每一年的气候背景来判断。”曹舒娅说。

既然每一年的温度并不是有规律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忽略掉“温室效应”,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就在今年,英国气温第一次在7月突破40℃,韩国首尔遭遇80年来最大降雨,而在我们身边,也就是7月26日那天,苏州本来正是高温天气,可谁知突然就狂风大作,甚至还有小规模的龙卷风,市气象台随即发布雷暴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一系列的极端天气持续引发关注,“温室效应”正是幕后“元凶”,其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全球气候的变暖,更是会大大提高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

猜你喜欢
体感风速气温
合作市最大风速的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2006—2016年平凉市风速变化特征分析
原州区近30年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函数》测试题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电动车体感防盗系统
实时气温
症状奇特的“体感异常”
症状奇特的“体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