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大气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22-09-02 01:40褚艳春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市中区污染源天数

潘 丽,褚艳春

(枣庄市市中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山东 枣庄 277100)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推进,枣庄市市中区整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市中区是老城区,区域狭小,环境容量小,车辆拥堵,工业生产目前仍以煤炭作为主要燃料,环境污染矛盾突出,大气环境呈现复合型污染,大气污染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

1 “十三五”时期市中区空气质量状况

2016—2020年,枣庄市市中区空气质量持续平稳向好,优良天数从176 d逐步提升到204 d,5年增加了28 d;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从24 d下降至9 d,5年减少了15 d,消除了严重污染。优良天数占比从51.8%提升到57.8%,提高6个百分点。

1.1 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趋势

1.1.1 PM

如图1所示,2016—2020年,市中区可吸入颗粒物(PM)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浓度从149 µg/m下降到101 µg/m,降幅达32%。但是,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评价,“十三五”时期,市中区历年PM浓度均未达到相关标准。

图1 PM10年均浓度变化趋势

1.1.2 PM

如图2所示,2016—2020年,市中区细颗粒物(PM)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浓度从81 µg/m下降到54 µg/m,降幅达33%。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评价,“十三五”时期,市中区历年PM浓度均未达到相关标准。

图2 PM2.5年均浓度变化趋势

1.1.3 SO

2016—2020年,市中区二氧化硫(SO)浓度逐年显著下降,年均浓度从42 µg/m下降到20 µg/m,降幅达52%,各年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要求。

1.1.4 NO

2016—2020年,市中区二氧化氮(NO)浓度呈两头低、中间高的态势,年均浓度从35 µg/m下降到33 µg/m,降幅达5.7%,各年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要求。

1.2 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变化趋势

2016—2020年,市中区环境空气六项污染物月均浓度(历年月平均浓度的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数据显示,各项常规污染物(O除外)都以7月或8月最低,冬季最高,说明冬季污染较重,夏季相对较轻。主要原因是北方城市受采暖期影响,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大,同时,降雨量低,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易形成逆温层。而O污染受光照影响较大,夏秋季空气温度较高,日照充足,光辐射较强,O污染物浓度较高。

图3 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变化趋势

1.3 主要污染物确定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T 633—2012),记录每日AQI指数中的首要污染物,统计2016—2020年市中区主要污染物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十三五”时期,市中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为PM,五年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合计618 d,其次是臭氧(O),达到547 d,PM也达到541 d。

表1 市中区首要污染物年度统计结果

2 市中区大气污染原因

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十三五”时期,枣庄市市中区环境空气质量呈逐步改善趋势。2020年,市中区SO、NO、CO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二级标准,PM、PM、O暂未达到二级标准要求。2020年,PM、PM呈改善趋势,O呈小幅恶化趋势。

“十三五”时期,市中区环境空气的PM/PM为46.5%~54.4%,粗颗粒物比重大,说明管理粗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颗粒物成分源解析看出,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与铵盐的含量较高。硫酸盐、硝酸盐含量高与燃煤电厂有关,燃煤电厂的氨逃逸问题致使颗粒物浓度升高,并且难于降解。

化工和汽修等行业VOCs治理仍是市中区大气污染治理的瓶颈。数据显示,O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2020年更是成为全年首要污染物。这与VOCs排放、光化学污染有很大的关系,市中区仍存在喷漆修车作坊,露天喷漆、露天维修现象严重,建材、石化等行业VOCs的无组织排放量大。

目前,市中区扬尘污染严重。大部分拆迁工地或正在进行土石方施工的工地没有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要求。车辆带泥、带尘上路,造成道路扬尘污染严重,同时城区内渣土车管理不严。主导风向上风向存在大量污染源,如水泥厂、多孔砖厂、石膏板厂等。市中区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市中区北、东、南部低山起伏,地势较高,中、西部地势平缓,全区地形如簸箕向西张口。与此同时,市中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受诸多因素影响,市中区大气污染治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3 市中区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3.1 加大监管力度,降低粗颗粒物比重

提高洒水频次,保持道路清洁。加强建筑工地、渣土车和重型柴油车的管理,减少扬尘。加强对餐饮企业的油烟整治,推广使用油烟净化装置。

3.2 加强无组织VOCs行业监管

考虑到VOCs对PM和O的影响,应加强对有机化工、印刷、喷涂、加油站等行业的监管,引导企业装备配套的VOCs收集与净化设备。同时,取缔无任何治污设施的散乱污企业。

3.3 摸清脱硫脱硝工艺,优化现有工艺

加强科学理论指导,摸清主要排污企业脱硫脱硝工艺,对现有的双碱法脱硫、氨法脱硝工艺进行优化,寻求其他可替代的工艺,以减少其对PM、氮氧化物(NO)的影响。燃煤电厂、水泥厂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可采用尿素脱硝替代液氨脱硝,以减少氨的逃逸。

3.4 加强区域空气质量实时监控

根据污染源种类、数量和特征等,绘制辖区内的污染源污染浓度立体图,加强区域空气质量实时监控,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5 加强重点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不同季节的空气质量特点,制定重点监管方案。春季少雨时节应加强扬尘监管,冬季采暖时节可以考虑道路机动车限行、民用散煤清洁替代、工业企业限产等措施;夏秋季节应注重NO、VOCs的监管。加强重污染天气的扬尘监管,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加强对道路非移动源的统计管理,如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等。加强对污染源企业的脱硝、VOCs净化监管,尤其是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如燃煤电厂和水泥厂,真正实现减排。建立长效机制,与高校联合,分析大气污染成因,建立污染源清单,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

4 结论

结合“十三五”时期市中区空气质量状况,本文分析了其大气污染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当前,市中区要加大监管力度,降低粗颗粒物比重;加强无组织VOCs行业监管;摸清脱硫脱硝工艺,优化现有工艺;加强区域空气质量实时监控;加强重点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市中区污染源天数
我的妈妈像什么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意料之外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生日谜题
森林里来了“多眼怪”
刍议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