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竞赛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2022-09-02 02:26耿悦杰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教书育人 2022年24期
关键词: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竞赛

耿悦杰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大学要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大学生竞赛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1]竞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进而助力学科建设和发展。要充分发挥竞赛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需要科学的制度来保障其运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北京科技大学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构建了具有北科大特色的大学生竞赛培养体系,本文总结了学校在竞赛管理中的工作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竞赛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大学生竞赛的重视不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更多看重第一课堂,往往对第二课堂的地位与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2]尽管近年来高校加强了对“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为引领的高水平赛事的投入,但很多高校对竞赛缺少保障措施,导致师生,特别是教师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的热情不高

虽然在竞赛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很多学科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竞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然而高校教师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很多高校也缺少教师参与指导竞赛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出现了职称越高的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竞赛的比例越小、人数越少的现象。

(三)过于重视竞赛结果而忽略竞赛过程对学生的作用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竞赛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然而在不少高校,竞赛被演变成过分重视结果,忽视参赛过程。特别是关注国家级以上影响力大的竞赛,而忽视学生能否在参赛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强化。

二、北京科技大学竞赛管理模式

北京科技大学历来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步构建了一套具有北科大特色的竞赛培养体系。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本科生学科竞赛项目管理流程图

(一)明确一个目标

“学风严谨,崇尚实践”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传统,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把学科竞赛和科技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竞赛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新版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学校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要求创新创业类实践课程最少要完成5学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最少完成3学分,并鼓励学生以参与竞赛、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获得,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

(二)建设好两级创新基地

学校每年投入专门经费用于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专门建立了大学生自然实验中心与工程训练中心两个校级本科生创新基地以及6个院级本科生创新创业基地。其中高等工程师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机械学院机械与能源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信息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此外,学校20余个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全部面向参加竞赛的本科生开放。实验室设立专业的教师和勤工助学岗的博士、硕士对本科生竞赛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为学生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和技术保障。

(三)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调动教师、学生积极性是做好竞赛工作的关键。高质量的师生关系、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对提高竞赛成绩、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3-4]为此,学校从经费、机制以及成果三个方面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修订《北京科技大学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形成稳定的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保证了竞赛经验的累积与指导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指导一项国家级竞赛的教师,学校给予不低于一门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工作量,并将指导学生竞赛获奖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加分项,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指导竞赛的积极性。

学生方面,学校安排专家给学生做讲座,介绍现代科技方面的最新的成果,提高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学校出台了《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教学工作管理办法》,将大学生竞赛活动学分化,凡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者,根据竞赛级别可在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时加0.5-1.5个积点分。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学生可获得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面试资格。每年都有10余名优秀本科生通过科技竞赛活动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校制定科学灵活的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比如学生因为要在暑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无法参加暑期实践或实习,学校同意这部分学生可用竞赛成绩冲抵实习成绩。竞赛成绩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培训和比赛中的表现给出的成绩,占30%;另一部分是比赛成绩,占70%。通过这样一些灵活的政策,免去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其能专心参与竞赛。

(四)搭好三个交流平台

一是搭建竞赛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主要是通过每学期组织竞赛指导教师的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年终表彰会,通过优秀指导教师经验分享,总结、完善竞赛指导方法。学校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师生参与校际竞赛的学习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竞赛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建立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主要通过微信、学术科技网、校园BBS以及组织学生参观本校或校外科技竞赛作品、参与竞赛成果展等实现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

三是创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平台,主要通过创造条件安排学校竞赛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互访,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更好地改进管理模式和手段,提高为学生竞赛服务的水平。

三、实施成效

(一)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打造了高质量竞赛平台,对竞赛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除竞赛专项经费支持之外,学校每年在年底召开表彰大会,将学科竞赛成绩以及参与情况作为本科教学奖励中的重要参考部分。2019年,发放学生竞赛奖学金127.97万,指导竞赛获奖教师奖励302.1万。学校积极开发高质量竞赛,教师参与指导竞赛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竞赛的人数逐年增长(见表1)。更多同学在竞赛中得到锻炼,获奖数逐年增加(见图2),每年在竞赛中产生多项专利、论文。特别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大赛”中成绩突出。机器人队、智能车队在全国赛中屡创佳绩,双双荣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图2 2017-2019年学生竞赛获奖情况

表1 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竞赛项目统计表

(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对曾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学生的毕业去向统计显示,这些大学生在就业和深造方面的竞争力优势明显。以2015级竞赛获奖毕业生为例(见表2),其中,保研或读研的学生占获奖学生总数的72.6%,有较好去向的学生占91.3%。学生在参与竞赛过程中切实提高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许多参赛学生毕业后到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工作。有些学生还创建了自己的公司,“MEI机器人队”刘凯同学创办的“Geek+”成为第一个荣获全球供应链大奖Supply Chain Excellence“机器人技术创新大奖”的中国公司,创造了北科大“MEI现象”。

表2 参与“国家级学科与科技竞赛”2015级获奖学生毕业去向统计

高校的竞赛管理没有固有的模式,北京科技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大学竞赛的管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的工作思路,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行效果,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竞赛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北京科技大学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游泳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如何提升大学生水上自救救助技能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创新思维竞赛(3)
高水平大学精英人才培养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