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思路

2022-09-02 07:49鲜雨婷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社工人才

鲜雨婷

(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随着农村脱贫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将推动农业农村向更深层次的转型,现代化乡村急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就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首要前提,当前乡村急需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工作队伍来回应农民的迫切需要,解决农业农村的弱势群体和社区群体事件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以乡村人才振兴为契机建设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1 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决策部署以来,我国为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还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社会工作的重点工程建设(如表1所示),初步建立了综合政策引领的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至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规模总量达到76万人,其中持证社工近30万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6 600余家[1]。目前,社会工作从业者大多活跃在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备的城市社区,其在创新城市社区治理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1 社会工作重点工程及重要措施

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存在大量社会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比接近60%,与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城市社区不同,农村社区受地缘和血缘关系的影响,大多是在自然进化下形成的,这也导致了农村社区存在同质性强,思想保守以及信息较为闭塞等问题[2]。随着一系列优先发展城市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比值逐步扩大,城市地区有较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大多依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群体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原因就在于以政治需求或者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的传统的社会管理方法已无法高质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空心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群体事件日益增多,农村公共管理矛盾突出,急需专业的农村社工人才为农村留守的弱势群体提供专业的帮助,弥补传统管理方法的缺陷,及时回应农民群体的需求,减少农村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缓解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的重要条件,建设一批专业的农村社工队伍,秉持尊重、信任、公平的价值理念,给予农民群体温暖的服务,有利于增强农民群体的自信心,激发农民群体改造生活环境、不断学习、认识自我的潜力,积极发挥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中流砥柱的作用。此外,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也能培育村民的合作精神和建立多元化的村民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社区的健康发展,但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挑战[3]。

农村社会工作在应对“三农”问题中能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农村社会功能,重新配置社会资源,协调农村社会关系,譬如留守儿童的上学和医疗问题、留守妇女的再就业问题、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自理问题以及夫妻矛盾问题等。同时还能预防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老龄化、贫富分化),促进农村留守人群的潜力提升,并对其进行能力建设,提前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倡导助人自助,增强农民的社会适应能力,理顺农村社会关系,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动态稳定。

2 当前农村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不足

近几年,在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但对口于农村的社工人才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且中高级人才青黄不接,专业性强、管理规范、有完整服务体系的社工机构少,能够胜任农村社区矫正、特殊人群、学校、农村医务和心理咨询等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从业者极其匮乏。

2.2 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地域分布失调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带上。大多数社会工作者也集中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而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则非常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且该地区农村区域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往往更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士的服务和帮助。

2.3 农村社会工作观念陈旧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社会工作的研究具有滞后性,且可供借鉴的经验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整体发展模式。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已逐年提高,但基层工作者仍然沿用单一视角来分析复杂的农村社会,且部分早期服务于农村的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不足,缺乏统筹的安排,导致了社会工作运行不良,甚至许多办事处形同虚设,更加剧了农村社工与群众的背离。

2.4 农村社会工作财政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已经划拨一部分预算资金用于社会工作服务,但经费支撑力度远远不够,仅能服务于市区及周边地区,而农村地区的社工人才建设专项经费并未被纳入财政预算,这也间接导致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受到制约。

2.5 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空间不足

目前,我国除民政等少数部门外,其他部门在推进社工岗位开发利用力度上相对滞后,且并未出台城乡统一的社会工作职工编制标准,对在农村地区长期工作的社工的人员招聘、人才激励、特殊评价政策也未落实到位,导致社工岗位开发设置进展缓慢。

3 建设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思路

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4]。

3.1 继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社会工作全域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中央对社会工作的决策部署,继续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各级政府加快启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采取资金奖补、社区试点、依托各级服务机构、整合现有资源等方式来构建全域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同时,以行业标准为补充,推动儿童、青少年、老年、社区等各服务对象尽快落实工作方法和行业标准。鼓励各县(市、区)努力探索并带动运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便民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和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实现社会工作的全域覆盖[5]。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壮大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力量

第一要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国内高校有关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相关课程体系,加强高校相关人才的农村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与实践,与时俱进,健全农村社会工作中高等职业与本硕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机制,构建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将农村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纳入各级有关部门的培训流程,鼓励县级以上农村社会工作相关部门干部轮训,对街道、城乡社区等基层社会工作机构从业人员,采取在职或脱产等学习培训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定时定量的教育培训,形成既有高层次人才进行理论研究,又有各基层人员实地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型服务的新局面。

第二要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管理。坚持以能力、业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评价要素的岗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农村社会工作优秀人才纳入有关人才评选表彰项目对象范围,对工作在偏远地区的农村社会工作人员实行津贴补助,制定多指标相结合的薪酬福利方案,逐步提高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整体薪酬,同时,也能利用薪酬杠杆,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服务农村社会。

第三要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本土性。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制定的相关政策,坚持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准入管理,结合各地区实际,借鉴先进地区开展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经验,建立本土化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强调“村庄本位”秉持“人本主义”的理念,深入一线,贴近基层,注重相互结合,多视角分析,在传统中注入创新,在服务中渗透关怀,积极充当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使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真正成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可靠可信可用人才。

3.3 积极争取支持保障,拓宽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平台

第一要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服务的平台建设,坚持立足农村,指导各地在城乡社区和相关事业单位开发多个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引导社会各界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优先扶持针对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教育的社会机构,重点培养以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和残疾人、特殊群体、受灾群众、贫困人口等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确保人岗相适,物尽其才,积极引导各大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特定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交流与衔接,力争在2025年基本满足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需要[6]。

第二积极开展试点,加大财政投入。协调相关部门力量,通过联合出台文件、总结国内外经验,结合实际,分地区开展专项试点、指导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相关部门(如:公安、司法、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在相关领域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事业,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拓宽农村基层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倡导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捐赠设立发展基金,支持各高校对农村社会工作进行更深入的实践型研究,鼓励加大对农村社会工作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模式和工作格局。

第三加大社会宣传。总结各层次各领域的经验,利用多元化的媒介系统地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尤其是农村社会工作的典型事迹和典型案例,例如:“云南绿寨模式”“湖南湘西模式”和“江西万载模式”的成功案例。同时,通过开展主题宣讲、农村社工就业促进会、农村社会工作交流会等活动,采取座谈会、调研会、培训会、学习会等方式,扩大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全社会对农村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为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4 结 语

农村社会工作在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积极解决当前我国农村面临问题如:农民身份淡化、农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空心化、农村传统文化流失、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实践模式及理论指导的本土化发展尚欠完备,探索和构建真正能够促进农村新时代本土化农村社会工作的路径与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社工人才
人才云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充分发挥培训引领作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