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道德性和可持续性设计文献综述

2022-09-02 00:16郭瑞琪北京服装学院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包容性设计师

郭瑞琪 北京服装学院

英国标准协会(2005)首次提出包容性设计的概念,并将包容性设计定义为“主流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能为尽可能多的人群所方便使用,无需特别的使用或特殊的设计。 [1]道德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设计,仅就概念而言“道德性”不能简化为道德,它是运用先天“伦理法则”在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立法时的批判反思性和评价性概念,是由合乎天道人情的理性标准决定。 可持续性设计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着眼统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大任务。 本文查阅了近七年的相关文献记录,主要就如何使设计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道德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展开讨论,重点研究适用于我国包容性、道德性和可持续性设计的应用尺度。

1 包容性设计

1.1 发展背景

“包容性设计”一词最早于1994年出现,起源于西方。 从上世纪初延续至今的社会背景就是人口老龄化和失能者增加,二十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造就了大量伤残退伍军人,药物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存活率较之以往时代大幅改善,其结果就是人口中的失能者比重大为提高。 除了全球层面存在的老龄化和失能者的问题外还有诸如经济发展失衡和贫富分化;城市化进程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也是驱动包容性设计的发展因素。

1.2 包容性设计策略

英国贸易工业部在2000年的“前瞻计划”中明确了包容性设计的定义:“包容性设计是一个过程,使设计师、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确保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最广泛的受众的需要,不受他们的年龄或能力的限制,让更多人平等地使用产品。 它强调认识用户的多样性,设计大众化的产品、服务和环境,使其为尽可能多的人使用和喜爱,在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中减少产生无意识的排除。 [3]朱博伟《包容性设计视角下的产品体验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有详细介绍站在不同角度上的设计策略[5],分别是基于感官获取的设计策略、基于思维加工的设计策略以及基于情感反思的设计策略。

2 道德性设计

2.1 发展背景

康德认为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不是为行为规范确立一个一般合理性的标准,而是把“伦理的世间智慧”提升到哲学的层面,继而再提升到“伦理形而上学”这个纯粹实践哲学的层面。 道德的行动规范之合乎理性,在于它们因为符合所有相关者的利益而具有普遍有效性。 Jet Gispen 于2017年在代尔夫特大学进行的一系列设计伦理的研究,其中提供了一些如何衡量道德因素的工具,为道德性设计提供了相对的参考。

2.2 道德性设计策略

作为设计师,我们当然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来让社会和生活变得更好,但宏大的愿景不仅需要纲领,也需要细小地实践。 如果忽视了道德伦理和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问题。 系统性的道德伦理观念有助于设计工作中道德选择的日常化,也有助于设计的意义更实际,不再模糊。 产品是否安全,是否符合人体使用标准,用户界面是否能被理解和流畅使用,信息布局和字体大小是否能够传递内容,这些都是每一个设计活动的基本要求。

3 可持续性设计

3.1 发展背景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设计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意在思考设计本身,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 关于“可持续发展”一词的含义有很多,并且它已经成为回收、环境、绿色的同义词并互换使用。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将挪威首位女首相布伦特兰提出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此话由此被广泛接受。

3.2 可持续性设计策略

Holt 教授认为影响品牌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品牌文化的及时变更,如果品牌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矛盾而非产品本身,此时意识形态的矛盾就会促使“乌托邦式欲望”产生潜在的需求,品牌经营者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这种美好愿望进行解释与包装,传达给消费者再由消费者进行体验。 我们需要在洞悉世界大势的前提下,敏锐地把握诸多稍纵即逝的文化创新契机,将可持续理念与创新相结合。

4 包容性、道德性和可持续设计的共性和差异性

4.1 共性

这三种设计均具有前瞻性。 包容性、道德性设计就是能包容最大量目标用户的设计,是一种不需要适应活特别设计,而使主流产品和服务能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所使用的设计方法和过程。 价值观方面,包容性设计强调平等,尊重多样性。 包容性设计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设计”,而是产品的使用能力要求与终端用户的实际能力相匹配的设计。从通用设计到包容性设计的诸多原则反映出一些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对的共同特征:设计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多样性,降低对人能力的需求,给用户提供控制,选择和使用的灵活性,并包容用户所犯的错误,它们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兼顾人的基本需求和高级需求,产品产出具有有用、好用、爱用、耐久的特点。 包容性、道德性和可持续性设计的过程必然需要用户的介入、多利益相关者的介入、多学科的介入。 这就要让设计师具有观察能力、共情能力、理论评估能力,因此设计师需对其产品和服务能力重新评估,确保潜在用户均被包容,与多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能力,设计师的角色也需从为用户设计转向与用户设计。

4.2 差异性

价值观方面,道德性设计所关注的核心价值观便是人的平等,非常强调对待用户的一致性,而包容性设计原则主张对每个人的关照之外,更关注人群和情景的多样性,并承认多样性和差异的存在,进而发展成为从多样性中学习和调查。 此外包容性设计原则尤为强调以人为中心,将用户的能力和需求视为设计的根本决定因素。 在方法论层面,相比道德性设计而言,包容性设计原则并未在诸多方面全部给出具体的实施意见,部分原因在于通用设计原则中许多建议对所有用户都具有正面价值观而被广为接受,已成为多数设计类型的共识而不再具有差异化特征。 但简单易用和具有灵活性仍是包容性和设计的重要原则,同时包容性设计也更加重视良好的体验,而非仅仅在意可及性。

5 基于我国国情下的包容性、道德性和可持续设计

通过PEST 整体环境对可持续设计的具体分析,十六届五中全会也都有提到关于国家着力发展可持续问题的相关态度,说明可持续理念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环境是相当稳定的且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7093 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人口21084 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为48942 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口为334543 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各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由8930 人上升为12445 人,从以上数据当中我们可以得知全民的受教育程度较前些年有大幅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愿意为可持续设计买单的人数也相对会有所提升。 从国民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图表当中可以看出(表1),我国的人口数量呈现递增的走势,且月收入也是同比增长,这不仅反映了我国整体的综合国力上升,也可以间接的说明我国国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有所提高。 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图表当中可以看出(表2),从CTR CATI 消费者调查L.E.K 分析当中得知(图1),一线城市愿意为节能环保产品的人数相对较多,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愿意为节能环保产品买单。

图1 消费者节能环保产品购买意愿分析(数据来源:CTR CATI 消费者调查L.E.K 分析)

表1 国民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CEIC 中国经济数据库)

表2 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数据来源:CEIC 中国经济数据库)

综上,通过对我国的PEST 环境进行了分析后,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整体环境是非常适宜可持续设计生存的,并且有一定的消费市场为可持续设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结论

包容性、道德性和可持续性设计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目标都是为人服务。 包容性、道德性设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设计讨论的不是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不是对受众的关怀。 它讨论的是人(而非用户、受众)在设计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讨论的是在符合了人体工学,满足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层面上的需求之后,设计师的更高追求。 设计师的职责来自于各方的要求和期待。 站在社会的角度上,它要求设计师从全社会大众的利益出发,为大众而设计,要创造优良的、符合社会和大众需要的真、善、美统一的产品。 真、善、美作为一种共性的要求,每一时代都有不同的体现和内涵。 对于设计师的素质的要求首先具有良好的精神品质、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紧跟时代的设计观念;然后还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能够有专业素养和广泛的知识面;并且有很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审美素质。 站在伦理道德的角度上去思考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统一的设计,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在最浅的层面上是实用功能的问题,在最深刻的层面上是一个伦理道德的境界问题即是一种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平衡。 要想真正使设计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道德性和可持续性就不能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更重要的是提高思想层面上的认识,做到与美同行。 在教育上学科交互已然成为重中之重,要力求做复合型人才,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成就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包容性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竹子已在亚洲使用数千年。如今,它将有助于解决建筑业的可持续性问题
水泥生产中环境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设计师访谈
世界地球日50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何构建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世界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创意设计师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