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妻子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2022-09-03 13:10河南王丽
金秋 2022年12期
关键词:梁晓声大哥丈夫

文/河南·王丽

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代人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小说原著作者梁晓声也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与妻子焦丹的婚姻生活同电视剧一样感人至深。

惟一没被吓退的是焦丹

梁晓声1949年出生在哈尔滨,父母都没读过书。他们家里共5个孩子,当时一家人住在如地窖般阴暗的小屋。1968年梁晓声高中毕业恰逢“上山下乡”,就去了生产建设兵团抬木头,每个月能挣四十多元贴补家用。

梁晓声读过不少书,当时兵团总部每两年会举办一次文学创作学习班,优秀的作品会被编辑到集子里,梁晓声的短篇小说《向导》也被收录在内。1974年,复旦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中文系创作专业总共就两个名额,招生办的老师对这篇《向导》产生了兴趣。就这样,梁晓声被推荐到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

毕业后,梁晓声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做编辑,在一间11平米的宿舍里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按理说,梁晓声是大学生,找对象应该不成问题,当时也有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可他是个实诚人,每次都会对前来的女孩说:“我家庭负担很重,父母身体不好,每月都要把工资的多半寄给他们。家里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哥哥,必须要照顾他……”结果常常是话音未落,姑娘们就落荒而逃,一直到32岁梁晓声还是单身。

1981年的一天,同事为梁晓声介绍了一位北京姑娘,名叫焦丹,水汪汪的大眼睛,令他顿生好感。焦丹见到他后,印象也挺好。

梁晓声说自己家庭拖累实在大,不想耽误她。哪知,焦丹不仅没被吓跑,反而红着眼睛说:“我没想到你这么不容易,肩上的担子这么重,那更需要一个人帮你分担。”听了焦丹善解人意的话语,梁晓声眼睛湿润了。

焦丹比梁晓声小6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境优越。此后,她经常来梁晓声11平米的单身宿舍打扫卫生。有时会给他带两个苹果,有时会带一盒饺子。梁晓声书桌玻璃板下压着他与大学女同学的合影,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些合影被焦丹的单人照替代了。

当时梁晓声没有一分钱存款,焦丹将自己不多的积蓄拿出来,做了两床新棉被。1982年5月,他们相识10个月后在北京登记结婚。

他比“周秉昆”更幸运

梁晓声焦丹没有举办婚礼,领完结婚证后,焦丹拎着3个包,坐公交车来到了梁晓声的单身宿舍,那里就是他们的婚房。

门外的走廊,就是自家的炉灶。从此,焦丹就张罗着一日三餐。考虑到梁晓声病弱的身体,焦丹总是想方设法为丈夫调制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哪知,叮叮当当的做饭声,一连持续了五十多分钟,这令正在写作的梁晓声深感不快。他冲着妻子发脾气,焦丹委屈地解释:“你以前过得太苦了,我只想让你吃得好点。”

梁晓声知道自己错怪了妻子,但他还是要求:“每日饭菜不必讲究,能吃饱就行,我一个穷孩子,哪有那么挑剔?”话虽这么说,焦丹还是尽心为他搭配营养可口的饭菜,只是时间缩短到十多分钟。

在妻子可口饭菜的滋养下,梁晓声写出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并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3年,焦丹诞下儿子梁爽。为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做完饭后,就会抱着儿子去院子里转悠。晚上等儿子睡着后,再抱着小家伙回家。平时儿子在家里一哭闹,焦丹就抱着他出门。她经常对儿子说的话就是:“我们小声一些,不要吵到爸爸写作。”

梁晓声母亲和五个孩子

青年时期的梁晓声一家和父亲梁秉奎

看着妻儿小心翼翼的样子,梁晓声愧疚极了,焦丹却安慰他说:“想报答我们,就赶快写出好的作品来。等哪天你成名了,也让我们沾沾光。”妻子的辛劳付出,梁晓声点点滴滴看在眼里,他唯有用一部部好作品来回馈。

1984年,梁晓声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短篇小说《父亲》,相继获得全国大奖。北京电影制片厂为激励梁晓声,为他分配了筒子楼里一间13平方米的房子,夫妻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成名后的梁晓声,工作更加忙碌,除了在单位创作电影剧本,还要写小说,繁杂的家务都落在了妻子头上。

1986年,梁晓声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创作长篇小说《雪城》,整整5天没回家。焦丹感冒发烧,结果儿子也病了,母子俩烧到39度。梁晓声得知后,赶紧跑回家,将焦丹母子送到医院。回家后,他又笨手笨脚地给母子俩做了两碗西红柿鸡蛋面。这是婚后焦丹第一次吃到丈夫做的饭,虽然面条味道不好,但她吃得很开心。

不久,远在哈尔滨的公公得病了,到北京寻医问药。焦丹干脆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她踩着三轮送公公去医院看病。要知道,焦丹从小家境优越,哪里吃过这般苦?为了丈夫无后顾之忧,她拼尽全力。

1988年,公公身体康复,深知儿媳的不易,就和老伴回到了哈尔滨。临走时,公婆实感儿媳的孝心,拉住焦丹的手,热泪盈眶:“我们能做你的公公婆婆,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后来梁晓声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下岗了。焦丹总是作为“大总管”,按月给家人寄钱,每年光资助家里的钱就达4万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目。时间一长,邮局的工作人员都夸焦丹“既是百里挑一好儿媳又是好嫂子”。

对此,焦丹很坦然:“爱丈夫,就要爱他的家人,就这么简单。”焦丹婚前活泼开朗,生活随性,与梁晓声结婚后,她为丈夫改变了许多。梁晓声生活节俭,喜欢去早市买物美价廉的东西。受丈夫影响,一家三口的衣服鞋子大都是焦丹从早市上买回来的。

焦丹对婆家很大方,但对娘家却有些“抠门”。有时过年,梁晓声说要给岳父母500元,焦丹却只给300元。梁晓声过意不去,焦丹说:“我父母退休金比较高,够他们生活了。”妻子的贤惠让梁晓声很感动。

梁晓声父亲与孩子们

甘做丈夫身后的“定海神针”

2000年初,夫妻俩买了一套房子。几年后,梁晓声的父母相继离世,患有精神病的大哥没有结婚成家,无人照料。焦丹二话没说,就和丈夫赶到哈尔滨,将大哥接回了家。

大哥也曾是大学生,因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中途被迫退学。来北京后,大哥每年都要在医院住几个月,有时梁晓声忙,焦丹就将他送到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将他接回家。大哥胃口不好,焦丹在饮食上也动了心思。在夫妻俩的照料下,2011年大哥的病情好转了许多。

每年春节,梁晓声都让弟弟妹妹来北京过年。焦丹会提前两天准备年夜饭,几大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2017年除夕之夜,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时,梁晓声看着妻子被洗洁精泡得粗糙的双手,哽咽着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走了,人生只剩归途。很多兄弟姐妹在父母去世后,就变成了亲戚,很少来往。我们这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关系融洽,主要是你嫂子的贤惠。”焦丹则道:“大哥身体不太好,是你替大哥行使长兄如父的职责,将咱们兄弟姐妹紧紧粘合在一起。”

好的家风能够传承,焦丹的贤惠和善良,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儿子梁爽。梁爽毕业后在北京一家IT公司上班,收入比较高,经常将工资交给母亲补贴家用,还给伯父买羽绒服、运动鞋等生活用品。

梁爽孝顺懂事,他对女友的要求,就是要像妈妈一样贤惠。2019年,梁爽结婚,媳妇不仅能干贤淑,将自己的小家庭打理得妥妥当当,而且孝顺公婆,两代人生活幸福和谐。

2019年7月,梁晓声的《人世间》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同年8月,又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很少有人知道,梁晓声一直不习惯用电脑写作,他坚持用手写。《人世间》创作完后经过修改,经常要誊抄,工作量相当大,而焦丹则在背后默默支持和帮助丈夫。

梁晓声的作品始终洋溢着一种大爱,让人心灵充满着温情与善良。他曾坦言:“在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是妻子真诚的爱使我内心常常产生无限感动、感激和感怀,以致影响着我的写作、我的人生及一切。”

如今,梁晓声73 岁了,依然笔耕不辍,焦丹67岁,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丈夫做好后勤保障,甘做他身后的“定海神针”,让梁晓声一心一意创作。

日子飘忽,回头一望,夫妻俩牵手四十年,相看两不厌,如此甚好……

猜你喜欢
梁晓声大哥丈夫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傍晚
梁晓声“报恩”
安慰
济公传
上一句
憋出内伤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什么是文化
气死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