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希望

2022-09-03 04:30裴超
中国会展 2022年2期
关键词:会议疫情发展

裴超

会议业作为我国新兴的高端服务业态,不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贸关系、搭建供需合作平台。同时,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促进各项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举办一场大会不仅可以带来广袤客源、促进物资流通、引来资本关注,传递有效信息。同时对会议举办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并在住宿、餐饮、交通、旅游、购物与娱乐领域形成重要的消费支撑。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会议经济是产业经济范畴之一。中国每年举办各种会议多达上千万场,涵盖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和社团四大类会议,会议经济产值达到万亿元。会议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环境下的新兴业态,在市场经济转型、旅游产品升级和行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抓手之一,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与新亮点。

会议目的地、会议数据与地区 GDP 正相关会议目的地往往与旅游目的地联系紧密;而某地区举办会议的数量,则与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关系密切。同时,会议举办热门地区,在城市GDP 排行中也名列前茅。

在各个行业中,会议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房地产业、汽车业、IT 行业、金融 / 理财、制造业,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密切,发展迅速,市场化程度高,成为中国会议比较集中的热门行业。

当前,会议产业发展的首要理念是创新中国会议业发展模式。中国的会议产业发展特色归根结底要体现出中国特色。会议本来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中国会议业要体现中国的地位诉求、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国的精神面貌、中国的理念气质。同时也要加强中国会议业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鑒于此,为了更好了解中国会议行业发展趋势,摸准行业发展思路,呈现精准数据分析,通过调查结果全方位解读目前中国会议产业发展实况。每年年初中国会议杂志都会发布《中国会议行业调查》。本调查在制作过程中获得了会议行业领域服务商、酒店业、各大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与业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

虽然今年中国会议产业在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出现了一小轮低潮期、阵痛期,但是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国会议发展稳步恢复。在围绕“双循环”的指导思想下,随着产业升级与各行业积极调整运营模式后,迅速扭转了颓势。进入了一段稳定发展的适应期。这说明会议产业发展在政策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地的成绩。这其中科学布局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市场活力。曾经在以政府型会议主导的会议市场,正在回归市场化的理性。同样不可否认一点的是,国家积极推动会议产业作为新的对外交流手段正在影响着会议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商业会议的抬头也为会议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这其中以工业制造、能源类等相关学术会议正在成为新的驱动力。这些会议项目均是以实体产业或高端服务为主。因此,也可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中国会议行业对国家经济实体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同时也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带来重要保障。

中国会议行业调查

2021年社会对会议行业的整体认可有一定提升

在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 2021 年里,全球经济受到了重创,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消费回暖,中国的会议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了大幅回温的增长趋势,线上线下的双模式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在 2021 年的调查中,有 53% 的参与者认为中国的会议行业在这一年中整体形势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社会对于会议行业的整体评价方面,55%的受访者认为会议行业整体形象上升,会议价值认可度改善。

在 2021 年中国会议行业调查主要面向的三大类从事会议行业的群体,他们分别是:会议主办者、会议组织者分别占比为 39%;会议酒店和会议中心占比为 33%;会议服务商和会议技术服务商分别占比 8% 和 20%。与 2020 年的数据相比较,会议主办者和会议组织者有明显增多,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冠疫情下会议行业还是在有条不紊的组织活动当中。同时,会议服务商的占比也比 2020 年的数据有了明显的下降,这也证明了中国会议行业明显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会议服务商大幅度减少。

全国各主要会议城市发展平稳

2021 年是新一线城市崛起的重要之年,会议主办方对会议城市的选择在 2020 年的基础上对新一线城市有了大幅度地提升。虽然一线城市仍然是大多数会议主办方的首选,但是因为疫情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新一线城市开始在会议主办方的选择中度崭露头角。

据 2021 年中国会议行业调查表数据而言,一线会议城市总体占中国会议市场的 50%,与 2020 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1%,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占比 15% 和 12%;广州占比 11.5%;深圳占比 11.5%。

新一线和二三线会议城市的数据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厦门同 2020 年一样位列新一线和二三线会议城市的榜首,占比高达7.25%,第二名的西安占比 6.25%;不同于厦门和西安近年来在会议行业的发展一直名列前茅,在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中大连在会议城市的地位由 2020 年的 1% 快速增长为今年的 4%,由此可见 2021 年的大连在会议行业领域中一直在不断完善,成为了 2021 年会议城市中最大的一匹黑马。

目的地的支持力度是会议组织者选址办会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从会议主办方的角度出发,会议城市和会议场地的优质资源是办会过程中重要的考虑方向,但是他们的考量标准却又不尽相同。在2021 年中国会议行业调查中目的地的支持依然位居会议主办方考量标准的第一位,占比达到 45.25%,但是与此同时,在 2020 年排在末位的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在 2021 年的调查中位居第二位,占比 31%。由此可见,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会议主办方之所以更多的考量是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城市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而一个会议的成功举办往往也离不开这两点。在这两项衡量标准之外。当地的旅游资源紧随其后,占比达到 15.25;而硬件设施情况和软件服务水平均占比 3.75% 与 4.75%。

根据调查结果,从硬件设施服务情况和软件服务水平的占比和 2021 年会议行业设施的发展情况来看,之所以软、硬件服务占比低于其它选项是因为在 2021 年线上会议的突然兴起对线下会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证明了中国会议行业加强线上 + 线下新型模式的崛起。

2021年中国会议行业虽受疫情影响,但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直是会议行业作为高端服务业的必备课程。2021 年,虽然新冠疫情对会议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各行业对于中国会议服务业水平一直是保持认可状态的,在调查中有高达 80% 的受调查者认为 2021年会议行业的整体服务意识水平在增强,但是相比 2020 年下降了 1.25%。

本次的调查结果还显示,“演讲嘉宾”同 2020 年一样位居榜首占比高达 81%,同时也证明会议嘉宾是会议质量最重要保障之一,优质的演讲嘉宾不仅能提升参会嘉宾们的积极性,更能在会议过程当中接受到良好有效的信息传递,并且也更利于嘉宾们关系网的建立。在2020 年排名第二、第五的“会议流程与接待中的服务”、“防疫安全”在 2021 年的排名中位列第二、第三,占比为 80% 与 62%,由此可见,对于参会者来说目的地疫情防控与服务越来越重要。住宿环境占比50.75%;会议时长占比 31.5%;交通占比也達到22.5%与会议时长紧随其后;安保设施占比 29%;参与媒体占比 30%。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排位靠前的目的地感受在 2021 年大幅下降,且占比仅为 19%,在打防疫攻坚战的这一年当中,疫情对国内回忆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而做好防疫工作是对参会嘉宾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保障,也是举办一场精彩会议的重要前提。

行业深度关注会议技术的应用

“会议技术”成为了 2021 年最为热门的会议话题之一,相比较 2019 年会议技术开始广泛提及,2020 年的会议技术开始应用,2021 年是会议技术飞速迈向成长的一个阶段。2021 年初的疫情使得众多会议活动纷纷暂缓或者取消,随着疫情的逐渐暂缓,线上会议成了会议技术最突出的方向。与 2020 年相比,2021 年会议技术的应用程度有 68.75% 的人认为为增强参会体验感而更多应用。

在 2021 年会议行业中“会议技术与项目服务”虽然和 2020 年一样是众多选项中的第一位,但是 2021 年“会议技术与项目”占比 50%却与 2020 年的 68.75% 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场馆建设和国际会议的举办占比分别为 15% 与 35%,会奖旅游排在最后占比为 2%,这主要是受疫情因素的影响,国内各地团组旅游出行被严格限制。

“会议技术”的普及使得会议行业开创了新的服务模式,会议主办方积极打造线上会议新平台。在“会议技术”快速成长的 2021 年,参会嘉宾可以选择同时双线参会,也可以选择线上或者线下参会,有效的解决了因为疫情、时间、地理位置等不可抗拒原因受到影响的会议活动。

会议酒店(中心)建设处于软硬件深度调整期

2021 年,对于会议酒店(中心)的建设,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发展情况虽然不利好,但是根据本次调查,有 37.5% 的受访者仍然认为会议酒店(中心)软、硬件发展快速中。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 MICE 行业。在 2021 年的上半年很多的线下活动基本都被取消或者延期,但是也有一些活动开始转移到线上举办。2021年会议酒店(中心)建设软硬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线上活动带来的新机遇,手机会议服务、云上参会、全景考察等一系列线上新模式赢得了会议从业者以及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与 2020 年相比,2021 年会议酒店营销推广力度 25% 的受访者认为有较大提升。

会议酒店(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服务展开,优质的服务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一直是行业的准则。软、硬件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不仅仅在特殊时期解决了顾客需求,更是会议酒店(中心)建设的一次“系统更新”。

国际交流集中线上,会议预算稳中有进

2021 年对于国际会议和活动来说几乎是按下了“暂停键”,达沃斯论坛的两度延期最终线上举办、东京奥运会的延期举办,让国际会议几乎停滞。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境内举办的国际会议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会议行业的逐步升温。在此次调查中,有 68% 的人认为因为疫情的影响 2021 年中国举办国际会议的发展进程缓慢,2021 年的上半年,中国会议行业属于几乎停摆的状态,这无可厚非的影响到了中国举办国际会议的发展进程。但是仍有 25.75% 的人认为 2021 年中国举办国际会议的发展进程平稳发展,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第四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会议的召开就是中国恢复举办国际会议的信号。这些会议活动的举办,为中国会议业的升温复苏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另外,6.25% 人认为疫情加速了国际交流(线上)。例如,中美领导人视频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东盟外长会议等各类围绕经济合作发展与共同抗击疫情的线上会议有一定增长。

在会议预算方面,与 2020 年相比,2021 年国内会议整体预算 43.75% 的受访者认为与 2020 年持平。12.5% 的受访者表示有小幅增加,这主要集中在技术采购方面。

2022年会议行业将迎来新挑战

2021年,最被看好的领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2021年排名第一的国际大会已经被社团会议超越,在 2022年的该领域增长潜力将会变大。在调查中,社团会议占比达到了 37.5%;国际会议和 2020 年相同位居第二,占比达到 25%;而 2020 年排名第一的公司会议,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和政府会议并列末尾。

在“会议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一调查中,43.75% 的受访者认为在 2022 年行业受到各方面影响波动较大,暂时难以恢复到较高的水准;有 31.25%的受访者认为会议企业转型创新,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也有 25%的受访者认为行业整合尚未最终完成,目前难以预料。会议产业作为高端服务业中的朝阳产业,一直备受国家和各行各业的关注,在经历了“黑天鹅”事件之后,虽然会议产业受到了一些波折影响,但是随着 2021 年下半年的趋向平稳,会议产业已经出现了向好的局势发展。

疫情防控对会议产业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会议产业经济也曾受到过影响。在此期间,会议经济日益增长的热情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但是,非典过后中国会议产业经济出现了井喷现象,中国会议产业进入了快速复苏时期。经历了 2020 年新冠疫情的来势汹汹,2021 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让中国会议产业经济再次受到了影响。在本次调查中,有百分之 53.75% 的受访者认为疫情防控对国内会议有着较大的影响;有 37.5% 的人认为疫情防控对国内会议有着严重的影响;而觉得影响不大的受访者占比达到了 8.75%。从调查结果来看,现在会议产业正处于生存过渡期,但是政府的一些扶持能够减轻过渡期给会议产业经济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但是,随着会议产业经济开启了“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双循环模式,以国内会议产业大市场为基础,国内会议产业经济大循环的格局正在形成,由此可见,中国会议产业已经开始了寻求多元化发展之路。

双线融合让会议业持续发力

线上 + 线下双结合的新型会议模式,不仅可以做到防疫、会议两不误,而且在目前新冠疫情还未彻底解决的过程中,是最切实可行而且效率最高的举办方式。在此次调查中,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受访者占比达到了 82.5%,比 2020 增长了 20%。支持线下会议的占比则是17.5%,而支持线上会议的占比则是 0%,由此可见,完全的线上会议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成为会议主办方的首选,并且在短时间内线上会议也无法完全代替线下会议的举办。并且就线上会议经济给线下会议经济带来的影响而言,有 91.25% 的人认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 2.5% 的人认为线上会议经济不会给线下会议经济带来影响,但是也有 6.25% 的人认为,线上会议经济将给线下会议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但是,随着线上 + 线下双模式会议的展开,线上会议形式的变化是技术潮流变化的缩影,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这种新的会议模式。在全球疫情组向不明的情况下,线上 + 线下的集合方式在未来势必会成为会议行业举办的首选模式。

媒体宣传对于会议市场的推广至关重要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媒体行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2021 年,新媒体增势凸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媒介宣传对于会议行业的推广而言至关重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特别针对主办方提出了关于媒体宣传重要性的问题。高达 64.75% 的调查对象表示媒体宣传不可或缺。其中,81.25% 的人认为媒体宣传很有必要,12.5% 则表示有必要集纳更多媒体参与宣传。仅有 6.25% 的群体选择了“无影响”。会议是一项包容性与吸纳性极强的产业。媒体的无界限传播特性会助力其与更多不同的产业相识并结合。只有不断扩充其延伸产业链,才能为行业带来新突破。

双循环促进新格局生成引领会议升级

通过调查,双循环对我国会议带来重要影响。为此,会议人对于2022年会议行业的整体发展预测得出的相关结果显示。在双循环的带动下,会议业普遍认为新的经济环境有利于会议业市场发展,与此同时,会议人十分看好 2022 年我国会议领域的发展前景。如果按行业进行科学统计与划分,目前根据调查报告所得的结果显示,医疗领域的各类会议活动排在首位。这其中 59.24% 的人认为医疗领域的会议将会迸发式增长。此外,随着创新思维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技术已经成为驱动我国各项产业发展核心力量,为此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的是技术类会议,业界预测技术类会议将会增长迅猛,占比 23.45%;最后,受国家政策影响,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是我国“十四五”发展时期的重点。因此,为了驱动新能源变革与发展,能源类会议紧随其后,占比为 17.31%。

2021 年是会议行业稳中求进在疫情中找突破,在变局中寻机遇的一年。根据 2021 中国会议行业调查报告,主要从“2021 年中国会议市场的整体发展形势”、“2021 年在会议行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2021 年参会者出席会议活动时,最注重的参会体验”、“2021 年在会议产业成长方面发展最快速的城市”、“在新会风和整体经济形势变化的共同作用下,2021年中国会议业的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着手调查,这也是中国会议继2019 年、2020 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后的,连续第三年发布的多项数据调查报告。通过对不同企业、行业展开调查问卷,收集各项与中国会议行业有关的调查信息。在不少以数字化线上拓展为特征的产业迎来机构性利好变化之后,中国会议产业也迈上了线上 + 线下的数字化拓展。

2020 年开年,因为新冠疫情蔓延全球。2021 年,因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对中国会议产业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此大环境之下,中国会议产业开始积极寻找突破方向,使其经济具备快速恢复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疫情期间,“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提出更是为中国会议产业提供了一个机遇,在双循环的背景下,中国会议产业危中寻机,借势破局。加上因为疫情的影响,可以从调查中看出,因为疫情防控的影响 2021 年中国举办国际会议的发展进程缓慢,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会议产业会以内循环为主。在未來的时间里,线上 + 线下的会议运营模式将逐步升级更好的满足中国会议产业的需求。

总体而言,会议市场被持续扩充,会议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始终被社会视为朝阳产业。2022 年,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被吸纳进来,不断壮大会议产业的覆盖范围,厚积薄发,聚力前行!

猜你喜欢
会议疫情发展
《八七会议》
战疫情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会议通知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会议通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