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室艺术在当代的新生

2022-09-06 02:27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唐宫夜宴墓室

袁 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壁画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因为绘画材料的限制,在早期社会,壁画一直是中国绘画形式的主流。据现今可考的文献记载,壁画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应用,直到唐代达到顶峰。中国古代壁画可分为宫室壁画、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三种类型。在历史上,墓室壁画最不为人重视,相关历史典籍极少,但在今天看来,墓室壁画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壁画存在年代久远且易损坏,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壁画少之又少。墓室壁画因其墓葬特点,受外部影响小,保存较为完整,可较清晰地研究其绘画特点。第二,从汉唐以来,墓室壁画已形成绘制墓主人生前生活图景的习惯,尤其是唐代墓室壁画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性,几乎再现了当时大唐王朝灿烂的社会生活。唐朝国力强盛,厚葬之风盛行,墓室规模较大,壁画绘制得十分精美。因为墓葬较易考究年代,较为真实可靠,所以人们一般将其按年代排列,这样可较完整地展现唐代绘画风貌,特别是人物画风格的变迁。综合来看,唐代墓室壁画在今天可作为研究唐代绘画艺术甚至社会生活的主要凭证,具有极高的艺术及历史研究价值。

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时期,经济发达,政治安定,文化上也显示出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因而唐代是中国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仕女画尤其兴盛。受政治历史方面的影响,唐代墓室壁画大致可分为初唐时期、武周时期、盛唐时期三大时期。从武周时期开始,受武则天称帝、杨玉环盛宠两大事件以及与胡人的交流愈渐频繁的影响,唐代壁画中的女性形象开始有极大转变。虽然仍有男性审美的影响,唐代女性也仍没有跳脱出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束缚,但在武则天这位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的影响下,唐代女性地位仍有极大提高。因此与初唐时期女性还较为修长纤细的体型相比,武周时期女性形象已朝着丰满圆润的形象发展,面妆服饰也更加追求艳丽多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袒露之风与女着男装盛行。在盛行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中,女子不应抛头露面的论调一直存在,但在武周时期,“胸前如雪面如花”等审美风貌成为社会主流,充分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升。此外,女着男装也体现了女性对权力转换的向往,此时女性已萌生自主意识,羡慕男性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从这时期开始,画师笔下的女性也更加自由奔放,富有生活气息,不再追求程式化的刻板形象,更加注重女性内在心理的表现。武周时期及之后的唐代墓室壁画开始出现宫廷少女嬉戏游玩,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生活场景,画面呈现灵活风趣的特点,给人愉悦之感。正因唐代是历代封建王朝中女性地位最高的朝代,某种意义上说是与现代社会最为接近的封建社会,兼之其华丽绝伦的风尚,在现代艺术创新时以唐代风尚为灵感的产品也是最受大众特别是女性所喜爱的。

图一 永泰公主墓中壁画《九宫女图》

图二 礼泉燕妃墓后室东壁北侧舞女图

现今中国正提倡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也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生,成为值得思考与讨论的话题。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球性的新热点,也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结合文化审美与实际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新的消费风尚。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包括现今很多博物馆推出的基于某种文物设计的周边产品,也包括服饰复原与设计等很多新形式的创意。

汉服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流行文化,各类服饰复原,汉元素设计层出不穷。唐代服饰因其艳丽的色彩、精美的纹饰、华贵的造型成为服装市场的宠儿,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唐代服饰复原的案例以及根据唐代服饰特点设计的新式汉服。2021年4月13日上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在学校数字艺术馆内进行服装展示,九名服装模特专业的学生身着复原的服饰,手执各类器具,再现了陕西乾陵永泰公主墓的经典壁画《九宫女图》,展示了唐代华服之美。在老师的指导下,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实地参观了永泰公主墓,细致研究了《九宫女图》,用一年半的时间将唐代短襦、高腰裙、半臂、披帛、各类配饰以及妆容等进行了再现。学生们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精确完整地复原出九位宫女所着服饰,仿佛再现了壁画所绘之景。《九宫女图》是现今出土的唐代墓室中规模较大、内容精美的壁画作品。当时复位后的唐中宗对于自己枉死的女儿心怀愧疚,因此永泰公主墓的规格超出一般公主,《九宫女图》更是其中绘制女性形象最精美的作品,代表了永泰公主墓最高的艺术水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一服饰复原项目对于唐代墓室艺术的研究保护及创新应用都有重大意义。服饰复原类似于文物修复,其中所蕴含的创新较少,更多的还是对于文物本身的复原。现今距离发现第一座唐代墓室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在地方的支持下,加之各地学者的自行研究,对于唐代墓室艺术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已经较为完备,拥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唐代墓室艺术的创新应用方面还存在空白。

图三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学生所绘制的服饰还原示意图

图四 《唐宫夜宴》妆容与新疆阿斯塔纳墓室仕女图妆容

现今市面上最普遍的唐墓壁画文创产品就是陕西博物馆出品的一系列以唐墓壁画中仕女形象为原型衍生的卡通图案印刷的一系列周边产品,包括钥匙扣、文件夹、笔记本、书签、桌面摆件、团扇、抱枕,等等。这也是如今最常见的文化创新形式。第一个以此形式进行文化创新并走进大众视野的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甚至推出了一系列与文创相关的电视综艺节目于北京广播电视台播出,其中《上新了·故宫》已于北京卫视连续播出三年。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是走在国内传统文创的第一线,它的很多做法都值得借鉴与学习。近几年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飞速发展,各个地区博物馆纷纷加入文创大军,从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分布来看,东部经济繁荣地区和中部文物古迹较多的地区分布较多,西部地区分布较少。唐代墓室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安周边地区,新疆阿斯塔纳地区也出土了少量唐代墓室。但是现今西安地区的文化创新产品以秦兵马俑等旅游景区文创为主,对于唐代墓室艺术的重视不足,相关文创产品创新尚处于较为浅薄的层面。唐代墓室出土文物数量庞大,质量精美,所蕴含的艺术内涵深厚,可挖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慢慢思考和发现,并将之转化为现实。

当然,如今已经开始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形式出现。2021年2月10日河南春节晚会演出了一幕郑州歌舞剧院编排的古典舞蹈—《唐宫夜宴》,是唐代墓室艺术创新应用极好的范例。《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来自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隋代乐舞俑,但其妆容、发型、服饰、体态等方面都参考了唐代墓室艺术,其中主要参考的是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仕女俑形象及壁画内容。对于《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其导演陈琳这样介绍道:“当时我们去了很多家博物馆参观。其中有一组唐代乐俑,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就想象它这种形态,如果是在博物馆里面‘活’起来,把我们带到一千多年以前,会是什么场景?”于是,这支舞蹈有了这样的开头:钢琴、钟磬和戏曲场面依次奏响,一群彩绘陶俑逐渐从定格的展陈文物,幻化成各具性格的唐宫少女。《唐宫夜宴》正是以唐代墓室艺术为灵感创作出来的。

在《唐宫夜宴》中,14名舞蹈演员,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女性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欣赏到“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那种丰腴身韵的审美风姿。作品讲述的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设宴,一群体态丰腴的唐代少女乐师去赴宴表演,在途中发生的趣事。《唐宫夜宴》并不只是讲夜宴,而是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展示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细节精致到演员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都模仿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斜红”。这样独特的面部妆容最典型的文物依据便是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仕女俑及壁画。新疆阿斯塔纳仕女俑清晰完整地呈现了唐代流行的女性面部妆容,神态自然,细节精美,以其为依据,可以完整准确地还原唐代女性妆容特点。除女俑外,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围棋仕女图》也十分清晰地呈现了当时独特的面部妆容。据唐人张泌《妆楼记》记载: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一位宫女因面部撞上屏风,受伤部分鲜血如朝霞一样散开,留下两道伤疤。事后魏文帝对她更加怜惜,而其他宫女为了得到魏文帝的宠幸,模仿她受伤的容貌,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血痕,名曰“晓霞妆”,后逐渐演变为这种特殊的妆容—斜红。斜红一般绘制于太阳穴附近的位置,较为简单工整,即画成弯月形状,《唐宫夜宴》便是借鉴了此种画法,较为复杂则会画出各类形状,类似伤疤一般,没有定法。新疆出土的其中一个女俑的斜红如同花钿一般,设计者将这个女俑的妆面在图纸上设计了出来。妆面看上去华丽生动,可见唐代妇女妆容样式之多变。大众都较为熟悉的唐代妆容中的花钿在新疆出土的《仕女图》中也有清晰的体现。唐代女性妆容中最为独特的“面靥”,即唇角所绘制的两个小红圆点,在新疆出土的女俑面部清晰可见。而且初唐时期的面靥还是小圆点,进入盛唐后,便变得更加华丽,样式丰富,出现蝴蝶、鸟类等形状。可以说,《唐宫夜宴》依据真实可靠的唐代墓室艺术结合现代手段,完美地再现了唐代女性华丽的面部妆容。甚至为了还原唐代丰腴之美,舞蹈演员们口含棉花,腰缠枕头进行表演,带给人以极美的视觉体验。

节目一经播出便好评如潮,引发大众广泛讨论,一度成为现象级节目。人民网这样评价道:“从博物馆里三彩乐俑得来的灵感,汲取了唐俑服饰造型特点,传统文化元素在节目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唐宫夜宴》通过结合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来讲述唐朝的故事,一群穿着唐朝服饰嬉戏的少女成了观众眼里熟悉的陌生人,她们在一颦一笑中生动地展现了唐朝独有的美学风范。”同时,知名文化学者、全国教育名师邱志强评价道:“《唐宫夜宴》能够‘不忘本来’,关注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并‘吸收外来’,用现代的声光电等舞台艺术赋予曾经的美好以新的面貌和精气神,栩栩如生。人们赞美和追捧《唐宫夜宴》就是对美的崇尚和认同,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自信。”这些评价证明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创新的需求,传统文化的创新不应局限于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还要包括以传统文化为灵感的各种艺术领域的创意,拓展文化创新的范畴。

《唐宫夜宴》为文化创新领域开创了新角度的先河,紧接着,河南又推出了一幕以敦煌飞天为灵感的水下舞蹈节目—《洛神水赋》,导演组运用水的浮力表现了飞天的飘逸之感。《洛神水赋》一经推出同样广受热议。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通过其个人推特账号,发表了称赞河南广播电视台《洛神水赋》节目的文章。人民网评论称:《洛神水赋》“破圈”是传承,更是自信。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寓意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这背后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又有科技和运镜的完美结合,更离不开演员水下26小时的敬业拍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同样转发分享,并配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通过这些官方评论可以看出,只有基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使产品拥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技术的辅助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化创新产品,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在现代焕发新生。

综合以上范例可以看出,在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的今天,大众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文创产品,只有兼具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产品才能真正在市场站稳脚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安定,大众对于精神审美需求也逐渐增多。因此,现今的文化创新产业在笔者看来,应当会向着更加注重审美体验的方向前进。大众的审美情趣会不断提高,如果艺术从业者不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终会被时代所淘汰。但这种审美不是华而不实的美,只有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蕴含历史文化沉淀的审美才是永恒的。这就要求艺术从业者们必须增加自身文化底蕴,不能只求技法的提升,而忽视文化的积累。没有历史文化支撑的作品只会是匠气之作,缺少艺术的灵魂。文化创新,顾名思义,要先有文化才能创新,创新是在借鉴中诞生的,对某一领域如果只是浅尝辄止,便永远无法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在大众审美需求推动文化创新产业不断前进的同时,一部分走在时代潮流浪尖的艺术家同样在推动大众审美情趣的提升。艺术家的审美理念与大众的审美情趣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艺术从业者还肩负着提高大众审美品位的使命。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很多制作工序已完全可以由机器完成,甚至一些人工智能已可以借助计算机复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并产生新的作品。在这种形势下,艺术从业者只有深入思考文化创新的真正意义,通过研究创作出突破性作品,才能够完成文化复兴这一使命。文化创新产业的前景是广阔的,希望更多像唐代墓室壁画这样有研究价值的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

猜你喜欢
唐宫夜宴墓室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邂逅 《唐宫夜宴》
Balcony
星之葬
星之葬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