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信息素迷向剂对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防效评价*

2022-09-06 14:06徐达勋张庆瑞
中国果树 2022年9期
关键词:食心虫防治效果密度

徐达勋,张庆瑞

(1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224051)(2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Matsumura),又名桃蛀果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1 年发生1~2 代,以幼虫蛀果为害,广泛危害我国北方地区的苹果、枣、桃、梨等多种果树[1-2]。因该虫体型小,易隐蔽,适应性强,一直以来作为果树类虫害的典型害虫备受瞩目[3-4]。

上戈苹果作为洛阳市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因其独特的深山区气候和自然水土条件,以色泽鲜美、果肉细脆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闻名于中原地区,上戈被誉为“中原苹果之乡”[5]。近年来,当地苹果种植面积增加,由于果农滥用农药,桃小食心虫的危害逐年增加[6]。食心虫类害虫钻蛀为害,化学防控难。针对其寄主广泛且迁飞性强的特点,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以昆虫信息素及诱捕器为主的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应用。

昆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是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高浓度性信息素[7-8],使雄虫触觉失灵,进而无法辨别雌虫的方向以达到阻碍交配的目的。而性信息素引诱剂则是利用该原理进行监测或诱捕,该技术专一性强,灵敏度高,且不伤害天敌,已被广泛应用[9-10]。目前国内外已普遍使用空心纤维、毛细管、蜡滴、迷向丝以及微胶囊作为储存缓释性信息素的载体[11-12]。

在迷向技术方面,涂洪涛等[8]明确了性信息素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持效期和使用密度,李晓龙等[13]研究表明了膏体迷向剂涂抹显著降低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量;性诱技术方面,陈丽慧等[2]使用性诱剂对苹果园中的桃小食心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Knight 等[14]使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监测,验证了性信息素的变异性和实效性。前人虽利用了性信息素迷向剂做了大量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但并没有完全明确田间使用时迷向剂的释放密度和布置高度,且目前迷向剂缓释载体类型多样[12],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迷向技术对于实际生产中节本增效意义重大。

本研究通过布置不同密度迷向丝和悬挂不同高度的性诱剂,明确了桃小食心虫的田间动态发生规律,从诱蛾量、迷向率、蛀果率3 个方面的调查结果综合评价分析性信息素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并分析了迷向剂的释放密度、性诱剂的悬挂高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以求为实际生产中性信息素迷向剂使用的最佳生态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南约3 km 处的上果农业公司苹果园内(东经111°16′8.44″,北纬34°19′28.61″),在洛宁县西北部,崤山南麓,海拔约783 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600~700 mm,平均年日照时数2 258 h,昼夜温差11~17 ℃,黏质土壤,是典型的苹果生长适宜区。

苹果园总面积约5 hm2,主栽品种为红富士、金冠,乔化栽培,树龄15 年,树高1.5~2.5 m,南北行向。试验共选取5 块相同大小的试验样地,每块约3.35 hm2,各样地水肥管理、田间栽培均一致,试验期间未使用化学农药。

1.2 试验材料

性信息素迷向丝载体为聚氯乙烯管,液体诱芯被储藏在管内,密闭低温保存,田间持效期约90 d,由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诱捕器为三角板诱捕器,尺寸规格为27 cm×20 cm×12 cm,PP 材质。诱捕器性诱芯为橡胶诱芯,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使用悬挂铁丝将其固定于三角板诱捕器中。

网购凭借极其便利的方式和较低的售价而广受关注,然而在购物时顾客对产品信息了解不充分加之“无理由退货”政策的推出,由此带来的高退货率是目前电商的一大痛点。据淘宝统计至少有超过40%的退款纠纷是由双方无法协调物流费用而导致的。2010年由淘宝与华泰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淘宝退货运费险(以下简称“运费险”)应运而生,当发生无理由退货时可获得保险公司的运费理赔,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风险。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2020 年每年5 月5 日至10 月5日进行。每块样地选取面积约0.67 hm2作为1 个试验区,相邻间隔100 m 以上。其中,4 个区域均匀悬挂捆绑不同密度迷向丝,具体为200、300、400、500 根,即每667 m2悬挂20、30、40、50 根,以不悬挂迷向丝为对照。每年5 月5 日开始悬挂迷向丝,6 月下旬更换1 次。

每个试验区均匀悬挂载有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的三角板诱捕器3 个,高度分别为0.5、1.0、2.0 m,每7 d 检查1 次虫量,记录后清除虫体,计算诱蛾量,每月更换1 次诱芯。

10 月中旬苹果成熟后,每个试验区采用5 点取样法,在东西南北中5 个方向,每个方向随机均匀挑选50 个果实,每个试验区共250 个,调查蛀果率(检查外观或切开观察有无蛀果虫眼)。

1.4 防治效果评价

诱蛾量,记录不同试验区内不同高度三角板诱捕器中的桃小食心的诱集虫量;迷向率,根据处理区与对照区的诱蛾量,计算迷向率;蛀果率,根据分析处理区与对照区蛀果数,计算蛀果率。

迷向率(%)=[(对照区诱虫量-处理区诱虫量)/对照区诱虫量]×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蛀果率-防治区蛀果率)/对照区蛀果率]×100

1.5 数据处理

应用Excel 2016 对诱蛾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使用GraphPad Prism 5 对不同试验区的诱蛾量、迷向率、蛀果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Tukey 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Spearman 系数对不同密度迷向剂与迷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迷向剂的诱蛾量与迷向效果

从图1 可以看出,对照诱蛾量明显高于迷向区,随时间变化诱蛾量变化明显,2 年桃小食心虫始发期均在5 月初,终见期为10 月初。2019 年发生高峰期为7 月7 日,每个诱捕器1 周的诱蛾量累计11头左右;亚高峰出现在8 月25 日,每个诱捕器1周的诱蛾量累计接近8 头。2020 年高峰期在7 月12 日,诱蛾量12 头左右;亚高峰在8 月23 日,诱蛾量近9 头,说明桃小食心虫1 年发生1~2 代,且大部分发生1 代。2 年悬挂不同密度迷向丝的迷向区的诱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区,每667 m2悬挂50、40 根高密度迷向区的诱蛾量一直很低,每667 m2悬挂20 根的低密度迷向区诱蛾量变化趋势与对照区相似。

图1 不同密度迷向剂迷向区诱蛾量的变化

迷向区每667 m2悬挂20 根处理每个诱捕器1周的诱蛾量平均1.06 头,每667 m2悬挂30 根的诱蛾量平均0.84 头,每667 m2悬挂40 根的诱蛾量平均0.43 头,每667 m2悬挂50 根的诱蛾量平均0.41头,但从图2 可以看出,每667 m2悬挂50 根时,迷向率不再增长。

图2 不同密度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

2.2 不同高度诱捕器的诱蛾量

由图3 可以看出,迷向区和对照区诱捕器诱蛾量均以悬挂高度为2.0 m 的最高,基本显著高于相应的其他悬挂高度的;相同悬挂高度,迷向区诱捕器诱蛾量明显低于对照区。

图3 性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的诱蛾量

2.3 不同密度迷向剂的蛀果率与防治效果

从表1 可以看出,迷向区蛀果率显著低于对照区,不同密度迷向剂处理区蛀果率差异不显著,但是,随着迷向丝密度的增加,蛀果率逐渐降低,防治效果明显增加。

表1 不同密度迷向区蛀果率与防治效果

2.4 迷向密度与高度的交互作用

从表2 可以看出,迷向剂的密度对桃小食心虫的诱蛾量、迷向率及蛀果率的影响极显著,对防治效果影响显著;迷向剂的悬挂高度对桃小食心虫的诱蛾量与迷向率的影响极显著,但对于蛀果率与防治效果的影响不显著;迷向密度×悬挂高度的互作效应对于桃小食心虫的诱蛾量与迷向率影响显著,对于蛀果率与防治效果影响不显著,表明当迷向剂的密度与高度都布置恰当时,对于桃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最佳。

表2 迷向剂的密度与悬挂高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作为有第3 代生物农药之称的昆虫性信息素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上已广泛应用,其中,迷向防治技术通过人工合成释放高浓度的性信息素干扰雄蛾,以阻断交配[8,12]。然而,迷向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高密度、大面积连片使用[15],加之配套的迷向散发载体,导致防治成本偏高,制约了迷向剂防治技术的推广,因此,迷向剂合理高效的使用对于节本增效意义重大。

涂洪涛等[8]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表明,每公顷350~500 根(0.24 g/根)防治效果明显,且与品种的成熟期有关;周洪旭等[16]用国产诱尔牌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最佳防治密度为每公顷1 350根(0.02 g/根),而本研究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最佳迷向丝释放密度为每公顷600 根(0.12 g/根),为桃小食心虫的防治增添了实际参考。另外,本研究表明迷向密度越大,防治效果越佳,但迷向率并没有越高,在迷向密度大于600 根/hm2时,迷向率反而有略微下降趋势,这与部分前人研究的迷向释放密度越大,诱虫量越多的结果不同[8,16],推测过高的迷向密度可能会影响迷向效果,也可能与当地虫源和信息素含量及释放程度有关。

迷向剂的悬挂高度对桃小食心虫的诱蛾量与迷向率影响极显著,这与李晓龙等[13]调查结果相同,本研究分析表明高度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对于诱蛾量与迷向率也影响显著。因此,田间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布置,以此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此外,本次性诱调查摸清了桃小食心虫在洛阳地区始见于5 月初,终见于10 月初,高峰期为7 月上旬,亚高峰为8 月下旬,这与陈丽慧等[2]在陕西苹果园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只是每年发生的高峰期次数不同,与张玉琴和张玉霞[17]对陇东枣园桃小食心虫的调查也基本一致,桃小食心虫主要以第1 代幼虫为害,因此高峰期偏前,亚高峰偏后。

性信息素迷向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桃小食心虫的发生量,释放密度越大,防治效果越佳,但迷向率并未增高;当迷向剂的密度与高度都布置恰当时,迷向效果最佳。田间布置迷向剂时应充分考虑成本,合理布置,以此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本次性诱剂也诱集到个别苹果蠹蛾及其他食心虫类害虫,迷向信息素的研究除了田间布置[18]、迷向剂型[19-20]、缓释载体[12]外,多种性诱剂的合并使用[21-22]防控多种虫害仍有待深入研究。

桃小食心虫的田间危害高度集中于2.0 m 左右,在布置迷向剂或性诱捕器时,悬挂高度尽可能集中在2.0 m 左右。在山岭起伏的上戈苹果种植区,每公顷布置600 根迷向丝是最佳迷向防控密度。

猜你喜欢
食心虫防治效果密度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甘肃河西一带果园食心虫种类调查初报
北方大豆食心虫病防治措施分析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浅谈大豆食心虫病预防措施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