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能而疏淡的《真草千字文》

2022-09-07 07:25王海轩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16期
关键词:现藏千字文点画

文\王海轩

书法史上曾有这样一段佳话:一位僧人潜心研习书法,发誓“书不成,不下楼”。他果然说到做到,30 余年未下楼一步,在清寂的小书阁里日夜与笔墨纸砚相伴,毛笔用坏了一支又一支。他把用坏了的笔头扔进竹瓮,天长日久,积满十大竹瓮。他在后院挖坑将这些笔头掩埋,上砌坟冢,题铭“退笔冢”。后来他书法名声越来越大,上门求字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致门槛被踏破,不得不把门槛用铁皮包起来,因此被人称为“铁门槛”。

这位有重名于当世的书法家就是由陈入隋的僧人、书圣王羲之第七代世孙智永,而他最有名的传世书法作品就是《真草千字文》。

智永《真草千字文》抄录的是南朝梁代周兴嗣所撰《千字文》,同一作品中有真书、草书两种书体,故得此名。此帖传世至今比较完整的版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唯一流传下来的墨迹本,却在唐代就流传到日本;一种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的薛嗣昌石刻本,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其宋拓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真书与草书间隔而书,以真书对释草书的方式,属智永首创,既便于学书者释读草字,又能让人同时欣赏他的两种字体的书法。真书与草书并书,很多人会认为肯定是一静一动、一工稳一飞扬,风格各自独立而不相关,但智永《真草千字文》却做到了真草气息相融相谐,通篇一气。

此帖法度极其谨严,恪守王法,精到细致。用墨明媚丰润,点画圆润合拍,线条健肥适宜。真书起笔强调空中取势,露锋入纸,力透纸背,点画轻灵,静穆而蕴藉,余韵充盈。草书取法于王羲之《十七帖》,用笔清晰简洁,点画精到而丰腴,果断分明,遒婉生动。无论真、草,尤重笔力,点画均秀润圆劲,几乎每一字中都有一二重力之笔,使字于谨严法度中富有天然的风神,深得魏晋书风。

细察此帖,智永在继承了王羲之笔法的同时,整个帖禅意更浓,含蓄而多奇趣,安闲自得,风神超逸,充分展现出智永书法平淡而清健、高标出群、纤尘不染的风格。虽然字字不同,各个独立,但是映带相关,连绵一气,下笔有源,使转有法,达到了“神化自若,变态无穷”的意境。一种萧散宁静之气弥漫全篇,是唐代以后书家所难以达到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美学意趣,也是后人学习研究魏晋笔法绕不过的经典范本。

智永精力过人,年百岁乃终,曾书写《千字文》800 余本分赠浙东诸寺,以供沙弥学习之用,但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迹到唐代已极少见。虽然隋唐间工书者多有临学,智果、辨才、虞世南均为智永书法高足,唐宋以后的书法大家也大多喜欢临学他的《千字文》,但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墨迹却存于日本。

苏东坡曾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这是对智永《真草千字文》最贴切的评价。

猜你喜欢
现藏千字文点画
《真草千字文》
《玄宗避蜀图》
七月·美梦
一月·如意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七绝·春雪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