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09-08 01:30任璐怡徐舒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冷链浙江省

任璐怡,徐舒

(1.浙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2.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农村局,浙江 衢州 324000)

农业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关系到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及农村稳定。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目标更为深刻、责任更为重大。近年来,在各地政府部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快速增加,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核心。

1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1.1 数量快速增加,企业整体实力增强

2019年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浙江省林业局联合印发《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浙农产发〔2019〕9号),进一步规范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加强服务与扶持。截至2020年底,监测结果显示,浙江省共有农业龙头企业5 898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5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440家,市县级龙头企业5 393家。2020年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约1 300亿元,年净利润超250亿元,销售收入超4 000亿元,较2016年增幅约15%。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先后涌现出如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资产上亿元、在国内外市场有知名度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其中,6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超1 300亿元,固定资产超650亿元,销售总收入约1 600亿元,2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另外,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等23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与上海8家、江苏10家、安徽16家相比,浙江省在长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1.2 主导产业发展,联农惠农效果显著

近年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整体稳定发展,基本涉及浙江省所有的农业战略产业和主导产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有505家(表1)。其中,粮油56家,占比11.1%;蔬菜31家,占比6.2%;茶叶43家,占比8.5%;果品27家,占比5.3%;食用菌17家,占比3.7%;中药材19家,占比3.8%;畜牧99家,占比19.6%;水产67家,占比13.3%;花卉苗木19家,占比3.8%;竹木38家,占比7.5%;蚕桑4家,占比0.8%。全省累计创建以县域为单位的、单条产值超过10亿元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80条,总产值超1 600亿元。

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与其他农业主体的利益联结模式也逐步向股份合作方式转变,创立6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产业化联合体来增强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能力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2020年,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从业人数200余万人,通过合同收购、实行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带动农户900多万户,形成了农民多路径获益、多元增收格局。如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在省内推广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自建80 hm2,订单种植面积4万hm2,带动浙江省和安徽省农户约30万户。

表1 浙江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分布情况

1.3 市场开拓增强,品牌创建优势明显

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开拓国内、国际2个市场,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2020年全省505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出口额超60亿美元。其中,98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 000万美元,8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球市场出口肉类、肠衣及副产品、猪鬃及鬃刷、蜂产品、羽绒羽毛制品等产品,出口额超7亿美元,是全省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龙头企业的品牌意识也在增强,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产业化经营。据2020年底运行监测结果,全省拥有国家级名牌的企业约占4%,拥有省级名牌与地市级名牌的企业占比分别约为25%和27%。2020年,全省农产品注册商标达8万余件,其中省级著名商标543件,中国驰名商标14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总量115件,位居全国前列。另外,172家企业纳入“品字标浙江农产”培育企业库,以品牌为立足点,创建产品优势。

1.4 科技创新提升,互联网转型升级加快

农业龙头企业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作用,投资科技创新和积极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较高。2020年全省50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年科研投入近27亿元,约一半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并取得一定成绩,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不含电商)和电商企业等新业态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高。数字农业技术普及应用,建成了一批智慧园艺、智慧畜禽、智慧水产、智慧田管、智慧农资、智慧农机基地。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触电”需求迫切。依托浙江省电商优势,全省已经建成10多个地方特色馆和一大批主导农产品专业平台,农产品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4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实施意见》(浙农产发〔2020〕9号),以6个国家级试点县和14个省级试点县为骨干,推进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的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主体,推进农业基地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搭建完成特色优质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建立网络销售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网络,实现快递网络行政村全覆盖。

2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龙头企业“低、小、散”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据统计显示,505家省级及以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中,6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约占45%,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亿以上的企业仅占5%。十年前,浙江省缺少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如今虽有像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但整体上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不具备与国际集团竞争的实力。部分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还是以家庭为纽带,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生产体系,这使得农业企业发展受限,且应对风险能力较差。

2.2 产品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较激烈

浙江省加工类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市场门槛不高,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同类产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宣传手段上存在趋同现象,相互模仿情况较多。特别是在出口环节上,行业协会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在原料收购与产品出口2个关键环节的价格协调上不能发挥作用,难以有效阻止行业的过度无序竞争。近两年,受国际贸易战成本增加和新冠疫情出口减少的双重冲击,不少企业无法应对变化,导致破产。

2.3 仓储保鲜设施缺乏,农产品流通不畅

目前,浙江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仍存在一定问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缺少田头仓储保鲜、分拣包装、产后初加工等设备,使得降低成本提升消费成为难题。另一方面,目前冷链物流市场正在大规模扩张,一部分市场被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占领,标准化程度低的行业现状导致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低下,造成一定程度的损耗,也阻碍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消费升级。

2.4 产销对接形式单一,抗风险能力欠佳

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依赖于传统的基地联结模式,上下游对接不够紧密。据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受贸易战和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因原料成本增加、用工人员紧张、海外市场流失等问题,出现资金链断裂、基地流失而破产的现象。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形式较单一,依赖于订单销售,对新发展的直播带货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客户分析和管理,缺少对风险的敏锐嗅觉和快速应对能力。

2.5 紧密型利益联结较少,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全省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利益联结实践中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农业主体和农民之间利益共同体较为松散,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尚待进一步规范。同时,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也由于农户小规模、分散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 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要根据浙江省农业的优势,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产业融合。一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方向,以创新经营体制机制为重点,培育组建优势互补、协作紧密、实力强劲的产业化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使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在国内同行业获得领先地位。二是积极鼓励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进行战略重组,提升其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带动能力,构建形成省、市、县三级龙头企业梯队。借助商会、协会等途径组建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则,减少无序竞争,实现双赢。三是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把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3.2 扩大龙头企业原料基地,提高组织化程度

一是要通过园区建设,聚集众多龙头企业,创造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的平台,发展配套产业,带动基地建设,打造能够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加工营销中心、种子种苗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贸工农一体化的新格局。二是要鼓励农业企业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逐步形成企业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机制,建立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农业龙头企业要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政府要以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鼓励农户以资金、土地、设备、技术等要素入股,提高农业的规模化、合作化、产业化水平,与农业龙头企业形成“资金共筹、利益共享、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3.3 加快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

一是要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提升肉奶、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全程冷链供应能力,形成布局合理、智慧互联、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政府部门要推广冷链物流先进技术,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强化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二是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全省农业龙头企业产品档次。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市场定位,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要按照出口国标准组织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和加工产品。三是要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等原料基地,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行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通过“育、引、借”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加工业,打造“绿色浙江”。

3.4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实施“互联网+”工程

一是鼓励多种形式创办农产品加工科研机构,特别是鼓励发展民营农产品加工科研机构。农业企业通过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加大农产品加工科研开发力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对在农业领域创业、就业的大学生们给予启动资金、金融信贷、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通过招聘、培训、进修等各种方式,留住人才,形成企业自己的管理层,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要继续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现快递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现代流通业态,运用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3.5 加强企业品牌营销,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

一是要加强品牌塑造,从农产品的功能、产地、技术含量、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定位,突出农产品个性化、差异化,提高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制定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评价标准,完善和提高行业标准,把控农产品质量。企业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坚持诚信为本,依法经营,实行品牌化营销,培育品牌,提升品牌。二是要完善农产品多样化功能需求。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保障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愁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用地,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平台建设,撬动社会资本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三是要通过利用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智慧畜牧、农业两区等平台系统,整合生产经营主体、产地、产品、品牌、市场行情等信息,加强与电商等平台对接分享,开发产销协同、业务联动、数据共享的产供销一体化应用系统,实现产销对接功能、监测预警功能、品牌管理功能、全程可追溯功能。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冷链浙江省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