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管视角下的浙江大米质量追溯系统的应用

2022-09-08 00:34刘惠林金献军张谷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粮食农产品监管

刘惠林,金献军,张谷平

(1.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30;2.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3.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浙江 杭州 310005)

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社会反响强烈。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典型案例”,指出多地存在农兽药残留、违规使用添加剂、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暴露出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控制上存在不足[1],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不够完善,系统应用不够健全。大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高质量的大米是“吃好”需求的基础,如何利用可追溯技术、工具等手段,落实大米在种植、生产、仓储、加工、销售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做好健全、可靠的质量追溯体系及系统保障,是贯彻国家安全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需要。

1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发展现状

1.1 发展历程

2008年,浙江省推出农产品产地准出机制,并以此为契机探索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经过由下而上的密切配合,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全面部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共同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备忘录》《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拟建立90%以上规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库并纳入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着力打造“浙江农业追溯”监管品牌。

2017年,《浙江省农业厅关于推进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需要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建设,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同年6月,浙江省已建成以物联网和云数据为技术支撑,集政府监管、主体生产、消费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2018年,全省启动重要产品追溯“1+X”建设模式,由政府主导建设一个省重要产品追溯平台,从市场追溯端服务于企业,做好全省农产品追溯平台与其他第三方追溯平台的共建对接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追溯信息查询、追溯知识宣传等服务。

1.2 追溯系统建设现状及必要性

1.2.1 追溯系统的建设现状

浙江省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经省政府组织的民生实事 “办得怎么样?由您说了算!”活动测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事项名列前茅,该事项的群众好评率为 99.41%、部门的群众满意度好评率为99.59%。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85个涉农县已全面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省4.8万家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归入主体信息库管理,2.4万家生产主体完成二维码追溯[2-10]。

大米隶属农产品,其质量追溯体系依赖政府主管部门或粮食行业相关协会制定的质量标准,行业自律及市场稽查等形式规范保障大米质量。大米质量追溯系统应用是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基础上拓展,主要有两种建设形式。第一种是政府主导建设的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大米只作为农产品的一种品类供大米生产者使用,各个大米生产者通过这个平台的使用,完成相应大米批次或品牌的质量安全追溯;第二种是从事农产品质量追溯的企业,根据国家及省相关质量追溯的法规、标准,独立开发相应的大米质量追溯平台,供大米生产者使用,完成相应大米批次或品牌的质量安全追溯。

1.2.2 追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浙江人民稳稳端牢自己的饭碗的重要保障举措。浙江作为鱼米之乡,近些年粮食产量在稳步增长。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0年,浙江粮食播种面积超过了99.3万hm2、总产达60 亿kg,两大指标均创下近五年的新高。在粮食产量增长的趋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保障粮食的质量安全,推动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浙江人民“吃饱”向“吃好”迈进,是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从政府主管部门创新服务方式的角度来看,“互联网+”背景下引入数字化手段,运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传统大米质量追溯方式是浙江省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之路。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服务职能,运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大米种植、生产、仓储、加工、销售和运输等信息,结合大米生产、储藏、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标准,通过政府主导建设浙江大米质量追溯信息系统,为大米生产、流通企业提供可追溯、可信任等质量追溯服务,将自有品牌融入区域公共品牌,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也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创造了一种无感模式,提高大米质量安全监管效率。从人民群众食用大米安全角度来分析,通过政府公共的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向消费者展示大米各环节的质量追溯信息,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提高消费信心,一方面促进大米的消费,另一方面以消费者的认可、监督倒逼生产主体的诚信经营。

1.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实践、调研来看,虽然大米质量追溯信息系统能为大米生产者提供便捷及品牌增值,为消费者的大米食用保障质量安全,提高政府监管效率,但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仍然面临以下3个问题。

1.3.1 品质大米消费者有需求,但是质量追溯意识不强

大米是浙江省粮食销售的主要品种,其质量安全关乎消费者的食用安全,保障大米的食用安全和品质是质量追溯的出发点。目前,消费者对购买优质大米有较强需求,但是对日常购买大米质量的追溯意识不强,使用追溯码的次数较低,未养成购买先追溯的习惯,表现为消费端的诉求不强烈,质量追溯意识不强。

1.3.2 大米生产销售涉及的环节众多,参与者的追溯积极性不高

大米的产业链一般包括种植、收购、仓储、加工、运输和销售,涉及中小企业以及个体户,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素质偏低,缺乏对大米质量安全追溯的理解和认知,要做到大米生产销售全过程质量追溯有一定的难度,质量追溯体系工作量大、组织成本高,数据采集还可能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参与者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同时,对实行质量追溯的大米溢出价值较低,很多企业并不是很愿意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买卖。

1.3.3 大米生产销售横跨多个政府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缺乏协同机制

大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涵盖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多个环节,涉及农业农村、粮食、市场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分管部门的职能也各不相同,监管侧重理念也不同,在多方监督合作方面尚未有指导制度和意见,在各自监管系统上也尚未有对接,很难实现大米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追溯。

2 大米质量追溯系统的创新模式案例分析

基于浙江省大米质量追溯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多地的调研考察,提出在政府主导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下,省或市粮食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大米种植、生产、仓储、加工、销售和运输等环节的行业标准,建立浙江省大米质量追溯信息系统,来监管和约束大米行业从业者的工作规范,保障大米质量安全,是可以解决当下面临的质量追溯问题,培育出一批“好质量、好品牌”的大米企业或企业圈子,以促进大米行业生产质量安全的整体提高。

2.1 大米质量追溯的目标和定位

以某区域的大米行业协会为监管执行主体,通过制定“某好大米”的团体标准,开展“某好大米”的遴选活动,培育地方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大米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口碑,增强市场竞争力,树立某好大米的好品质,为大米质量追溯的出发点。

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对粮食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的溯源监管,打造完善的粮食质量监管体系。

通过种植、收购、仓储、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收集标准业务和溯源信息,使用区块链技术保证信息可靠、不可篡改。采用二维码,对每一个独立销售单位(包装)设定专有身份标识,并以此标识作为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身份证明。消费者在产品质量追溯中能得到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购买粮食质量有保证,每一包粮都有可信的身份,让每一口粮都吃得安心。

对“某好大米”的质量追溯系统的定位主要有三点。

2.1.1 “某好大米”线上智能化评审

将原先线下评审的条件和门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移植于质量追溯平台,通过该平台辅助“某好大米”品牌的认定,系统设置审核条件,结合专家评审,最终给出评审结果,实现“某好大米”的线上智能化评审。

2.1.2 加强大米的全过程可视化管理

将大米的种植、生产、收购、检测、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真实数据,通过“某好大米质量追溯平台”记录储存,实现大米产业链的全产业链的过程追溯,做到全过程的可视化监管,为行业监管和消费者溯源查询提供信息支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全面可靠的产品信息,提高某好大米品牌的公信力。

2.1.3 提升质量监管的智慧化

建立某好大米质量追溯平台,可以实现“质量可监控,过程可追溯,政府可监管”的质量监管目标。对认定了“某好大米”的质量主体实行严格的质量追溯与监管要求,一方面对产品种植基地采购使用的种苗、饲料、肥料、投入品等各类农资以及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添加的各类添加剂建立质量采集和监管机制,并对其供应商建立数据档案,从源头上严格把控农资及添加剂的产品质量,做到源头可追溯;另一方面,实现大米质量的实时监测,对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智能化分析,并发出质量预警提醒,防止类似的质量事故大规模发生或再次发生,保障某好大米的质量安全。

2.2 某好大米质量追溯平台的运行机制

大米质量追溯平台的运行机制见图1。

图1 大米质量追溯平台的运行机制

某好大米质量追溯平台可以将大米的种植过程、收购、仓储、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全程记录,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该平台通过建立准入机制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让当地的粮食加工企业申请认定“某好大米”的品牌认定,粮食加工企业需要将稻谷的种植、原粮的收购、原粮的仓储、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数据,按照粮食行业协会制定的“某好大米”质量追溯信息采集规范,将相关质量和业务的追溯信息上传至平台,平台通过向粮食加工企业分配上下游权限,要求其统一填报追溯信息;通过质量信息智能化管控,实时监控产品的质量;通过发放统一的标识追溯码,要求其黏贴至产品的包装袋上,实现一物一码的全流程追溯;平台的数据自动上链,一旦上链,全链不可篡改。

政府等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实时查询数据,实现全过程的可视化,质量的智能预警,有效增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管能力,提高对问题产品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实现对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追究,有效预防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消费者以防伪追溯码为信息传递工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验证产品真伪与产品溯源查询,通过展示商品背后的故事、生产基地、种植模式、物流路径等信息,打造消费信任的桥梁,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任。

2.3 “某好大米”的认定对象和溯源要求

“某好大米”的认定对象是粮食加工企业,某好大米质量追溯平台上的追溯信息需要粮食加工企业进行填报,有两种填报方式,其一是粮食加工企业自行填报;其二是粮食加工企业给上下游供应商分配权限,由供应商通过分配的账户权限进行填报(图2)。

图2 大米的认定对象和溯源要求

其中,粮食加工企业申请认定的产品是其企业的某批次或某品牌的大米,加工企业通过将某个批次或品牌的大米提出申请认定,产品符合“某好大米”认定的质量要求之后,赋予该加工公司某批次的产品“某好大米”品牌商标。同时,在种植、收购、仓储、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将严格按照“某好大米”的团队标准生产、加工和销售,要求其合作的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社)、粮食收储公司、粮食运输企业和粮食经销商等供应商及时、合规的提报涉及该批次或品牌的追溯信息。

2.4 “某好大米”的认定流程和运作流程

“某好大米”的运作流程分三个阶段(图3)。

2.4.1 第一个阶段:认定申请

通过某好大米质量追溯平台,粮食加工企业可以将某批次或某品牌的大米提出认定“某好大米”的需求,粮食加工企业需要在平台上提报“某好大米”认定的相关信息。质量追溯平台会根据审核条件,进行系统的初审,如果提交的信息符合要求,将进入业内专家的评审,如果提报的信息不符合要求,系统将会做驳回或终止处理。业内专家将会根据提报的信息进行讨论、调研等多种评审方式,如果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将进入到行业协会等主管部门的终审,终审之后视为认定成功,可以授权使用“某好大米”的商标。在业内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终审环节都有驳回或终止的功能。

2.4.2 第二阶段:大米追溯

一旦认定成功,将进入后续批次或某品牌的大米追溯环节。某大米批次或品牌认定之后,加工企业须在认定期间,将该批次或品牌的大米的种植、收购、仓储、加工、运输和销售的质量信息按照要求做好实时采集。相关信息的采集可以通过系统内的填报或物联网设备采集,此过程加工企业必须起主导作用,如有某个环节的追溯信息缺失将会处罚相应的加工企业。

图3 大米的认定流程及运行流程

2.4.3 第三阶段:复审抽检

“某好大米”的主管部门将会在认定期间对所有认定成功的某大米批次或某品牌通过超市、零售店、品牌门店、社区门店、天猫、京东、拼多多等渠道进行定期的抽检,抽查结果将上传至某好大米质量追溯平台,一旦发现质量抽查不符合“某好大米”的团体标准的质量要求,将依规撤销该企业的“某好大米”的认定结果。

3 小结与展望

通过粮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政府主导的大米质量追溯数字化平台,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对粮食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监管,标准化收集各个环节的业务和质量信息,实现信息全链条可追溯,确保大米生产流通的质量安全。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平台打造,实现互联网和粮食业务、粮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粮食生产流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粮食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