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后腹腔镜手术对肾囊肿患者应激反应、肾功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2-09-09 07:53谢锡滨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肾囊肿单孔肾功能

谢锡滨

肾囊肿是肾脏结构异常造成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多见于男性患者,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1]。单纯的肾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只有当囊肿引起血管闭塞或者尿路梗阻时,会影响人体的肾功能[2]。当肾囊肿直径超过4 cm时,临床通常采用囊内注射硬化剂或手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3]。肾囊肿去顶术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方法,而传统的手术治疗存在术后恢复慢、手术应激反应重及创伤大等缺点[4]。近年,随着微创医学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广泛。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疗效及技术基本成熟,熟练的医生可以有效控制手术风险[5]。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对微创理念的进一步运用,与传统腹腔镜技术相比,采用单个孔道操控,疼痛更轻,更加美观,也可一定程度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已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6-7]。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较大。故本文探讨单孔后腹腔镜手术对肾囊肿患者应激反应、肾功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21年3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肾囊肿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肾囊肿的诊断标准[8],且术前经泌尿系CT平扫+增强及泌尿系B超证实;(2)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1)合并尿路感染;(2)有免疫系统疾病史或全身严重感染;(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4)合并脏器功能严重障碍;(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6)处于妊娠或哺乳期。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续)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腹腔镜手术,术前进行超声、心电图、胸片、电解质、传染病、肾功能、血尿常规、CT、静脉尿路造影、体格检查等,对患者基本情况充分掌握,并评估器官功能。术前应备血,进行肠道准备,告知患者禁食8 h。麻醉后行侧卧位,腋下用软垫垫起,同时腰部垫高,消毒铺巾,在其患侧腋中线髂嵴上3 cm做一2 cm的切口,并分离出一个腔隙,将自制气囊置入其中,并注入500 ml气体,建立腹膜后操作间隙,维持5 min压迫止血后置入10 mm Trocar套管,缝合筋膜与皮肤,固定套管,连接气腹机,注入二氧化碳,维持气压在12 mmHg左右,插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视引导下,分别在腋后线上肋缘下2 cm及腋前线上肋缘下2 cm位置做一1 cm切口,之后分别置入5、10 mm的一次性穿刺套管。腹腔镜探查,沿着腰大肌表面,钝性分离清除腹膜外脂肪。打开肾周筋膜,脂肪囊、沿着患肾表面游离,分离肾囊肿。对周围组织及囊壁进行锐性、钝性分离,显露囊壁,剪开,吸净,去顶,止血,引流管留置,切口缝合。观察组术前相关操作同对照组。在腋中线髂嵴上两横指处作3 cm的切口,自制气囊常规建立腹膜后操作空间。以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置入腹腔镜,连接气腹机,将二氧化碳冲入其中,维持12 mmHg气压,在工作通道中,用超声刀与分离钳将Gerota筋膜及肾周脂肪囊打开,于肾脏表面游离,将肾囊肿分离显露出来,并去顶切除囊壁,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出血量及手术时间。(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的免疫功能,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和CD4+/CD8+水平。(3)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于术前和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清皮质醇(Cor)水平进行测定,试剂盒购于厦门市波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于术前和术后3 d,采用紫外-谷氨酸脱氢酶法对血尿素氮(BUN)水平进行测定,改良苦味酸法对血清肌酐(Scr)水平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血胱抑素C(CysC)水平进行测定。(5)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包括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在术后3 d对其进行疼痛评定,采用疼痛数字等级评量表(NRS)进行评定,最痛为10分,无痛为0分[9]。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住院时间(d) 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对照组(n=50) 6.39±0.45 26.35±2.19 101.23±9.86观察组(n=40) 5.12±0.36 16.58±2.01 81.26±8.39 t值 14.512 21.806 10.191 P 值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CD4+、CD4+/CD8+均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且观察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CD4+(%)CD8+(%)CD4+/CD8+术前 术后3 d t值 P值 术前 术后3 d t值 P值 术前 术后3 d t值 P值观察组(n=50)41.26±4.23 37.69±3.10 4.814 <0.001 32.16±4.16 35.54±3.89 4.196 <0.001 1.28±0.30 1.05±0.26 4.097 <0.001对照组(n=40)41.31±4.19 34.26±3.02 7.679 <0.001 32.08±4.08 38.25±3.54 8.007 <0.001 1.29±0.34 0.89±0.25 6.702 <0.001 t值 0.059 5.604 0.097 3.643 0.156 3.137 P 值 0.953 <0.001 0.923 <0.001 0.876 0.002

2.3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BUN、Scr、Cys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BUN、Scr、CysC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BUN(mmol/L)CysC(mg/L)术前 术后3 d t值 P值 术前 术后3 d t值 P值对照组(n=50) 26.89±2.06 19.02±1.89 19.906 <0.001 2.18±0.41 1.23±0.35 12.461 <0.001观察组(n=40) 27.01±2.07 15.36±1.65 27.834 <0.001 2.20±0.39 0.84±0.29 17.698 <0.001 t值 0.291 9.652 0.250 5.661 P值 0.772 <0.001 0.803 <0.001

表4(续)

2.4 两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IL-6、CRP、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IL-6、CRP、Cor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IL-6(pg/ml)CRP(mg/L)术前 术后3 d t值 P值 术前 术后3 d t值 P值对照组(n=50) 7.03±1.59 35.36±1.74 84.989 <0.001 7.89±1.02 33.26±1.05 122.548 <0.001观察组(n=40) 7.05±1.52 21.01±1.54 40.804 <0.001 7.91±1.00 20.15±0.87 122.548 <0.001 t值 0.064 40.890 0.099 63.429 P值 0.949 <0.001 0.921 <0.001

表5(续)

2.5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

表6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

组别 首次下床时间(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NRS评分(分)对照组(n=50) 12.18±1.51 17.45±1.15 1.86±0.21观察组(n=40) 6.31±1.02 9.87±0.84 1.14±0.12 t值 22.778 37.637 19.297 P 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肾囊肿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权威说明,有研究认为遗传因素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0]。相关研究显示,无症状的肾囊肿直径>4 cm时,手术治疗是其优选方式[11]。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最终收益较低。有报道指出,肾囊肿囊壁构成单元主要是分泌性上皮细胞,将囊液抽吸后注入硬化剂,可促使囊壁发生粘连而消退[1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单孔腹腔镜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肾囊肿的治疗。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有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微、疗效可靠及损伤小等优点,在操作过程中可暴露肾脏,对脏器和血管具有较小的干扰性,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这证实了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优势显著,对术后康复更加有利。

相关研究显示,改善肾组织血液供应、消除压迫和及时处理囊肿可有效延缓肾病的发展[15]。有研究显示,对多囊肾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并不会对患者肾功能产生损伤,相反还可以有效缓解高血压和疼痛症状,且可以控制肾功能下降恶化[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UN、Scr及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了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肾血液循环,减少对其肾脏实质的压迫,快速缓解囊肿内部的压力,增强肾脏组织的血流供应,进而改善肾脏功能[18]。应激反应是外界刺激机体后,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全身性反应,文中两种手术方式虽为微创,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性,可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而患者应激反应程度与其手术时间及创伤的部位、大小关系密切[19-20]。文中结果显示,术后3 d,两组IL-6、CRP、Cor水平均高于术前,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致使机体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但观察组较小。另外,文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抑制较轻[21]。这是由于单孔手术术后恢复快、切口少,手术过程中,操作器械之间失去了较为明显的三角关系,相互之间同轴进行操作,具有较小的活动范围,从而损伤较小,进而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也相对较小[22]。

综上所述,单孔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其应激反应、降低免疫抑制,改善肾功能,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肾囊肿单孔肾功能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体检查出肾囊肿, 一定要治疗吗?
肾囊肿,需要治疗吗
穿刺硬化术“赶走”肾囊肿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