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2022-09-09 05:49吴宏松
甘肃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神经

吴宏松

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2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医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治疗风险较高,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方建议手术。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形成的专家共识: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值得肯定的,非手术疗法应视为颈椎病的首选和基本疗法[1]。非手术治疗的基本疗法有:头颈牵引、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药物疗法、传统医学[2]。非手术治疗方法功效各有侧重,单独一种疗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在临床诊疗中多采用两种以上治疗方法,以期获得相对满意疗效。本研究探讨针药并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我中医科住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40~76岁,平均(55.80±2.55)岁,病程3天至10年,平均(3.10±1.20)年,其中14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38~79岁,平均(56.85±2.45)岁,病程5天至12年,平均(3.35±1.28)年,其中18例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医诊断为项痹或痹病,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年龄小于79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订,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订: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排除标准:畏惧针刺,不能接受针灸等传统理疗者;合并有严重椎管骨性狭窄、脊髓占位、严重的脊柱骨折、严重的颈椎椎体滑脱;合并有精神失常、癔病等心身疾病;重要器官合并器质性疾病、意识功能和神经系统等方面存在障碍者;孕妇。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①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②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快速静滴,半小时内滴完),每日一次,连用3~5天;③0.9%的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使用3~5天。

1.3.1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电动颈椎牵引治疗:采用坐位牵引,牵引力在7~15kg之间,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连续牵引7天,7天为一个疗程,7天以后进行疗效评价。

1.3.2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①针刺治疗,取穴:双侧颈百劳、双侧风池、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列缺、合谷、外劳宫等穴及局部阿是穴交替治疗,针刺均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中途可视针刺穴位的针感强弱再进行一次催针,强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每日一次;②中药封包治疗,温经通络止痛,选穴:颈部阿是穴,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连续7天;③艾灸予灸法,取穴:局部阿是穴及颈部夹脊穴,根据部位的不同,可使用灸盒或者艾条悬灸,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连续7天;7天为一个疗程7天以后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4]以临床症状、肌力、颈肩部疼痛及临床体征为判定指标,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据此制定判断疗效标准:上肢疼痛消失,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颈部不适症状消失,能恢复原工作为治愈;上肢疼痛减轻,椎间孔挤压试验弱阳性,颈部不适症状减轻,颈部活动功能改善为好转;症状、体征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对比两组的VAS评分[5],疼痛越严重评分越高,③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手臂麻木和颈项酸胀等不适症状,手臂症状和颈部症状依据评分规则分别打分,评分规则是:0分:无任何症状;1分:有轻微症状、日常活动无影响;2分:有轻微症状、日常活动影响轻微;3分:有明显症状、明显影响日常活动;4分:症状显著、日常活动收到严重影响;5分:症状最重、无法忍受。满分为5分,患者按照评分规则根据自身的临床症状进行打分,随着评分的升高临床症状更加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8 6.46±0.97 1.60±0.45观察组 28 6.50±0.96 0.82±0.21 t 1.596 10.372 P>0.05 <0.05组别 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相关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颈部不适积分 手臂不适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8 3.46±0.97 1.60±0.45 3.63±1.02 1.71±0.51观察组 28 3.50±0.96 0.82±0.21 3.64±1.06 0.86±0.24 t 1.596 10.372 0.091 9.915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因椎间盘退变导致其生物力学性能改变,使纤维环的胶原纤维变性,纤维环变脆容易破裂,在外力作用下可诱发髓核从此裂隙向后方突出。颈椎病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症状的不同主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混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里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此型最多见,约占50%~60%[6]。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传统医学里面“痹证”和“项痹”的范畴,《黄帝内经素问》:“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7]。在治疗上应“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黄帝内经灵枢》)[8],即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本疗法主要选穴有:风池穴:足少阳胆经穴,具有祛风解表、清利头目之效,风池穴不仅可以减轻疼痛症状,还可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相关疾病[9];颈百劳:“百”指数量多,“劳”指劳动的意思,乃经外奇穴,有滋阴养肺、舒筋活络之效;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能宣肺散邪、通调任脉,为头项部疾病特效穴,有头项寻列缺之说;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穴,可理气化痰、疏通经络,对于上肢及肩臂部疼痛疗效独特;臂臑:手阳明大肠经穴:能通经活络、清利头目,用于颈项拘挛、肩臂疼痛;外关穴: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可通络散瘀而止痛,对于上肢痹痛有较好疗效;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在治疗上肢痿痹时有通利关节、行血止痛的功效;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通经活血、镇静止痛之能,可治疗手阳明大肠经循经所过之处的疼痛、麻木;外劳宫:乃经外奇穴,别名项强、落枕,有舒筋活络之功效,在治疗落枕、颈椎综合征等颈部疾患时都有奇效。本研究采用的中药封包治疗也就是中药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疗法。热敷疗法,借助温热之力,经皮肤腠理、皮部、经络,将包中药性由表及里,传达脏腑,取“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有温经散寒、行经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临床疗效、VAS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显著、止痛效果明显、症状改善比较显著、患者认可度较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研究表明,通过热敷能够提高局部皮肤温度,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利于药物透皮进入毛细血管内,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局部病理产物的清除,从而加速局部水肿的消退,解除神经受压状态,减轻疼痛[5]。疼痛的减轻,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提高也有极大帮助,因为人如果一直处在疼痛的刺激之下,入睡都很困难,更难有高质量的睡眠了。人体组织的修复都需要在睡眠中进行的,睡眠质量好,人体组织修复的就快。疼痛对人的精神和情绪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当身体疼痛得到缓解后,心情自然也会变好,对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患者的认可度也会相应提高,对治疗也会积极配合,好的治疗方案加上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效果自然会好于预期。

在本研究中,采用牵引疗法的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劣于多种理疗手段并用的观察组,证明单一理疗手段之局限性。由于个体差异,每种理疗手段都有各自的适合群体,只有多措并举才能最大范围覆盖尽可能较多之群体,多种理疗手段相互补充、协同增效,从而实现临床疗效之最大化,通过数据对比印证了多种理疗手段并用之合理性和高效性。诸多医家在治疗本病时多取阳经穴位,以经络论治、注重多种配穴法的使用,多选用夹脊穴配合风池、合谷、外关及五腧穴等[10]。用针灸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针灸治疗的耐受性,有助于促进恢复[11]。通过艾灸颈部夹脊穴和局部阿是穴,可将艾灸部位的热力经皮传导至的穴位深部,这是普通针刺所不能达到,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之效,有效改善受压神经血供[12]。通过针刺、灸疗及中药封包外敷可达到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的作用,结合甘露醇快速静滴脱水消除局部水肿,地塞米松消抗炎止痛,保护受压神经,减少受压神经的损害,丹参液活血化瘀、通脉养心,加快人体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组织的代谢产物的清除,从而消除局部水肿,减轻神经受压情况。甘露醇配合地塞米松能迅速减轻受压神经部位的组织水肿,降低受压神经受到的损害,组织损害减小所需修复时间也会相对缩短,康复治疗周期自然缩短。在采用本文所述的治疗方法时,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①静脉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速度要适宜,半小时内输完为好;②在使用热奄包外敷时,切忌温度过高,以免烫伤,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对温度感觉较迟钝,要更加注意,需要专人看护;③艾灸时注意勿烫伤患者皮肤,虽然瘢痕灸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当下人们对瘢痕灸这种疗法心理有抵触,加之现在医疗纠纷较多,所以能免则免。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针药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神经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神经”病友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