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治理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2022-09-09 22:59巫程成周国忠王玉宝陈蔚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比较研究

巫程成 周国忠 王玉宝 陈蔚

[摘  要]旅游治理是多元化主体在运行机制和治理模式上形成的一种动态的权力依赖与合作互动,是旅游从“管理”到“治理”的体制改革。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治理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比较分析国内外旅游治理研究文献,探究旅游治理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准确定位我国旅游治理方向,完善旅游治理的基础理论框架,为我国旅游治理实践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比较研究;知识图谱;旅游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0;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7-0071-09

20世纪80年代,墨菲(Murphy)在其著作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一书中首次从社区参与角度研究旅游开发和规划,这种“社区方法”受到后续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社区居民参与旅游问题。经济、社会、文化和旅游不断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业从单一产业,脱胎为多元多主体共治、治理主体相互依赖与合作的“自主—共治”网络体系。[1]从“旅游管理”到“旅游治理”,管理主体由政府变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元互动,发展基础是公民的普遍参与,同时,强调非营利部门的共同治理。

我国旅游治理研究具有地方模式,如从制度化、规范化角度探究重庆武隆区旅游治理[2],以全域旅游为背景探究杭州淳安县县域旅游治理[3],也有学者提出政府主导型合作性事务参与、精英自发型协商性事务参与、精英自发型分歧性事务参与三种旅游治理模式[4]。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的旅游管理模式经历了旅游行政管理、旅游大众治理、以政府为主导旅游管理的路线。[5]不同的旅游业态,呈现出多元化的治理特征,表现为以数字科技手段提升数据协同治理[6],以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指导现代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治理[7],融合环境、伦理和社会等因素促进生态旅游治理[8]。国外旅游治理研究开始较早,如德国实施生态治理现代化国家战略,后来发展为强调属地居民参与性的民主化旅游治理,是早期旅游治理的重要实践。此外,信息通信技术对旅游透明性和共享性存在潜在影响,建立智慧城市综合数据库,利用网络传感和新社交媒体,可以促进智慧城市的参与式治理和规划。[9]这些研究对我国旅游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目前,旅游治理研究的局部化和碎片化现象比较明显,尚未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达成共识。系统回顾旅游治理研究,将有助于定位我国旅游治理方向,构建基础理论框架,提供实践路径。综述已有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大部分属于描述性研究[10],没有充分体现旅游治理跨学科的特征,同时国内外文献可视化的分析存在研究缺口。因此,本研究收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国外WOS数据库中的全部相关主题文献,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比分析旅游治理研究的总体态势、主题热点和关注前沿等。由于国内文化产业的融合、新科技新技术的地区差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区域网络治理的出现等新变化,旅游治理需要再创新,以此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CiteSpace5.7.R1软件,时间切片参数选取为每一年,时间跨度为1997—2019年,1997年之前国内外研究文献大多为1,国外早于国内。通过绘制年度发文数量图表了解文献发表数量趋势,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研究主题热点,通过关键词突现研究前沿趋势。[11]

(二)数据来源

国外数据库选取WOS数据库,国内数据库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公式分别为“Topic”=“tourism governance”、“主题”=“旅游”and“治理”,检索时间段为1997年至2019年,检索时间为2020年7月1日,检索到国内文献2628篇、国外文献1651篇,手动剔除规划设计、会议纪实、成果介绍及其他无效数据,再通过NoteExpress软件将同类文献合并去重,共得到国内有效文献2316篇、国外有效文献1552篇。

二、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分析

(一)总体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

通过分析文献时间分布曲线,可以预测旅游治理研究的国内外总体发文量趋势,见图1。图中折线和柱状图代表年度发文数量曲线,箭头线条代表发文数量二次指数拟合曲线,点形状曲线代表发文数量三次指数拟合曲线,图中两条指数拟合曲线拟合度函数的(R2)都达到80%,可认为旅游治理研究在国内外人文社科中的发文数量呈增长趋势,总量上国外低于国内。国内发文趋势中,2010年和2014年是两个高峰转折点;国外发文趋势中,2011年和2015年是两个高峰转折点,具体转折点的发生发展需要通过研究热点和前沿进一步分析。

(二)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是概括反映研究主题和内容的规范性术语,能够代表研究主题热点的发展和演变,在中英文文献中代表同样的含义,具有横向对照价值。CiteSpace软件设置节点类型为Keyword,时间范围为1997—2019年,TOP N选择50,选择Pathfinder裁剪和寻径算法,通过整理得到词频排名前15的国内外旅游治理研究热点关键词词频及中心度列表(见表1)。除主题词以外,国内“水土保持”关键词频次最高,关注度最高;“生态旅游”关键词中心度最高,中介作用最为明显。国外“保护”关键词频次最高,关注度最高;“空间”关键词中心度最高,中介作用最为明显。由此可见,国内外旅游治理研究的热点关键词具有显著差异。

为进一步研究旅游治理的研究热点主题,将代表驱动热点的关键词进行聚类,这些聚类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可以形象说明某个研究领域的主题热点联系强度。结合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对国内外關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进行分析,探测到国内研究共词图谱中有95个较为明显的聚类,国外研究共词图谱中有19个较为明显的聚类。根据知识图谱关键词共现研究的相似性,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前10个聚类进行命名,国内(左)外(右)旅游治理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揭示的研究热点主题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两个图谱中,代表聚类模块值的Q值都大于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代表聚类平均轮廓值的S值都大于0.5,意味着聚类科学有效。为便于分析,对聚类关键词进行进一步主观建构和同义合并,各形成6个热点聚类主题。国内研究中6个热点聚类主题为:水土保持(#0水土保持)、生态旅游(#2生态旅游)、政府治理(#3公地悲剧、#5实践与思考)、流域治理(#6治理、#7清江流域、#9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治理(#1生态环境治理、#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区域旅游(#4杭州市区);国外研究中的6个热点聚类主题为:智慧旅游,包括#0smart destination(智慧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包括#1natured-based tourism(自然旅游)、#2mountain tourism resort(山地旅游胜地)、#5wildlife tourism common(野生动物旅游)。旅游政策分析,包括#4tourism policy analysis(旅游政策分析)。政府治理,包括#3government role(政府角色),#7mega event planning institution(大型活动策划机构)。区域旅游,包括#6british columbia(不列颠哥伦比亚省)、#8easter island(复活节岛)。治理绩效,包括#9financial performance(财务绩效)。将两张图谱进行对比,有3对热点聚类主题相似,分别是生态旅游、政府治理和区域旅游。

(1)相似的研究热点主题分析。通过对聚类节点内涵、词频和中介中心性比较分析发现,虽然国内外旅游治理研究主题相似,但研究的重难点和分析视角有差异。生态旅游主题:是国内研究中关键词词频和中心度都比较高的主题词,国内研究中与其相联系的共现主题词有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环境领域、生态安全、供给主体和生态文化等,偏重旅游外部生态环境研究。相比之下,国外研究中该主题更加多元丰富,与其连线的共现主题词有挑战、动物、新自由化、景观变化效应、客观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等,偏重内外部生态环境研究。政府治理主题:国内研究中关联的研究主题词主要有遗产旅游地、北京、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旅游是最新研究热点,整体倾向于旅游环境治理研究。该主题在国外研究中属于最新的研究热点,共现的主题词有规范医疗旅游、中国、自适应协同管理方法、当地社区,偏重旅游过程的治理研究。在这一主题国内外研究中都出现了主题词中国,可见全球范围内都在关注中国旅游治理研究。区域旅游主题:主要为旅游治理的对策研究和案例分析,图谱显示,国内旅游治理研究比较热衷于区域案例研究,如钱塘江、香积寺塔、云南旅游业、中小城市发展、景观工程等。而国外研究更为分散,有度假胜地、旅游区开发、沿海地区、政治经济学方法、旅游认证、治理分析、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目的地营销等,更侧重于旅游业态治理细节和方法研究。

(2)不同的研究热点主题分析。国内侧重的研究热点有3个。水土保持主题:该主题规模(Size)最大,词频也最高,是多个研究主题的重要转折节点。该类研究开始较早,始于1998年,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体系相对成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对策效益、体育产业、公共治理主体等后续研究的基础。流域治理主题:包括的研究范围比较广,主要涉及水库、农村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乡村旅游、乡土建筑、活态文化、沟道工程、毁林开荒、绿色经济等,是旅游治理中繁杂琐碎但关乎旅游水资源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主题:是最早开始的研究热点主题,与物种资源、农牧业生产、产业发展生态化、买卖双方、治安案件、二次创业等联系,多涉及旅游治理的法治环境。国外侧重的研究热点也有3个。智慧旅游主题:是国外旅游治理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聚类,相关联的主题词主要有促销工具、环境管理工具、智慧旅游区、创意旅游、包容性扶贫旅游等,是新时期旅游治理研究的技术探索空间。旅游政策分析主题:属于国外旅游治理的早期研究热点,其节点与策略失败、可持续旅游业治理、政策学习、三阶变化、学校教育、概念化利益相关者机构等主题相联。治理绩效主题:是相对比较新的研究热点,开始于2017年,内容涉及点对点共享经济、英国旅游业、商业模式、小型生活方式业务、社会创新等研究主题。

(三)研究前沿的比较分析

在研究主题共现的基础上,通过探测旅游治理研究的前沿主题,可以了解该领域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旅游治理政策制定者和旅游治理研究者提供趋势判断和选题依据。[12]通过知识图谱面板中的突现(burstness)功能,可以探测研究前沿。结合之前的研究,选择1997—2019年作为前沿探测时间段,国内研究产生37个突现关键词,国外研究产生15个突现关键词,各选取前15个突现关键词,如图3。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前沿,国内外旅游治理研究前沿相同点主要表现在:国内外旅游治理研究前沿对宏观治理研究关注都比较早,基本都是从1998年开始,旅游治理是治理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国外旅游治理研究前沿重点关注旅游环境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旅游治理影响面比较广,都涉及政策分析和综合治理。同时,国内外研究前沿差异更大。国内研究中,“水土保持”关键词突现强度最高,为11.9088,突现时间从2005年开始持续到2010年。小流域治理、对策和旅行社的主题研究前沿突现时间持续最长,达10年之久。小流域治理是早期的研究前沿,这些突现大多产生于2005年以前,而旅行社、问题、治理模式主题属于最新研究前沿,都开始于2005年以后,影响持续到2015年。国外研究中,除“治理(governance)”和“旅游(tourism)”两个核心主题词外,“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属于突现强度(5.3029)最高的研究前沿关键词,力量(power)、网络(network)、全球化(globalization)、合作(partnership)和渔业(fishery)等都是持续3年的研究前沿,冲突(conflict)、未来(future)属于最新研究前沿,这些突现基本都产生于2010年以后,一直持续到2016年。

(四)重要转折点比较分析

1.国外旅游治理研究的转折期

共被引文献知识图谱是被同一篇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形成的文献网络图谱。[13]通过被引文献的聚类、频次和中心性等分析,可以识别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通过节点的连线和节点标签时间可以分析研究领域的重要转折点。将国外数据导入到CiteSpace,经过聚类,简化和调整得到共被引文献知识图谱,如图4。图谱结合共现记录发现,引用频次最高的两个节点为Bramwell B(2011)和Volgger M(2014),中心性最高的兩个节点为Ivars-Baidal J A(2019)和Higgins-Desbiolles F(2018)。同时发现国外旅游治理研究具有3个明显特征:从研究节点来看,聚类围绕三个重要节点展开,每个中心具有明显的中介节点;从研究内容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三个重要的转折点,分别为2014年、2017年、2018年;从研究演化来看,聚类中每个标签都有明显的代表人物,但是频次和中心性都不高,说明该领域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图谱中的5个关键节点引用频次和中心性相对其他节点较高,相互支撑又相互独立,形成了旅游治理研究的主要变迁路径。

2014年是国外旅游治理研究的第一个转折期,2014年的两个节点主要探讨了“旅游目的地治理”。其中一篇经典文献是Pearce DG于2014年对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化和框架化的讨论[14],这篇文献处于早期旅游治理研究的多条连线节点上,后期很多关于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目的地开发的研究都基于此,属于早期旅游治理的本质问题探究。该研究系统地识别了五种目的地关键要素:工业区、集群、网络、系统和社会建构,并探究了在地理、生产方式和动态管理方面的操作问题。另外一篇早期经典文献为Volgger M等人对旅游目的地管理组织(DMO)定位的研究,主要讨论了旅游目的地网络功能对于建立目的地竞争力的作用。[15]通过调查网络功能所扮演的角色来更好地理解DMO和目的地的成功,其中网络功能的影响通过增强目标网络内DMO的功能和接受度来达成,该研究对于后期旅游治理的网络功能引入具有创新意义,同时开阔了旅游治理研究的新视野,是进一步解释旅游治理过程和角色的转折。

2017年是国外旅游治理研究的第二个转折期,主要节点文献研究了“跨境区域旅游治理”。核心节点文献只有一个,为Stoffelen A等人研究的旅游业在具有不同历史发展路径的欧洲跨境地区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该文献从制度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了新兴发展的德捷克跨境地区和更为“成熟”的德比利时边境地区旅游业在区域建设过程中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安排、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尺度以及旅游业的区域战略地位,在复杂的跨境区域旅游治理过程中至关重要。[16]该文献在2017年大多数旅游治理研究以及跨境旅游研究中具有桥梁作用,对复杂关系网络中旅游制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2018年是国外旅游治理研究的第三个转折期,这个阶段的两个文献主要讨论了“旅游治理的可持续”。第一篇文献中Jamal T等人描述了旅游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可持续旅游业中构成良好治理的要素,结合案例研究,提出了司法公正、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是影响旅游业善政的重要因素。启发研究人员采用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促进旅游业的“公正治理”。[17]该研究改变了旅游治理研究的视角,对于旅游治理的法治与公正效率提出了一定的理论实证。另外一篇文献Higgins-Desbiolles F探讨了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途径[18],该篇文献中介中心性较高,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参考,增加了旅游治理研究的系统性和政策性。研究认为不能仅仅迷恋旅游业的经济增长,必须在更广泛的可持续性背景下理解和管理旅游业。采取方法包括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转变为可持续流动办公室,创建全球旅游财富基金,采用多种方法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规范和管理旅游业,更多地平衡和考虑公平性、生态限制、人类利益及可持续未来理念。

2.国内旅游治理研究的转折点

由于中国知网的文献数据无法进行CiteSpace的共被引文献分析,因此通过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在“被引”数量参数指标下,进行旅游治理研究文献统计分析。通过整理,被引30次以上的文献情况见表2。研究发现这些文献具有以下特点:时间维度方面,高被引文献发表时间集中在2002—2017年,特别是2010年和2014年;研究类型方面,实证研究为7篇,综述类文献为5篇;研究内容方面,其中涉及旅游企业治理研究5篇,景区治理研究4篇。进一步结合文献总体分析,国内旅游治理研究全貌为:引入国外理论研究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国外最新研究待追踪;缺少经典型基础理论研究,研究视角待丰富;定量研究相对丰富,研究载体集中在旅游类期刊《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研究作者集中在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研究内容集中在旅游经济研究领域等,被引最高的为阎友兵和肖瑶对旅游景区经济型治理模式的研究,被引74次。

随着国内公共管理研究和治理研究兴起,关注者从多种角度用不同方法开始对旅游治理的理论概念、区域实证和企业绩效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前述国内旅游治理研究的总体发文数量趋势和国内旅游治理研究高被引文献分布情况,2010年和2014年是两个主要转折期。自2009年学者对乡村旅行社区文化遗产的精英治理模式和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治理路径进行学理探讨以来,2010年是国内生态旅游治理和乡村旅游治理研究的高产期,这个时期研究多为综述研究和案例研究。此后旅游治理研究的发文量逐年增加,如学者易志斌在分析生态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国际生态旅游治理和中国生态旅游治理的发展现状、措施办法和问题建议。[19]在2013年下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推动下,2014年旅游治理研究开始深入关注旅游治理机制、体制和法治问题,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体系研究达到高峰。被引5次以上的文献中区域旅游治理研究和旅游治理体系研究有10篇,被引3次以上的旅游上市公司企业治理研究有7篇。另外,《旅游学刊》2014年第9期和第10期专栏组织讨论了中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从“旅游管理”转变到“旅游治理”视角阐释旅游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问题。这一年是旅游治理研究爆发增长的一年,研究内容更为丰富,如讨论企业绩效、宰客行为和治理体系等;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如使用面板分析、案例讨论和多重效应等;研究学科更为多元,从管理学、经济学到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学术态势。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研究阶段和转折期方面:国内外旅游治理研究均存在理论研究阶段,出现在2010年之前。虽然总量上国外低于国内,但国外研究早于国内研究。同时可以发现,发文趋势中2010年和2014年左右两个高峰转折点,国内外是相似的,相差不超过1年。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研究多是旅游治理的宏观研究、旅游治理的案例研究和国外治理研究的综述,国外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旅游治理过程、方法和政策分析研究。国内引进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阶段基本结束,接下来国内研究将侧重于具体情境下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探究。研究热点比较方面:国内方面,水土保持主题是早期旅游治理研究热点。原因是,一方面受旅游大开发和旅游资源保护实践的影响;另一方面水土保持与旅游治理体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较好地担当旅游过程治理的指导角色。研究者从水土保持的理念、方法、政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地方综合治理提供对策,也为旅游治理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锚定作用。而国外方面,旅游治理绩效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新热点,体现了治理评价新趋向。经统计,近两年,国外旅游治理绩效研究的相关论文数量不断增长,旅游治理效益研究主题不断深化,而旅游治理绩效研究已开展多年,之所以成为旅游治理研究领域热点,与近年旅游治理的效益溢出和旅游多产业高度融合分不开。首先,两者均涉及旅游治理主体和客体,旨在通过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规范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治理效率和动能;其次,旅游治理研究正从单一学科视角向多学科多视角实证研究转化。研究前沿方面:综合治理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旅游都属于国内外研究前沿,同时可以发现在国内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智慧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高达上万篇,但近年智慧旅游并未成为旅游治理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原因在于本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和突现图谱,统计指标来源于文献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獻的频率,即旅游治理与智慧旅游关键词共现在同一篇文献的次数相对较少。未来研究展望方面:当前国内外研究均呈现多维策略的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多是对之前理论的案例验证和多视角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之后是定性分析的理论抽象和概念化,属于前沿热点的研究酝酿期,很少出现高频关键字。目前我国国内研究正处于这个阶段,下一步旅游治理研究,需要结合国内外研究态势、前沿、热点和转折点,以中国区域情境为基础,构建我国区域旅游治理体系。

三、研究启示

(一)突破旅游治理瓶颈,推动旅游治理发展

对于学科本质来说,旅游治理概念来源于公共管理领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交叉性,但旅游治理尚未明确界定形成科学的规范,使得旅游治理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场景。旅游治理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特性,同时在中国情境下,治理体系的政策依赖性无法避免,旅游治理研究的政策分析将是一个重要议题。旅游治理涉及旅游者,酒店、景区、旅行社的旅游从业者,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实践过程中,融合了交通、饮食、文化、艺术和土地等多维度产业。因此,需要从旅游治理的特征出发,从根本上突破现存问题,使旅游治理理论研究推动旅游治理实践的产业化发展。

(二)创新旅游治理模式,推动智慧旅游发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近年来各地加快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构建了高端要素科技平台,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和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破解由行政层级体制形成的区域发展壁垒,完善以市场主导的旅游资源要素配置机制,降低要素和产品空间移动成本,探索区域旅游治理的数字化工程方案[20],以云共享、大数据和虚拟技术等科技为支撑,更大程度地探索区域数字旅游治理模式,是未来旅游治理的发展趋势。[21]国外旅游治理研究热点的#0聚类为“smart city(智慧城市)”,杭州的旅游发展模式与此十分契合。在G20峰会等大事件的影响下,杭州借助“数据+算法”模式,构建“10秒找空房”“20秒景区入园”“30秒酒店入住”“数字旅游专线”和“跟着城市大脑游杭州”等场景,使“城市大脑”文旅系统在各区县智慧运转,为智慧城市旅游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发展思路。

(三)以“两山理论”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从研究的热点图谱可以发现,国内生态旅游理念具有旅游治理的保障功能,国外生态旅游具有旅游治理的引导功能。生态旅游的区域路径研究、旅游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旅游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研究等都是旅游治理研究中区域情境化的生态延展。因此,应该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推动旅游治理与生态的融合发展。

(四)以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对国内共现图谱#1聚类中“活化文化”关联的文化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经济获益和生活改善、地方认同、文化传承进行深入剖析,探究文化引发的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传播机理,可以将区域文化旅游的产业事业属性更大程度地发挥。[22]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浙江文化遗产旅游不断为本地区旅游提质升级。数字化保护和研学旅游开发并行,非遗保护工作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3]以国际化、全域化、数字化和品质化为战略,充分发挥古城遗址遗产的带动效应,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将有力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五)以“文农旅+”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依托“环境—经济—社会”关联系统,形成“城市—乡村”旅游区域空间,“文农旅+”模式下的“富春山居图”的富阳休闲样本区、建德田园综合体等,既是旅游体验的审美客体,更是城市生态发展的价值载体,在满足大众化审美的同时,保存乡村韵味,达到农业、生态与景观的高度平衡。[24]厘清“文农旅+”的乡村关联旅游治理模式,将为全国乡村旅游治理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庆余.从“旅游管理”到“旅游治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视野[J].旅游学刊,2014,29(9):6-7.

[2]黄宗华.创新旅游治理的武隆实践[J].人民论坛,2019(12):55.

[3]葛继宏.全域旅游治理的路径探索——以杭州淳安县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7(3):142-147+160.

[4]陈纪,赵萍.多元精英参与地方民族事务治理:基于乡村旅游治理实践形态的个案考察[J].西北民族研究,2019(4):90-101.

[5]刘梦华,易顺.从旅游管理到旅游治理——中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角色扮演逻辑[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5):97-103.

[6]张洪昌,舒伯阳.大数据时代旅游协同治理的行为逻辑与路径探索[J].管理现代化,2018,38(4):49-52.

[7]魏九峰.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从旅游管理到旅游治理的发展逻辑与取向[J].农业经济,2019(1):55-57.

[8]张辉,范梦余,王佳莹.中国旅游40年治理体系的演变与再认识[J].旅游学刊,2019,34(2):7-8.

[9]Batty M,Axhausen K W,Giannotti F,et al.Smart cities of the future[J].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Special Topics,2012,214(1):481-518.

[10]罗芬.国外旅游治理研究进展综述[J].热带地理,2013,33(1):96-103.

[11]巫程成,朱倩倩.“两山”理念驱动乡村文化旅游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6(2):62-70.

[1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3]黃福,侯海燕,任佩丽,等.基于共被引与文献耦合的研究前沿探测方法鄰选[J].情报杂志,2018,37(12):13-19.

[14]Pearce D G.Toward an Integrat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Destination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4,53(2):141-153.

[15]Volgger M,Pechlaner H.Requirements for 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in destination governance:Understanding DMO success[J].Tourism Management,2014(41):64-75.

[16]Stoffelen A,Vanneste D.Tourism and cross-border regional development:insights in European contexts[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7,25(6):1013-1033.

[17]Jamal T,Camargo B A.Tourism governance and policy:Whither justice?[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8(25):205-208.

[18]Higgins-Desbiolles F.Death by a thousand cuts:governance and environmental trade-offs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t Kangaroo Island,South Australi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1,19(4-5):553-570.

[19]易志斌.中國生态旅游治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6):15-24.

[20]宋瑞.数字经济下的旅游治理:挑战与重点[J].旅游学刊,2022,37(4):11-12.

[21]陈颖.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指数的构建与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0):44-49.

[22]吴丽敏,黄震方,谈志娟,等.江南文化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其形成机理——以同里为例[J].人文地理,2015,30(4):143-148.

[23]刘朝晖.村落保护的空间规划与文化价值重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7(5):118-128.

[24]吴晶,周膺.生态美学的衍化:从社会城市到浙江大花园[J].浙江学刊,2020(3):233-238.

责任编辑  刘海巍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比较研究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