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2022-09-11 04:56张秀华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敌后根据地示意图

张秀华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先后经历了“走英国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自己的路”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再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扩展,图1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践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下面笔者由两幅示意图来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一、“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和“1937—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中主要根据地及分布特点

二、形成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布局的原因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成因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村敌人力量相对弱小,在城市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力量强大,中国革命缺乏城市斗争的条件。

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反对国民党、夺取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实践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在中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农民具有革命性,是工人阶级可靠的革命同盟军。起义失败后,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革命队伍走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4.北伐战争的影响。北伐战争使南方群众受到了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好。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成因

1.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胜利后,红军主力转移到北方。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全民族抗戰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同之处

总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虽有较大区别,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依托地,它们都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并通过发展生产、建设政权、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积蓄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政权”的革命道路。

猜你喜欢
敌后根据地示意图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两张图读懂“青年之声”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