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与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传播

2022-09-13 06:47王艳萍
西部学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陈潭秋盛世才新疆

王艳萍

陈潭秋的一生和中国共产党跌宕起伏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先后在多个地区的重要岗位任职,所涉领域广泛,革命斗争经历丰富,革命视野开阔。他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直至以身殉职的事迹壮怀激烈。董必武对他曾有过高度评价:“谭秋同志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战斗一生!”1939年6月,陈潭秋从苏联返回延安,途经迪化(今乌鲁木齐)时接到命令,即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以下均称“党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我党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绝响。

一、陈潭秋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条件

(一)早期革命活动奠定良好经验基础

陈潭秋的家庭重视教育,对兄弟姐妹十人产生深远影响,多人不同程度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其五兄陈树三志向宏伟,思想进步,积极参与早期民主革命活动,并引导陈潭秋走上革命道路。陈潭秋在武昌高等师范学习期间,广泛阅读传播新思想的书刊,与同学踊跃探讨救国方案。十月革命后,他开始留意无产阶级革命,主动声援北京学生开展五四运动。后结识董必武,一同将强烈的革命意识付诸于更为充分的实践,逐步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革命轨迹日渐丰富。他表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不懂得十月革命,就等于是聋子、瞎子,找不到路。”

1921年6月,陈潭秋和董必武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共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此后,他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革命斗争,如以记者身份办刊发表文章、以教师身份健全革命组织、以各地主要领导身份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活动。陈潭秋广泛发动工农运动,促进妇女解放,关心青年学子,改革旧教育体制,大力推动各地党组织建设,致力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先后凝聚起一大批思想进步的有志之士,共同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实践,群众工作和革命斗争逐渐成熟。

(二)国内外形势下新疆战略地位凸显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我国军民奋力抵抗,开启了全国抗日的伟大局面,国共合作再次达成。新疆物产丰富,可作为大后方提供持久抗战所需的物资,也是将国际援华物资送往抗日前线的国防交通要道,我党的干部同志也常取道新疆中转,往返于延安和苏联。可见,在新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有必要。

邓发曾深刻分析新疆的国际关系。他认为,资本主义各国想利用新疆作为反苏阵地;同时,由于新疆是中国与苏联的桥梁,为反对中国革命,帝国主义也时刻企图占据新疆。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后,新疆督办盛世才上台。为争取信任,他权衡利弊后佯装亲苏、亲共,伪装成进步人士,亲自制定了“六大政策”(即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苏联由于需要和平稳定的友邻,同意扶植自称“新疆王”的盛世才,借以帮助新疆尽快结束乱局。中共中央先后派出陈云、滕代远、邓发和陈潭秋来新疆做统战工作,兼与苏联取得联系,以获取援助。

(三)持续开拓并巩固党在新疆的统战工作

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迪化设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标志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有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鲜明特征,也具备自身的突出特质,即:以“六大政策”为政治基础;中共党员可通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以下均称“反帝会”,在南疆的名义是“抗日后援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但须沿袭苏联做法,执行“三不政策”——不公开党员身份、不发展党的组织、不宣传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派到新疆工作的干部,其一切活动都要经过盛世才。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工作由党代表统筹安排,先后有三任党代表:第一任为陈云、滕代远(1937.4—1937.12),第二任为邓发(1938.1—1939.9),第三任为陈潭秋(1939.6—1942.9)。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同其他省的办事处有区别:一是对外不公开,只称“南梁第三招待所”,办事处内的党员不能和外界接触,有保密性质;二是警卫和武装力量均由盛世才选派;三是受盛世才限制,没有独立的通信联络设备,“一切电报、信件都需交他的督办公署转发。”办事处简称“高楼”,“是盛世才专门招待中共代表和延安赴新人员的地方”。陈潭秋到新疆时,盛世才同我党的关系已开始恶化,处境较为艰难。因而,陈潭秋带领在新疆工作的全体中共党员(以下均称“全体在新党员”)开展工作时十分谨慎,同志们给他的回信要使用内外两个信封,内写交蔡直先生(陈潭秋化名),外写盛督办亲启。

二、陈潭秋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载体

陈潭秋始终精准把握时局,严格贯彻中央决议,领导全体在新党员主要通过四类载体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重要基地——以“新兵营”为主

西路军余部进入新疆后,盛世才由于忌惮红军的影响,不愿意其公开身份,要求战士们换服装、改称号,对外统称“新兵营”。“新兵营”共编为一个总队,下设干部支队和四个大队,分别学习语文、政治和炮兵、坦克、装甲、汽车、医务、无线电等科学技术。陈潭秋到新疆后,首先恢复了“新兵营”政治部,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亲自给他们上政治课、党课,讲党的历史。”短暂停留新疆的干部同志,也会为战士们作形势报告,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敏锐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如周恩来、邓颖超等。同时,陈潭秋比较重视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常向战士们传达中央指示、作报告,也会组织野营训练等。他引导同志们充分认识到,如果没有马列主义武装头脑,无论手中有多好的武器,也消灭不了敌人。

(二)群众组织——以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为主

根据“六大政策”,新疆成立了当时唯一的政治组织,即各族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群众组织——“反帝会”,会员涵盖了各地各行业群众。盛世才任会长时,许多中共党员已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反帝会”实际上成为了党领导下的群众革命组织,常组织抗日集会。经历第二次改组后,又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反帝会”作为带领各族群众支援抗战的中心机构,大力扶助各族文化促进会兴办学校,举办短期训练班,并组织人员向干部同志讲授《六大政策教程》、马列主义和时政,培养了许多优秀革命骨干。秘书长黄火青回忆道:“广大的会员还是可以谈谈马列主义的……盛世才准许宣传马列主义,但不能宣传毛泽东思想……虽然是不让宣传毛泽东思想,但还是按照毛泽东思想跟群众讲话的……我们可以利用官办组织的合法性来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抗日。”“反帝会”创办的刊物《反帝战线》,会不定期刊登抗日前线军人的英勇事迹,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介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各族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三)教育战线——以新疆学院为主

盛世才交给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疆学院,是当时新疆唯一的高等学校,许多校领导和教授都是中共党员,迪化一中、女中和部分中心小学,实际上也由同志们主持工作。当时,新疆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不高,陈潭秋带领文化教育战线的党员,在学校大力改革各级课程,积极传播进步思想、发展进步力量。例如,增设《新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以及军事体育课,并聘请著名教授沈志远、沈雁冰来新疆讲学,也会通过戏剧、歌曲等文艺形式创新活动,影响青年。“虽然当时盛世才有各种限制,我们未发展组织,未接受进步青年参加八路军。但我们党在新疆各族人民中的影响很大,形成了相当强大的进步力量,围绕在党的周围。”此外,陈潭秋要求在迪化女中任教的同志定期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广泛团结群众,以共产党人的模范行动实际影响和教育各族群众。全体在新党员巧妙运用校园阵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仅1939年至1942年,全疆就新增公立学校187所、会立学校83所,新增学生总数101385人。

(四)传媒平台——以《新疆日报》为主

陈潭秋十分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将《新疆日报》视为斗争的重要阵地之一。报社的整个斗争是在陈潭秋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他常和工作人员研究宣传技巧,鼓励并指导同志们多写、多发文章。全体在新党员利用盛世才伪装的假面目,进行了大量革命宣传,对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启蒙教育,“使新疆保持比较好的政治空气”。

《新疆日报》第一版为国际消息,第二版刊登国内消息,第三版则为新疆新闻,第四版刊载文艺内容。负责第一、二、四版的均为我党同志,负责第三版的是盛世才的人员。报纸的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抗日战争中军队的胜利与功绩,以及苏联卫国战争的伟大意义等。先后刊登过《马克思传》《大众哲学》《资本论》《列宁选集》《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持久战》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有人描述当时“全国除了《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报纸外,《新疆日报》是宣传抗日最积极的报纸。”

三、陈潭秋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陈潭秋在指示信中明确阐述了全体在新党员开展工作的基本方针,其中两条为“b.怎样巩固这个抗战的重要后方和国际交通要道;c.怎样推进这个落后的社会前进,怎样使各族人民过着和平友谊的生活”。他在不利形势下仍然竭力保持新疆同党中央和苏联(远方)的联系,为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无私奉献,直至牺牲,其革命实践有显著的历史意义。

(一)助力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陈潭秋指出:“新疆的政府无论对内对外政策都是进步的、革命的,符合革命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传播发挥了突出的动员、组织作用。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持续有力的回应和支援了内地抗战活动,扩大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规模。据记载,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群众在自愿发起的捐献运动中,共捐款合大洋222.6万余元,捐金银首饰20多件以及大量皮衣(募寒衣)等;1938年,募款用于购买多架“新疆号”战斗机,连同皮毛、药品及枪支弹药等物资运往延安;1940年,西路军总支队指战员集体返回延安时,除自身携带的自卫武器,还带回4挺机枪、4万发子弹,陈潭秋又亲自筹集了一些捐款,从苏联购回10吨新闻纸,以应《解放日报》急需等。

1941年1月1日,新疆日报社全体员工在《新疆日报致前方将士贺年信》中,向前线战士表达了强有力的精神援助:“亲爱的将士们:我们是新疆一部分文化工作者,虽说是国防的大后方,但是……全疆十四个民族四百万同胞,已经担任起这巨大抗战建国的任务了……我们虽远离前方,但是对于将士们英勇杀敌,是无时不刻不在系念与崇敬之中,同时,我们已用所有的力量来援助抗战与你们……”新疆各族群众在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悉力支援前方。1941年11月起,新疆情形似有倒退,陈潭秋仍努力维持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设法挽救局面,以期形势向好。

(二)引导各族群众学习先进理论

陈潭秋带领全体在新党员开展活动时,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对盛世才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革命策略。1940年6月,陈潭秋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报告中提到,要“切实培养和提拔各族干部,开展六大政策,民众运动,建立群众基础”,努力加深各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坚定不移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突出党的政治优势。1942年8月,陈潭秋写信向毛泽东同志汇报工作,强调在整风运动时,就“党与群众的关系”单独作了讨论。

以“反帝会”为代表,总会借力全市学联会、各处工人救国联合会等,从多方面巧妙开展群众工作,运用不同渠道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帮助新疆人民加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装,革新传统认知,切实使马克思主义入心、入脑。盛世才公开反叛后,新疆再次落入国民党统治,此前曾受到先进理论影响的广大人民,始终坚守了信仰和底线,为新疆和平解放和社会发展付出不懈努力。

(三)夯实党在新疆的组织建设基础

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当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作用突出。有利于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切实提升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陈潭秋一再强调培养进步青年是党在新疆的首要工作,认为他们是战胜社会阻力、建设新新疆的基本依托力量。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陈潭秋建议盛世才兴办各级各类学校,派出优秀青年前往苏联留学,引导了一批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留下许多革命火种。1949年12月,王震在赛福鼎等同志入党仪式上表示,“你们在入党以前都已经在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下,参加了多年的反压迫的革命斗争,经过了实际的锻炼,成了人民的战士,成了人民的干部人才。”全体在新党员在新疆散布了深远的革命影响,部分受过马列主义教育和影响的青年干部,在新疆和平解放后,成为了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

1943年9月,陈潭秋、毛泽民和林基路一同被盛世才残忍杀害,周恩来同志痛心表示:“他的牺牲是党的重大损失,他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他长眠在新疆,他是新疆各族人民心目中党的一面旗帜。”陈潭秋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言行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如今,中国共产党业已走过百年征程,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顾全大局、无私为民的宝贵品质,对处于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上的我们,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踏着陈潭秋等革命先烈的足迹踔厉前行,矢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百年征程上开拓奋进。

①新疆“四·一二”政变:盛世才在新疆策划的反苏反共事变。统治新疆的盛世才,早年入东京明治大学和韶关讲武堂,毕业后在奉军中任下级军官,后经郭松龄推荐,赴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投靠国民党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兼军校教官。1930年起任新疆军校战术总教官。1933年发动兵变,任新疆省边防督办、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一度同苏联与中共建立联系,利用对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其巩固新疆统治的目的。后因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失利,曾标榜联苏、联共的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在蒋介石的威胁利诱下,逐渐转向反苏、反共。1942年4月12日,盛世才借口其弟盛世骐被谋杀,诬陷苏联驻新疆的外交人员及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人“阴谋暴动”,先后逮捕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160余名共产党人,次年将陈、毛、林杀害并迫使苏联军队撤出新疆。

猜你喜欢
陈潭秋盛世才新疆
黄冈市黄州区陈潭秋故居
盛世才的“亲苏联共”与“反苏反共”
“政治变色龙”盛世才
王韵雪:不要给国家增加负担
1933—1944年苏联在新疆的文化工作述论
新疆多怪
中统局参审“新疆三大积案”内幕
纪念陈潭秋牺牲70周年学术座谈会征文启事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