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福辛普利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肾损伤的效果分析

2022-09-14 02:36郭静婷邵艺枝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预防保健科53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7期
关键词:流行性小剂量肾功能

郭静婷 邵艺枝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预防保健科 53000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程延长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出血、充血及肾脏损害等[2]。既往研究表明:肾损伤是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基本病变之一,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且死亡病例中60.0%~80.0%死于肾损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3-4]。肾损伤的发生与多系统改变有关,且常规抗病毒治疗是临床常用的预防方法,虽然能降低肾损伤发生率,但是远期预后较差。福辛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多种肾脏基本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降低血管阻力,使醛固酮分泌减少,能增加血管肾素,扩张动脉、静脉,引起静脉扩张,亦可抑制免疫杀伤细胞功能,减少免疫应答[5]。因此,本文以4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小剂量福辛普利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6.98±6.41)岁;入院时体温38.52~39.95℃,平均体温(39.18±0.53)℃;体质量指数(BMI)19~28,平均BMI 23.51±3.29;临床分型:轻型13例,中型10例,重型1例。观察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7.11±6.46)岁;入院时体温38.43~39.89℃,平均体温(39.21±0.57)℃;BMI 18~29,平均BMI 23.56±3.32;临床分型:轻型11例,中型11例,重型2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6~60岁,我院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诊断符合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WS278-2008)。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肺疾病影响病情或疾病治疗、评估者;语言、沟通 、书写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或精神性疾病者;肿瘤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孤立肾、移植肾、双侧肾动脉狭窄;对福辛普利过敏的患者;低血压患者。

1.3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512,规格:1ml∶100mg×10支)800~1 000mg,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福辛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97,规格:10mg/片)治疗,口服,10mg/次,1次/d,连续治疗1周。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和血压监测,对于出现低血压患者,应立即停药。治疗1周后评价患者疗效。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肾损伤发生率。两组治疗1周后分别从显效(发热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各指标恢复正常)、好转(发热、出血症状得到一定改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方案无效或调整方案)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记录两组用药后肾损伤发生率。(2)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肾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取外周空腹血3ml,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ys-C、Scr水平;采用修订的MDRD方程估算eGFR水平[6]。(3)对比两组用药期间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及便秘腹泻的总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肾损伤情况比较 治疗1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肾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及肾损伤情况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Cys-C、Scr、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肾功能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治疗1周后Cys-C及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ys-C、Scr、eGFR水平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用药期间高血容量综合征、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及便秘腹泻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223,P=0.637>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主要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临床以发热、出血及低血压休克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将会引起肾脏损害[7]。既往研究表明:肾损伤的发生与多系统改变有关,患者发病后血浆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系统水平将会明显升高,由于血浆外渗,将会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兴奋,导致肾小球入球血管收缩大于出球血管,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增加肾损伤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8]。近年来,小剂量福辛普利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

本文中,治疗1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肾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剂量福辛普利用于出血热患者中可获得较高的疗效,并有助于降低肾损伤发生率。福辛普利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多种肾脏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降低血管阻力、醛固酮水平,有助于提高血浆肾素,扩张动脉和静脉,从而能有效抑制激肤酶活性使激肤升高[9]。同时,福辛普利能刺激前列腺素的释放,使得静脉扩张,且药物亦可抑制免疫杀伤细胞的功能,减少免疫应答,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10]。本文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两组肾功能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治疗1周后 Cys-C及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福辛普利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肾脏功能。现代药理结果表明:福辛普利是第一个含磷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中的磷在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能进一步调节上述系统,发挥良好的增强作用[11]。同时,出血热患者以小剂量福辛普利治疗为主,能有效增加血流量,减轻患者的免疫应答引起的免疫损伤,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减轻肾损伤的治疗方法。从本文结果看出,小剂量福辛普利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药物安全性较高,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因此,临床上对于确诊的出血热患者,除常规方法治疗外,可给予小剂量福辛普利干预,降低肾损伤发生率。

综上所述,小剂量福辛普利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肾损伤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流行性小剂量肾功能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