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9-14 03:11林世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4期
关键词:心外科呼吸肌肺部

林世艳

441800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第一医院,湖北襄阳

手术为胸心外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是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创面大,在术中常出现挤压肺叶、刺激支气管和肺门的现象,使得肺部反射性分泌物的量增加,致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弱,术后极易发生膈肌损伤、胸腔积液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事件,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有着严重的影响,而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提升患者肺功能具有显著效果[1]。本研究探讨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第一医院收治的70 例胸心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0 例;年龄34~75 岁,平均(46.21±1.25)岁;体重50~64 kg,平均(55.25±5.64)kg;疾病类型:食管癌7例,肺气肿13例,肺癌10例,肺囊肿5 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5~74岁,平均(46.88±1.34)岁;体重50~65 kg ,平均(56.01±5.71) kg;疾病类型:食管癌8例,肺气肿11例,肺癌10例,肺囊肿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WHO中关于胸心外科手术的诊断标准;患者知晓本研究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训练,如上肢功能训练和咳嗽训练等,不包括肺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患者自住院当日开始,面墙直立,进行上肢上举、后伸、外旋等动作,10~15 min/次,5 次/d。咳嗽训练:患者自住院当日开始,用力吸气,紧闭声门2~3 s,收缩腹部用力咳嗽2~3 声,10次/d。

观察组实施术前呼吸功能锻炼。①训练前准备:患者实施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前,应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充分掌握,依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于手术的认知度。同时,为患者详细讲解术前呼吸功能锻炼的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2]。②腹式呼吸训练:引导患者放松所有的辅助呼吸肌群,在其上腹部放置一沙袋,用于增加患者的腹部压力。指导患者吸气时,缓慢隆起腹部,呼气时,慢慢下沉腹部,如此反复数次,诱导患者呼吸部位和方向。每次锻炼时间≥5 min,持续锻炼1~2 周。③有效咳嗽训练:引导患者将声门紧闭,屏住呼吸,将膈肌抬高,用于增加患者的胸内压,收缩肋间肌。指导患者咳嗽时要打开声门,将痰液或气体冲出,反复数次,直至患者完全掌握。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用力肺活量(FVC)、1 s呼气量(FEV1)、最大深吸气量(IC)。②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不张及肺部感染。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FVC、FEV1及I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n 呼吸频率(次/min) FVC(L) FEV1(L) IC(L)干预前 观察组 35 19.87±1.26 3.50±0.76 2.95±0.78 1.91±0.40对照组 35 19.56±1.35 3.61±0.86 3.06±0.81 1.87±0.33 t 0.646 0.938 0.611 0.475 P 0.068 0.059 0.071 0.082干预后 观察组 35 11.01±2.35 4.26±0.95 3.73±1.00 2.80±0.79对照组 35 16.28±1.06 3.73±0.70 3.65±0.61 2.24±0.25 t 3.862 2.701 3.522 2.682 P 0.016 0.025 0.019 0.0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组别 n PaO2 SaO2观察组 35 98.52±1.22 88.82±4.87对照组 35 92.81±1.60 80.02±4.35 t 17.809 8.234 P 0.006 0.008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胸心外科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受到患者自身因素、麻醉效果及手术因素的影响,术后患者的肺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而术前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分为特异性呼吸肌锻炼与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其中,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是指对患者的全身进行锻炼,包括呼吸体操、气功及吹气球等,依据呼吸肌锻炼的原则,制定相关的呼吸锻炼措施[3-7]。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中应用自制沙袋,能够改变患者呼吸方式。腹式呼吸能弥补胸式呼吸的不足之处,负荷腹式呼吸能使呼气肌、吸气肌主动参与呼吸,这会加强患者腹肌、膈肌、下胸部肌肉及肋间内肌的活动强度,改善患者肺部的舒张、收缩功能,促进患者肺部残留气体的排出,降低患者体内死腔的通气量,增加患者的肺部容量,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患者实施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后,呼吸频率有所降低,肺部功能有所改善。引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提高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进而提升其手术耐受能力,促进身体康复,应用价值极高[8-10]。

综上所述,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肺部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并予以应用。

猜你喜欢
心外科呼吸肌肺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心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老年患者卒中后呼吸肌训练对卒中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补金汤配合呼吸肌锻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气虚型临床分析
亚洲胸心外科医师协会第20届年会(ATCSA)暨中华医学会第10次全国胸心外科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