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2022-09-15 08:44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中华魂 2022年9期
关键词:沙洲被子长征

文/“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地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个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讲述,飞向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温暖了中国,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坐标”。

半条被子 温暖中国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在汝城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军委纵队和机关来到文明司休整,红军卫生部也跟着驻扎在了文明司的沙洲村。

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沙洲村的村民们大都跑到山里躲了起来。徐解秀自幼就被裹了小脚,行走很不方便,加上刚生完孩子生病,只好跟丈夫朱兰芳一起躲在家里。那时天气已经转寒,3名女红军借宿来到她家。临睡前,徐解秀带着女红军来到厢房,简陋的床铺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女红军就把她们身上唯一一条行军被打开来与徐解秀母子合盖,度过了那个既寒冷又温暖的夜晚。

接下来的几天,女红军白天给村里老百姓看病,帮徐解秀干活、带孩子,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晚上,她们就和徐解秀母子挤在一张床上,跟她拉家常。3位女红军对徐解秀夫妇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都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几天后,部队要出发了,3名女红军看到徐解秀家一贫如洗,便要将行军被留下来。徐解秀急了说:“你们3个人就这么一条被子,天寒地冻的,还要赶路,我在家里,至少有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怎么忍心要你们的被子?”女红军们说:“我们干革命,为的就是老百姓。大姐,我们是红军,没有我们吃不了的苦,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家你推我让,争执不下。这时,一位女红军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她们拉着徐解秀的手说:“大姐,这下你就别推辞了。这一半你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再回来看你,到时候送你一条新被子。”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半条被子,同时,也接过了3名女红军的赤诚与大爱。

就这样,半条被子和一个“胜利后再见”的承诺,成了徐解秀心里久久不能放下的牵挂……年复一年,徐解秀一直在期盼女红军再来沙洲村。岁月随着村里的滁水河流淌,徐解秀老了。直到50年后,一位重走长征路的记者来到汝城,当时年过八旬的徐解秀老人泪眼婆娑地把这个故事告诉了这个记者,并请他帮忙寻找那三位像亲人一样的女红军,这才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半条被子”的故事。1991年,邓颖超同志联合康克清、蔡畅等十多位老红军委托发掘该故事的记者给徐解秀老人送去一条被子。遗憾的是,当被子送到徐解秀老人家时,老人已去世。她生前时常跟儿孙们念叨当年女红军的往事。她说:“那时候虽然为帮助红军吃了一点儿苦,可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牢记总书记嘱托 坚持人民至上

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考察调研,首先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开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情况。在“毛主席在汝城”雕塑前,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看了毛主席当年在汝城革命的经过,并发出感慨:“如果不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怎么会有现在的生活?”在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在汝城联署发布《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展示区,看到那扇宣传的泥墙照片时,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切地问及,这个是否是原址,房子是否还在,离这有多远?在“半条被子的故事”雕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老百姓也由此理解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倍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走出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服务中心,了解基层公共服务工作。他强调,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要提高针对性,以人民的满意度检验工作实效,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要把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卫生室,了解基本医疗保障情况,看到村民张美英正在测血压,仔细询问了她的年龄、身体、家庭收入等情况,并叮嘱她要保重身体,不要太劳累。习近平总书记一边参观留观室、公卫室,一边问设备配备是否到位、群众看病是否方便等情况,当听到村医除了在卫生室看病出诊,还会定期上门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了解扶贫产业发展和增收情况时,他指出,要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灾害能力。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走进厨房、储藏间,察看学生餐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四年级的同学们正在上思政课,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来,齐声向习爷爷问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是小树苗,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你们身上实现。希望同学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广大基层教师,落实好工资、社保、医疗、继续培训等各项政策。

从学校出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了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全家,与一家人围桌座谈。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乡亲们已经脱贫,非常高兴,并指出:因为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党才有了光荣历程、辉煌事业。你们家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承诺了就要兑现。让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走上小康幸福路,我们说到做到,一定会坚定不移走下去,践行党的誓言和诺言。他希望朱小红一家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离开朱小红家,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察看村容村貌。雨后的沙洲村青山滴翠,彩霞满天。闻讯赶来的村民和游客们高声欢呼“总书记好!”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对乡亲们说,“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正因为有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伟大成就。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今天我专门来这里看望乡亲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要不断接受教育、接受洗礼。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建设专题陈列馆 镌刻汝城革命史

2016年10月,为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的“半条被子”感人故事,郴州市委、市政府和汝城县委、县政府聚焦“半条被子,温暖中国”这一主题,依托“半条被子”故事旧址——徐解秀旧居、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总卫生部等长征主题遗址遗迹,新建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该馆建筑面积3640平方米、展览面积2200平方米,2017年11月陈列馆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2021年6月,“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陈列馆为青瓦白墙、湘南民居风格,上下两层,展陈由序厅和4个部分组成。陈列馆以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及各野战纵队、各军团长征出发后第一次长时间在文明司休整为历史背景,以“半条被子”故事为核心,分 4 个部分再现了在汝城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谱写的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赞歌。共展出照片1600张,展出馆藏革命文物317件(套),其中二级文物1件(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1991年送给徐解秀的印花被),三级文物6件。

序厅:左侧墙上篆刻着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这首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生动讴歌了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左上方是红军长征经过汝城的路线图。作为红军长征进入湖南的第一站,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都曾过境汝城,在这里,正因为有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红军胜利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中间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半条被子”故事的视频。

第一部分:红色沃土,积淀深厚群众基础。主要展示汝城早期党组织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汝城的革命活动,包括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成立、朱德在汝城与范石生合作、召开策划湘南起义的汝城会议、毛泽东率部转战汝城、策应湘南起义军上井冈山、朱德和彭德怀率领红军先后到汝城扩红建政等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部分:汝城人民支援红军长征过境。这部分主要介绍红军长征在汝城,以“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开篇。习近平总书记说:“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中央红军过境汝城,成功通过了 18 个要塞,都离不开当地群众支援。主要展示红军长征经过汝城时,在汝城人民倾力支持下胜利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毛泽东、朱德联名签署发布《出路在哪里?》的文告。中央红军各野战纵队、各军团、各总部机关在文明司进行战略大转移以来首次长时间休整,在汝城开展的大量政治宣传活动,并展陈了汝城群众踊跃参加红军等故事。

第三部分:“半条被子”彰显军民鱼水情深。以“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开端,分为“半条被子”、“精神的延续”、“红军过境秋毫无犯”、“一张借据”四大板块。通过幻影成像、红色影院等现代手段演绎“半条被子”等故事,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经典。“半条被子”军爱民,“一张借据”民拥军,红军与汝城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如“半条被子”、“一张借据”故事一样体现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赞歌。展陈了红军赠被雕塑、邓颖超等老红军送给徐解秀老人的被子等。“半条被子”故事感动了亿万中国人。它时刻警醒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第四部分:初心不改,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主要展示红军长征经过汝城后,汝城老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大力支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翻身作主人。沙洲人民在各级党委的关怀下,大力传承长征精神,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沙洲村因“半条被子”的故事闻名全国,并通过产业发展迎来发展机遇,如今的沙洲建成了居住生活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半条被子”所蕴含的精神作为“传家宝”,以“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为主阵地,努力把红色故事宣讲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引导干部群众不断从“半条被子”故事中受教育、受洗礼、受启示,让“半条被子”温暖中国、温暖民心。

一是以红色展示为镜,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广受洗礼。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深刻理解“半条被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陈列馆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主线,通过陈列文物藏品、文物资料、铜像人物和鲜活照片,运用声光电、图片、雕塑、多媒体等现代化展出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还原了红军过境汝城的斗争历史,全面回顾和展示“半条被子”的故事背景、场景,让走进展馆的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在红色革命艰难历程中,在红军战士爱民深情中,激发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儿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澎湃热血。

二是以红色故事为媒,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广受教育。以多种形式挖掘红色资源,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沙洲以来,进一步深入挖掘“半条被子”故事的精神内涵,将“半条被子”、“湘南起义策源地”、“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等重大历史事件和经典红色故事串珠成链,精心制作推出了一系列图书、画册、歌曲、电影、故事集、宣传片等红色文创作品,让红色故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儿童学习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以多种渠道壮大红色宣讲队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工作,精心遴选了40余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党史专家、镇村骨干、先进典型,包括5名“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后人为骨干的“红色沙洲宣讲团”,为游客义务讲解“半条被子”故事、本地红色历史、沙洲的发展变化、沙洲人民的感恩奋进故事。

三是以红色传承为本,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广受启示。依托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沙洲分校、“半条被子”党性教育基地、基层党组织等阵地,凝聚党史、革命史专家教授和徐解秀后人等力量,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文化、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等,推出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社会实践等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赋予红色故事多体验、广传颂的传播路径,把红色基因根植到每一位党员,让红色信仰血脉永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据统计,自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至今,红色沙洲景区共接待游客240余万人次,其中红色教育培训团队5284个、21.7万人次。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不负汝城人民重托”主题实践活动,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每句话都弄通、每件事都做实,真正学出忠诚之心、感恩之心、为民之心。我们将抓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汝城这一历史机遇,以“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为主阵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打造好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汝城落地生根,让“半条被子”故事的精神内涵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猜你喜欢
沙洲被子长征
塬(布面油画)
四月风(布面油画)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无题(5)
闽南秘境:鱼骨沙洲
Mary’s Cninese
心海浪花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