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在门诊检验科的应用现状

2022-09-15 09:02宋勤郝瑾张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检验科条码排队

宋勤,郝瑾,张娟

重庆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实验室)检验科,重庆 400021

近年来医院发展迅速,门急诊就诊量显著增加,本院日均采血量700人次左右,传统的采血模式已不能满足采血需求。本院检验科采血候诊人数增多,标本量加大,报告时间延长,经常造成矛盾、纠纷[1-3]。该科平均每年有7~9例投诉,其中大多与患者等候时间过长或报告时间过久相关。随着智慧医院的发展建设,智能实验室作为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采血模式也同样需要智能化改革[4-5]。故重庆市中医院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于2019年6月引进了智能采血系统,系统与医院HIS、LIS进行无缝连接,并于2019年7—12月间按智能采血流程为141 281例患者进行采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智能采血系统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庆市中医院2019年1—6月间按传统采血模式进行采血,总采血人数为129 837人次,工作日采血高峰期为90 125人次,作为对照组。2019年7—12月间按智能采血流程进行采血的患者,总采血人数为141 281人次,工作日采血高峰期为97 843人次,作为观察组。采血高峰期8:30-10:30。随机选取各18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其中对照组男95例,女85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6.4±5.5)岁;观察组男91例,女89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5.8±5.9)岁,两组性别、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

采用广州创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采血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排队分诊系统、智能采样系统、标本自动运输系统、标本智能分拣系统组成,并与医院的His、Lis系统对接,实现采血全自动智能化。

1.3 采血流程

对照组的传统采血流程:临床医生开具检验单后,患者或患者家属前往缴费窗口或自动缴费机缴费,然后前往检验科分诊台排队取号、打印采血条码。采血护士依次叫号,患者前往相应采血窗口,护士人工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根据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采血管,张贴条码后采血。前处理组负责手工签收标本并分类至各个专业组进行检验。高峰期主要通过增加采血窗口提高采血工作效率。

观察组的智能采血流程:临床医生开具检验单后,患者或患者家属前往缴费窗口或自动缴费机缴费,然后前往检验科自动取号机取号,在候诊区等待叫号。叫号后患者前往相应采血窗口,护士扫描登记单条形码后,智能采血系统根据患者检验项目挑选采血管,自动打印条形码后张贴在采血管外壁。采血护士确认患者基本信息后进行采血操作,将标本放入标本自动运输流水线中,后进入标本智能分拣中进行自动分拣。

1.4 观察指标

①采血等候时间:收集2019年1—12月智能采血系统使用前后工作日高峰期(8:30-10:30)的采血时间,收集超过10 min等候时间患者例数[6]。

②质量控制指标:收集2019年1—12月智能采血系统使用前后的采血例数,并统计贴标错误,漏采及丢失标本量,计算差错率,差错率=(具体差错事件/总标本量)×100%。

③满意度调查:随机选取各18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采血流程、静脉穿刺技术、报告时间、服务态度、环境设施及等候时间等12个问题,每个问题10分,总分120分,取<90分为不满意,90~110分为基本满意,>110分为满意,患者满意率=(患者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7]。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启用智能采血系统前后人均采血时间对比

应用智能采血系统后人均采血时间由(3.045±0.61)min下降至(2.172±0.68)min,采血等候时间超过10 min患者比例由77.05%下降至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表2。

表1 启用智能采血系统前后人均采血时间对比[(±s),min]

表1 启用智能采血系统前后人均采血时间对比[(±s),min]

组别人均采血时间观察组(n=97 843)对照组(n=90 125)t值P值2.172±0.68 3.045±0.61 292.079<0.001

表2 启用智能采血系统前后超过10 min等候人数对比[n(%)]

2.2 启用智能采血系统前后采血差错事件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启用智能采血系统后,贴标错误率、漏采率、丢失率及总不合格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启用智能采血系统前后采血差错事件比较[n(%)]

2.3 启用智能采血系统前后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基本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启用智能采血系统前后患者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传统的采血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本院检验科的工作需求,门诊患者的服务需求。传统的采血模式存在很多问题[8-9]:①采血流程复杂,需要排队缴费、排队取号、分诊台排队打印条码、排队采血,患者因长时间空腹,加上候诊人数较多、等待时间长,容易产生不良情绪。②旧取号机患者可以无限制重复取号,且未缴费的患者也可以取号,导致票号浪费严重,造成无效等待,容易引发纠纷。③采血护士需核对门诊患者信息,人工选管粘贴条形码,存在差错隐患。④采血患者自行在分诊台排队打印条码后,条码存在损坏风险,延长了取报告时间。⑤浪费前处理组的人力,耗时长,有分错标本的风险。⑥系统无法记录采集信息,当差错事故发生时无法追踪。⑦传统的方式采用申请单核对患者信息,存在信息模糊,字体小的弊端,核对信息易出错。因此,医院引进智能采血系统是必要的。

本院应用的智能采血系统包括智能排队分诊叫号系统、智能采样系统、智能真空采血管备管机、标本自动运输系统、标本智能分拣系统,分别与本院的HIS、LIS系统连接,实现了自动化采血管选择、贴标、分拣、高效输送,构成流水线,优化了门诊采血流程[10-12]。优势主要表现在:①自动取号机对接HIS系统,只有缴费患者可以取号,可缩短等候时间,免去排队打印条码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因排队时间过长产生的纠纷[13]。本院应用智能采血系统后采血等候时间超过10 min患者比例由77.05%下降至20.31%。②取号后,窗口屏幕上会显示并呼叫当前患者的排队号、名字及过号患者的信息,患者耳闻目睹,随时掌握就诊信息[14],减少拥挤、催促等现象。护士可以在完成当前患者采血操作的同时提前呼叫下一位患者,使患者能及时做好采血准备,加快了采血速度[15]。本院患者的平均采血时间由(3.045±0.61)min缩短至(2.172±0.68)min。③可对接LIS系统获取患者信息,确保信息匹配,减少护士核对门诊患者信息的工作量[16]。这样不仅提高了采血效率,也能让护士专注采血,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失误。④智能排队分诊系统能在患者扫码取号时自动识别急诊、老年人并为其生成VIP号(系统优先呼叫),优先采血,优先出报告,优化患者就诊体验。⑤智能分拣机根据科室需要将标本快速、正确分拣,节约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由以前的8~9名,减少到6名[17]。同时标本可以更快地进行检验,报告等候时间缩短。2020年患者投诉事件由既往平均7~9例减至5例。⑥智能采样系统能准确记录患者的采集信息,当差错事故发生时能追踪到该标本的采集人、时间及状态。⑦智能采血系统采取电子屏幕核对患者信息,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节字体大小,核对信息更准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人均采血时间及采血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贴标错误率、漏采率、丢失率及总不合格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患者不满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自动采血系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减轻采血护士工作量,把控标本质量与安全,协助医院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与就医体验,实现医院管理智能化[18]。但在智能采血系统的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①试管绑定功能不完善:工作人员扫描条码后自动贴管,系统默认患者已采血,当扫描条码后患者不采血的情况下,无法删除该试管已贴管的记录,当纠纷发生时,工作人员无法证明该患者是贴管后未采血,还是采血后标本遗失。②采血管上无法体现采血时间,仪器故障出现或差错事故中出现两管同样的标本时无法区分采集先后。③患者打印采血条码时不能同步打印该项目的领取报告,需要工作人员口头嘱咐。因此,如何在智能采血管理状态下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解决现存漏洞是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使用智能采血系统后为本科室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资源,提高了采血效率,缩短了候诊及领取报告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使检验科为患者提供了简便、全面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对提高医院整体形象也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但仪器始终会有故障发生,不能完全依赖仪器识别分拣,“三查七对”仍要贯穿整个过程,以提高实验室检验前的质量管理。

猜你喜欢
检验科条码排队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热线互动
怎样排队
浅析影响商品条码质量的主要因素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日杂商品条码质量现状研究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ISSN条码的制作和印前输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