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22-09-16 08:28刘志斐任东萍张尚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6期
关键词:符合率敏感度夹层

刘志斐,任东萍,张尚明

(哈密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新疆 哈密 83900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往往预后较差[1]。AD在发病后主动脉管壁内膜上出现裂口,使血液经裂口进入到动脉壁中层并形成夹层血肿,最终导致主动脉内膜、中膜的分离,严重者还会形成血栓[2]。AD在发病后进展快,临床统计显示早期病死率极高,且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由于本病进展快,预后差,故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患者最终结局的基础[3-4]。但是AD有不同分型,不同分型在治疗选择中有一定差别,故在治疗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具体分型,继而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5]。AD的临床表现复杂,还容易发生漏诊、误诊,继而耽误患者的治疗,因此临床极为重视AD的诊断。目前多普勒超声、螺旋CT是AD的常用诊断方式,在AD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价值[6]。本次研究主要对超声、CT在AD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遂收集既往病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继而帮助临床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哈密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A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CT诊断的患者有140例,采用超声诊断的患者有69例。CT诊断的患者中男性102例,女38例;年龄47~86岁,平均(63.25±11.17)岁;高血压96例,糖尿病21例。超声诊断的患者中男性46例,女23例;年龄50~84岁,平均(66.82±10.52)岁;高血压49例,糖尿病9例。

纳入标准:①有AD的临床表现,入院后初诊认为属于疑似AD患者;②接受完善的临床诊断,最终确诊疾病类型;③患者或家属签署研究知情书,同意参与研究中。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凝血功能疾病者;②存在超声、CT检查禁忌者;③严重意识障碍,难以配合相关检查开展者。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Acusonsc 2000、德国西门子ACUSONSC1000、飞利浦EPIQT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使用心脏探头,设置探头频率为(1~5)MHz,涂抹耦合剂后于患者胸骨上窝、胸骨左缘等位置进行扫查。查看主动脉弓、主动脉近端、主动脉的情况,发现异常后对主动脉管腔、动脉剥离情况、夹层宽度等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观察是否发生血栓,真假腔血流情况。完成后再更换腹部探头对腹主动脉、分支动脉等的情况进行扫查。

1.2.2 CT检查

仪器使用东软Neu Ⅴiz64排螺旋CT及美国GE Discovery128排CT开展CT检查,检查前告知注意事项,层厚10 mm,间隔5~10 mm,听眦线为基线,扫描范围为胸锁关节水平至双侧髋凹上缘水平,指导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完成扫描。

1.2.3 MSCTA检查

在患者完成平扫后,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速度3.0 mL/s,剂量1.0 mL/kg,完成注射后再以相同速度注射15 mL 0.9%氯化钠溶液。设置螺距1.375:1,层厚0.625 mm,电流350 mAs,电压120 kV,利用自动追踪技术监测靶血管,选择主动脉近端,在扫描CT值强化阈值达到110~120 HU后,开始自动扫描。

完成扫描后将资料上传至配套工作站,以容积重建、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等进行图像的重建。

1.3 AD分型

DeBakey I型:起病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夹层主要累及胸主动脉、主动脉弓、腹主动脉。从主动脉近端延伸至头臂血管以下。

DeBakey Ⅱ型:起病于升主动脉,夹层主要累及升主动脉,少数情况累及主动脉弓。局限与主动脉。

DeBakey Ⅲ型:起病于左锁骨下动脉,夹层累及胸降主动脉。

1.4 观察指标

①以患者的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CT、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②依据DeBakey分型标准,判定常规CT、超声的分型符合情况。③分析CT、超声在AD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CT在AD诊断中的诊断效能

常规CT在AD诊断中的符合率为86.43%(121/140),敏感度为87.14%(61/70),特异度为85.71%(60/70),见表1。

表1 常规CT诊断AD的结果 单位:例

2.2 超声在AD诊断中的诊断效能

超声在AD诊断中的符合率为84.06%(58/69),敏感度84.21%(32/38),特异度83.87%(26/31),见表2。

表2 超声诊断AD的结果 单位:例

2.3 两种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

CT在AD诊断中的符合率为86.43%(121/140),敏感度为87.14%(61/70),特异度为85.71%(60/70);超声在AD诊断中的符合率为84.06%(58/69),敏感度84.21%(32/38),特异度83.87%(26/31),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差异不显著(χ2=0.211、0.177、0.058,P>0.05)。

2.4 CT诊断对AD的分型情况

以血管造影诊断分型结果作为金标准,CT对AD的DeBakey分型I型、Ⅱ型、Ⅲ型分别为24例、17例、20 例,符合率分别为82.76%、94.44%、86.96%,见表3。

表3 CT诊断对AD的分型情况[n(%)]

2.5 超声对AD的分型情况

以血管造影诊断分型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对AD的DeBakey分型I型、Ⅱ型、Ⅲ型分别为11例、9例、12例,符合率分别为78.57%、81.82%、92.31%,见表4。

表4 超声对AD的分型情况[n(%)]

2.6 CT在AD诊断中的表现

CT图像典型表现:主动脉内膜从主动脉壁向腔内移位5 mm以上,可见撕脱、裂开的内膜片呈线样低密度影,同时可见真假两腔。通常假腔的强化、排空相较真腔延迟,并与血流速度、有无血栓形成相关。另外常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2.7 超声在AD诊断中的表现

超声声像图典型表现:可见主动脉内径增宽,大于40 mm,剥离的内膜呈现真腔、假腔,真腔狭小,假腔更大。夹层引起主动脉瓣反流,左心室扩大,常见飘带样撕裂的内膜片。

3 讨论

AD属于心血管急症,病情凶险,临床统计病死率在50%以上,故需要重视本病的诊治[7]。AD在发病后可表现为类似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症状,故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漏诊、误诊风险[8]。AD的发生是主动脉结构异常与血流动力学紊乱互相作用所致,而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血管顺应性下降、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等,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最终导致AD发病[9-10]。AD早期病死率高,故需要及时准确地完成疾病诊断,从而改善患者的结局[11]。AD按照DeBakey分型标准可分为三种分型,同时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因此在AD的诊断中不仅需要明确疾病的发生,还需要明确AD分型,故对诊断的要求极高。

超声与CT是临床诊断AD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升级,其诊断的效能有明显的提升[12]。本次研究对近年来超声、CT诊断AD开展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应用价值。超声属于无创、简便的一种诊断方式,能够对主动脉进行直接的扫描,继而判断AD的发病及发病情况[13]。既往研究显示超声对升主动脉、腹主动脉夹层的检查价值较高;并且超声还可对心包积液等情况进行探查,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14]。CT也是临床诊断AD的重要方式,有学者建议将MSCTA作为可疑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而这可体现CT在AD诊断中的重要价值[15-16]。通过CT诊断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两腔特征,继而判定患者病情并完成分型。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在AD诊断中的符合率为86.43%,敏感度为87.14%,特异度为85.71%,均保持较高水准;而超声在AD诊断中的符合率为84.06%,敏感度84.21%,特异度83.87%,也保持着较高水准,这提示CT与超声在AD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其次,本次研究还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分型诊断进行评价,再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前提下,两种诊断方式的分型诊断依然较为可靠,再次表明CT、超声在AD分型诊断中依然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明确无论是超声还是CT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对AD认识的加深,目前在本病的诊断中其可靠性均能够得到保障。临床在急诊收治患者后,可依据患者实际选择两种检查方式,如对于对比剂过敏的患者,可首选超声进行病情诊断。

综上所述,AD诊断中CT、超声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可按照实际情况在两种诊断方式中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符合率敏感度夹层
蜂窝夹层结构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珠江口盆地X油田夹层空间分布表征
颈部动脉夹层磁共振成像多序列评估与信号解读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pertMTB/RIF技术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