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符合率分析

2022-09-16 08:28沈亚珍谈建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6期
关键词:心动图左心室外周血

沈亚珍,谈建明

(宜兴市和桥医院超声科 江苏 无锡 214211)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以体外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是诱发心脑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1]。一般来说,心脏搏动可促进血液流动,确保身体各器官及组织血氧供应,如果长期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就会导致心脏结构与功能出现改变,引发高血压性心脏病[2]。根据有关调查发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等情况,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还可能出现心脏功能减弱的现象,最终出现心力衰竭[3]。现今,临床多采用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进行诊断,但单一诊断效果并不准确,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情况。近些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外周血管超声诊断应用日益普遍。基于此,本文选取宜兴市和桥医院2018年8月—202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宜兴市和桥医院2018年8月—202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41~72岁,平均(54.26±3.85)岁;病程2~10年,平均(5.68±1.05)年;高血压分级:Ⅰ级20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5例,高中及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30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②无检查禁忌证;③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正常者;④患者自愿参加研究,知情同意本试验。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者;②伴有自身免疫疾病、炎症性疾病者;③伴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者;④伴有肾功能异常者;⑤伴有急性感染、甲状腺疾病者;⑥临床资料不齐全者。

1.2 方法

超声心动图:采用GE LOGIQ E9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2.5~3.5)MHz,患者取平卧位或者侧卧位,叮嘱患者保持平稳呼吸,将探头置于患者胸骨左缘第3~4肋骨之间,对左心室长轴切面进行扫描,以此对左心室内外轮廓予以清晰显示。对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等进行定点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完成上述检查之后,对患者四腔心切面进行检查,于患者二尖瓣部测量E峰峰值流速与A峰,对峰值间隔时长予以测量,计算二尖瓣口血流E/A值。最后,对患者五腔心切面进行检查,测量主动脉瓣流速。

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对患者颈部动脉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患者取仰卧位,适当垫高患者颈部,充分露出患者颈部动脉,全面扫查颈部动脉,观察管壁厚度、回声等情况。

完成检查之后,由2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进行阅片,出现分歧时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统一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超声心动图与联合诊断(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的符合率、异常检出率、心脏功能参数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符合率

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6.55%(56/58),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82.76%(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9,P<0.05)。

2.2 对比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异常检出率

联合诊断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扩大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P<0.05);在主动脉扩张检出率方面,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异常检出率[n(%)]

2.3 比较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脏功能参数

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E/A方面,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比较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脏功能参数(±s)

表2 比较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脏功能参数(±s)

诊断方式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左心室后壁厚度/mm 左心房内径/mm联合诊断(n=58)52.15±2.43 13.68±0.61 4.55±0.40超声心动图(n=58)50.02±2.31 13.11±0.58 4.11±0.37 t 4.838 5.157 6.150 P<0.001 <0.001 <0.001诊断方式 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mm左心室射血分数/% 二尖瓣口血流E/A联合诊断(n=58)13.84±0.56 56.25±3.26 1.81±0.35超声心动图(n=58)13.37±0.52 58.97±3.18 1.60±0.31 t 4.684 4.549 3.421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经临床研究可知,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疾病发展至一定程度导致的病变,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少数患者会出现心悸、头痛等症状[4]。然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与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进而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进行诊断时,非常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无法有效确诊。一般来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三点,①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心肌对血压升高的一种代偿性改变,随着心肌收缩力的不断增大,能够保证心排量足够,但长时间保持此种状态,可能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肌纤维变粗,出现退行性变,甚至减小毛细血管相对密度。在病变早期会出现向心性重塑,也就是心肌重塑情况,心肌细胞肥大,但数量并不会增多,胶原纤维增加,排列改变,逐渐取代失去功能的细胞,进而出现向心性肥厚,最终增大容量负荷引起离心性肥厚。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来说,左心室肥厚以室间隔增厚为主要表现,是评估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②收缩功能减退:现知伴有左心室肥厚患者比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高10倍,究其原因可能为长期压力升高,导致负荷过度增大,造成血管壁厚度增大,心脏向心性肥厚,舒张期松弛性受损,最后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小,心腔扩大,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大,心室充盈压与心房压力增大,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慢性左心衰竭[5]。③舒张功能减退:在舒张期,心力衰竭以左心室容积减小、舒张末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左心室射血分数轻度减小或者保持正常。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为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而心室肌顺应性与松弛性减小,导致心室充盈减少;为了保证心室充盈,必须提高左心室充盈压,以此获得正常的心搏量与心室充盈[6]。除此之外,左心室肥厚导致心肌细胞肥大,特别是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舒张期压力-容量关系出现改变,造成心腔内舒张压升高,所以,左心室肥厚可造成舒张功能减弱。经相关调查表明,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中,舒张功能减退的占比约为11%。在临床中,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可能出现主动脉瓣粥样硬化等情况,不仅会增大治疗难度,还无法充分评估治疗效果,为此,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及良好预后的重要所在。

一般来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临床诊断难度比较大。在以往临床中,多采用X线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对心脏状态与电生理改变进行详细观察,然而,病变早期心脏增大并不明显,心肌正常,导致早期检出率相对比较低[7]。近些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超声检查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常用方式。目前,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超声心动图应用十分普遍,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无痛、图像清晰、可重复性好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8]。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心脏检查时,能够动态、实时观察患者心功能与室壁运动,直接测量患者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室壁厚度。除此之外,在进行检查时,倘若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心动图就会显示舒张期下降、主动脉弹性减小、左心室充盈阻力增大,能够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有效确定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9]。然而,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时,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心室舒张功能不断减退,就会导致检查准确性不够高,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局限性。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是一种诊断动脉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的常用方法,能够对动脉血供予以直观的观察,进一步评定病变程度[10]。与此同时,通过外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对颈总动脉情况予以清晰显示,对心脏异常情况的判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的检出率,降低了假阳性率[11]。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之后,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生理结构,特别是位置表浅、平行于皮肤的颈动脉,非常容易暴露,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血管结构,联合超声心动图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准确判定病情,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指导依据[1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扩大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P<0.05);在主动脉扩张检出率方面,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有关文献[13]的研究报道非常接近,由此说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的符合率更高,能够准确检出患者异常情况,对诊断与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究其原因可能为[14]:通过超声心动图的应用,能够对左心室壁予以清晰显示,同时对左心室壁厚度进行直接测量,以此对左心室肥厚类型与严重程度进行准确鉴别,以此判定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情况,加之外周血管超声的应用,能够对颈总动脉管腔结构予以直观显示,了解动脉血供状况,以此提高疾病检出率。除此之外,本文研究表明: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E/A方面,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说明,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更高,能够通过对相关指标的检测,准确判定患者病情,以此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的符合率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心动图左心室外周血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心脏也需“减肥”
心脏也需“减肥”
100例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