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036—2021《布面童胶鞋》标准解析

2022-09-16 09:48任志萍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22年4期
关键词:胶鞋旧版微孔

任志萍

(上海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

0 前言

布面童胶鞋是鞋底以橡胶或其他弹性体为主要材料,鞋帮以织物、天然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供幼儿和儿童穿着的鞋[1]。

本文采用新、旧版标准对比的方式,对标准中主要技术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总结新、旧版标准的主要差异,并为企业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企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新标准。

1 主要技术内容变化

新版标准GB/T 25036—2021《布面童胶鞋》(以下简称“新版标准”)于2021年10月11日发布,并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对比旧版标准GB 25036—2010《布面童胶鞋》(以下简称“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删除了“底板厚度”的定义、外底厚度和健康安全性能项目的要求及试验方法;删除了附录A和附录B;更改了术语和定义、“分类”内容、“鞋号、型号”的要求、耐磨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围条与帮面粘合强度”的项目名称及试验方法、外观质量要求、物理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并将“衬里和内垫摩擦色牢度”更改为物理性能项目;增加了警告标识、微孔底硬度和外底防滑性能的要求及试验方法。

2 新、旧版标准主要差异

2.1 标准类型

标准类型的转变是该标准修订内容的重大变化之一。旧版标准从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新版推荐性标准,主要原因是旧版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款被提取整合成一项新版《童鞋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

《布面童胶鞋》虽然从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但从整体修订的效果看,不仅未减少考核布面童胶鞋的强制性项目,而且保留了布面童胶鞋特有的标准条款,故新版标准更具有针对性。

2.2 术语和定义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修改了“布面童胶鞋”和“布面幼儿胶鞋”的定义,并删除了“底板厚度”的术语和定义。为了方便检测机构和生产制造企业使用该标准,与其他标准保持一致,新版标准参考GB/T 33384—2016《胶鞋术语》标准中“布面童胶鞋”的定义,修改了“布面童胶鞋”和“布面幼儿胶鞋”的定义。此外,随着制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利用保证“底板厚度”的工艺来提高布面童胶鞋耐久耐用性的方法,已不适用目前的生产状况。因此,新版标准删除了“底板厚度”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及术语和定义。

2.3 分类规定

除了保留根据布面童胶鞋使用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外,新版标准还增加了依据产品外底材料不同而进行的分类规定。根据外底材料不同,新版标准将布面童胶鞋分为两类,实芯底和微孔底。

随着制鞋材料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孔外底材料的童鞋(包括布面童胶鞋)在市场上销售。鞋用微孔材料通常采用化学发泡的方式生产,用该材料制成的鞋具有密度小、柔软性好、缓冲及减震性能良好以及穿着轻便舒适等优点[1],有助于幼儿和儿童的足部生长发育。因此,微孔底布面童胶鞋也越来越受新时代家长们的青睐。就此前检测标准而言,几乎没有单独针对微孔底材料童鞋的相关标准要求。新版标准将微孔底类布面童胶鞋修订考虑在内是十分必要的。

2.4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项目的修订也是该标准修订内容中重大变化之一,新、旧版标准的物理性能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对比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表1 GB/T 25036—2021和GB 25036—2010标准物理性能技术要求对比

表2 GB/T 25036—2021和GB 25036—2010标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对比

2.4.1耐磨性能

耐磨性能是反映鞋底耐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布面童胶鞋外底材料主要为橡胶或橡胶与EVA、PE和PVC等材质混合制成。在穿着过程中,鞋底受到来自地面的摩擦力,而长期、频繁的摩擦可能会使鞋底材料受损。因此,鞋底的耐磨性能同样会影响布面童胶鞋的穿着寿命[2]。

对比旧版标准,新版标准修改了耐磨性能试验方法,按GB/T 9867—2008(方法A)标准规定执行[1](具体详见上表2),且根据外底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压力进行检测,实芯底和微孔底材料试验结果按不同的技术要求考核(具体详见上表1)。新版标准根据外底材料的特性,对实芯底和微孔底材料分别考核的方式较为合理,能进一步指导制鞋企业生产,推进制鞋业的发展。

2.4.2 硬度

外底硬度,实为鞋底橡胶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的硬度,是外底抗压力性能指标之一,也表征脚感的柔软度。幼儿和儿童足部发育未完全,穿着硬度低、外底过软的鞋,稳定性能欠缺,无法给幼儿和儿童的足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和防护。然而,穿着硬度过高的鞋,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硬度过高的鞋脚感差,幼儿或儿童活泼好动,长期行走容易产生疲劳感;另一方面,采用硬度过高的橡胶或其他弹性体材料制成外底,其成鞋的缓冲性和耐屈挠性可能会变差,外底易发生断裂从而影响鞋子的耐久用性能[3]。

考虑到实芯底材料和微孔底材料这两种材料硬度不同的特点,新版标准也增加了对微孔底材料单独的考核要求及试验方法。

2.4.3 防滑性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幼儿和儿童使用的穿着用品从经济耐用性要求已转变为安全、美观和舒适等要求,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婴幼儿和儿童足部未完全发育,步态相对成人不够平稳,且安全意识不强,如若穿防滑性能不佳的布面童胶鞋走路或玩耍时,造成滑倒的风险较大[4]。因此,新版标准特别增加了对外底防滑性能的考核要求和试验方法。

在生活中,幼儿和儿童穿着布面童胶鞋场所大多是干燥的,因此新版标准选用HG/T 3780—2005《鞋类静态防滑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8.2.1方法2(干法)来进行外底防滑性能项目的试验[1](具体详见上表2),并根据HG/T 3085—2011《橡塑冷粘鞋》标准规定的静态摩擦因数(干法)技术要求确定防滑性能(干法)技术要求为≥0.5(具体详见上表1)。

2.4.4 粘合强度

粘合强度是指围条与鞋帮的粘合强度,是反映围条与鞋帮面结合牢度的质量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其粘着性能越好,不易发生开胶现象。未达到标准技术要求的布面童胶鞋,其在穿着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开胶现象而影响耐久性能[5]。

为了便于理解和使用标准,统一胶鞋试验项目名称,新版标准将项目名称“围条与帮面粘附强度”更改为“围条与帮面粘合强度”,同时修改了其试验方法。修改后的试验方法为:HG/T 4805《胶鞋胶制部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具体详见上表2),对比旧版标准方法,新版标准试验方法适用于所有胶鞋类产品(包括布面童胶鞋),更具有针对性。

2.4.5 耐摩擦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是指衬里和内垫材料在干、湿摩擦中的抗损伤能力(抗刮伤能力)和材料表面颜色的迁移性。衬里和内垫摩擦色牢度差的布面童胶鞋,在长期穿着使用下,其表面的染料分子可能脱落,既影响美观又易沾污袜子,且脱落的染料分子可能因接触人体皮肤而被吸收,从而危害幼儿和儿童的身体健康。

新版标准将“衬里和内垫摩擦色牢度”更改为物理性能项目,同其他物理性能项目一样,技术指标要求统一为2~3级,不再按使用对象的不同分别考核。统一技术指标要求,比较贴近实际生产和使用,也有利于制鞋企业统一生产管理。

2.5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要求反映了产品的外观品质。随着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新版标准对外观质量要求进行了简单归纳,采用了大部分胶鞋标准中对于外观质量的要求。对比旧版标准,新版标准简化了外观质量要求,但在实际生产布面童胶鞋过程中,因旧版标准中的外观质量要求比较详细,建议可将其作为指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监控外观质量的内控标准之一。

2.6 物理安全性能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或儿童的智力、体力及应对危险的能力,参考国家强制性标准GB 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新版标准重新制订了物理安全性能。

对比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增加了钉尖要求、有效跟高及钢勾心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同时对有孔鞋用包装塑料袋薄膜提出了打孔的要求。钉尖要求、有效跟高与钢勾心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应符合GB 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标准5.1条款规定,而有孔鞋用包装塑料袋薄膜打孔要求按GB 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标准中4.10规定执行。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新版标准物理安全性能内容更全面,更加关注幼儿和儿童产品的安全问题。

2.7 警告标识

为确保布面幼儿胶鞋使用安全,新版标准增加了警告标识,规定了布面幼儿胶鞋警告标识内容。新版标准规定:(1)根据产品特点,如果需要,要求生产制造商应提醒幼儿的监护人对于布面幼儿胶鞋帮面、鞋底、鞋的附件和包装等在使用中所涉及的内在危险和伤害风险,以及针对如何避免上述危害的风险,给出相应的措辞或使用说明;(2)警告语应当以“警告”“注意”开始,且应清晰可见、易于辨认和了解。

增加警告标识,有助于提醒家长们更加了解使用布面胶鞋产品可能对幼儿产生何种危险和伤害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该风险。由此可见,新版标准更加关注幼儿产品的安全问题。

2.8 健康安全性能

为了统一童鞋安全技术规范,整合童鞋标准中强制性条款项目,新版标准删除了除“衬里和内垫摩擦色牢度”外所有健康安全性能项目,并将其修改为物理性能项目。此外,新版标准也删除了旧版标准中涉及健康安全性能的规范性附录A——还原条件下染料中不允许分解出的芳香胺清单和规范性附录B——橡胶中不应检出的N-亚硝基胺清单。

在新版强制性标准发布实施之前,用热硫化工艺生产的布面童胶鞋仍需要符合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GB 25038—2010《胶鞋健康安全技术规范》的限量物质要求(pH限量值除外),而采用非热硫化工艺的布面童胶鞋并无相关限量值要求。

3 结语

《布面童胶鞋》新版标准,不仅能更进一步指导生产、规范市场,满足消费者要求,而且能推进制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新、旧版标准的对比,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新版标准更具有针对性。新版标准虽从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删除了大部分健康安全性能项目,但从整体修订的效果看,不仅未减少考核布面童胶鞋的强制性项目,而且还保留了布面童胶鞋特有的标准条款,更有针对性。新版标准将项目名称“围条与帮面粘附强度”更改为“围条与帮面粘合强度”,统一了名称并修改了其试验方法,试验方法也更具有针对性。

(2)新版标准内容与时俱进。一方面,新版标准从新时代家长们的角度更多地关注幼儿和儿童的健康安全问题,增加了警告标识要求、防滑性能和物理安全性能部分项目要求及试验方法,实际也是对生产企业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新版标准还从制鞋材料、工艺等技术发展角度考虑,删除了“底板厚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并增加了微孔底材料的考核要求和试验方法,这给无微孔底类材料单独考核要求的童鞋标准提供了修订基础。

(3)新版标准外观质量要求相对简单,可操作性不强,而旧版标准中的外观质量要求较详细,可( )操作性较强。建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除参考新版标准外观要求外,也可同步参考旧版标准中外观质量要求,将其作为监控外观质量的另一内控要求。

猜你喜欢
胶鞋旧版微孔
关于国内胶鞋标准及质量要求的探讨
微孔板图片微孔中心的精确定位方法
遗失声明
CJ/T 263—2018水处理用刚玉微孔曝气器
池塘微孔纳米增氧技术应用
改良小切口手术根治腋臭72例疗效观察
胶鞋和冰淇淋/〔苏联〕
补丁胶鞋
补丁胶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