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3号:27年,100次任务成功

2022-09-17 03:52胡平
太空探索 2022年9期
关键词:测控交会天宫

文/胡平

5月26日上午9时,远望3号船缓缓驶离,开启第100次海上测控任务——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行测控任务的航程。

1995年5月,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二代航天测控船远望3号,正式投入使用。当年11月28日,远望3号船首次出航执行亚洲二号卫星任务,开启了它的远航之路。往后27年里,远望3号船远航三大洋,相继完成神舟、嫦娥、北斗系列工程为代表的海上测控任务,在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航程里,以“百战百胜”书写壮美赞歌。

大洋拓荒路

20世纪90年代,按照国家航天测控站分布规划,需要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预定海域同时布设4~5艘测量船。随即,远望3号船建设工程立项,并于1994年4月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

远望3号船是集先进测控系统和综合导航系统于一体的测量船,船长180米,宽22.2米,满载排水量1.7万吨,最高航速18节(约每小时34千米),续航力近2万海里,海上自持力可满足300余人100天。全船包括航海气象、航天测控、全球通信、船舶动力、后勤保障等五大系统,汇聚了中国船舶、电子、气象、通信等多方面先进技术。

由于受卫星发射轨道、飞行程序和测量条件等限制,测控船往往要远离国际航线,探索未知海域,甚至独立开辟航线。1995年,远望3号船首次出航,奔赴南太平洋一片完全陌生的海域执行测控任务,而海图上显示,这一海域有性质不明存疑位置,且标注了危险线。

太平洋里“不太平”。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台风、珊瑚礁、点滩都潜藏着神秘与危险,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渺小而可怜。然而任务在前,不容犹疑,远望3号船毅然出航。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远望3号船还未配备声纳探测等先进设备,面对陌生的“危险”海域,只好自主探索、“趟海”探路。

远望3号船像一头拓荒的耕牛,在半径为75海里的海区来回搜索,确定海况。驾驶室里,航海员们屏气凝神,每一次操作都慎之又慎。

慢速航行、定量测量、雷达探索、观察瞭望,经过7天7夜的来回搜索,远望3号船确定了1000多个点位,开辟出一片安全海域和一条3000多海里的安全航线,保证了海上测控任务顺利、圆满完成。

探索从未停止。1999年10月,远望3号船又一次出发,执行神舟一号飞船海上测控任务,将首次跨越好望角,这也是“远望号”测量海域首次向大西洋拓展。

好望角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印度洋和大西洋交汇处,常年涛声如雷、巨浪排空,有“风暴角”“死亡角”之称。常有听说,途径此海域的商船被恶浪吞噬,“好望不好过”!

据气象预报,在远望3号船途径期间,有两个极具破坏力的气旋通过好望角,若船与之相遇,将十分危险;若等两个气旋都移过,势必影响任务执行,进还是退?气象组迅速协同航海、测控等部门展开研讨,经综合气象分析、反复推演论证,最终决定紧急闯过。

那天,远望3号船在德班港与伊丽莎白港之间与冷锋面侧翼遭遇,船顶风全速航行,风力最大升至7级,涌浪最高达4米,船舶产生大幅度的纵摇和升沉。由于最大可能避开与气旋正面遭遇,远望3号船在狂风恶浪中安全通过好望角,实现了测量海域的新跨越。

海上科学城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远望人”的事业信条。在远望3号船的追“星”路上,挑战从未止步。

▲ 1994年4月26日,远望3号船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

▲ 执行神舟一号任务前进行的签名活动

2011年9月,远望3号船首次赴西北太平洋执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海上测控任务。任务海域纬度高,海况复杂多样,台风多发,大大增加了任务的难度系数。

在这次任务中,远望3号船承担着入轨段和第12圈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测控和数传任务。对测量船来说,每一圈次的测控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天宫一号”能否精确入轨,还将直接关系到下一步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的成败。

远望3号船作为唯一的一艘测量船参加“天宫一号”任务,单船参试、没有替补,任务难度可想而知。全体参试人员勇于担当、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测控任务。

2011年11月,远望3号船再接再厉,又联手远望5号、6号船,完成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交会对接的海上测控任务。

2012年6月,刚执行完北斗二号海上测控通信任务的远望3号船,仅回港进行了10余天的设备检修和物资补给,就再次奉命出航执行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的海上测控通信任务,主要承担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次交会对接段的测控通信任务。

▲ 远望3号船破浪前行。李俊杰摄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远望3号船测控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前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利用任务的间隙,先后对“天宫一号”在海上组织了10余个圈次的试跟踪,通过跟踪数据的计算统计,检验了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为即将执行的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返航途中,远望3号船遭遇“苏拉”“达维”“海葵”3股台风的夹击,经过5次组织气象会商、4次改变航线,远望3号船左突右击、巧妙周旋,最终成功冲出了台风巨浪的包围圈,安全返航。

▲ 整装待发的远望3号船。李俊杰摄

2013年6月,在执行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测控任务时,远望3号船在第一测量点完成第30圈测控后,需要向西南方向机动约1200海里到第二测量点执行后续测控任务。这样的“千里奔袭”对于服役18年的远望3号船的船体动力和设备可靠性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在“奔袭”途中,远望3号船要对前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和设备可靠性检查,同时,组织气象会商,根据气象变化情况,及时优化航线,做到对恶劣气象海况早发现、早决策,确保船舶安全、顺利、高效的抵达“神舟十号”下一任务测控海域。

2014年10月,远望3号船赴印度洋,独立承担嫦娥五号返回器初次再入大气层的测量监视任务,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面对“黑障”引起的电磁信号衰减和复杂变化,大家集智攻关,解决了航天器“看得见”“跟得上”和“报得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多年来,“远望人”战风斗浪、追梦远洋,在“浮动的国土”上筑造起享誉世界的“海上科学城”,打造出中国航天的闪亮名片。

▲ 远望3号船上的测控天线

创新添活力

远望3号船已服役27年了,最近一次大修是2017年。自1995年交付投入使用起,远望3号船的第一个10年,完成17次任务;第二个10年,完成43次任务;最近这7年内,任务数已达到40次。总航程足以绕地球35圈。

远望3号船自建船之初就一直坚持“创新+任务”的方针,瞄准“创新船”目标,培养创新队伍、推动自主创新。

▲ 远望3号船再次启航,奔赴新的测控海域。张庆池摄

工作之余,船员们最爱干的就是“找茬游戏”——看看船上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创新超越”融入一代代船员的血脉基因。船上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承研着20余项课题,获得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百余篇高质量科技论文。

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装备、探索新领域,是远望3号船员的常态,在多岗位实践锻炼下,船员们视野更开阔,成长更全面。

近年来,远望3号船先后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有100多人次在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多人次荣获航天基金奖;多人次被评选为优秀科技骨干人才。

创新活力始终是远望3号船的澎湃动力;新技术、新发明,让远望3号船永远保持最佳状态,随时准备迎接新挑战。

神舟十四号飞船海上测控任务的完成,让远望3号船迎来了第100次成功,也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猜你喜欢
测控交会天宫
少年拍天宫·浩淼之星在行动(下)
向着“天宫”,那个新高度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星载测控终端型谱化研究
“天宫二号”里的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