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支持、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为例

2022-09-19 10:56滕玉华金雨乐范小红刘长进
关键词:人际农村居民信任

滕玉华,金雨乐,范小红,刘长进

(1.江西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2.东华理工大学 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13;3.南昌航空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330063)

一、问题提出

引导农村居民在生活中实施亲环境行为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把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进一步转化为行动自觉”。农村居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体,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居民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亲环境行为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情感支持和人际信任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实施亲环境行为[1-2]。那么,情感支持和人际信任在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中起着何种作用?为了促进农村居民在生活中自愿实施亲环境行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不同的政策工具落实下,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又有何影响?本文的研究旨在解答以上问题。

目前有关居民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居民亲环境行为分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分类,芦慧等将居民亲环境行为分为内源(自愿)亲环境行为和外源(被迫)亲环境行为[3]。关于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内、外源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别。例如,芦慧等发现自利性环保动机正向影响内源亲环境行为,工具性环保动机则直接正向作用于外源亲环境行为[3]。二是情感支持、人际信任对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关于情感支持,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情感支持对于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实施有积极影响。盛光华和林政男认为情感支持有利于消费者选择绿色创新产品[4]。王太祥等认为非正式社会支持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施有显著促进作用[1]。关于人际信任,学者们一致认为人际信任有助于促进居民实施亲环境行为。何可等发现人际信任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尚燕等指出公共信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户生产行为的绿色化转变[5]。三是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城乡差异的研究,有学者发现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亲环境行为存在差异[6]。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现有居民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忽视了自愿亲环境行为与被迫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差异;二是现有情感支持和人际信任对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居民。本文运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研究情感支持和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理,并尝试揭示政策工具在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政府完善农村环境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二、理论分析

本文借鉴芦慧和陈振的研究[7],将“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定义为:“农村居民在生活中自愿使自身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尽量降低的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在得到他人的支持后会做出互惠行为。已有研究也证实了情感支持有助于农村居民实施亲环境行为[1]。对农村居民而言,农村居民会因为得到他人的情感支持而自愿实施亲环境行为。农村居民在与亲戚、邻居等人的互动中获得了支持和帮助,其自我认同感有所增强,进而会做出互惠行动以回应他人对自己的支持,即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亲环境行为。农村居民得到的情感支持越强烈,其自觉实施亲环境行为的可能性越高。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情感支持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有正向影响。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当个体在社会中得到关心、理解和支持时,其社会心理的稳定程度会上升,如更信任他人等。一些研究也证实了居民得到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提升其人际信任水平。例如,杨柳发现村组织的情感支持对农户参与农田灌溉系统治理有促进作用[8]64-67;初浩楠认为组织支持感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人际信任水平[9]92-93。具体到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当农村居民在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时,他们会感到被尊重,这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对他人的情感认同。农村居民受到的关心和理解越多,其对于他人的信任水平就越高。人际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信息共享、声誉约束等激发个体的亲环境行为,且信任水平越高,其越能促进个体实施亲环境行为[10-12]。人际信任能够促进信息的共享,农村居民对于亲戚朋友的信任可以促成双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能及时了解到化石能源消耗引起的环境问题。农村居民的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具有正外部性。人际信任能够形成一种看不见的约束,减少农村居民的搭便车行为。当农村居民相信他人能够保护环境时,其也会自愿在生活中实施亲环境行为。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人际信任在情感支持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

刺激—反应理论认为外部刺激对个体行为有重要影响。对农村居民来说,引导农村居民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工具是一种外部刺激。政策工具的实施会影响农村居民亲环境行为。在农村环境政策工具中,目前实施较多的是命令型政策和经济型政策[11]。研究表明,政策工具的实施在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13]。具体到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在命令型政策的实施下,农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实施有了强制约束力。在经济型政策的实施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农村居民就会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亲环境行为。由此,提出假设H3:

H3:命令型政策、经济型政策在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本文数据来自于课题组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的农村调研数据,课题组于2020年 12月至2021年3月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了63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合计593份,有效率为93.39%。

本文所采用的各潜变量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测量,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测量参考芦慧和陈振的研究[7],设计了3个题目。核心解释变量为情感支持。情感支持的测量参考了秦敏和李若男的研究[14],共设计2个题目。中介变量为人际信任。人际信任的测量借鉴了赵连杰等的研究[15],共设计2个题目。

调节变量为命令控制型政策和经济型政策。命令控制型政策的测量借鉴李献士的研究[16]108-109。经济型政策的测量同样参照李献士的研究[16]108-109。

控制变量为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测量主要参考史海霞的量表[17]107-112。主要变量及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测量题目

(二)模型构建

为检验情感支持是否能够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构建如下基础回归模型:

ZY=α0+α1QG+α2Con+εi

(1)

其中,ZY表示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QG表示情感支持,Con表示控制变量的集合,包括生态价值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εi为随机误差项。

为进一步检验情感支持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本文在(1)式的基础上,借鉴温忠麟等的做法[18],采用逐步回归法检验人际信任的中介机制,构建如下方程:

RJ=β0+β1QG+β2Con+εi

(2)

ZY=γ0+γ1QG+γ2RJ+γ3Con+εi

(3)

其中,RJ表示人际信任,其他变量的定义与模型(1)一致。

为检验政策工具对人际信任影响路径的调节作用,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19]的方法,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ZY=δ0+δ1RJ+δ2JJ+δ3RJ×JJ+δ4QG +δ5Con+εi

(4)

ZY=ζ0+ζ1RJ+ζ2ML+ζ3RJ×ML+ζ4QG+ζ5Con+εi

(5)

其中,JJ、ML分别表示经济型政策和命令型政策,RJ×JJ、RJ×ML分别表示人际信任与经济型政策、人际信任与命令型政策的交互项。

四、结果与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误检验

为了避免共同方法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使用 Harman 单因子检验的方法对调查问卷中所有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未旋转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分的载荷量来反映数据同源性偏差程度。结果表明第一因子占解释变量的 21.87%,其他因子占比均在5.52%~11.56%之间,这说明同源性偏差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很小。

(二)信效度检验

为检验各潜变量的内部一致性,本文使用Cronbach's α值和组合信度(CR)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各潜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高于0.659,组合信度值超过0.827,这说明量表内部的一致性较好。

进一步对潜变量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进行检验。表2报告了各个题目的CR值、AVE值、标准化因子载荷和KMO值,各潜变量题目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超过0.7,CR值在0.827~0.948之间,KMO值均在0.5及以上,说明问卷的聚合效度较好。

表2 信效度检验结果

表3为区分效度的检验结果,各潜变量的AVE值均超过0.785,且各潜变量的AVE值的平方根都大于其与其他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值,表明各潜变量的区分效度达到较好的水平。

表3 区分效度检验结果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的实证分析步骤是:首先,运用模型(1)探究情感支持和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其次,运用模型(2)和模型(3)检验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最后,运用模型(4)和模型(5)考察命令型政策、经济型政策对人际信任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调节效应。表4汇报了情感支持和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影响的估计结果。

1.情感支持和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情感支持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在农村生活中,他人的情感支持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实施有重要促进作用。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提高人际信任水平能推动农村居民主动实施亲环境行为。

表4 情感支持、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影响的估计结果

2.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进一步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的方法[19],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从人际信任的中介传导机制来看,间接效应的z值为2.05(P值为0.040),表明人际信任在情感支持和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表5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3.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

对于不同政策工具的实施,农村居民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对命令型政策和经济型政策在农村居民的人际信任对其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估计结果见表6。

命令型政策与人际信任的交叉项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命令型政策在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表明在命令型政策的实施下,农村居民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

表6 不同政策工具下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影响的估计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借鉴唐林等[11]的做法,将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分为两组,即收入在3万元以下和3万元以上2组,分别进行分析以验证其稳健性,结果见表7。 如表7所示,模型6和模型7中,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农村居民和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农村居民的情感支持系数仍然为正,说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

五、结论及启示

本文基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研究情感支持和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并且考察政策工具在人际信任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情感支持和人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农村居民在生活中自愿实施亲环境行为。第二,人际信任在情感支持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影响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命令型政策在农村居民人际信任水平对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中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命令型政策的实施强化了人际信任对农村居民生活主动实施亲环境行为的促进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启示。(1)发挥情感支持的积极作用。政府通过积极宣传“促进沟通,理解关爱”等理念鼓励农村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农村居民对他人的保护环境行为予以支持和理解,从而形成共同主动参与亲环境的氛围。(2)提高人际信任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农村地区普及环保知识,为农村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机会,不断提升农村居民间的信任水平。(3)进一步完善命令型政策。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适当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污染成本,同时积极发挥农村居民之间的环保监督作用。

猜你喜欢
人际农村居民信任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信任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