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滨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分析

2022-09-20 02:12林文熙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通量江滨匝道

林文熙

(厦门万路通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12)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漳州急需加快城市空间扩展。根据漳州城市总体路网规划,南江滨路横跨了整个漳州市区,九龙江南北由多座现存与规划桥梁紧密相连,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目前北江滨路已贯穿九龙江北岸多年,而南江滨路建成后将漳州市区范围内九龙江南北交通闭合环绕,形成水岸生活交通走廊带,如图1所示。南江滨路是九龙江南岸集防洪、交通、景观绿化走廊于一体的大通道,如何处理好新建南江滨路与已建跨江大桥的交通组织设计,是江滨道路立交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重点阐述南江滨路与靖城新大桥交叉节点的处理方案。

图1 项目区位图

1 交叉节点功能定位

靖城大道在《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定位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 车道,速度60km/h。而此次新建的南江滨路西起南靖靖城新大桥,东至马州大桥,全长约20.08km,定位为城市主干路,主路双向8 车道,辅路双向2 车道,设计速度60km/h,因此该节点为两条高等级道路之间的交叉,是靖城大道与南江滨路之间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类型选择应根据交通量、用地条件、交叉节点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交道路的等级选定,立体交叉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A 类枢纽立交,一般适用于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

二是B 类一般立交,一般适用于快速路与主干路、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

三是C 类分离式立交,一般适用于快速路与次干路、快速路与支路交叉。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此次南江滨路与靖城大道交叉节点宜定位为B 类一般立交。一般立交交通组织方式能保证主线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速度连续行驶,主要流向通过匝道转换,次要流向通过路网绕行转换。

2 交叉节点建设条件分析

现状靖城新大桥为双向6 车道,桥梁标准断面宽度31m=3m(人行道)+11.5m(行车道)+2m(中分带)+11.5m(行车道)+3m(人行道),桥梁全长543m,其中主桥采用(38+3×60+38)m 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靠近南江滨路侧的南引桥采用(4×35+4×35)m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该桥由于受九龙江洪水位标高、桥梁结构高度等因素控制,大桥南岸道路标高比周边地块高,南岸防洪堤距离九龙江水面约60m 为滩涂范围,区域范围内建筑较少,周边地块尚未开发,主要为武林村用地,实施互通立交空间条件较好。靖城新大桥周边现状如图2所示。

图2 靖城新大桥周边现状

3 交叉节点设计方案

3.1 交通量预测与分析

3.1.1 交通量预测

在《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基础上,结合漳州市经济发展预测和道路沿线土地利用规划情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机软硬件手段等对道路网络整体进行模拟,预测出南江滨路与靖城大道交口节点2039年的交通量,预测结果见图3。

图3 南江滨路与靖城大道交叉口流量图

3.1.2 交通量分析

从路网结构上分析,该节点是靖城大道与南江滨路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除直行方向交通量较大外,转向交通流量也较为重要,应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根据路网结构并结合地块用地规划,该节点主要转向交通量为东←→南方向与东←→北方向,而其余转向交通量均较小。

3.2 滨江路立交设计原则

第一,城市道路立交的建设应该符合城市道路整体规划要求,以道路路网整体规划为依据。

第二,滨江道路一般是集防洪、绿化、景观休闲和道路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通道。

第三,立交桥梁结构跨堤时其桥墩不应布置在堤身设计断面以内,桥梁结构与堤顶之间的净空应满足交通、防汛抢险、桥梁检查与维护等要求。

第四,互通式立体交叉各交通流运行方向、车道数布置和运行速度等应与交通量相匹配。

第五,尽量减少对现状跨江桥梁的影响。

3.3 立交方案拟定

3.3.1 南江滨路横断面的布置

对于江滨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通常采用分离式或整体式。

分离式断面:该方案往往采用路堤结合方式,道路靠江侧路幅集防洪、绿化、景观休闲和道路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通道。因靠江侧路幅兼具防洪功能,道路设计标高需满足防洪要求。

该方案便于低等级横向路的衔接,也可降低道路沿线地块的标高。但在与高等级横向道路交叉时需恢复为整体式断面,便于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由于南江滨路横向规划路网较密,若采用分离式断面,容易造成道路纵断面起伏频繁,不利于行车舒适和景观布置。此外,背江侧的路幅车辆视线被中分带阻隔,不利于观景。

整体式断面:该断面方案往往使用路堤分离方式,道路不承担防洪功能,道路设计标高可以不满足防洪堤标高要求,但道路与江河之间需设置独立的防洪堤。该道路纵段不受高等级交叉口影响,利于行车,且视野通透,整个断面的车辆都能获得较好的观景效果,同时道路可以结合绿化种植营造出一种上下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图4 南江滨路典型横断面图

3.3.2 南江滨路纵断面的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第一,根据漳州市相关规划、道路性质,充分核查现状道路的设计参数,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满足道路使用功能的要求;第二,纵断面设计应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有关要求;第三,保证地面道路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第四,充分解读防洪防潮排涝规划,确定合理的设计标高,满足沿线防排洪的需求;第五,最小纵坡≥3‰,以满足排水要求;第六,地面道路设计要考虑两侧用地规划和目前标高;第七,满足各控制点标高和地道、桥梁净空的基本要求;第八,考虑城市防洪和自然景观对道路竖向的要求。

由于考虑到目前已建的靖城新大桥南侧桥头整体地势较周边地块高约5m,因此该项目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采用南江滨路主线布设通道下穿靖城大道,该竖向方案能较大限度降低互通立交整体竖向高程,降低桥梁结构高度,最终达到节约工程造价目的,具体纵断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南江滨路互通区主线纵断面图

3.3.3 互通立交方案的选择

互通立交的选择需综合考虑通行能力、运行安全、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全寿命周期成本、路网规划条件以及现状建设条件等。互通式立体交叉按交叉的形状,可分为喇叭形、苜蓿叶形、菱形等。互通立交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匝道形式的选择,而匝道可分为直连式(a、e)、半直连式(b、c、d)和环形(f)等基本形式。根据匝道两端的连接方式,半直连式可分为右出右进(b)、右出左进(c)和左出右进(d);根据车辆行驶轨迹,半直连式可分为内转弯半直连式、外转弯半直连式等。如图6所示。

图6 匝道的基本形式

(1)互通立交方案设计(方案一)

1202 Proportion of CCR7loPD-1hi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role

常规互通立交一般右转匝道宜采用直连式,其展线方式如图7所示,互通A、B 右转直连式匝道,该方案虽然匝道线形指标较高,但在江堤互通立交设计时往往受防洪因素制约,主要存在的以下两方面影响:

图7 互通立交方案一(直连式右转匝道)

第一,右转匝道一般采用桥梁构造物跨越防洪堤,当雨季施工桥梁下部结构时需做好防洪安全措施,且新建匝道桥墩与原有的老桥桥墩交错落入防洪堤靠水内侧,整个施工期间和竣工运营期间对行洪安全影响较大。

第二,现状跨江大桥一般运营多年,采用直连式右转匝道方式,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必定会进入老桥范围,需对现状老桥进行拼宽设计,对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要求也较高。

上述互通立交方案的主要转向交通流量采用直连式匝道,线形指标较高,次要转向交通量可通过项目周边路网绕行转换,而互通立交范围内的行人与非机动车可以通过设置梯坡道实现通行。

方案一特点:

第一,立交层次稍高,最高三层;

第二,需要拼宽老桥;

第三,占地较小,拆迁量较小;

第四,匝道线型指标稍高。

(2)互通立交方案设计(方案二)

因考虑到江堤北侧两象限布置匝道对防洪影响存在较多不利因素,故提出将匝道统一布置在防洪堤南侧两象限的思路,摒弃常规90右转直连式匝道,采用迂回270后与左转匝道合并后再并入靖城大道主线,如图8所示。该S 型迂回A、B 右转匝道构成的立体交叉造型美观,老桥不需要拼宽,立交层次低,立交主要转向交通量可直接通过匝道快速转换,而互通立交范围内的行人与非机动车同样通过设置梯坡道实现通行。

图8 互通立交方案二(S 型迂回右转匝道)

方案二特点:

第一,立交层次低,最高两层,景观效果较好;

第二,老桥不拼宽;

第三,占地稍大,拆迁量稍大;

第四,匝道线形指标稍低。

(3)方案比选

方案比较见表1。

表1 互通立交方案比较表

项目立交定位立交层次路网交通适应性交通功能对老桥影响对防洪影响匝道线形指标征地范围工程实施难度建安费方案比选方案一(直连式右转匝道)一般立交三层较弱部分互通,部分转向交通需通过路网绕行拼桥影响稍高较小较难较大—方案二(S型迂回右转匝道)一般立交两层较强部分互通,部分转向交通需通过路网绕行不拼桥不影响稍低较大容易较小推荐

综合比较,从方案一和方案二的路网结构和用地规划上分析,均能满足直行和主要转向交通的畅通,其余次要转向交通可通过路网绕行转换。方案一虽然匝道线形指标较高,但需要拼宽老桥,对防洪影响大,工程实施难度相对较大。方案二虽然线形指标较低,征地较大,但对防洪基本无影响,且无需拼宽老桥,易于实施,工程造价较小,因此该项目推荐采用方案二(S 型迂回右转匝道)。

4 结语

匝道作为互通形式的重要组成要素,其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互通的总体布局,因此如何合理地进行匝道布局是互通立交设计的重中之重。在一般立交互通设计中,常用右转匝道一般都为立交空间层次较低的直连式,左转匝道则相对较复杂,主要包括环形式、半直连式、直连式等。当遇到江滨道路互通立交设计时往往受防洪条件、老桥拼宽技术等因素制约,需综合考虑匝道各转向交通量、路网规划条件、经济技术指标、建设条件、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等进行分析确定立交形式,S 型迂回右转匝道能实现江滨道路立交在堤岸靠江侧两象限受控条件下完成转向功能。同理,该匝道选型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类似工程案例中,如两条高等级道路并行、道路与铁路并行、道路与高速公路并行,且它们之间距离较近导致其间无法布设匝道时。

猜你喜欢
交通量江滨匝道
休妻用狠招
吃虾记
迷宫立交桥
浅议国道匝道路面拓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基于实测数据的西汉高速公路秦岭隧道通风效果评估
AutoCAD在复杂曲线(匝道)中的应用
暗恋桃花源
港口道路交通量预测方法
城市经济发展对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影响
基于手机端的交通调查及数据管理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