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22-09-20 03:30汤凌程湘晖连花周杰李胜明王慧岚姜琼李广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血吸虫病总面积湖南省

汤凌,程湘晖,连花,周杰,李胜明,王慧岚,姜琼 ,李广平

1.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WHO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合作中心,血吸虫病免疫与传播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南 岳阳 414000;2.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防止钉螺孳生及扩散对血吸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1]。湖南省是血吸虫病重点流行省份之一,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于洞庭湖流域和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41个县(市、区)[2],钉螺面积约占全国钉螺面积的一半。2020 年入夏后,长江流域的持续强降雨天气使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为掌握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后钉螺扩散情况,2021 年湖南省开展了全省钉螺扩散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湖南省41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020 年遭受洪水波及的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毗邻区可疑钉螺孳生环境。

1.2 调查方法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下发的《湖区五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后钉螺扩散风险监测实施方案》,2021年3—5月,先采取环境抽查法开展钉螺调查,查获钉螺后再采取系统抽样法调查并记录环境经纬度。每个环境调查不少于500 框,调查面积不少于环境面积的80%,捡获调查框中所有钉螺。

1.3 钉螺检测 所有查获的钉螺采取压碎镜检法鉴定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 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查螺面积、钉螺扩散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等螺情指标。

2 结 果

2.1 钉螺调查情况 2021 年湖南省在5 个市、41个流行县(市、区)开展钉螺调查,调查流行乡镇272 个,流行村 1 804 个,查出有螺乡镇 141 个,有螺村591 个;查螺面积136 877.45 hm2,查出钉螺面积81 442.86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2.2 钉螺扩散区域 全省有11 个县(市、区)发现灾后钉螺扩散。其中,出现钉螺扩散的流行乡镇28个,流行村61 个,查出钉螺扩散的环境96 个。钉螺扩散面积1 084.09 hm2,有螺框出现率7.41%,活螺平均密度0.183 4 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澧县钉螺扩散环境数最多,为43 个;南县扩散面积最大,为454.64 hm2;石门县有螺框出现率最高,为46.58%,望城区最低,为0.16%;石门县活螺平均密度最高,为 0.923 7 只/0.1 m2,望城区最低,为 0.003 1只/0.1 m2。见表 1。

表1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钉螺扩散区域分布情况

2.3 钉螺扩散水系 湘江、资水、澧水和洞庭湖流域均存在钉螺扩散现象,其中澧水流域扩散环境数最多、扩散面积最大,分别为81个、970.44 hm2,占扩散总面积的89.52%;资水流域有螺框出现率最高,为14.17%,湘江流域最低,为0.56%;资水流域活螺平均密度最高,为0.414 7 只/0.1 m2,湘江流域最低,为0.008 0只/0.1 m2。见表2。

表2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钉螺扩散水系分布情况

2.4 钉螺扩散性质 本次钉螺扩散性质中,原有钉螺环境扩大4 个,扩散有螺面积16.13 hm2,占扩散总面积1.49%;复现钉螺环境50 个,复现有螺面积313.42 hm2,占扩散总面积28.91%;新发钉螺环境42 个,新发有螺面积754.54 hm2,占扩散总面积69.60%。

2.5 钉螺扩散环境和植被类型 扩散的环境以滩地为主,环境数57 个,占扩散总环境数的59.38%;扩散面积968.74 hm2,占扩散总面积的89.36%。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扩散环境数86 个,占扩散总环境的89.58%;扩散面积883.76 hm2,占扩散总面积的81.52%。见表3。

表3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钉螺扩散环境及植被类型分布情况

3 讨 论

湖南省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自2016 年起全省根据《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 年)》要求,积极实施人群传染源控制、家畜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四大工程”项目,通过药物灭螺和环境改造等综合措施使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螺情得到有效控制[3-4]。至2021 年底,全省实有钉螺总面积173 002.27 hm2,2016—2021 年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有效降低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5]。

洪涝灾害可以通过影响灾区的气温、地表水位、土壤湿度及植被等自然因素,改变钉螺的分布,是造成钉螺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6-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洪涝灾害后钉螺扩散环境数最多的为澧阳平原的澧县,原因可能是受洪涝灾害影响,澧水水位持续较高,而澧水河道较窄,落差较大,水流速度加快,钉螺被水葫芦、芦苇等水生植物或漂浮物携带,或通过附在船舶外等途径向下游扩散;且澧阳平原环境复杂,沟渠纵横交错,洪水围垸时间长、水位高,多数进水涵闸由于没有沉螺池和深层引水等拦螺设施,当垸内从垸外引水时,部分钉螺可通过涵闸迁延至垸内。调查发现,2020 年洪灾后钉螺扩散面积最大的为南县垸外洲滩,主要原因可能是三峡大坝建成后,河流常年径流量减少、洲滩面积不断扩大,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较以往增加,受洪涝灾害影响钉螺极易迅速扩散。扩散性质为新发钉螺环境居多,环境类型以滩地为主,这与长江流域其他血吸虫病流行省份的调查结果类似[10-12]。

此次调查虽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但与湖南省历年螺情监测结果相比较,扩散地区的有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平均密度均较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钉螺控制措施,这些地区有可能成为血吸虫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5]。因此,在针对扩散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加强扩散地区的查灭螺、灭蚴工作,及时发现高危环境,切实消除风险隐患,防止钉螺进一步扩散;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国土平整、抬洲降滩、农田沟渠改造等综合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地对洪涝灾害后钉螺扩散环境进行改造,消除钉螺孳生环境[13];三是加大传染源防控力度,通过无公害厕所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并加强对家畜的监管,维持流行区无敞放牛、羊状态,从而降低传播风险[14-15];四是加强螺情监测,提升监测工作的敏感性、及时性,加强来源于疫区的动植物和船只的监管,防止钉螺输入[16]。

当前,洪涝灾害造成的钉螺扩散是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难题,也是部分流行区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难度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各地应加强螺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钉螺扩散,防止因洪涝灾害造成的螺情回升[17-18],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猜你喜欢
血吸虫病总面积湖南省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送瘟神记》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