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2022-09-21 02:38
山西水利 2022年5期
关键词:阳泉市河湖河长

党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河长制工作以来,阳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河湖管护难题,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河长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7年6月,阳泉市出台了《阳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了河长制16个成员单位的17项重点工作;2019年4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河长制改革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了河长履职、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监督保障等改革措施。2017年以来,相继出台《河长制会议制度》《河长制工作督查制度》《河长制重大事项挂牌督办实施细则》等11项工作制度,采取“河长+河长助理+巡河员”模式,推行“河长+河警长”“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推行河长制以来,市、县(区)两级均成立了河长制工作机构,落实了编制和人员,在全市主要河流设置河长公示牌447块,将河长管理保护责任向社会进行公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截至目前,全市共设河长663人,其中市级8人,县(区)级39人,乡(镇)级113人,村级503人。设河长助理35人,河警长79人。

一、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河长制为平台,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河流管理保护格局初步建立。河长制建立以来,围绕河长制工作任务,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责,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两河四山一泉域”生态修复,协调推进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河湖水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一)严格管理,水资源保护进一步强化

2017年以来,我市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行计划用水,实施节水评价,优先使用再生水,合理开发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大力开展节水行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电厂上大压小、矿井水回用、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关井压采、中水回用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五项考核指标。2021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26亿m3以内,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7年下降11.6%,万元工业增量值用水量下降16.1%。

(二)水岸同治,河道管理保护全面加强

2018年,阳泉市按照城市蓝线规划,对市区桃河、义井河、蒙村河、洪城河、李家庄河,平定县南川河、城南河、嘉河和郊区荫营河等13条河流划定了河道蓝线,在蓝线管理范围内,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实施强制性管理和保护。2019年,制定了《阳泉市市级河道和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河流、水库划界资金1 262.6万元。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20年,完成了流域面积50 km2以上共36条河流和22座水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并及时进行了成果公告。2021年,在河流划界基础上,完成了乌河、温河、桃河、绵河等4条流域面积1 000 km2以上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落实了管理分区,为进一步土地确权、实施分区管理奠定了基础。2017年以来,对非法岸线利用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共清理拆除沿河违章建筑17处约7 872m2,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三)多措并举,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新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个,提标改造6座,新建和改造管网84.32 km;完成建制镇污水处理项目4个,建设污水管网52.69 km;完成沿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4个,配套污水管网14.93 km;完成煤矿矿井水处理设施38处,扩容改造工程4个,升级改造工程6个。完成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261个;老窑水治理取得重要突破。郊区水利部门在柳沟村实施了老窑水治理试点项目,已投入试运行;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到6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3%,化肥农药使用量年年实现“双下降”,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43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截止2021年底,国考桃河白羊墅断面退出劣Ⅴ类,全市5个国考核断面有4个达到优良标准,占断面总数的80%,圆满完成省定考核任务,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四)聚焦难点,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以来,在建城区桃河、洪城河、李家庄河、蒙村河、义井河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工程9处,完成河道清淤23.7 km,铺设排水管道50 km。在盂县乌河、平定县南川河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项,治理河道29.6 km。在生态环境提升上下功夫,实施沿河城镇河道综合治理绿化美化工程25处,倾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昔日黑水漫流、污水遍地、垃圾成堆的河道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沿河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迅速提升。

(五)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完成娘子关泉域河道渗漏段生态修复工程5处,修复桃河、温河河道43.9 km;完成桃河、义井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2.1 km,其中:滨水休闲区1.25 km,生态湿地区0.85 km;完成南川河生态修复工程2 km,盂县香河滨水空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7.9 km。实施流域造林绿化面积1.59万hm2,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4 km2,流域生态环境、河道水环境明显好转。

二、推行河长制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了进一步强化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阳泉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河长制落实见效。

(一)积极履职尽责,坚决扛起河湖管理保护的政治责任

河长制能否实现从“有名”向“有实”转变,能否真正落地见效,河长履职担当是关键,各级河长是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推行河长制以来,市、县(区)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亲自担任总河长,统筹全市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各级行政首长分别担任本级河流河长。雷健坤书记担任市级总河长,多次对河长制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亲自就国控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以超常规举措推进桃河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各位市级河长履职尽责,分别就污水防治问题、黑臭水治理问题、河道“四乱”等问题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和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2017年以来,各级河长坚持问题导向,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治河职责,主动巡河发现问题,现场办公解决突出问题,累计巡河9.9万次,发现并解决问题3 041个,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了认真贯彻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河长湖长履职规范(试行)》,全面提高河湖管理水平,促进各级河长履职尽责,2017年以来,市、县(区)河长办共组织河长制培训班19次,组织河长外出培训、参加网络培训5次,共培训各级河长2 686人次,河长履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020年,盂县南娄镇陈家沟村村级河长马瑞青,荣获全国“最美河湖卫士”称号,平定县石门口乡乡长、乡级河长段彦兵被水利部授予“全面推行河长制优秀河长”。

(二)健全管理机制,解决河流管理保护突出问题

为全面提升河湖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实现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有效衔接,解决河流管理保护突出问题,2020年4月,阳泉市在全省首家设立了“市人民检察院驻河长制办公室检察室”,2021年4月,市河长办与市检察院举行联席会议,启动了“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河流管理保护工作。推行河长制以来,检察机关与市县(区)河长办开展联合巡察、督查116次,发出检察建议168件、立案办理涉河案件208件,解决河道“四乱”及水污染问题134件。2018年,我市启动了“河长+河警长”工作机制,4年来,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1 200人次,警车400余辆次,有力震慑了涉河违法行为,涉河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实施专项行动,对河湖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整治

按照省河长办的安排部署,2018—2019年,全市开展了河道“清四乱”专项行动,2021年,实施了河湖“清四乱”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河道“四乱”问题420处,完成问题整改420处。阳泉市将河湖“清四乱”作为推进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领导重视,安排部署到位,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行动迅速,工作措施到位,立行立改,问题整改到位,围绕“去存量、控增量”目标,持续推进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河道“清四乱”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在滹沱河沿岸开展了生态环境清理专项行动,清理河道垃圾漂浮物30余t,清理陈年垃圾杂物300余t、河道淤泥2 200 m3。河道环境面貌明显好转。2017年以来,组织“清河”行动2次,共出动人员8 365人次,各类机械、车辆1 400余台次,清理河道垃圾56.5万m3。

(四)强化基础工作,为推行河长制提供有力保障

为全面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确定未来三年河流管理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18年,完成了“一河一策”的编制工作,有力推动了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落地。2021年,启动并完成了市级河流“健康评价”的编制工作和“一河一策”的修订工作。河湖健康评价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了解河流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制定“一河一策”,明确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将为河长履职、全面推进河长制奠定坚实基础。

(五)狠抓宣传工作,为推行河长制创造良好氛围

2017年以来,市、县(区)两级河长办深入开展了推行河长制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河长制工作,印制和发放河长制宣传资料,面向社会大众集中宣传河湖保护成就和河长制推进情况。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大力宣传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市在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成效。2017年以来,市县报刊、电视、广播共刊登或播出各类宣传文章80余篇。三是充分利用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体,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讲好基层推行河长制的故事。2021年8月,市河长办组织开展了“守护美丽河湖—共建共享幸福河湖”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市公开征集河湖管理保护优秀短视频作品。市河长办共收到短视频作品18个,作品涉及4个县(区)、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对幸福河湖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四是做好专题宣传。为了切实做好推行河长制5周年的宣传工作,2021年10月,市河长办、市文旅局联合举办了“守护河湖健康,促进文化旅游”摄影作品展,共有52位摄影家的125幅摄影作品参加了本次展览。参展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市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工作的成就,充分展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以及河湖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维护河湖健康、保障国家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阳泉市河长制工作将认真贯彻全省河湖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蓝佛安省长讲话精神,立足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作用,聚焦“两河四山一泉域”,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抓好河长制六大任务,努力实现境内主要河流和娘子关泉“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远景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水环境。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的领导责任

阳泉市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河长湖长履职规范(试行)》,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的领导责任,按照“一河一策”方案确定的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结合本地实际和阶段工作重点,确定河湖管理保护和治理的年度任务,组织相关县(区)和部门逐项落实,将河湖管理保护的目标、责任、措施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解决好水生态保护突出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直接威胁河流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等方面工作,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稳步恢复。

(三)严格考核,促进河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对各县(区)河长制改革落实情况、工作推进情况、任务完成情况、问题整改情况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等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畅通公众反映问题渠道,建立有奖举报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县(区)政府河长制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部门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报送市总河长和组织部门,作为对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案,优化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质量和效率,切实发挥好“风向标”“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猜你喜欢
阳泉市河湖河长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阳泉市成立药茶产业联盟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阳泉市重点工程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