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淙祥:履职四十载 深情为“三农”

2022-09-21 02:41张万金
江淮法治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种粮亩产三农

文/本刊记者 张万金

“我要帮助更多的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扛起粮食安全重任,作出人大代表应有的贡献。”

徐淙祥(中)在玉米地里指导合作社成员科学种植。(受访者供图)

1982年就当选为人大代表的太和县农民徐淙祥,如今已走过了40年的履职历程。从乡镇人大代表到市人大代表,再到省人大代表,直至全国人大代表,他时刻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为人民尽职,替人民代言,听人民呼声,解人民忧烦,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40年来,徐淙祥带领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多次荣获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科技兴农突出贡献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并发明多项科学种粮专利。

40年来,徐淙祥成立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适应黄淮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现代种业基地,带领乡亲们在黄土地上擘画新农村蓝图,树立了新一代农民形象。

今年,徐淙祥的小麦亩产超过了810公斤,总产、品质大幅度提高,获得了历史性的丰产丰收。6月1日,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小麦取得空前丰产丰收的情况。想不到,6 月27 日,他收到了总书记从北京寄来的回信。

7 月26 日,徐淙祥来到合肥,列席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他。

农民,就该情系土地

70岁的徐淙祥精神矍铄,回忆与土地为伍的历程,他如数家珍。

徐淙祥说:“农民,就该情系土地,我钟情脚下的每一块田地。数十年来,作为农民技术员,我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年前,太和县张槐村的土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技术落后,科技含量较低,小麦亩产只有200 公斤,最高亩产不过300 公斤。为改变家乡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当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徐淙祥,决心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改变村里粮食生产低产低效的状况。

徐淙祥推出了“科技承包”的办法:村民种地,徐淙祥提供技术,在不增加投入成本的前提下,如果小麦亩产达不到500 公斤,大豆亩产达不到150 公斤,少收部分由徐淙祥包赔。如果超过了这个产量,徐淙祥收取超产部分的20%,作为有偿技术服务费。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一些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徐淙祥签订了科技承包合同。2003年,徐淙祥在科技承包的土地上开始了实验。当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850 亩大豆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达165 公斤,高产田块亩产突破260公斤。《人民日报》为此作了《大灾之年创高产》的专题报道。

这样的丰产现实摆在村民面前,原来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纷纷加入徐淙祥的队伍。

2010年,徐淙祥和村民一道成立了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4230亩,其中入股、托管、代管耕地3000亩,自己租赁1230亩,实现了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产品品牌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五化一体,粮食生产千亩连片,小麦良种繁育与瑞泰种业集团签订产销合同,每斤高出市场价15%左右,商品粮生产与三泰面粉厂签订长期订单加价销售合同,优质麦高出市场价3%至5%,生产基地产品全部经过绿色认定,注册“淙祥”牌商标,建立了产品可追溯制度,生产有技术规程,管理精细,投入品记录清晰。该基地2014 年7 月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100家、全省第一家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评为省级示范社。

现在,徐淙祥领办的农民合作社拥有社员367 名,仓库500 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大型农业机械11 台套,科研大楼1500 平方米,内有农技培训室、农业试验室、科技办公室、种植标本室,耕地基本旱涝保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淙祥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30 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县表彰嘉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大户标兵、全国科技惠农兴村带头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农业试验先进个人、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麦王”等称号。

代表,就该履职尽责

回忆起3 年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徐淙祥格外兴奋。

“多年前农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环境脏乱差’。作为基层代表,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明确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 年行动。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为此,我提出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农村美起来了、农民生活好起来了。一村一品,一乡一景,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绘就了新农村美丽的画卷。”

粮食安天下,民以食为天。我国有14亿人口,是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我国每年生产粮食6.5 亿吨,但每年还需进口1.3 亿吨粮食。徐淙祥说:“我国粮食自给自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注重粮食品质的提高和单产总产的增加。”为此,在今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徐淙祥提出不少议案建议,其中大多与“三农”相关。他建议,应当加强完善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提升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

徐淙祥建议,加大千亩以上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补充完善各种功能的大型农业机械,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同时,完善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千亩以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泥晒场、烘干塔、农机仓库、粮食仓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大户抗风险能力。

徐淙祥告诉记者,每一次去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之前,他都会走访农场、种植户和农民,广泛收集意见,认真思考总结,撰写议案建议。

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徐淙祥除提出“关于修改完善农业保险条例的议案”之外,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养老金标准”“提高农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完善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加强农业试验示范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正是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期间,徐淙祥想到今年的丰产丰收,心中十分喜悦,于是萌发了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念头。

6 月1 日,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向总书记汇报了小麦取得空前丰产丰收的情况。6 月27日,徐淙祥就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来信收到了,我记得你这个安徽太和的种粮能手。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徐淙祥激动地说:“总书记日理万机,还记得我这个老农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这不仅是对我本人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全国种粮大户的巨大鼓舞。我将一如既往地履职尽责,发挥代表作用,发挥种粮大户规模经营的优势,积极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农户,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徐淙祥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会鼓励支持他的孙子到高等学府读农业方面的硕士、博士,力争把他培养成有理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配合国家及省、市、县农业科技部门,研制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助推粮食生产高效高质量发展;通过托管、代管、结对、合作等方式,引领带动粮食生产优质高效发展,发展农产品品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益;配合有关部门总结好“人大代表千亩农业园”的成功经验,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的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扛起粮食安全重任,作出人大代表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种粮亩产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画画就如种粮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