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滨海大都市视野下东钱湖区域发展目标定位研究

2022-09-21 02:46苏心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都市宁波旅游

■苏心

当前,在国家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大都市的大背景下,如何把被誉称为宁波“瑰宝”的东钱湖发展成为宁波城市的“明珠”,是宁波城市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重大课题和历史使命。

充分认识东钱湖区域在宁波城市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地位

(一)在工业化中期和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天然深水良港是宁波城市发展的最大资源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宁波充分发挥港口的独特优势,加快了港口开发、临港重化工业建设和对外开放。1992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正式确立“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港口成为宁波发展最大资源优势和发展战略基石。这一战略的成功制定和实施,打造出以临港工业、对外贸易为代表的宁波新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民营经济、县城经济的蓬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宁波传统轻型加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迅速地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上世纪末,宁波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资、外贸、外经等重要经济指标一度超越杭州,两市经济总量相差不到百亿。

(二)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阶段,优质城市空间成为宁波城市发展新的战略资源

研究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30年将达到70%左右。这意味着,这近十年的时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发展风口。抓住了,就聚集以人为首要的发展要素,进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的良性循环;反之,则陷入“一步慢、步步慢”的困境。近20年,杭州抓住了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用原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话来说,“杭州这座城市在工业化发展上是先天不足的‘四无城市’,即无地矿资源、无港口资源、无政策资源、无项目资源”,“到了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杭州抓住了城市化的机遇,后来居上,带来城市经济的繁荣”。2020年宁波与杭州GDP的差距扩大到3000多亿元,更关键的是数字的背后:杭州打造出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新西湖”,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新西溪”;近50平方公里、杭州CBD的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集聚了高校、互联网企业的城西科创走廊等高能级的城市空间,以及吸收了超200万的外地大学生。一个重要的启示:在新发展阶段,城市管理者不仅仅要坚持不懈地抓产业高新化,延长产业链,更要花大力气研究产业发展主载体、主战场的城市,研究主城、副中心、组团、片区,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楼宇经济等关键性城市空间,繁荣城市经济。

(三)东钱湖是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空间资源

1.东钱湖具有高质量的自然人文资源。在行政管辖145平方公里范围内,20多平方公里湖区烟波浩渺、70多平方公里山区山峦叠嶂、20平方公里新城规划区水韵江南;山、湖、林、草、田、岙、茶岭、古村、禅寺、景区等资源多样。自唐宋以来,名人辈出,水利文化、禅茶文化、家族文化尤为深厚。东钱湖是一种大气象的存在,堪比著名的英国湖区、瑞士的日内瓦和卢塞恩湖区,是宁波最美丽的大风景,可以代表宁波的城市意象和生活样式。

2.东钱湖具有枢纽性的地理区位。历史上东钱湖曾是连接中心城区与东南沿海的水陆中转点,目前是宁波城市向东拓展“拥江揽湖滨海”城市发展轴与“翠屏山—东钱湖—象山湾”自然人文轴线的交汇点。随着甬舟一体化和滨海大都市建设,东钱湖区域具备成为宁波千万级流量入口和宁波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条件和潜能。

3.东钱湖孕育着后工业化的城市功能。随着长三角地区步入后工业时代,东钱湖以优美的大体量、复合性和后发性的资源优势,以及紧邻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培育发展现代大都市所具有的休闲、文化、会展、品质居住和总部经济等城市功能。以旅游、文化为先导,以现代产业为发展动力源,有计划有重点引入环境要求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总部和研发、文创机构以及高素质的居住人口,打造后工业化时代的副中心城区和国际化湖区,增强中心城市功能。

4.东钱湖是宁波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场。一个规划20万平方公里和20~30万人口的城市化区块、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数千亿级潜在投资规模的城市空间和千万级人流量的世界级文化湖区,对宁波发展的意义:一是重塑城市新的发展格局,塑造一个10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文化湖区”,带动和辐射周边300-400平方公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二是促进鄞州区实现从县域经济强区、城市经济的核心区向宁波大都市核心区的跨越;三是在宁波中心城市形成东部行政金融中心、南部商务中心和钱湖休闲、文化、智创中心三大发展极核,发挥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和城市地标作用。

科学确立新阶段东钱湖区域发展目标的主要依据

(一)前20年东钱湖区域规划实践的经验教训

自2001年立区以来,伴随着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和宁波城市空间的拓展,各级领导、市委市政府、历版规划和多项研究都对东钱湖的目标定位作了阐述,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08年前的关键词是“旅游度假区”“国际会议中心” “城市后花园”;2015年前是“一区三基地”,休闲旅游、国际会议、总部经济基地支撑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6年起,东钱湖作为宁波“拥江揽湖滨海”空间结构重要战略区域,“副中心” “城中湖”成为研究重点。概括而言,在规划思路上,东钱湖区域的功能定位基本上是坚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主线,突出生态文化和旅游度假两大优势,呈现“三个转变”:从观光旅游单一功能向旅游度假目的地综合功能转变、从环湖为主体向湖区城区组团化发展转变、从城市“后花园”向都市“会客厅” “大花园”转变。遗憾的是,“十三五”期间在城市化发展上未能实现突破,尤其是新城核心区超百亿的城市旅游综合体项目功亏一篑,没能建成一个聚集旅游、休闲、商业、购物、文体和管理服务等功能的地标性城市空间,没能打造出支撑东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带动辐射周边发展的 “心脏” “引擎”和 “增长极”,没能实现东钱湖整体转型升级关键的“致命一跃”。

(二)新阶段东钱湖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

1.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生态立区”和“文化湖区”战略,以一流生态、人文环境吸引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在“两山”融合发展、文化湖区建设上破题,交出满意答卷。

2.要遵循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城市的成长,中心城市从单中心向多极板块发展,城市空间从中心向外圈扩张,形成了有规律性拓展的空间结构。由于其形成的核心驱动力和城市功能的不同,这些新的城市空间有其不同的发展模式。

3.要借鉴国内外湖区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瑞士卢塞因湖区114平方公里、城区24.15平方公里、人口7万、年接待世界游客500万人次。依托绝佳湖山资源和文化历史积淀,以旅游、文化发力,融合现代和传统风格的低密度建筑与自然景观、文化艺术、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以休闲度假、特色商业、商务会议、总部经济、高尚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核心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知名湖区。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空间格局,苏州金鸡湖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等都是成功的典范。

4.要充分利用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有效积累。经历20年的保护开发,东钱湖基本形成以“城湖山”为发展轴线的“三面云山一面水城”的城镇空间格局,湖面水质常年保持在总体Ⅲ类、局部Ⅱ类,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以酒店住宿业、休闲运动业、会议会奖业、观光旅游业、韩岭艺文小镇为代表的旅游业实现规模发展和空间集聚,基本构建年接待量超600万人次的旅游目的地框架,是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水利风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会奖强区;新城区块、梅湖片区、福泉山片区以及上水溪、下水溪两大山岙群区块所拥有的大体量、环境佳的资源,是潜在的千亿级新经济投资的热士和创新发展的希望。

进一步明确新阶段东钱湖区域发展目标定位和核心功能

1.在城市功能上,重点把握“副中心”的概念。发挥资源、区位等独特优势,重点是要着力培育对环境要求高、集聚人才的新兴产业集群和现代城市功能,承担起部分城市的核心城市的功能。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能级和集聚辐射力,提升首位度,以服务宁波大都市建设大局,使东钱湖从“旅游功能区”升级为宜游、宜居、创新、创业的“副中心新城”。

2.在城市形态上,重点把握“大花园”的概念。深度挖掘和呈现东钱湖得天独厚的环境特质和人文气质,实施全域景观设计、种植设计和大地景观营造,努力构建一个居都市之中、品质最高、百平方公里之巨,由各类公园、花园、植物园、田园、湿地、茶岭、山林、绿廊、谷岙、溪流、荒野等多样化自然系统构成的生态体系,成为大都市的“绿心”和“大花园”,实现高水平的“三生融合”和绿色生态发展,使东钱湖从城市“后花园”升级为国际化、高品质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央大花园”。

3.在城市发展方向上,重点把握“文化型”的概念。正确认识当代城市发展的走向,借鉴国际上“文化都市”实践经验,超前谋划和实施“文化城市”发展战略,以文化为发展核心要素,发展文化产业、文化艺术和文化创意活动,打造适合人的审美生活和全面发展的城市文化空间,形成独有的城市文化气质和城市精神,增强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使东钱湖从传统型“小乡镇”跨越式发展为世界级“文化城区”。

据此,东钱湖区域的发展定位是宁波现代化城市“副中心新城”、滨海大都市“中央大花园”、生态优先的“世界级文化湖区”。

为了实现这一定位,东钱湖区域要重点加速培育和强化新的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努力成为宁波现代化城市的旅游、文化、宜居、交通和新产业五大中心。

1.城市休闲旅游中心。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国际知名湖泊休闲新城为依托,以旅游商务区(RBD)、旅游综合体、国际会议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等重大项目为支撑,成为城市旅游产业发达、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千万级人次流量规模的宁波国际化城市旅游中心。

2.城市文化消费中心。挖掘、整合和活化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合作,发展文旅、文体、文创、文艺、文教、文娱、影视、综艺等文化产业和业态,率先发展成为文化产品供给丰富、文化生活空间多样、公共文化设施完善的“文化城市”。

3.城市品质生活中心。构筑“时尚水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全域大花园”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营造湖光山色、山水田园的城市意象,形成时尚雅致、恬淡自然的城市气质,提供完善的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建成“宜居、宜游、宜业、宜学、宜养”的品质生活高地。

4.城市东部交通中心。迁移宁波火车东站,在云龙地块规划建设“钱湖交通枢纽”。外集高铁、地铁、高速路、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内接公交巴士、水上巴士、踦行道、步行道等特色旅游交通,形成“快旅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体系,打造成为立足宁波中心城东南、辐射浙东南城市、涵盖长三角地区的千万级客运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

5.城市新兴产业中心。建设以旅游3.0和互联网3.0为特征、以幸福产业和智慧产业为“双引擎”的新兴产业基地。创新性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幸福产业,培育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兴信息产业。同时积极引进企业总部、研发机构、金融机构,建设特色化、区域性的总部经济基地。

按照上述发展目标和核心功能培育的要求,“十四五”时期对东钱湖区域发展至关重要。要抓紧做好研究确定发展的空间范围,划分核心圈、湖山圈、环钱湖圈和大东钱湖圈等圈层,明确规划定位、协调机制及开发建设管理主体;做大做强休闲产业、会议产业、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等特色产业集群;推进新城核心区城市旅游综合体、梅湖特色产业小镇、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宋韵钱湖国家级5A文化旅游景区、滨海大都市中央大花园项目等平台化、集成化、关键性项目的谋划与建设;完善强化发展的保障体系,加强规划引领,明显改善东钱湖区域旅游内外交通,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等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使东钱湖能成为滨海大都市建设的高能级平台、标志性地标,发挥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大都市宁波旅游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一图读懂宁波
大都市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旅游
喜相迎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